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

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毛茛目

毛茛目(学名:Ranunculales)在植物分类学上是位于真双子叶植物分支较原始的一个目。在某些特征上表现出比木兰目进步一些,但比其它双子叶植物原始,故通常认为它是由木兰目进化而来;也有人认为木兰目进化出木本植物,而草本植物是由毛茛目进化来的。

2003年的APG II 分类法也将小檗科放入毛茛目中,在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之下;但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毛茛目放到木兰亚纲之下。其中十大功劳属和小檗属的亲缘关系最近,两个属的植物之间可以杂交。以前的分类法有另外分出南天竹科、囊果草科和鬼臼科的。

1.形态特征

毛茛目的植物为木本植物或草本植物。花通常两性,稀单性,整齐,稀左右对称,各部分螺旋状排列或轮状排列。花轴常隆起,稀凹陷或与心皮多少合生。花被花瓣状或分化成花萼和花冠。雄蕊多数,或减少到少数。心皮多数,或减少到少数或l个,通常分生,稀合生。种子通常含丰富的胚乳。

2.主要价值

毛茛目毛茛科的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许多种植物是药用植物,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医药卫生上不可缺少的黄连、乌头、丹皮、赤芍、白芍、木通等的原植物均属毛茛科。毛茛科植物也多是有毒植物,如乌头、毛茛、天葵等,均可作土农药,防治一些农作物的病虫害,也可用于除四害。耧斗菜属的某些种类的根含糖类,可食用。金莲花属某些种的种子含油脂,可供工业用。展枝唐松草的叶含鞣质,可提制栲胶。毛茛科中不少属有美丽的花,可供观赏,如牡丹、芍药、乌头、翠雀都是我国著名的花卉,此外,在耧斗菜属、铁线莲属、银莲花属、翠雀属、乌头属、金莲花属、毛茛属、唐松草属等属中有不少种值得在庭园中引种栽培。

3.下属科

小檗科(Berberidaceae

星叶草科(Circaeasteraceae

领春木科(Eupteleaceae

紫堇科(Fumariaceae

独叶草科(Kingdoniaceae

木通科(Lardizabalaceae

防己科(Menispermaceae

罂粟科(Papaveraceae

蕨叶草科(Pteridophyllaceae

毛茛科(Ranunculaceae

4.星叶草科(星叶科)

星叶草科(学名:Circaeasteraceae),又名星叶科,只有11种,生长在喜马拉雅山西北部至中国的西部。

本科植物为一年生草本;植株矮小,叶倒卵形,簇生,生长在茎的顶部;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萼2,花瓣缺,单生于叶腋内;果实为瘦果,有钩毛。

1)植物学史

1881年被发现以来,对其系统位置颇多争论,曾被认为应属于、或,或接近。但星叶草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如2枚子叶宿存,萼片23,雄蕊13,有钩状毛,花粉管通过胚珠中部进入胚囊,种子有细胞型的胚乳等,而与毛茛科等科有明显的区别。J.哈钦森于1926年在其《有花植物分类》一书中建立了星叶草科,得到不少学者的赞同。他将星叶草科放在小檗目中。美国学者A.C.福斯特则认为把这科放在广义的毛茛目中较好。

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认为本科可以选择性地和独叶草科合并。

2)形态特征

一年生无毛小草本,胚轴伸长成茎,两枚条形子叶在其下部宿存,在顶叶子簇生,叶为单叶楔形,顶部边缘有齿,具开放式二歧分枝的脉序。簇生于叶丛中央,很小。萼片23,宿存。花瓣不存在。雄蕊13,与萼片互生,花药略叉开。心皮13,分生,无花柱,柱头小,子房有1颗下垂的胚珠,受精后形成具钩状毛的瘦果。有丰富胚乳。

3)种属分布

11(星叶草)分布于中国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西部,以及不丹、锡金和尼泊尔。生于海拔21004000米的高山草地或山谷沟边和林中。

4)星叶草属

星叶草属 CircaeasterMaxim.,一年生小草本,有细长的胚下轴,茎极短,种子有丰富胚乳,胚圆柱形,直,子叶短。1种,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一带和喜马拉雅山区。

