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EFT的核心概念(第二部分)
EFT的核心概念

B.情绪的分类

治疗师与情绪工作时需要区分辨别适应性情绪(健康的)与非适应性情绪(不健康)。情绪既是主宰人们思想与行为背后的核心动力,是不是凡事都跟随情绪走?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EFT的创举之二就是刻意对情绪进行分类,把情绪先分为适应性/非适应性的(adaptive/maladaptive),再区分为原发情绪(primary emotion)、继发情绪(secondary emotion)、和工具性情绪(instrumental emotion)三大类。这是EFT个案概念化的基本框架,治疗师必须清楚知道自己所唤起或进行干预的情绪是哪一类情绪,唯有进到原发情绪治疗才会产生效果,与个案的继发情绪或工具性情绪工作是没有治疗效果的。

关于处理情绪,格林伯格有一句名言:“你必须先抵达痛苦之处然后才能离开。” (You have to arrive at your emotions before you can leave them.)这里的“抵达” 指的就是披荆斩棘之后终于陪着个案从讲故事进入继发情绪,从继发情绪探索到原发情绪,最后找到一直困扰个案的原发非适应性情绪(一个熟悉的老朋友),一个经常被自动唤起的情绪基模,探索这个情绪基模的起源,我们才能抵达痛苦的源头。

下面是对原发情绪、继发情绪、与工具性情绪的定义。

1)原发情绪

原发情绪指的是个体对环境改变时瞬间的反应,例如黑夜走在暗巷中,突然听到背后有脚步声时躯体自然升起的恐惧与警惕。外部环境的刺激带来快速且具有行动导向的反应让人预备好要逃跑或者回头看清楚,这是一种适应性的、健康的、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假如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只流浪猫跟着自己,身体会立刻放松下来,恐惧的情绪也就消散了。原发情绪的特征是,它是事件发生后第一个升起的原始感觉,是提供信息让我们做判断的,它来得快、去得也快,是对现况的新鲜反应,当下被处理之后就消失了。例如,天凉时身体觉得冷,用餐时间到了肚子会饿,被侵犯时觉得愤怒,失去了重要的人或物觉得伤心,被威胁时感到害怕,被批评时感到羞耻等等,都是各种健康的感觉和感受,是为了帮助我们生存得更好所产生的原发适应性情绪。

原发情绪在当时原本都是适应性的,但是也有可能演变成不健康的原发非适应性情绪。例如,孩子小时候因父母离婚而感到悲伤、感到被抛弃,在当时是原发适应性的情绪,需要被安慰。但是如果当时没有人理解也没有人提供安慰的话,这个“孤单、伤心、感觉被抛弃”的情绪基模一直冻结在孩子的心里。长大以后交友过程中,只要发生被朋友拒绝或者因搬家、转学而产生的“分离”都会强化这个情绪基模,让来访者一次次感受到孤单、伤心、被抛弃的痛苦。这个情绪基模不断地被唤起成为一种熟悉的受伤的感觉,在她的生命历程中反复出现,让人有一种受困其中无法突破的感觉,是因为过往未解决的议题、没愈合的伤口作祟。当来访者对现实环境中发生的分离过度反应,对分离赋予主观负面的意义,接着可能因为害怕被抛弃而不敢建立亲密关系,或者主动先抛弃人,更加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发展,这就成为来访者一个长期纠结的痛苦情绪,是熟悉的、深刻的、很容易被触发的痛点。这是原发非适应性情绪的一个典型例子。

原发非适应性情绪的特征是,它像一位老朋友,经常让人进入不请自来的恐惧、无地自容的羞愧、不可理喻的愤怒、或者一触即发的悲伤中。在EFT治疗过程中与来访者一起探索,直到找到这位老朋友,才是EFT转化工作的起点。

不论是适应性的还是非适应性的,原发情绪是人们内心深处最脆弱的真实状态。与原发情绪工作会让来访者打开心扉,在个人治疗中拉近咨访关系,在伴侣或家庭治疗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伴侣之间或亲子之间的连结。所以,探索原发情绪是EFT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工作,在原发情绪的层次工作才能进行有效转化的心理治疗。

2)继发情绪

继发情绪,是不能直接表达原发情绪时所显露出来的情绪,是第二波的情绪(secondary emotion)不是原始的那个情绪。它是用来掩盖、掩饰没有表达出来的的情绪,甚至是不满意自己有情绪时对自己的情绪产生了情绪。有时候是由负面想法而来的情绪,也许是文化因素,比如,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不应该表达悲伤,他们只好用愤怒来掩盖悲伤。悲伤是原发的,用来掩盖的愤怒就是继发的。比如,女子要端庄大方、巧笑倩兮,即使被羞辱、受委屈的时候也不能直接表达愤怒或悲伤,需要用宽容大度的微笑来掩饰。也许是内在的防御系统,我们习惯性地戴着面具不以真情示人,甚至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真实的感觉,这就叫“情绪阻隔”了。最普遍的继发情绪是恼羞成怒、抱怨、罪恶感、焦虑、无助、无望感,还有攻击指责型的愤怒。而来访者来到治疗室,通常都是带着继发情绪来的。

