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掤劲不是顶,也不是劲,而是一种能力
userphoto

2023.04.01 四川

关注

杨澄甫拳照

掤劲

掤劲是什么?

掤劲是太极拳的母劲,是懂劲儿的第一步。很多人练习太极拳经年,自认为已经懂了掤劲,其实未必。如果你只会用肩、手臂的力量往前扛住对方,那就不能称为掤,只能称为顶;如果你不需要肩、手臂的力量,能把脚底的反弹力量调到接触点上阻止住对方,那就可以叫掤,这个力量在身体的输送过程中,会在各关节、肌肉消耗,消耗得越少,掤劲越大。绝大部分成年人,身体各关节部位已经不在最合理位置,关节已经开始僵硬,一遇外力,肌肉又自然摒紧,所以推手时只能用肩臂之力扛着,那就只能叫顶。传统的推手训练方法一开始是可以用力的,这样也是有好处的,好处就是练不出高深功夫的话,至少也能学会擒拿、摔跤。但更有坏处,其坏处是很多人可能会顶一辈子而找不到真正的掤劲。

还有一种对掤劲的理解,认为身体结构摆对了,能在静态时扛住对方的力就是掤劲。所以训练时,会把各个部位摆到位,一试,很灵,推不动、也拉不动,据说是有根了。用这种训练方法也是有机会练出高功夫的,只不过估计出高功夫的概率不高,老死杵在那儿也不是个事儿呀。

掤劲

掤劲有何用?

有这样一段视频,郑曼青用一条没什么肌肉的细胳膊,扛住四位大汉的挤压,掤劲是大呢还是小?掤劲可不可以顶呢?当然可以顶!可以顶和不顶是不矛盾的。这至少让我们明白了一件事:要成为大师,先把掤劲练大了再说。

我们再换个角度,从孙禄堂弟子柳印虎的言辞来看看。柳说:“刚分整、拙,柔分真、伪。拙刚易出,练力便可得之。整刚难求,若无真人传授内外合一之妙,怕是终生未可得也。形意初成于刚,刚至贯通则达柔,何以判之不如太极耶?真柔者乃是转运刚整之劲于周身,求其贯通而不发也,欲发,则随时随处皆可也,故真柔是以刚整为其基也。以余之见闻,能得到整至纯者鲜,能由至纯刚整而入真柔者更代不数人,侪辈中仅见振川、振岱二兄能臻此境。曾则兄亦近于此。伪柔者,无刚整之劲也。因无刚整之劲,与人较量时,不得不靠技巧变化也。虽变,然其不整。虽巧,然其不通。人一旦逼人,即刻散溃或以拙劲缠抱也。此等伪柔安能克真刚乎?当今习太极拳者多犯此病也。近年数次大赛,专习太极者皆一触即败,即源于此病。而振川、振岱、曾则诸师兄及郝月如、杨澄甫诸先生所以能不畏彼刚,盖其自身本有刚整之劲耳。故唯真柔方能克刚,盖此乃寓刚之柔也。”

这段话比较长,有耐心者读一读。有两点提示一下:一、拙刚易出,练力便可得之;二、郝月如、杨澄甫诸先生所以能不畏彼刚,盖其自身本有刚整之劲耳。

刚整之劲指什么?就是前面说的掤劲。

掤劲

掤劲怎么练?

再来给掤劲一个定义:掤劲就是调整身体,把接触点所受之力,放到脚底,得到从脚底反作用力回到接触点的能力。对的,掤劲并不是一种什么力啊、劲啊的,它是一种能力。接触点受到的力只能传到肩部,肩部跟对方顶抗了,推手时你的肩部就会酸痛;接触点受到的力只能传到腰部,腰部跟来力顶抗了,推手时腰部就会酸痛。关于局部肌肉为什么酸痛就不多解释了,毕竟这不是在上运动生理课,大家只要知道是这样就可以了。

当你有能力把来力传导到通过胯部到达大腿(这里的胯部指骨盆,中国传统里腰胯概念是模糊的),神奇开始出现了,这时候推手时对方就觉得你力量很大,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么!大家可以试一下,在一个坡道上往上推一个车,没有坡道就在家里推一下墙,放松两臂,腰部不要顶,哪里在出力?一般人这个时候就是大腿在出力了。如果你能自如地将接触点的受力传导到大腿,同时大腿出现抵抗之力回到接触点,恭喜你!刚整之劲开始出现了。这就是柳印虎的理解。

按着郝月如、杨澄甫前辈的说法,至此还要继续往下传导,过膝关节、过踝关节,目标:脚底。

那怎样才能练对呢?再摘录《董英杰先生太极拳之经验谈》第二条、第三条:

(二)练太极拳有三到:神到、意到、形到,如身法正确,神意俱到,则进步甚速,每日有不同之感觉,学者宜细心体味之。

(三)如身法不合,神意不到,如火煮空铛,到老无成,有十年太极拳不如三年外家拳之讥,故第一须勤,第二须悟,功夫如何,视智能如何,但勤能补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懂 劲
谷主微言 | 浅聊懂劲前后
磨透太极劲,详解通透、弹抖自然产生
[转载]太极拳推手的技法与经验(下)
【特稿推荐】弹性根劲:内家功夫入门的标志
太极拳科学的练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