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有这5个“习惯”别惯着, 家长该打就得打, 超过6岁就难改了

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从出生到7岁是人生重要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才能、思想、态度、情绪等都要在此时期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造就了。”

孩子在1岁半到2岁左右,就会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用各种调皮捣蛋的做法来挑战父母的“底线”,性格的形成和对情感的控制能力在这段时间会快速发展,因此当宝宝3岁的时候就能看出孩子的性格特点了。

而3~6岁,性格、行为习惯还都处于“可以塑造”的时期,也可以称之为“性格形成关键期”,孩子的一些“习惯”不能惯成“坏毛病”,该打就打,超过6岁再想管就难了。

这5个“习惯”,坚决不能惯着

1、“我行我素”无视规则

有些家长对孩子不严格,孩子犯错或者不听话的时候就不痛不痒的“唠叨”几句,孩子对规矩没有敬畏感,依然“我行我素”无视规则。

这样的孩子并不是没有遵守规则的能力,只是他从父母的态度中觉得“规则不重要”,习惯性忽视规则。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减少不痛不痒的“唠叨”,多一些实际的奖惩措施,并且认真执行。只有家长将规则当回事,孩子才能认识到有些规矩不是说说的。

2、达不到目的就“威胁”

大多数孩子在2岁左右才能清晰地用语言表达需求,在这之前孩子的生活习惯就是靠“哭”得到关注、喂养和帮助,所以在3岁左右孩子会习惯性的在被家长拒绝要求的时候用“哭声”表达要求。

这时候孩子还意识不到这种做法是错的,但如果这种哭闹的方法每次都有效,孩子就会十分聪明的抓住家长的“软肋”,由无意识变成故意“威胁”:不给我买就哭!不给我玩就不吃饭!越来越娇纵、任性。

3、喜欢打人、扔东西

宝宝一岁多以后,双手越来越灵活有劲、手臂也开始发育,会出现一个喜欢打人、扔东西的阶段,这个时候还不用过多干涉,保证宝宝的安全即可。

但到了2~4岁左右,因为动作发育比语言发育早,有时孩子太着急、情绪激动的时候还是会用打人、扔东西等方式发泄情绪。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干涉了,避免孩子习惯上用暴力的方式抒发情绪。

4、说谎

孩子在3岁左右会进入“说谎敏感期”,这个时期孩子的想象力、语言能力都有所发展,也有“羞耻心”知道有些事是错的所以才因为怕指责而“说谎”。

所以家长一定要在这个阶段帮孩子意识到用“说谎”来逃避责任、伤害他人都是不对的事情,而且会受到惩罚,避免孩子将来谎话连篇。

5、找借口、逃避责任

3~6岁的孩子通常觉得自己很厉害,有时面对失败、挫折很难接受,就会用给自己找借口,明明是孩子来找妈妈帮忙,但失败了他就会说:“都怪妈妈没做好……”同理还有都怪玩具……、都怪伙伴……时间长了,孩子遇到问题就会先找借口、找别人的错处,逃避责任。

首先,家长不要过多苛求孩子一定要成功、不能出错,孩子压力大时也会逃避责任。其次,家长可以在孩子情绪稳定后,引导孩子思考找到自己的问题,不能事情过去了就不管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不能躲、也躲不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有这3个“小毛病”别惯着,该打就要打,超过6岁就难改了
孩子一生一次的大脑发育黄金期,做好这几点,孩子想不聪明都难!
孩子两岁处在叛逆期也是成长黄金期,学好这五招,宝妈轻松带娃
孩子7岁前是培养的最佳时机,家长牢牢抓住,孩子将来更优秀
宝宝3岁前影响一生,高智商是怎样养成的
孩子“第一反抗期”的应对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