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君主”的主要功绩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转到封建社会的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本篇讲述《四大君主》篇。

  

N01.齐桓公(前685年—前643年)

  齐桓公作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一直被史书被高度评价的。当时在西方夷狄部族的逼迫之下,中原各诸侯国遭到了极大的威胁,而通过改革而强盛起来的齐桓公,充当起了中原各国的保护神,打出了“尊王壤夷”的旗号。

  1.惊险即位:前686年,与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主之位,胜出。

  2.杀公子纠:即位后,率军攻打收留公子纠与管仲的鲁国,结果:公子纠被杀,管仲被俘。

  3.拜相管仲:经过鲍叔牙劝解及推荐,不仅不杀管仲,还拜管仲为相。

  4.管仲改革:支持管仲的内政及军事改革。

  5.长勺之战:前684年,齐桓公少有的败战,不听取管仲的劝解,伐鲁过失败。

  6.北杏之盟:前681年,与宋、陈、蔡、邾几个小国的国君会盟,以诸侯身份主持盟会,担当盟主,翻开了春秋五霸的辉煌篇章。

  7.灭遂之战:前681年,为了威慑鲁庄公,灭掉了鲁过的附庸国遂国。

  8.与鲁会盟:前681年,与鲁国在柯地会盟,吃了一个暗亏,但赢得了各诸侯国的信誉。

  9.鄄地会盟:前680年,曾参加“北杏会盟”的宋国背叛盟约,齐桓公约请曾参加“北杏会盟”的陈、蔡二国一起出兵伐宋。

  10.幽地会盟:前678年,齐桓公又约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在“幽地会盟”,会上大家再推齐桓公为盟主,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11.救援燕国: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

  12.重建邢卫:前659年,帮助邢国打退西方狄人,帮助邢国和卫国建国。

  13.召陵之盟:前656年,齐楚召陵,齐桓公迫使楚国认错,并签订盟约。

  14.洮之会:前655年,齐桓公约盟友会于洮,扶持王太子郑即位,是为周襄王。

  15.癸丘之盟: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僖公、宋襄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等国会盟,周天子为感谢齐桓公对他的支持,特地派周公宰孔参加了大会,并将周天子祭祀祖先的祭肉分赐给齐桓公,还声明齐桓公不用行谢恩的下拜礼,以示对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承认,此时齐桓公声望达到顶峰。

NO2.越王勾践(前520年—前465年)

  勾践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他是越王,一国君主,可他却战败了,成为敌国的奴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反差。作为一个曾经的君王,他经历了一个落差非常大的心路历程。按照当时的做人常理,他应当自杀,决不屈从于对手,可是他却选择了隐忍。为了复兴已经失去的国家,为了重建霸业,他受尽屈辱、历尽苦难、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十年生息、十年教训,终于让自己的国家重新站立起来,强大起来,最后置敌于死地的历史传奇,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1.槜李之战: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去,吴王阖闾积多年的怨愤,乘丧起兵伐越。勾践率兵抵御,双方在槜李摆开战场,越军大败吴军。吴王阖闾重伤身亡。

  2.夫椒之战: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阖闾之仇,发全国兵力进攻越国,在夫椒山击溃越国军队,迫使越国屈服于吴国,越王勾践作为战俘前往吴国侍奉吴王3年。

  3.放虎归山:公元前491年,勾践夫妇及范蠡做了奴仆的工作为夫差服务,3年后,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4.卧薪尝胆:勾践回国后,睡觉时躺在乱柴草之上,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时刻不忘吴国受辱的情景,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5.计杀伍子胥:勾践收买吴国大臣伯嚭,伯嚭向夫差进谗言,诬陷伍子胥有谋反,后伍子胥被害。

  6.乘虚而入: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领精兵北上黄池会盟,都城仅留老弱与太子留守,越王勾践趁机率领大军偷袭吴国都城,吴太子被杀。

  7.笠泽之战:公元前478年,吴越两军在笠泽决战,此战勾践三战三胜,消灭了吴军的大量的有生力量,夫差仅仅带着少量的残兵逃入姑苏城,龟缩不出。

  8.姑苏围困战:公元前473年,姑苏被围城数年,吴军势穷力竭,同年11月,吴都城破,夫差逃到姑苏山自杀,吴亡。

  9.徐州会盟:公元前472年,勾践北上徐州地区会盟诸侯,确定霸主地位,当上了春秋最后一代霸主,被周元王封为“越伯”。

NO3.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

  秦国君主秦孝公是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是变法图强的第一推动力,是整个秦帝国的基石君主。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使秦国日渐强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1.求贤纳才: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被诸侯们疏远,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孝公继位后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

  2.商鞅变法:商鞅自魏国入秦,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收复河西之战:公元前354年,秦孝公则趁魏军主力出击之机,派军队偷袭魏国,进攻魏河西长城重要据点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大败魏军,歼灭守军七千人并占领少梁。

  4.西鄙之战:前341年,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魏军大败。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

NO4.秦始皇(前259—前210年)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划时代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也是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第一人。他一生并天下、称皇帝、废分封、置郡县、征百越、逐匈奴、修长城、通沟渠、销兵器、迁富豪、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以法治国、焚书坑儒,对于中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对于中国版图之确立、对于中国民族之传承,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对后世的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誉之者称其为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毁之者则称其为专制独裁的“一代暴君”。

  1.宫廷内乱: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秦始皇被立为秦王。吕不韦为相,独擅大权。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前239年,秦始皇年已21岁即将亲政,吕不韦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被发现他与太后赵姬苟且之事,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献假宦官嫪毐给太后。嫪毐长年经营,建立了继吕不韦后又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公元前238年,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失败后,嫪毐被车裂,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摔死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秦始皇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后自杀而死。

  2.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8年灭赵、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

  3.首称皇帝: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一统天下的秦王政,认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最后秦始皇以“三皇五帝”,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4.南征百越:秦统一六国后,分别于公元前219年,前214年,前210年三次征伐南越,最后南越融入秦国版图。

  5.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攻占了河套,阳山。

  6.修建灵渠:公元前219年到前214年,修建完成世界最早的运河—灵渠。

  7.修筑长城:公元前213年,下令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穿山越岭的北方边界的屏障,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从临洮到辽东碣石的万里长城,长达5000多公里。

  8.建阿房宫:公元前212年开始建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

  9.中央集权: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替子孙万代奠定基业,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我是趣味的历史,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君臣(臣可以是丞相,上卿,大将军)配合的非常好?举例说明?(野树春秋的回答,0...
春秋时期为何叫春秋?春秋五霸谁与谁争霸,如何争霸?第一位霸主又是谁?
春秋五霸
盘点春秋时期的各个历史典故
“买鹿之谋”与“疲秦之计”(历史警示录)
战国七雄之齐国的崛起与衰败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