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学25语「语言神人」自述:困难的不是语言,而是态度

创办「多国语言习得活动网」的谢智翔今年30岁,通晓25种语言,朋友推崇他为「多语神人」。他谦虚地说,真正算得上精通的只有7种,所谓精通,就是通过语言认证、可以公开演讲、能阅读小说、教科书的程度。

他是天才吗?其实他跟多数人一样,12岁上国中才学英文,20岁才开始学习自己有兴趣的其他外语。为什么许多人学了十几年的英文,却苦于无法开口,而他却能不断学习外语,还学得这么好?他一语道破:「考试是元凶。」考试扭曲了学语言真正的目的,要把语言学好,靠的不是背单字、学文法和考试,而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沟通的欲望,以及正确的方法。

謝智翔曾受日媒報導。


老师从来不称赞他英文好 

谢智翔在台大主修园艺暨生命科学系,辅修外文系,毕业后到美国堪萨斯大学进修语言学硕士,也曾到法国巴黎高等理工学院当交换学生。 

20岁时,他在台大修了一门史嘉琳老师的课,启发他对语言的兴趣。 史嘉琳老师在台大赫赫有名,不仅教学严谨认真,本人更精通数十种语言,谢智翔期许自己能像老师一样厉害,可是,他再怎么努力考高分,史嘉琳老师却从没称赞他「英文好」,反而称赞那些考试成绩不如他的同学,他有点介意。 「老师会跟别人说,Terry会很多种语言,却从没称赞我的英文,就算我的成绩非常好。」 

后来,他发现就算成绩再好,那些语言也不是「自己的」。 他可以拼出艰涩难懂的单字,在各种语言检定过关斩将,拿到令人赞叹的分数:英文多益TOEIC 950、托福TOEFL CBT 280、GRE V720 Q800 4.5、日语旧制1级检定、法文TCF C1级、DALF C1、德文TestDaf 17(4,4,4,5),也拿到土耳其语的Bogazici大学认定高级证书。 然而,这些「考试语言」并不是他的生活语言,总觉得「用起来卡卡的,好像不是我的一部分。」 

他曾到法国交换一年,修的课是病毒、生理这种艰深的科学,考试依然拿高分,可是他总觉得自己的法文用起来不自然。 他也拿过DAAD的德国奖学金,上课、考试、检定都没问题,读报纸看新闻也难不倒他,但仍感到格格不入。 

相对于英文、法文、德文这些靠传统方式学习的外语,日语是他「最舒服」的语言,因为他爱看动漫,为了看动漫而自学日文,学会日文懂得更多,看得更多、学得更多,如此不断反覆正向回馈,虽然没上过正式课程,考试却都能通过,他也多次到日本旅行、长住。 「日语就像是我的一部分,无法被夺走。」 

学会了这么多种语言之后,谢智翔开始对人类到底怎么学语言、怎么学才会更有效率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开始了10年的「语言旅行」。 从亚马逊的热带雨林习得了克丘亚语(Quechua),也从坦尚尼亚学会了史瓦西利语;他开始研究神经生物学、认知科学,想了解人类学习语言的机制。 

到亚马逊雨林学克丘亚(Quechua)语 

2012年,在堪萨斯大学念研究所时,他拿到奖学金,与一群美国硕??博士研究生前往厄瓜多热带雨林研究克丘亚语(Quechua)。 克丘亚语曾是印加帝国的官方语言,印加帝国遭西班牙人灭亡后,使用语言的人口锐减,但仍是南美洲分布最广的原住民语言,约有1000多万说克丘亚语的原住民分布在哥伦比亚、厄瓜多、秘鲁、智利和玻利维亚等地。 

近年来,南美洲民族主义兴起,象征固有文化的克丘亚语渐受重视,成为厄瓜多小学的必修科目,美国教育部也视克丘亚语为关键语言,提供联邦经费推广学习与研究;2015年,秘鲁青少年还以克丘亚语翻唱麦克杰克森的名曲<The way you make me feel> ,在网路广为流传。 

其实,克丘亚语没有「标准版本」,每个地方的克丘亚语都不同,有些能互通,有些不行,没有那种「腔」是最标准的概念。 谢智翔在厄瓜多研究的克丘亚语名叫「Napo Kichwa」,这种克丘亚语文献不多,抵达亚马逊丛林时,他处于「克丘亚文盲」状态。 

这恰巧是他探索语言本质的绝佳机会,他好奇,语言一定要先「学」过才会吗? 如果连文字都没有,该怎么学? 如果没资料、没老师,人可以自然学会语言吗? 第一次来到此地的外国传教士如何学会克丘亚语? 

