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认识自我

任何人都想成功,但是仅仅想成功是不够的,如果你想成功首先你要告诉自己“我要成功”。
有这种非要成功的心态也还是不够的,因为要成功的是你不是别人。
要成功,先要认识自己。
找到自己的位置
认识你自己!
任何一个实现自我的人,无不是从认识自己开始。
认识自己真的就能实现自己吗?未必。但是要实现自我价值,首先必须认识自己。

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
一、什么是自我?
二、怎样认识自我?
三、需要什么样的自我?
四、怎样做最好的自己——找到满意的自我?
五、怎样自我发展——实现自我?
一、心理学:什么是自我?
这里说的自我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充当仲裁者。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双重牵制。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自我在意识之中,也包括一部分潜意识。
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 等同于自我意识。
其他流派心理学家。荣格、埃里克森等。

自我:我们对自己个方面认识和信念的总和。
(Baumeister,1998)
自己对自己存在的感知和认识。
对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与众不同的人的认识。
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好坏评价。

 真正的自我
自我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一般的说它指的是主体对自己的全部身心状况的知觉,对自己的全面的认识,是作为主体的个体把自己置于一种客观的位置进行的主体性(既不等同于主观也不是客观)的评价,是主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整体的人格、态度、理想、信念、关系、思维方式、行为模式。

真正的自我
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体来说,自我就是自己感知到的关于自己的一切(包括对他人对自己的感知的感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我是关于自己的过去的一切的产物,并且将在未来持续下去并发生变化及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自我意识就好比我们的世界观,是主体对世界的主体性的认识。自我观与世界观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有同样的意义。

每个人都会有自我意识,但要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也不是容易的事。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自我意识中并表达这种自我意识。
“我是一个……的人。”/“我自卑。”/“我比较帅。”/“我难过。”/“我相信我有与众不同的价值。”/“我讨厌这样做。”/“我讨厌政治说教。”/“我讨厌现在的自己。”/“见到他我就烦。”/“我不适合做学者。”……
这些都是自我意识,不自觉的自我意识。我们似乎从没有全面仔细想过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做的人不多,所以很成功的人也是少数,但这样做的人成功了。
二、怎样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的维度
自我认识的方式
(一)自我认识的维度
(1)个性(性格、能力、气质)、依恋类型、社会支持系统(背景)、人际关系、性格倾向性、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消极条件反射、自我贬抑、潜意识、自信程度、自我满意度、独立性、依赖性、自卑感、价值观、智商、情商、理想、愿欲、兴趣爱好、心理健康度、身体状况、外界评价等;
(2)优点、缺点

自我认识维度之   个性
性格、能力、气质
性格有好坏,能力有大小,气质无优劣。
可塑性,非绝对。
自我创造原则
态度引导行动,行动重塑态度

自我认识维度之   依恋类型
亲子依恋:个体一生的幸福
弗洛伊德:成年时期的心理障碍大部分都是由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导致的。
发展心理学
婴儿时期与母亲形成的依恋会影响成人后的人际关系、婚姻质量和成就。
不同的人际关系带来的感受:
   1.稳定、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
   2.过于冷漠:挫折
   3.过于热情和依赖:透不过气


a.安全型(65%)
b.焦虑-矛盾型(10%)
c.回避型(20%)

A.与别人亲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发现自己难以完全信任他们、难以让自己依赖他们。当别人与我太亲密时我会紧张,别人想让我更加亲密,这使我感到不舒服。 (回避型)

B. 我发现与别人亲密并不难,并能安心地依赖于别人和让别人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太亲密。(安全型)
C. 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伴侣关系非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 (焦虑矛盾型)

自我认识维度之   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
家人、亲人、朋友、社会关系,于一个人的成功关系十分密切。情商相关的主要方面。家庭教育方式。

自我认识维度之   性格倾向性
内向/外向
内控/外控
自我认识维度之   思维方式、行为模式
理想主义/现实主义
人道主义/功利主义
时间利用方式

自我认识维度之   消极条件反射、自我贬抑
我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形成很多条件反射,有些事积极的,有些则是消极的。消极的条件反射对一个人的幸福是摧残性的。比如,听见别人提到了你的名字,你是否会认为别人在非议你?这些条件反射很有可能存在于你的潜意识中。
自我贬抑也是伤害自我能量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条件反射。比如,自觉低人一等,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
理性情绪疗法

