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万物是如何产生的

原文--译文

原文:孔德之容,

译文:世间我们所见到的孔和德。孔:无。德:有。孔德也就是无和有。诗经·小雅:“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德音孔昭,有不同解释。德音,听到美妙声音,“有”之利;孔昭,是乐器之孔发挥了作用,“无”之用,

原文:唯道是从.

译文:是道的从属,依附于道。因为道生出无和有。

原文:道之为物,

译文:道生出万物。这是道发挥作用。之:〈说文〉出也

原文:惟恍惟惚。

译文:相应有两种形式,那就是恍和惚。惟:答应之速而无疑。恍:有;惚:无。

原文:惚兮恍兮,

译文:“无”是天地之始,因此,先惚后恍。

原文:其中有象;

译文:这其中有了“无”象。同时产生了象变化之理,也就是老子辩证法的大道理。注意,物象二字不可以互换。这里只能用象字,因为其中有象,这个象是“无”;

原文:恍兮惚兮

译文:恍,又归惚。注意,有了个“无”,一念觉无,依照辩证法的道理,一定归于惚

原文:其中有物;

译文:这其中有了物。恍归于惚,注意,这里的恍已经是无,归于惚,也就是虚无再无之,当然是不虚无而有物了。这里的物是实有,所以,只能用物字。

原文:窈兮冥兮,

译文:有,人们就爱护;无,就悲叹。

原文:其中有精。

译文:这其中有了“精”。

原文:其精甚真,

译文:这精本是虚无所生,显得“很真实”

原文:其中有信

译文:这其中就产生了信,也就是说,无有有无往来相生,按时守节,不失于信,万物运动有了规矩。

原文: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译文:从古追溯到今,有和无这两个名一直不没,

原文:以顺众父。

译文:以此能使我们顺从万物之父——无。。

原文: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哉?以此。

译文:我通过什么知道天地万物之父是这样呢?上面便是。

万物是如何产生的?

道,生出无,也就是先忽;之后生有,也就是后望。注意,这是逻辑上的先后,不是实际上有先后。实际上是同时产生无和有。

开篇言明“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这是确立大道至高无上的地位。道是一切母之母,一切始之始。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这是无中生有。大道无动无静,无有无无,无善无恶,无是无非,无始无终,无可名说,这就是道。道发挥作用之始,就是有了忽,忽就是忘、就是灭、就是静、也就是无。当一念觉此忽时,忽就变成望、变成动、变成有,就有了个“无”象。无和有,是大道发挥作用的两面而已。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是有中生无。一念觉无生出有后,依照辩证法的道理,一定归于无。注意,这里的望已经是无,再归于忽,也就是虚无再无之,当然是不虚无而有物了。这里的物是实有,和虚无相对,所以,只能用物字。这样就生出“物”。

有,人们就爱护;无,就悲伤。这其中就有了“精”。这精本是虚无所生,显得“很真实”,这其中就产生了信。也就是说,无有有无往来相生相应,按时守节,不失于信,万物运动从此就有了规矩规律。

万物之父是无。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从古追溯到今,有和无这两个名一直不没,以此能使我们顺从万物之父——无。父:始生已者为父。众父:万物之父,也就是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始。可见,万物之父是无。修行中的无为,抱一,若朴,等等,都是顺从个“无”字,也就是顺从众父。所以,修行必须达到“无”这样高度,才能再上进,逐步归还大道。反之,就是空谈道。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告诉我们,无和有不是道,而是道之作用。修行回归到无,才能回归到万物之始,在这里才可与道相交,才可回归大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德经》第21章原文和译文。
《道德经》与股市--炒股先看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第四十章)
【引用】老子道德经译文(21—40)
老君西升经(作者未知 卧龙先生译 )每周更新有益修仙
帛书《道德经》第十六章 详细解读 学习圣贤智慧
刻 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