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孝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调查报告
湖北省孝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调查报告
发表日期:2013年3月26日  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  作者:湖北省孝感市农办 孝感市经管局  本页面已被访问 5092 次
近期,我们组织专班,采取面上统计、典型解剖、查阅资料的办法,对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加速发展,为解决将来“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的问题探索了新路子,为推进“四化同步”、“三农三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经验。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1、专业大户。截至2012年底,全市经营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3825户,经营面积51.8万亩,从业人数16178人,总投资10.75亿元,年产值28.27亿元,年利润6.1亿元。
业态  项目
合计
林果业
种植业
苗圃业
水产养殖业
畜牧养殖业
户数(户)
3825
437
1745
416
548
679
经营面积(万亩)
51.8
8.5
22.4
7.2
12.6
1.1
从业人数(人)
16178
1511
6980
2080
2288
3319
总投资(亿元)
10.75
0.58
1.68
2.05
2.62
3.82
年产值(亿元)
28.27
1.48
3.36
4.56
4.63
14.24
年利润(亿元)
6.10
0.26
0.78
1.06
1.15
2.85
典型案例1: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支部书记袁少敏,2004年开始,自己在本村流转土地种植粮食,当年秋季47.5亩,每亩年租金60元,种植香稻,纯收入2万余元;2009年扩大到150亩,2010年扩大到600亩,涉及172户,流转期限10年,每亩年租金250元,种植香稻,年纯收入30多万元。2011年,国家项目投资400万元,对袁湖村实施基本农田设施改造,机耕路通了,水渠、泵站修了,旱涝保收,田好种了,一些农民回来要田。在流转合同还没有到期的情况下,袁少敏顾全大局,牺牲个人利益,解除流转合同415亩,到2012年实际种植200多亩,发展订单农业,为种业公司制种,实现纯收入1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另外2个村干部也分别流转120亩,年收入6万元。
典型案例2:孝昌县花西乡汪岗村种粮大户吴运华,今年51岁,家有5人,他和妻子在家种田、带孙子,儿子和媳妇外出打工。从1986年开始“捡田种”,到2010年种田85亩(习惯亩),其中,承包田5亩,流转土地80亩,涉及7户举家外出户,都是口头协议,租金200元/亩。去年,他家种中稻85亩,收稻谷10万斤,纯收入8万元;稻田养鹅3000只,纯收入3.5万元;种小麦20多亩,麦子用来养鹅;1台耕整机对外作业,纯收入1.5万元,几项合计,一年纯收入13万多元。
2、家庭农庄。按照“以家庭成员从业为主,土地经营面积超过100亩,以自己从事种养殖与农家乐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家庭经营单位”的标准统计,包括各类农庄和家庭农场,共有1286家,经营土地面积达到14.8万亩,从业人数3860人,总投资5.78亿元,年产值17.36亿元,年利润2.32亿元。
户数(户)
经营面积(万亩)
从业人数(人)
总投资(亿元)
年产值(亿元)
年利润(亿元)
1286
14.8
3860
5.78
17.36
2.32
典型案例1:毛陈镇双龙村农民魏红平,是首届“孝感市外出务工经商十大新闻人物”,2010年回乡投资1600多万元,在双龙村租赁集体四荒地和农户抛荒地580亩,期限18年,兴建“孝感市楚兴生态观光园”,使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瓜果飘香的“世外桃源”。
典型案例2:云梦县胡金店镇易棚村陈道明,2010年回乡投资兴建生态农场,流转河滩地170亩,租期20年,年租金500元,2013年开始每年递增50元,种植台湾“世纪杨”, 5-7年成材,每株价值300-400元,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林下养鹅3000只,收入3万元;还计划养山羊,弥补工人工资。
3、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766家,成员总数2.5万余人,出资总额28.02亿元,带动农户2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8.6%,成员人均增收比非成员高出30%。其中:林果业254家占9.2%,种植业932业占33.7%,苗圃业159占5.7%,水产养殖业358家占12.9%,畜牧养殖业536家占19.4%,具体情况见下表。合作社的业务范围拓展到农资供应、植保、农机服务、加工、储藏和销售等各个环节。
业态  项目
合计
林果业
种植业
苗圃业
水产养殖
畜牧养殖
数量(家)
2239
254
932
159
358
536
经营面积(万亩)
76.2
7.6
36.8
4.8
22.3
4.7
从业人数(万人)
9.23
1.52
4.33
0.79
1.25
1.34
设施设备(亿元)
21.17
1.35
7.96
2.85
2.06
6.95
年产值(亿元)
70.95
4.26
24.25
16.34
7.27
18.83
年利润(亿元)
14.04
0.63
3.3
2.5
1.37
6.23
典型案例:孝昌县建中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陡山乡建中村村民徐朝阳于2009年牵头组建的,自有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21台套,总价值40余万元。合作社流转土地560亩,其中本村260亩,邹岗镇香铺村流转300亩,年租金200元,去年纯收入20多万元。今年,他计划春季在本村再扩大120亩,挖一口大塘,建一座育秧工厂,发展水产养殖、休闲农庄;秋播时在土地整理项目区的5个村季节性流转1万亩,连片种植小麦。
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93家,其中国家级4家(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刁汊湖绿色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禾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孝感市伟业春晖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省级41家,市级148家。分县市区,汉川42家、安陆31家、孝昌28家、应城26家、孝南24家、云梦20家、大悟13家、市直9家。2012年,193家龙头企业实现产值(经销额)296.7亿元,实现利润8.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8%、10.3%。
业态  项目
林果业
种植业
苗圃业
水产养殖业
畜牧养殖业
数量(家)
26
113
14
10
30
从业人数(人)
11743
29107
2415
4780
7717
总投资(万元)
174314
638286
17669
36343
198625
年产值(万元)
265288
1827953
56068
232496
585060
年利润(万元)
13553
41679
5476
7184
18398