①形态特征

子叶线形,宿存。叶数个或较多簇生于茎顶端,楔形,叶脉二叉状分枝。花簇生于叶丛中央,小,两性;萼片2-3,宿存;花瓣不存在;雄蕊1-2(-3),花丝扁平,线形,花药2室,内向;心皮1-3,分生,无花柱,柱头,小,子房有1颗下垂的胚珠。瘦果狭长,不分裂。

②星叶草

星叶草(学名:Circaeasteragrestis Maxim.)是毛茛科,星叶草属一年生小草本植物,高可达10厘米。子叶线形或披针状线形,叶菱状倒卵形、匙形或楔形,基部渐狭,边缘上部有小牙齿,背面粉绿色。花小,萼片狭卵形,花药椭圆球形,子房长圆形,花柱不存在,瘦果狭长圆形或近纺锤形,4月至6月开花。

1881年,星叶草被彼得堡植物园的远东旅行家马克西莫维奇(K.J.Maximowicz1827-1891)发现并命名,学界对其系统位置一直有争论。它曾被分在毛茛科、金粟兰科、小檗科或三白草科。

哈钦森于1926年建立了星叶草科。陕西师范大学任毅教授的研究表明,星叶草属仍然是毛茛目成员,此属与其它毛茛目成员间在维管系统和胚胎发育方面的区别暗示,星叶草属在毛茛目内发生以后,可能是沿着一条特化和减化的途径发展的

生长在山谷沟边、林中或湿草地。星叶草喜阴湿,要求散射光和潮湿的生境,凡阳光直接照射处,未见其生长,这种特殊生境一旦被破坏,即难生长。因它分泌一种特殊气味,影响其周围植物的生长,故在林下或局部小环境中往往形成单优群落。有时,一些湿生植物,如黄水枝、细弱荨麻和橐吾等也可与其伴生。

在中国分布于西藏东部(海拔3000-4000米)、云南西北部(3500米)、四川西部(3300-3800米)、陕西南部(2100-2800米)、甘肃南部(2800-3600米)、青海东部、新疆西部。在不丹、印度、尼泊尔也有分布。

星叶草具有独特的性状,其叶脉为开放式的二叉状分枝脉序,特别是远轴盲脉末端的形态结构特征,使其明显地有别于毛莨科的其他属,故有人主张将其另立为星叶草科。因此,保护好星叶草,对进一步研究被子植物系统演化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5.领春木科

领春木科,只有1——领春木属(Euptelea)共2种:领春木(Eupteleapleiospermum)与多蕊领春木(Euptelea polyandra),分别原生于中国和日本。前者分布在中国除东北以外各地。树干端正,姿态古雅。早春开花。栽培供观赏。木材可供家具及农具等用。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金缕梅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本科放入毛茛目。

1)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长枝、短枝之分,具散生椭圆形皮孔,基部有多数叠生环状芽鳞片痕;芽常侧生,有多数鳞片,为扩展的近鞘状叶柄基部包裹。叶互生,圆形或近卵形,边缘有锯齿,具羽状脉,有较长叶柄,无托叶。花先叶开放,小,两性,6-12朵,各单生在苞片腋部,有花梗;无花被;雄蕊多数,1轮,最后常扭捩,花丝条形,花药侧缝开裂,药隔延长成1附属物;花托扁平;心皮多数,离生,1轮,子房1室,有1-3个倒生胚珠。翅果周围有翅,顶端圆,下端渐细成显明子房柄,有果梗;种子1-3个,有胚乳。

2)领春木属

领春木属 Euptelea Sieb.et Zucc.,只有领春木2种,前者产日本,后者产印度和我国西南部、东南部至北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芽常侧生,为近鞘状的叶柄基部所包裹;叶互生,单叶,圆形或近卵形,有齿缺;花先叶开放,两性,为腋生的花束,无花被;雄蕊多数,花药比花丝长,侧缝开裂,药隔延长成附属物;心皮618,离生,有13个侧生胚珠;果为聚合翅果,每果有种子14颗。本属亦有学者将其置于昆栏树科。

