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民日报:头颅与灵魂

头颅与灵魂

王兆贵

  到德国的斯图加特,不能不去看席勒,因为这是他的故乡。席勒虽然只活了45岁,他身后留下的文化遗产却弥足珍贵,人所共知的《强盗》《阴谋与爱情》《威廉·退尔》《欢乐颂》等,均出自席勒的手笔。我在年轻时曾看过他的《阴谋与爱情》。这部名剧的人物,形象而又生动;语言,优雅而又犀利。即使品德穿着褴褛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这句经典台词,至今记忆犹新。

  按理说,要拜谒这位文化前辈,应该去他的墓地,由于魏玛不在我们的行程范围之内,只好作罢。我们来到席勒广场时,灰蒙蒙的天空就像席勒雕像的表情一样,阴郁而又凝重。选了半天角度,也未能拍出一张色调清晰的照片。好在这尊雕像的目光朝向下方,使我们能够看清他的面容。雕塑上的席勒侧身而立,抓拢风衣的右手紧贴胸前,捏住书本的左手自然下垂,幽幽的眼神,似乎在思索一个萦绕在心头的问题,又似乎有些怅然若失。

  席勒去世后的一个夜晚,被草草地混葬在大众墓穴里,没有牧师的祈祷,也没有墓碑。在那动荡的岁月里,席勒的遗骨先后转移过三次。当战乱结束,人们打开他的棺木时,却发现里边竟然有两颗头骨。直到今天人们都不敢肯定,究竟那颗头骨是席勒的。波恩市的考古学家已经从当地公墓中挖掘出了席勒妻子夏洛特和他们第二个儿子威廉的遗骨,德国和奥地利的考古学家将对这些遗骸进行DNA检测,再将检测结果和两个席勒头骨的DNA进行比较,希望能一举解开真假头骨之谜。

  其实,究竟哪一颗才是席勒的头颅并不重要。墓地也好,遗体也好,雕像也好,这些都是留给后人祭奠与缅怀的仪征和表象,真正令人景仰的并不是大师埋在地下的枯骨,而是他留给世人的不朽文化遗产,是那颗平凡的头颅升华而出的高贵灵魂。

  附注:本文原载《人民日报》国际副刊,作者王兆贵,责任编辑廖政军。中国作家网等平台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的皇帝,头颅被蒙古人取下做成酒器用了上百年
令人震惊!被误传千年的十大历史真相
史鉴(原名:人才是怎样炼成的)前言
读书,可以坐拥一座城|倪海燕·早茶夜读829
南帆|文学理论体系:文化结构、现代性、 审美与文学传统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精选人民日报中的100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