典型案例1:“春晖模式”——孝感春晖米业公司以农机具折资入股,孝南区三汊镇龙岗、东桥等4个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折资入股,成立湖北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土地入股、农企联姻、职业管理、保底分红、规模经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共赢模式。2012年,农户入股土地每亩纯收入565元,其中惠农补贴资金115元,保底租金450元(按国家中籼稻指导价1.25元/斤折算),分红41元。目前,春晖公司又在大悟县大新镇流转土地20000亩。
典型案例2:“禾丰模式”——湖北禾丰粮油集团公司去年在安陆市大规模、高租金集中流转土地2.5万亩,涉及棠棣、烟店2个镇、16个村、2280个农户。禾丰公司以建立稳定、安全的粮源基地为目的,将种植环节利润全部让给农户,实行“三制运行”,即:农户土地股份合作制,以村为单位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土地租赁制,禾丰公司与土地股份合作社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租赁期限为二轮延包剩余期限(到2028年底),每亩年租金为600斤中籼稻,按国家当年指导价折现金结算;生产管理承包制,公司以镇为单位成立农场,以村为单位聘请1名协管员,以组为单位聘请1名田管员,对田间管理员实行费用包干,每亩210元,超产奖励,以中稻产量900斤为基数,超产部分按20%奖励。去年,流转户每亩纯收入898元(租金750元,惠农补贴148元)
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数量增长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07年7月开始登记,从无到有,2012年总数达到276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由2008年的96家,增长到现在的193家,翻了一番;实现产值296.7亿元,是2008年的3.9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0%,高于同期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从2007年的26.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8%,发展到2012年底的77.6万亩、占比20%。其中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由2007年的1366户、13.2万亩,发展到2012年的3825户、51.8万亩,户数、面积扩大了3倍左右。
2、带动作用增强。全市2766家农民合作社,成员总数2.5万余人,出资总额28.02亿元,带动农户2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8.6%。193家龙头企业中,产值过20亿元企业达到4家(银鹭食品、达利食品、禾丰集团、宝迪农业),产值过10亿元企业达到6家(孝棉、广东温氏、神丹、三五0九、高金、久顺),产值过亿元企业74家。汉川、安陆、云梦三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2012年分别实现加工业产值180亿元、110亿元和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2%、25.7%和29.4%,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聚集发展、规模发展、链条式发展。全市与龙头企业形成比较紧密关系的基地面积达350万亩,松散型基地200万亩,促进了全市农业板块基地的形成和提高;龙头企业带动农户45万户,占总农户数的44.3%。应城市糯稻订单生产面积达到25万亩,价格平均高出市场价格5—10%,农民人均增收300元。
3、支持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方面,省财政去年安排我市1.85亿元财政调度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园区和重点企业,今年增加到2.65亿元,新增孝昌县和孝棉集团。孝棉纳入“全省十大农业科技产业链”,确定为棉花产业链龙头。各县市区整合财政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汉川、云梦等每年安排1000万元。开展银企对接,去年,10家商业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资金44.4亿元。康欣科技借力“林权抵押贷款”信贷模式,实现了三次跨越式发展,成长为国内一家大型森工企业,目前正在积极争取上市。市、县各级政府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着名商标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奖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资金逐年增加,去年有30多家合作社获得330万元扶持;市委、市政府从2008年开始,每年表彰一批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给予奖励,累计有70家合作社获得奖励。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方面,孝南区从去年开始,对经营流转土地年满3年,且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00-1000亩的经营业主,区政府一次性奖励1万元,1000亩以上的奖2万元。汉川市政府拿出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品牌创建和农民合作社等进行奖励。
4、品牌效应扩大。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2个(神丹、龙王恨),中华老字号2个(孝感麻糖、云梦楚河鱼面),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43个,2012年新增9个,市级知名商标43个。全市正有效使用“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产品573个,产品进入全国6000多家超市,部分产品已远销海外。全市270多家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100多家实施了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标准。
5、重视程度提高。省委、省政府将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社发展等,纳入对县市区党委政府“三农”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各个县市区将农村土地流转纳入对乡镇的责任目标考核。孝昌县在今年农村工作会议上要求耕地面积4万亩以上的乡镇,土地流转要达到1万亩以上。孝昌县花西乡汪岗村种粮大户吴运华说,“现在国家投资把田、渠、路都改造好了,种田的没有说政策不好的”。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从农村土地流转来看,一是部分农户存在三个疑虑:对流转本身心存疑虑,担心失地,不愿流转;对流转价格心存疑虑,租金低了,农户吃亏,租金高了,种田户划不算;对流转年限心存疑虑,流出方与流入方期望值相差较大。二是规模经营主体存在三大困难:集中连片流转难,基础设施建设难,矛盾纠纷协调难。三是政府引导存在三个不到位:认识不到位,一些基层干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政策引导不到位,一些地方出现土地抛荒或季节性抛荒;流转服务不到位,土地流转信息不畅,流出方与流入方不能有效对接。