3)领春木

领春木(学名:Eupteleapleiosperma)为领春木科领春木属下的一个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5米;小枝无毛,芽卵形,鳞片深褐色,光亮。叶纸质,卵形或近圆形,少数椭圆卵形或椭圆披针形,先端渐尖,脉腋具丛毛,叶柄有柔毛后脱落。花丛生;苞片椭圆形,早落;花药红色,比花丝长,子房歪形,翅果棕色,种子卵形,黑色。4-5月开花,7-8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印度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900-3600米的溪边杂木林中。

领春木纹理美观可做高档家具或仪器表盒等;树形优美,树干通直,也是优美的庭院树种。

领春木为典型的东亚植物区系成分的特征种,又是古老的残遗植物,树木。为典型的东亚植物区系成分的特征种,第3纪孑遗植物和稀有珍贵的古老树种,对于研究古植物区系和古代地理气候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保护级别: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19847月公布《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3级。领春木分布范围虽广,但因森林大量砍伐,自然植被严重坡坏,生境恶化,领春木的生长发育和天然更新受到一定的限制,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植株数量已急剧减少。

6.蕨叶草科

蕨叶草科(Pteridophyllaceae)也叫蕨叶木科或蕨罂粟科,只有11——蕨叶草,生长在日本。

1)植物学史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荷包牡丹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虽然单独列为一个科,但也认为可以选择性地和荷包牡丹科及罂粟科合并,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来的分类不变。2009年最新修订的APG III 分类法将其并入罂粟科中。

2)蕨叶草

蕨叶草(学名:Pteridophyllumracemosum),又名蕨叶罂粟,是日本特有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分布于本州中部和东北部的高山针叶林中或林边。

①形态特征

植株高45-80厘米。根状茎斜升,连通残留的叶柄基部直径1.5-2厘米。叶少数簇生;叶柄禾秆色,上面有沟槽,长15-30厘米,基部直径1-2毫米,通体至叶轴被相当多的鳞片;鳞片贴生,浅棕色至红棕色,薄膜质,卵形,急尖头,全缘,易擦落。叶片卵形或卵状阔披针形,长25-45厘米,中部宽9-1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圆形,通常略缩狭,二回羽状;羽状的羽片15-25对,互生至对生,略向上斜展,或下部几对有时近平展,略有短柄,镰刀状披针形,长2-11厘米,宽1-2厘米,顶端渐尖至长渐尖,偶见下部几对的顶端急尖,基部阔楔形,两侧对称;小羽片7-20对,互生,彼此有明显的间距,略向上斜展,矩圆形,长0.5-1厘米,宽2-4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下延,形成具狭翅的小羽柄,不对称,上侧较宽,略突起呈耳状,下侧狭楔形,边缘羽状浅裂至浅半裂;裂片2-4对,向上斜展,卵圆三角形,顶端大多急尖,具向上弯弓的芒刺,不分裂或不等长二浅裂;叶脉两面略可见,羽状,侧脉单一或分叉,每个裂片有小脉1条,在顶端不等长二浅裂的裂片上侧有二叉状小脉,小脉均不达边缘。叶草质,干后绿色,上面色较深;叶轴禾秆色,上面有沟槽;羽轴禾秆色或淡绿禾秆色,两侧通体有绿色的狭翅,上面也有沟槽,光滑,下面疏被暗棕色或红棕色、卵形或长卵形、尾状长渐尖头、全缘、上部不贴生膜质薄鳞片;小羽片上面光滑,下面疏被披针形的棕色细小鳞片。孢子囊群小,直径约1毫米,生于小脉顶端,靠近小羽片边缘;圆盾形的囊群盖灰棕色或灰色,全缘,厚膜质,易脱落。孢子赤道面观超半圆形,周壁形成少数阔翅状褶皱。

②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400-1400米的山谷常绿阔叶林下溪沟边。

分布于湖南西部(凤凰)至西北部(桑植、石门)、重庆(南川、武陵)。日本也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毛茛目
偏翅唐松草(毛茛科 唐松草属)
(140):透骨草科
马蹄叶[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科植物]
多肉植物科属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