如果背单字、学文法如果不是学语言的必要条件,那到底什么是「学语言」? 老师到底在「教」什么??呢? 

第一次学克丘亚语就上手 

他想到一个办法:「小朋友怎么学会语言,我就怎么学!」他主动接触当地人,先以西班牙语表达想和他们交朋友的意思,得到许可后,开始与当地人同进同出,听他们说话,也学他们说话。


一开始完全听不懂,但谢智翔很有耐心,他观察、倾听,「听不懂也一直听,像小朋友一样学习。」3天后,虽然还不懂文法和拼音,却已能表达只字片语,必要时搭配比手划脚,逐渐听懂「吃饭、喝水、睡觉」这种简单的词汇,让当地人非常意外。 

负责语言研究计画的营地团长的美国教??授Dr. Swanson对他的进步相当惊叹,特许他不需参加美国研究生每天3小时的「克丘亚语课程」,继续用自己的方法学就好。 

于是,谢智翔启动自己的语言实验:每天花8个小时跟当地人相处,即使听不懂,也坚持「旁听」。 一个礼拜后,他了解Napo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掌握基本对话;一个月后,能独自到不同部落探险,以克丘亚语到处交朋友;二个月后,他已完全融入,能跟着当地人上教堂,甚至还获赠一本克丘亚语圣经。

谢智翔融入当地生活,而逐渐习得克丘亚语。


相较之下,与他同时抵达亚马逊雨林的37位来自美国各大学的硕博士研究生,依传统语言学习法上课、练习、背单字并参加考试,两个月后,没有一个人学会说克丘亚语,回到美国后,早把克丘亚语忘光光。 

谢智翔从亚马逊雨林的克丘亚语经验体悟到,即使是成人,也能在不懂单字和文法的情况下学会语言,因为人都是先学会母语,才上学识字,「识字、背单字、学文法」是人们掌握语言后才追加的任务,如果把追加任务当成主要任务,学语言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掌握语言习得人人都能学会多国语言 

其实,谢智翔学会克丘亚语的过程,就是人类学会母语的缩影,被语言学家称之为「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而一般传统的学语言的方法则是「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 

根据「语言习得」的原理,他与朋友创立了「多国语言习得活动网」,开创多语沙龙,希望帮助更多人学好语言、让学语言成为生活享受。 他相信,只要能掌握动机与目标、创造环境,调整观念与态度,不管年纪多大,人人都能学会多种语言。 

谢智翔提供「语言习得」的4个步骤给有兴趣学习语言的读者参考: 

1.创造环境,用身体记忆 

想学哪一种语言,就开始听该种语言的自然对话或音乐,比如故事有声书,听不懂也没关系,不需要思考意思,千万别翻字典,让自己沉浸其中,培养对语言的熟悉感。 

2.跟读 

选一段演讲或对话,听一句、读一句,务必读出声、像学唱歌一样掌握旋律,每天固定跟读15分钟。 

3.开口说 

放下面子问题,勇敢开口说,比手划脚也没关系,意思到了就算数,拿出诚意,沟通最重要。 

4.别被文字绑架 

人是先学会语言才上学,听说优先于读写,先学听、再学说,脑中先有声音就好。 

谢智翔认为,学语言很简单,也很难,难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人。 学语言很简单,因为人与生俱来就有学语言的能力;学语言很难,因为成人必须跨越许多情绪障碍、打开各种内心纠结,才能迈向语言习得的自由境界。 他露出腼腆的笑容说:「学习多语不是特权,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学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人都能用英语读书笔记
背英文字典的人是大傻瓜
只念英文绘本,就能让孩子听懂英文?
孩子学英语有这么大个捷径你竟然没去走?!为实现双语养育亲自学英语,是我为孩子做过最拼的事!
《超觉英语学习法》& 《双向式英语学习法》(扶忠汉先生演讲全文)
10位名人谈如何学好英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