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剧《都铎王朝》背后真实的历史(三)

 1536年——1540年


简.西摩(Jane Seymour)

  
  1536年5月20日,即安妮.博林被处死后第二天,亨利八世即与简.西摩订婚了。十天后,他们正式结为夫妻。简.西摩的家世非常普通,几乎与平民无异。简的父亲只是个小小的爵士,他的祖父曾做过威尔郡的郡长。除此之外,西摩家族再无显赫之人。西摩家族能在英国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全靠了简一人。与她的前任安妮.博林一样,简.西摩的政治生涯也始于宫廷。她在1532年成为阿拉贡的凯瑟琳的侍女,1533年转而侍奉新王后安妮.博林。
  
  简.西摩与安妮.博林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人。安妮.博林长着一头乌黑的秀发,皮肤是健康的橄榄色;简.西摩则长着一头金发,皮肤白皙到苍白的程度。安妮.博林性感、活泼;简.西摩保守、文静。安妮.博林受过良好的教育,能熟练运用英语和法语;简.西摩除了自己的名字,什么字也不认识(不过她做针线活和家务活却是好手)。安妮.博林时髦,崇尚法国文化;简.西摩认为,只有英国本土的传统文化才是最好的。安妮.博林是激进的新教徒;简.西摩是传统的天主教徒。安妮.博林野心勃勃,总喜欢干预政事;简.西摩安静温顺,除了内宫的事务一概不过问。在她做王后的17个月中,她只干预过两次朝政,还都是源于她的个人信仰和良心,而非政治缘故。
  
  简.西摩就是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不起眼的女人。在安妮.博林群芳争艳的宫廷里,她就像一株无人问津的小草。不过,既然野百合也有春天,简.西摩就不会永远沉寂下去。她的运气始于亨利八世一次司空见惯的寻花问柳。某天,国王看上了她——或许正是由于她那分格格不入的安静,他向她求欢。国王给了她一袋金子,就想像打发娼妓一样跟她上床,没想到却遭到了简.西摩的严词拒绝。简.西摩郑重地告诉亨利,她是个恪守妇道的女人,不会随随便便和男人上床,只有结了婚才能把身体献给丈夫。
  
  这是何其相似的回答呀!1526年,亨利向安妮.博林求欢时,安妮也是这么拒绝他的。可这两个拒绝是有本质区别的。安妮.博林这么说,是为了引诱亨利继续追求她,是要把亨利的胃口吊起来;简.西摩这么说,是因为她确实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安
.博林拒绝亨利之后,想必那双美丽的黑眼睛还会继续顾盼生辉,向亨利暗送秋波;简.西摩拒绝亨利之后,那双平淡的眼睛只会提醒亨利自己的誓言。

  
  可以想像,如果不是简.西摩的坚持,她和国王的关系很有可能就成了亨利八世众多露水姻缘中的一桩。正是她那发自内心、基于她所坚信的传统道德的拒绝,令亨利对她产生了别样的兴趣。亨利像个谦谦君子,收回了自己的礼物,以一种严肃、谨慎的态度追求简.西摩。简.西摩是如何被亨利打动了,又是何时决定接纳亨利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过,1536年2月,安妮.博林小产后,简.西摩搬进了宫中一间华丽的住所。这等于已经公开她与亨利的关系了。


  


  1536年6月4日,简.西摩被公开宣布为英国王后。这年,她28岁。她只和亨利举行了婚礼,而没有被正式加冕为后。这恐怕是因为亨利被前两次婚姻失败的生育历史弄怕了,想等到简.西摩生下儿子再说。要是他知道自己一辈子都无法给这个女人一场盛大的加冕礼,不知道这个花花公子是否会后悔自己的私心。


  简.西摩入主中宫后,立刻对宫廷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所有法式装潢全部被撤换,所有法式服饰一律被禁止。她对宫女们的衣着服饰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甚至细到衣服上珍珠的数量。喧闹浮华的宫廷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稳重端庄。在王后的带领下,宫人们穿着都铎王朝时代传统的长袍,低眉顺眼,谨言慎行。


  
  亨利八世挑选简.西摩作为他的妻子,在某些天主教徒看来是个机会。简.西摩从外表到内心都是个传统的女人,还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或许她能够影响亨利,把英国重新带入天主教的正途,恢复传统的统治模式。
  



  亨利八世在1531年成为英国教会首脑的时候,宗教改革的政治性还是很强的。无论从形式还是本质上,圣公会都仍是天主教会,只是其首脑不再是罗马教皇罢了。


    但自从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后,英国的宗教改革变得愈加激进。圣公会的天主教色彩被不断淡化,越来越具有新教的特点。由于新教宣扬“因信称义”而天主教宣扬“因行称义”,所以新教改革的一大特色便是简化礼仪、废除偶像崇拜。