2、从农业基础设施来看,农村水利设施普遍老化,地力普遍透支。现有农田水利工程中,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且标准不高,配套率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全市旱涝保收面积为260.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8.1%,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1.2%,“旱包子、水袋子”的现象仍然突出。
3、从资金、人才支撑来看,农业生产周期较长,比较效益低,回报见效慢,缺乏有效抵押物,大部分专业大户、家庭农庄和合作社想发展扩大规模,贷款融资也比较困难。安陆神府庵粮油专业合作社在信用社贷款180万元,信用社先扣利息,再要求存60万元在账上,不计息,实际可用资金只有上百万元,相当于利息翻了一番。新型经营业主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文化程度相对不高,他们掌握的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品牌意识、抗风险意识不强,扩大再生产资金能力有限,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根深蒂固,生产观念有待更新。
4、从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来看,尽管现有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庄和农民合作社总量还不少,但规模小、没有抱成团,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公益性农技服务力量薄弱,财政保障不足,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不够,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5、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自身来看,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不规范,发展活力不强,缺乏竞争力、吸引力、带动力。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力不强、辐射面不广。我市南部县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比较高,北部山区发展较差;农产品加工初加工多,深加工少,粮食、畜禽加工能力大,水产、蔬菜加工能力弱。
三、几点建议
1、开展种养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认定和登记。上海松江区、宁波市等地工商部门已经开展家庭农场登记注册;武汉市2009年开始家庭农场试点,到2012年底认定了167家,平均每家补助4万元。我市应借鉴外地经验,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种养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认定和登记,为争取和落实支持政策创造条件。
2、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审时度势,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出台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按照中央、省、市“一号文件”要求,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联户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每个县(市、区)新增农民合作社100家,发展农民合作联社1家。部门联合评定市级示范社50家,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示范社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龙头企业。重点培育销售收入向50亿元奋斗的“加工巨人”龙头企业,支持孝棉实业集团加大技术攻关和科研转化,推进棉花科技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力争三年内主营业务过50亿元,综合经营过百亿元。鼓励和支持春晖集团等企业积极融入全省10条农业科技产业链,加快发展。加快康欣木业、神丹健康食品、鸿翔鸭业等企业上市步伐,通过上市融资助力发展。加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瞄准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目标提档进级。大力扶持帮助小、微加工企业发展,形成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业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的带动作用,重点推广土地入股、订单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4、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服务,完善以钱养事机制,鼓励引导多元主体创办经营性服务组织,完善农业装备体系、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专业合作组织体系、农村经纪人队伍体系、农产品运销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市场,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
5、落实优惠扶持政策。惠农补贴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把中央“一号文件”中“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的政策落到实处;各级财政安排资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金融部门创新信贷方式,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登记、发照和年检实行“零门槛”、“零收费”;落实用地、用电优惠政策。
6、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养作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重点培训专业大户、家庭农庄主、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率先发展成为职业农民。参照大学生村官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创办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或者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
二0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湖北省恩施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题调研报告
今日头条|罗凌:再造与重构: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研究
家庭农场就得这么干,深度解析家庭农场!
农业产业扶贫调研报告(6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