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纽约的欧洲调调 打开世界的想象


美国纽约苏荷区,作为艺术区而闻名于世。这里原是19世纪工厂和仓库最集中的地区,刻画着城市的记忆,也见证了建立美国性格和文化的最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



纽约苏荷艺术区的铸铁结构建筑。供图/Gaopinimages


阳光透过云层,落在前面一栋高楼上,灰色的楼体高大宽阔,集结了廊柱和雕花的古典元素,还加一个法国顶,典型的第二帝国样式。大玻璃反射着蓝天白云,甚是漂亮。看到这种建筑,就知道已经进入苏荷区了。


| 时尚品位:铁还是石 |


第二帝国样式,顾名思义,即为拿破仑三世创建第二帝国之后大举改造巴黎采用的流行样式,例如香榭丽舍大道大部分的建筑。彼时的巴黎,是世界文化艺术的中心,众人向往的品位典范。连厂房都要建成第二帝国的样式,足见美国商人对于巴黎的崇尚。


但这些建筑,细看就发现,和巴黎的建筑有着本质的区别。香榭丽舍大道上的建筑物是石材打造,而苏荷区相同模样的廊柱或者雕花,全都是铸铁材料。建造的方法,就是在铸造厂仿造石柱门廊的造型做成模具,注入铸铁批量生产,把产出的零件拉到建筑地,组装搭成框架再填上墙体。



苏荷艺术区的建筑细节,白色的是铸铁雕花细节,红色圆形体是火警钟。摄影/刘非


“你知道1973年地标委员会把苏荷区定位铸铁建筑保护区的时候,搞不清哪些楼要修缮和保护,就拿了一块吸铁石,吸得住的做记录。”我的朋友Suzi是一个有欧洲崇拜症的人,总说美国文化有快餐的感觉,品位必须和效率挂钩。


讲效率有什么不好吗?欧洲确实是品位的引领者,但是在苏荷区,精明的商人们找到了品位和效率的折中。彼时苏荷区周边,有好几个铸造厂,他们会请建筑师了解欧洲最时髦的建筑样式,意大利式、新古典式、第二帝国式,做成模具。一旦做成了模具,就可以快速复制生产铸铁零件,并且将它们自由组合。而在使用中如果出现了坏损,只需要再复制一个取代就可以了,效率高、成本低。


效率和实际,是美国价值体系中特别讲求的部分。眼前这些漂亮的铸铁厂房,还真是这种价值观的一个生动展现。


| 镀金时代的红与黑 |


继续沿着Grand街向西,穿过Crosby街,就是百老汇大道(Broadway)。内战后,美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不但百老汇大道商业娱乐业甚至红灯区都越加兴盛,工厂也大量地在苏荷区兴建起来。



因为独特的工业景观,苏荷艺术区也成为了婚纱照拍摄的热门地。供图/Gaopinimages


美国内战后经济腾飞社会巨变的情景,在马克·吐温和查尔斯·杜德利·华纳合著的小说《镀金时代:一个今天的故事》中可见一斑。用小说的名字,这段时间被称为美国的镀金时代。


出于靠近市场的目的,众多生产消费商品的小型工业纷纷来到纽约,它们都聚集在苏荷区,围绕在Broadway的商业大街附近。这些小型工厂,就像现代的乡镇企业,不需要配备复杂动力系统的大型厂房,往往有个大空屋子就能开始生产。1900年,这里已经成为了世界服装和皮货生产批发中心。


彼时的消费品生产往往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在苏荷区开工厂,意味着能从紧邻的下东区贫民窟里招到廉价劳动力。1845-1852年爱尔兰大饥荒,不到十年间,有150万爱尔兰人穿越大西洋到达美国,停留在纽约市的为数最多。


这100多万的爱尔兰人一下子为纽约的工业提供了异常廉价的劳动力,然而利益冲突直接导致了爱尔兰人和本地黑人最终酿成暴力惨剧的深刻矛盾。过剩的劳动力供给,也导致了不可想象的低工资和恶劣的工作条件。



夜晚的苏荷,显得宁静而冷峻。供图/Gaopinimages


马克·吐温在他的小说中写道:“这是一个让人郁闷悲伤的时代,没人知道为什么;过往的经历变成了暴风清扫后的孤独寂寥,眼前的生活只让人觉得肤浅而沉重,而未来,也只是走向死亡之路罢了。”


| 建设的斗争:舍弃还是保留 |


西百老汇大街是一条1870年新建的街道,目的是把第五大道向南延长,也可以拆迁出更多的地方兴建工厂和商店。当时居住在此的多数是从殖民地时代就开始世代生活在这里的黑人,他们被迁往离城市中心更远的地方。


“我原来的店就在这附近,”Suzi告诉我:“开了五年,生意是不错,却赶不上租金翻倍地增长。我那只是家小店,根本呆不下去,你看现在都是些什么店开在这里,Chanel,Prada,Burberry。”我听着Suzi的话,想着这条街的历史,苏荷区曾经和现在的辉煌,对已经生活居住在这里的人来说却是被赶走的无奈。



苏荷艺术区夜景。供图/Gaopinimages


摩萨斯是一个城市规划建设狂人,而且是历代市长钦定的城市规划负责人。他众多大刀阔斧庞大城建项目之一,就是在曼哈顿下城建设一条横贯东西的高速路,穿过苏荷区和下东区。


多亏了一个叫珍·杰克布的年轻社会活动家。她带领受到影响的社区民众们游行,在听证会上提出抗议,一刻不停地表达着他们对于保留下城原貌的愿望。杰克布组成的抗议委员会有不少名人参加,老罗斯福的夫人也是成员之一。就连鲍勃·迪伦也专门因此写了一首歌,歌名就叫《听我说,摩萨斯》。



苏荷的街头艺术。供图/Gaopinimages


另一边,摩萨斯却毫不示弱,但杰克布带领抗争,一直没停过,甚至在1968年为此被捕入狱。成果就是摩萨斯每次的动议都被投票否决。直到1973年被城市地标委员会确立为历史保护街区,苏荷区才算是彻底安全。


作为工业区,“二战”后的苏荷区已经差不多被弃置,服装加工业搬到了美国南部甚至海外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摩萨斯和杰克布的抗争让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导致工厂主们不愿意修缮和改建,楼房式的厂房又不适合现代工业。苏荷区变得阴郁破败,被戏称为“百里地狱”。



苏荷的格林威治村,住在这里的多半是作家、艺术家等。供图/Gaopinimages


上世纪6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开始进驻,1978年差不多有5000个艺术家在苏荷区工作生活。艺术家聚居提升了地区价值,却又因价格提高被迫离开。这是苏荷区的另一个传奇时代发生的另一个传奇故事。


新媒体编辑 / 巫殷昕(实习生)

以上内容由《世界遗产地理》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荷区,曼哈顿的艺术时尚地
拆迁纠纷与游行示威
是贫穷,让北上广的艺术区遍地开花
星球 · 生活 | 走近纽约时尚陪都
【S视野】纽约童话:SOHO区匆匆走过
为什么来纽约一定不能错过了SOHO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