    1536年,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克兰默颁布了《十条纲领》,作为圣公会的基本原则。《十条纲领》最具争议的是有关圣公会圣礼的规定。传统的天主教会共有七条圣礼(洗礼、坚信礼、圣餐、神职授任礼、忏悔、临终涂油、婚礼)。《十条纲领》仅保留了洗礼、忏悔和圣餐作为圣公会的圣礼,这在当时被视为非常激进的改革。与此同时,大规模的修道院解散行动也开始了。大批天主教堂、修道院被解散,财产被没收,僧侣被驱逐,圣物被焚毁,圣像被捣毁。
  
  很快,天主教朝臣们就欣喜地等到了王后的第一次努力。简.西摩认为,亨利不应该宣布玛丽为私生女,废除她的继承权——在她看来,亨利与凯瑟琳的婚姻理所当然是合法的。她知道,玛丽在失去公主身份后,就被驱逐出宫,生活待遇大不如前。作为她的继母,她觉得自己有责任为玛丽争取她应有的权利。于是,简.西摩直接请求亨利,让他把玛丽接回宫,恢复她的身份和继承权。亨利又惊又怒,骂她是个蠢货。简.西摩却一再重申自己的立场,唯有玛丽的地位得到恢复,她和她孩子的未来才有可能得到保障,英国的局势也才有可能归于平静。
  
  简.西摩这么做,倒不见得是受了什么人的指使。像她这样一个人,一定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她一定是觉得,如果眼睁睁地看着玛丽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她的良心过不去。可这种思维方式在亨利看来,简直就是不可理喻——良心算什么,只有利益才是永恒的。亨利怀疑,他的那些天主教朝臣们又在策划什么阴谋,便紧急召见了玛丽。他询问玛丽最近都在干些什么,又暗示她若有任何不臣之举,她和她的朋友都会受到惩罚。玛丽被迫承认,凯瑟琳和亨利的婚姻是非法的,承认自己是私生女。
  
  激进的宗教改革终于激起了民众的反抗。英国北部地区相对封闭、落后、保守,天主教信仰是当地居民的主要信仰,天主教会是维系当地社会安定的重要纽带。宗教改革触怒了许多人,他们认为国王领导的改革是异端思想。加上1535年北方饥荒,对国王的不满与日俱增。1536年10月1日,在林肯郡首先爆发了叛乱。10月4日,四万人攻占了林肯大教堂。他们吵吵嚷嚷地提出了数项要求,简单来说,就是要亨利停止宗教改革。亨利派出使臣威胁暴民,如果他们不就地解散,他就要派萨福克公爵(查理.布兰登、亨利的妹夫)率军围剿。暴民们被吓住了,乖乖地回去了。
  



  林肯郡的“叛乱”虽然平息了,但10月13日一场更大的叛乱发生了。一位名叫罗伯特.阿斯克的伦敦律师被叛军拥戴为首领。在当地乡绅的支持下,罗伯特.阿斯克率领一支九万人的军队占领了北方重镇约克,随后立刻重建了当地的天主教会。这就是亨利八世统治时期最著名的一次危机——恩赦朝圣运动。
  
  恩赦朝圣运动震动了宫廷。简.西摩再也坐不住了。身为英国王后的半年时间内,她目睹了许多在她看来对上帝实属大不敬的行为。简.西摩决定向亨利进言,劝他悬崖勒马。她说或许上帝应该准许叛乱,因为亨利已经解散太多的修道院了。亨利大怒,警告简:“不要管我的事,记住前任王后的下场!”
  
  亨利派诺福克公爵和施鲁斯贝里伯爵率军北上讨伐叛军。可叛军声势浩大,两位爵爷不敢冒进,只得南下请旨,打算与叛军和谈。到1536年底,双方达成了一份协议。国王同意宽恕所有叛乱分子,将在约克召开一次国会,被解散的修道院将得到恢复,将重新确立教皇的权威,玛丽公主将被宣布为合法的婚生女,以克伦威尔为首的新教官员将被解职——倘若这些条件真的付诸实施了,英国将倒回到1531年之前。然而,亨利八世却打算接受这些条件。国王的诚意打动了罗伯特.阿斯克。年底,他下令军队解散。