与继发情绪工作的心理治疗,会是无效的(unproductive),这是EFT里非常重要的概念。例如,对于丈夫有外遇的女性来访者,初访时表达的是咬牙切齿的愤怒,如果我们一直让她表达愤怒,她在治疗后不会感受到比较舒服,反而会更加愤怒使关系更加恶化。对于无助无望的抑郁症患者,如果我们一直在探讨他因何无助无望,则患者会更加觉得绝望,因为情绪没有转化只会加剧。因此,先对继发情绪进行共情,然后绕过继发情绪,直指核心的长期痛苦才是帮助个案带来改变的策略。治疗室中起初呈现的大部分愤怒都是继发性的,判断的标准是,那是一种批判、指责的、拒绝对方的情绪。

而原发性愤怒,则是自我赋能(empower)、自我保护,让自己感觉有力量的“义怒”(正当的愤怒)。探索愤怒之下更脆弱的部分,不论是伤心(他辜负了我!)还是羞愧(我是不是不够好?)都会进入更深层的工作,同时可以判断这个伤心或羞愧是不是一个熟悉的老朋友,来自于更早期的创伤。

3)工具性情绪

工具性情绪,有人称之为情绪勒索或情绪绑架。表达情绪的人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由自主地使用情绪对付身边的人,例如,用发怒来胁迫别人或者用哭泣以博得别人同情。工具性情绪又分为无意识地表达和有意识地表达两种情况。

有些人表达工具性情绪起初不是故意的,例如孩子因为父母不给自己买玩具而躺在商场地上大哭或者大闹。第一次也许是自然反应,因为太伤心难过而用愤怒来表达,但如果初次得逞,以后每次这样做都可以如愿以偿的话孩子自然会习惯于使用这种情绪来控制大人的行为。这时候的大哭大闹就不再是因为伤心难过而愤怒,而是随时可以停止的工具性情绪了。

父母对子女使用工具性情绪就更微妙了。有的母亲会用“离家出走”来让儿女觉得内疚,追着去请母亲回家。有的母亲会告诉女儿,“昨天晚上我梦见你把我赶出去了”。 有位女士深受母女关系的困扰,她已经长大成家也有小孩了但是母亲依然希望她像儿时一样对自己言听计从,认为她是天下最好的妈妈。可是在女儿身为人母之后,她有体会了,她发现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虽然辛苦但也有许多的快乐和收获,并不像母亲从小告诫她的一样,母亲对她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和辛苦,她一定要孝顺、一定要听话、一定要回报,否则就是白眼狼。她开始质疑母亲过去的训诲,开始想要反抗,而此时母亲也感受到女儿开始离自己越来越远,开始顶嘴,于是母亲对未来更加没有安全感,有失控的感觉,就变本加厉地使用工具性情绪和受害者心态来让女儿内疚,觉得自己不孝。这位女士被困在纠结的母女关系中不能自拔,而这位母亲的种种行径可能是潜意识的而非故意的。但是一个人如果经常使用工具性情绪就会变成她人格的一部分,例如霸道、过度戏剧化、装模作样、害羞等等。一般我们说很“作”的女性大概都是善于使用工具性情绪来操控人的。很少人会因为自己的工具性情绪问题而进入治疗室,然而,有很多受工具性情绪辖制的受害人会来到治疗室求助。

有时候有意识地表达工具性情绪反而是比较健康的,是情绪智慧的一部分。例如,感觉被冒犯而刻意表达愤怒,是设立界线的方法之一。妻子不高兴了希望得到丈夫关注故意在厨房制造很大的噪音,搞出很大的动静,都是刻意使用工具性情绪。有时技巧地利用情绪反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无伤大雅,举例来说,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在社交场合所以故意迟到,却又装出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向大家道歉让别人认为他无心犯错不加以责怪。这个羞愧的道歉也是一种工具性情绪。

工具性情绪处理的方法是帮助来访者探索,对他使用工具性情绪的人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理解了对方的需求就可以直接针对需求工作,不需要纠结于情绪中。不过,工具性情绪通常不是EFT工作的对象,EFT主要是针对原发情绪工作。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种情绪)难以察觉的伴侣需求,
恋爱公开课|难以察觉的伴侣需求,都藏在这三类情绪信号中!
原发情绪与继发情绪
EFT-探索并转化情绪的二阶段九步骤
愤怒可以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情绪:EFT创始人访谈
【文字稿】李还胜:一个抑郁症来访者的情绪聚焦疗愈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