自我认识维度之   愿欲兴趣爱好
不要忘了你的理想,要明确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自己最喜欢的到底是什么,而不要因为外界的价值评判而放弃自己应该执着其上的事物,没有这些,你的生命将会失去内涵。而且,不要羞于把你的愿欲告诉别人。
能够把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相结合那是再好不过的。
你想做你自己,做你喜欢的是是唯一的路。当然,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二)自我认识的方式
内省法
征求周围人的意见
比较好的心理测评工具
如卡特尔人格十六因素分析、气质类型分型 、职业倾向性分析、成人亲子依恋问卷、社会成熟度问卷等。
心理咨询
三、需要什么样的自我?
从上面的自我分析的维度,我们可以知道,自我也有两极性:积极的自我、消极的自我。但是这样的分别是相对的。
也许我们做完人各分析,我们马上就会很沮丧,比如,结果显示你的智商并不出众,你的气质类型并不是你想要的,你觉得内向不好,你觉得自己没背景没靠山,或者你觉得你是个悲剧……总之不满意。


你想要一个个好的自我,一个“理想的自我”,也就是说,你“实际的自我”是你“不想成为的自我”。你对自己并不满意。
为什么?
因为你的参照系是那些过去的成功者、现在的成功者和你身边的成功者。我们都希望自己成功,但是如果让你完全成为另外一个人,你一定不同意,因为彰显自己的独特性是人类的本性之一。

你的参照系是这样的个体和社会要求:外表有吸引力,有热络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高水平的表达沟通能力,卓越的眼光,高薪工作,名贵轿车,豪华套房,美女帅哥萦绕,极尽人世间一切美满。这就是普遍意义的成功。
人之常情。害人不浅,狭隘。

这不是个人的成功,而是社会的成功。这样的成功观只是看到了表象。成功是自己的成功,成功了才是成功,想成功而不付出奋斗,那是最大的失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找到自己的状态找准自己在人世间的位置,这就是成功,因为这样做了往往成功。
成功观扭曲了年轻人的自我观。
那么,我们到底要什么的自我?


自然的自我,真实的自我,让你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我,积极控制的自我。
这样的自我其实就是你现在的自我,如果你能把自己源源本本的展示给外界,而不是刻意迎合外界的期待,你就会表现良好。
现在的你就是财富,是成功的源泉。
为什么积极控制?
现在的自我与理想自我是有差距的,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现实的自我把潜能发挥出老。
四、怎样做最好的自己——找到满意的自我?
(一)欣赏别人,悦纳自己
既然自己是对自己来说最好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悦纳自己?
悦纳自己,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把自己当作整体的人,谴责自己的缺点同时肯定自己的优点。
因为别人是另一个自我,那么,对别人我们就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


做人的五个层次
(二)实践自我创造原则
人们每从事一项行为,就加强了他从事这项行为的意念和动机。如果你从事积极的行为就会加强积极的信念。如果你从事消极的行为消极信念就会强化。
如果你觉得自卑,避免大胆表达自己的行为只会加强你的自卑,而一旦你做出大胆的行动,你的自信就增强。

(三)停止幻想,面对现实
白日梦会让我们更加痛苦,现实的分析自己的处境,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势,立志去行动。

(四)对自己的消极条件发射、自我压抑行为方式、消极潜意识做一次比较全面的排查,在接下来的行动中做出改变。


(五)克服自卑心理障碍
人们做事成功的一个前提是,不要蔑视自己的表现,有心理障碍的人多半以为别人会嘲笑自己。所以在别人没嘲笑也不一定嘲笑自己的时候就先嘲笑自己,把自己贬低了,就不怕别人嘲笑了。这就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五、怎样自我发展——实现自我?
人们一旦认识了自我,接下来就是采取积极地行动来实现自我。
实现自己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呢?
认识你自己   →          完善你自己   →            
实现你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完善你自己或者变革你自己是最重要的。

完善你自己
计划和行动是我们的一切。
有很多方面都需要我们完善,不如学业、职业、德业,也就是通俗说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再扩展开来,可以说是,专业学习、读书、应用技能,工作、团队,社交、修身。
从这些方面去努力就能够让自己更完美。

职业生涯规划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是十分突出的。
比如考研VS工作
听课和思考
职业测评
职业生涯设计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想说,它的实质和第一个问题并没有实质的区别,因为认识自我就是认识自己是一座宝藏,也就是深有蕴藏的能源库,里面贮存的是你的潜能。但关键是你要发现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比如你问问你最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这一生最想做的是什么?有生以来你做什么最感兴趣、最有成就感?总之,发现自己独特的潜能的过程就是自我认知的过程。认识你自己了,你的潜能自然就流溢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大社会心理学串讲笔记
人类心理的生物性
心理健康的标准
儿童发展心理学(三)
增强心理素质的方法心理潜能
关于中国人“面子”心理的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