  
  叛乱虽然平息了,但双方的仇视并没有消失。许多人不相信亨利会慷慨地兑现他的诺言,亨利也担心北方复叛。圣诞节和新年在猜疑中度过了。到1537年1月,弗兰西斯.比格德在坎伯兰德和威斯特摩兰再次发动叛乱。亨利震怒了。他一面派遣诺福克公爵出兵镇压,一面下令逮捕罗伯特.阿斯克等叛军首领。1537年7月,总计216名叛乱分子被处死。恩赦朝圣运动终于被镇压下去了。





恩赦朝圣运动虽然没能达到预期目的,但它让亨利八世意识到宗教改革过于激进了。


从1536年开始,英国的宗教改革变得温和起来,出现了中和天主教与新教思想的倾向。比如,《十条纲领》中废除的四项圣礼(坚信礼、神职授任礼、临终涂油、婚礼)在1537年克伦威尔领衔主编的《主教之书》中又被重新确立为圣公会圣礼。圣像崇拜和弥撒都没有被明确禁止。


《主教之书》还强调,因信称义与因行称义并不矛盾,一个基督徒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


1536——1539年英国宗教改革最符合新教教会特点的就是强迫使用英文版的《圣经》。


1537年,亨利八世允许使用英文版的《圣经》;1538年,克伦威尔要求所有教堂至少有一本英文版的《圣经》。让普通大众有阅读、解释《圣经》的权利,这也是宗教改革运动的一项核心内容。
  



  至此,简.西摩的两次干政行动彻底宣告失败。她既没能让玛丽恢复身分,又没能保护北方的天主教会。显然,温柔恬静的简.西摩不适合政治生活,只能在深宫里管管宫女们衣服上珍珠的数量。她既缺乏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也缺少与之相配的野心和毅力。不过,亨利八世不需要一个指手画脚的妻子。他只要一个能给他生儿子的妻子。在这一点上,简.西摩无疑是合格的。
  
  1537年10月12日,在经历了三天的痛苦生产后,简.西摩终于生下了一个男婴。亨利八世欣喜若狂,多年的期盼终于修成了正果。他终于有了合法的男性继承人。10月15日,男孩受洗,取名为爱德华。



  
  就在举国欢庆时,宫中却陷入了一片慌乱。简.西摩自参加完儿子的洗礼回宫后,就高烧不止一病不起。由于生产时过于吃力,她的下体受伤了。伤口感染,产褥热很快演变成了败血病。没过几天,简.西摩就进入弥留了。


  
  1537年10月24日,简.西摩病逝,终年29岁。她为亨利八世生下了他盼望已久的儿子,可以想见,她会享受到怎样的尊荣。然而,她终究命薄,没能享受到这些福份。亨利八世悲痛欲绝,用盛大的葬礼安葬了爱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一直都没有心情再娶,甚至没有心情再去谈情说爱。可是,倘若简.西摩没给他生下一个儿子,这一切还会发生吗?就算她活着享受到了王储之母的尊荣,亨利还会这样爱她,对她忠心耿耿吗?以简.西摩平淡的外表、温顺的个性,时间一长,亨利只怕会厌倦她的恭顺端庄,继续拈花惹草。虽说凭借爱德华,简.西摩不至于落到阿拉贡的凯瑟琳和安妮.博林一样的下场,但枯坐深宫、度日如年怕是不可避免的了。说来亨利八世的妻子们也够可悲。无论她们门第有多高贵,无论她们多么聪明、富有魅力,又无论她们多么温柔、恭顺,她们的人身安全,都系于自己的子宫之上。






1540.1——1540.7



    克利夫的安妮(Anne of Cleves)



  虽然亨利八世沉浸在丧妻的悲痛中不愿再婚,他的大臣们却一再提醒他王室婚姻的政治意义。他只有一个儿子,谁知道爱德华会不会像凯瑟琳的两个儿子一样突然夭折呢?为了确保都铎王朝后继有人,亨利必须趁着自己还不太老尽快结婚。克伦威尔希望亨利这次能娶个外国新娘。因为英国与罗马决裂,引起了西班牙和奥地利的不满;而1534年以后激进的宗教改革,又招致了法国的不满。克伦威尔希望借与外国联姻,来改变英国外交上的孤立局面。此外,如果亨利在国内选一个妻子,新王后的娘家必然会受到重用。新外戚的崛起难免会影响到克伦威尔的势力。所以,克伦威尔极力主张亨利娶个外国公主为妻。
  
