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爱的是孩子,还是成绩好的孩子?

作者:瞌睡的猫

无锡太湖分舵

三级拆书家

注:本文转自公众号“拆书帮”及“瞌睡的猫”

前两天有小伙伴咨询孩子学习问题,她很焦虑:今年亲戚家孩子300多分没有找到学校上,自己儿子成绩比他还差,只能考200多分,明年中考可怎么办。平时在家都看不到他写作业,整天玩手机,一个游戏能盯着玩一天,让他学习,就手托着腮帮子,嘴里咬着笔,皱着眉头眼瞅天花板,一副受罪的样子。

为什么孩子不想学习,都是游戏惹的祸?

我们常说外因只是影响因素,游戏最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是孩子个体。

同济大学医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刘亮在他的新书《父母做这9件事,孩子从厌学变爱学》中认为,孩子厌学的主要个体因素有两个:学习无意义感,“空心病”自我认同和价值感的缺乏。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发现厌学不仅发生在成绩不好的孩子身上,很多成绩中上甚至很优秀的孩子也会出现厌学心理。


学习无意义感与“空心病”


我曾经面向一批高一学生做过调查:你的目标是什么,你为什么学习。

结果令人非常吃惊,部分同学没有目标,部分同学只知道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为什么要考大学。

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做事都需要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更需要有意义的目标的支撑,如果没有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基本是撑不下去的。

但是现在的很多孩子只是在家长的叮咛下认真学习,并没有自己的个人目标。

有的家长在劝孩子认真学习的时候会说:“你一定要认真学习,现在普高录取率这么低,不认真学习你就考不上普通高中、考不了大学,以后拿什么在这个社会立足?”

这样的劝告基本无效,对于大脑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孩子而言,他们根本考虑不到那么远。

除了家长说的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考个好大学,孩子不知道除了考上好大学,学习还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孩子缺乏从内心认同的意义,缺乏自我认定的学习的意义,在学习还能够获得外界认同的时候,也许还能坚持;一旦学习受挫,没有了外界的认同,他们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努力,努力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只是一个空心的被逼着学习的机器。

某中学运动会上孩子们打出的横幅


自我认同和价值感的缺乏


自我认同和价值感是一个人存在的意义,一个人如果缺乏自我认同,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感,会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极端者甚至会放弃自己的生命。

造成价值感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只以成绩论英雄,缺陷取向的家庭氛围和管教方式。

1.只以成绩论英雄


在部分家长和老师眼中,成绩至上,只要成绩好,其他一切都可以靠边站。能否取得优异成绩是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指标。

2.缺陷取向的家庭氛围和管教方式


很多家长眼里只看到孩子做不到的,看不见孩子能够做到的,即使孩子做得还不错,也只关注继续努力的空间和需要提升的地方。他们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以指责、抱怨、谩骂、挖苦、讽刺为主——孩子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逐步丧失了自我价值感。

最近一个初二孩子的遗书在朋友圈刷屏。遗书中能够看出这是一个非常懂事而且优秀的孩子,但是遗书里却充满了对父母的控诉:

你们爱的是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级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羞辱人最有效的方式先是让她就穿拖鞋站在屋外示众,再是每日每夜不停地尖声骂最难听的话;失眠的原因是睡前被骂或被打,躺在床上接着听从主卧传来的谩骂声,剩下的时间用来回味一天的难过。


以成绩论英雄和缺陷取向的家庭氛围正是这个家庭的表现,它直接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认同和价值感,把孩子推向了自杀的深渊。

樊登说: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有价值的时候,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

作为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1.接受孩子只是个普通的孩子


虽然成绩对于考大学很重要,但是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学霸,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校学习,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考上大学。

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是普通的,硬把智力中等的孩子拔高成为顶尖5%的尖子生,既是徒劳,也是对孩子的伤害。

著名的萨提亚学派心理治疗大师林文采博士说:孩子的成长,如同一颗种子的成长,需要阳光、水等营养一样,既需要物质营养保障基本的生命力,更需要被无条件接纳、被重视、被肯定赞美和认同。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真相,人有优秀也有平庸,有光芒万丈的成功者,也有普普通通的平凡人,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普通孩子的事实。

2.多元评价孩子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孩子都有优势。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看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多看到孩子做到的而不是做不到的,多方面综合评价孩子,而不是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比如刚刚获得奥运会跳水冠军全红婵,她从小就读书比较差,不爱在课堂上发言,据她班主任回忆,有一次问她4×8等于多少她都不知道,但是你能说她不优秀吗?

3.帮助孩子树立理想,找到生命的意义


可以不喜欢上学,但不应该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上学可能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无论未来怎样,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作为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优势和兴趣,找到自己的理想。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具备哪些天赋,对哪些事物感兴趣。

第二,为孩子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有机会单纯的出于喜欢去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事。

第三,及时给孩子点赞,夸赞孩子的努力和具体表现。

第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体验与他们感兴趣的事相关的职业。

第五,在孩子面前表达对自己和伴侣职业成就的欣赏,让孩子体会到有一份自己追求的事业和梦想,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生命不是一个跑道,而是一片草原,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肆意奔腾。家长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孩子的长远发展,是孩子对于梦想的追求,对自我价值感的认同,而不只是当下的成绩。

刘亮博士认为孩子的厌学不是某个单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是一个系统问题,是孩子背后的社会、学校、家庭这个系统的问题。

在《父母做这9件事,孩子从厌学变爱学》这本书中,作者结合他接待超过300案例的经验,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各种厌学现象以及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非常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这本书值得每位家长去看看,不管你的孩子是否厌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汇】孩子厌学可咋整?
比抑郁症后果更严重的心理疾病,正在侵袭中国千百万好学生……
比抑郁症后果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正在侵袭中国千百万好学生……
一个坚持天天穿校服,却厌学的孩子
请告诉孩子:几年的放纵,换来的是一生的卑微!
孩子“厌学症”就是这样得的!可惜97%父母都还蒙在鼓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