  可是,亨利毕竟已经46岁了。28年前刚刚登基时的那个英俊潇洒的翩翩少年早已成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个面目可憎的胖子,还有一只腿因为梅毒而无法正常站立。此外,他已经结了三次婚了,第一个妻子被休弃,第二个被砍头。有谁愿意嫁给这样一个喜怒无常、残暴冷血的男人呢?卡尔五世的外甥女、孀居的米兰大公夫人、丹麦公主克利斯蒂娜(她的外祖母是阿拉贡的凯瑟琳的姐姐,后来她嫁给了洛林公爵弗朗索瓦)说:“要是我有两个头,我就可以拿出一个来,任凭国王随便处置了。”亨利喜欢大个子的女人,法国的大贵族玛丽.德.吉斯(先嫁给了隆格维尔公爵,然后嫁给了亨利八世的外甥、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五世)是个大个子,可她说:“我或许是个大个子,可脖子却不够粗。”
  
  克伦威尔是激进的新教徒,1534年——1536年英国宗教改革的一系列激进的举措均是出自他手。他当然不允许一位天主教公主成为新王后,好在天主教国家也没有一位公主愿意嫁给亨利。于是他把搜索的目光投向了德国,想在信奉路德宗的诸侯国中选一位新娘。相比圣公会,路德宗是较为激进的新教,尽管比起它的邻居加尔文教要温和得多。克伦威尔希望与路德宗诸侯结盟,可以推进国内的宗教改革进程。在他看来,自恩赦朝圣运动后,英国的宗教改革太温和了。
  
  1538年,就在克伦威尔为亨利艰难地寻找新娘时,三位德国神学家来到伦敦,与圣公会的教士、主教们举行了会晤。他们向英国的同仁们宣传路德宗的教义,希望圣公会能以路德宗为榜样继续深化改革,或者干脆皈依路德宗。与德国人会谈的英国人对路德宗教义并不感兴趣。他们不想完全放弃天主教习俗,也不想严格禁止天主教徒的宗教活动。当他们将这件事汇报给亨利八世时,亨利八世显得非常不安。他骨子里还是个天主教徒。当初之所以举起宗教改革的大旗,完全是为了从教皇手中夺权。只是没想到,事情竟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而且,亨利八世好不容易和罗马切断了联系,他可不想再跟欧洲大陆上的另一个教会有什么瓜葛。像现在这样维持独立,在自己的岛国上统治自己国家的教会,是最好的状况了。
  




  于是,1539年,国会颁布了《六条纲领》。《六条纲领》的内容又回归了天主教的教义,承认了天主教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礼仪。比如,必须承认圣体论(否则会被烧死),民众可以在私下望弥撒等等。

  《六条纲领》在实质上承认了天主教义为圣公会的理论基础,从而标志着英国宗教改革激进时代的结束。它传递出来的另一个讯息就是,支持激进改革的克伦威尔在宗教方面已经失败了。如果联想到几年后发生的事,《六条纲领》其实宣告了反攻倒算的开始




  然而,克伦威尔还在不遗余力地为亨利挑选路德宗的新娘。他中意的是克利夫公爵一对待字闺中的姐妹。姐姐叫安妮,24岁;妹妹叫阿玛丽亚,22岁。克利夫公国是神圣罗马帝国西部的一个小公国,信奉路德宗。尽管公爵和他的父亲、姐妹都信奉路德宗,但他的母亲玛丽却是个天主教徒。玛丽是于利克、贝格和拉文斯堡公国的女继承人,因此把娘家的领地带入了克利夫公国,并使克利夫公国在1521年升格为于利克-克利夫-贝格公国。
  
  得知克利夫的姐妹被选中,亨利八世连忙派出宫廷画师荷尔拜因。尽管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瘸腿胖子,他却要求未来的新娘一定要漂亮。荷尔拜因为安妮和阿玛丽亚姐妹的画作被送到伦敦后,亨利立刻被安妮吸引住了。克利夫的安妮就这样被选为亨利八世的第四位妻子,而她的妹妹阿玛丽亚错过这次机会后一辈子也没有嫁人了。
  
  克利夫的安妮曾经和洛林公爵弗朗索瓦订过婚,后来取消了婚约。虽然安妮是个公主,可她生长的宫廷毕竟只是个小邦国。相比起布鲁塞尔、巴黎和伦敦,克利夫只是个小乡镇。这种生长环境决定了安妮的文化艺术修养不可能很高。她会读写,但仅限于德语;她不会唱歌、跳舞,只会针织、刺绣。不过她有个很大的优点。她是个温柔、娴静的姑娘,就像她的前任简.西摩一样。大约是目睹了亨利对简.西摩的挚爱,克伦威尔才认定这种类型的女人才是亨利会真心喜欢的。
  
  克利夫的安妮的另一个优势是,当时克利夫公国与皇帝卡尔五世在戈尔德兰的归属上争吵不休。这个矛盾使克利夫急需得到英国的支持,否则这个小邦国拿什么和强大的皇帝叫板呢?这种需求可以使它成为英国坚定的盟友,从而为英国在德国打开外交局面。
  
  1539年10月,克利夫的安妮与亨利八世订婚。看起来,这桩联姻既符合政治利益,又能满足国王的情感需求,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然而,所有人都忘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亨利是看到安妮的画像后才决定娶她的,这就说明亨利对新娘的外表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可是,画像毕竟不能代表真人。两千年前,中国的汉朝宫廷有故意曲笔作画的毛延寿;两千年后,德国画家荷尔拜因也犯下了同样的错误,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方式。
  
  1540年元旦,安妮抵达英国。亨利急不可耐地赶到罗切斯特,却大失所望。他简直不敢把画中的美人与眼前这个女人联系在一起。传说,他嫌安妮臀部太大,像头母马;又说她身上有味道,像头母羊。安妮那套笨重的德国民族服装也着实让亨利倒了胃口。可是,事已至此,亨利毫无办法。1月6日,他与安妮结婚了。
  



  克利夫的安妮到底是否像亨利说得那么难看?荷尔拜因的画是否真的失真了?今天我们已无法做出判断了。从荷尔拜因的画来看,安妮是个姿色平平的女人,但沉重的华服烘托出她的端庄娴雅。这幅画为荷尔拜因赢得了声望,以至于现在还被收藏在卢浮宫。


  国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虽然在安妮面前,亨利尽量表现得彬彬有礼、温柔和善,但只要一转身,他就会找人发泄不满。克伦威尔成了他的靶子。亨利怀疑克伦威尔让荷尔拜因故意把安妮画得漂亮一点,好引诱自己与这个符合他政治利益的女人结婚。当他联想到克伦威尔的宗教信仰和政治理念时,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离婚被再次提上了议事日程。律师们紧张地寻找着所有可能的借口。第一个借口是,安妮曾和洛林公爵订过婚。这真是无稽之谈,因为两个人早就取消婚约了,而且这一点在婚前双方就都知道了。第二个借口是,亨利和安妮从来没发生过关系。有关这一点,安妮和女官的一段对话被保留下来了。那是某天早晨,女官问王后:“昨晚过得怎样?”王后开心地说:“好极了。国王吻了我,然后对我说了晚安,我们就睡了。”女官大吃一惊,追问道:“然后呢?”王后也很诧异:“没了呀,还能有什么?”
  
  有人怀疑这段对话是捏造出来的,因为很难想象一个25岁的女人不知道性为何物。然而,考虑到安妮是在一个偏僻闭塞的新教家庭长大的,她的确有可能不知道。1540年7月9日,亨利与克利夫的安妮的婚姻被宣判无效。出身小门小户的安妮不像阿拉贡的凯瑟琳有外甥给她撑腰,所以乖乖地接受了自己被抛弃的这一事实。出于对她的乖巧的回报,亨利册封她为“国王的妹妹”,赐给了她大笔年金、豪华的住所和大批仆人。只是,她被禁止返回克利夫。克利夫的安妮就这样在英国度过了她的余生。
  
  作为一位弃妇,克利夫的安妮已经够走运的了,而这桩婚姻的策划者克伦威尔就没这么走运了。在此之前,他的政敌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收集克伦威尔的罪证,不停地在亨利面前诋毁他。


   在所有的罪证中,克伦威尔的新教信仰是最主要的问题。他们抓住亨利八世不愿放弃天主教教义的心理,对克伦威尔大加指责。所谓众口铄金,亨利早已对克伦威尔心生不满了。糟糕的婚姻更是令亨利对克伦威尔的印象一落千丈。


   1540年6月10日,他被逮捕。7月28日,克伦威尔在伦敦塔被处决。据说,亨利为了报复他,特地找了个年轻的刽子手。

(克伦威尔)



   结果,血腥的一幕在7月28日上演了。刽子手毫无经验,总共砍了三刀才把克伦威尔的头砍了下来。



  
  克伦威尔的敌人在黑暗中兴奋地大笑。在所有人中间,笑得最开心的莫过于诺福克公爵了。作为一位天主教徒,克伦威尔的掌权是他最大的噩梦,现在他终于搬开了这块绊脚石。不过,他的兴奋还有别的原因。早在克利夫的.安妮被扫地出门前,他就为国王物色好了下一位妻子的人选。而这个人恰恰就是他的侄女——凯瑟琳.霍华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Wolf Hall
《讲点儿英国历史》 第二十六篇: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都铎王朝那些事儿|离婚、砍头、死、离婚、砍头、活
“人对人是狼”
22世界第一渣:杀妻狂魔和他的妻子们(下)
【西方渣男No.10·亨利八世】一个离婚离上瘾的英国君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