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味奇妙的中药,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治“一切气虚血衰”
userphoto

2023.02.26 湖北

关注

这是「神希园的第 77 期原创

作者 l 神希园

来源 l 神希园(ID:shenxiyuan999)

黄芪这味中药,关于它的药用历史,十分悠久,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应是《五十二病方》,只不过在当时只发现黄芪治疗痈疽的用途,直到《神农本草经》收录黄芪以后,才将黄芪的主要用途进行了较为丰富的记录。在《神农本草经》时代,黄芪的主要作用,首先依然是用于痈疽,从“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等记述便可以发现,其次是治疗“大风,痢疾,五痔,鼠瘘”等杂病,再次是“小儿百病”,并首次提出黄芪的“补虚”作用。

黄芪这味中药,自《神农本草经》始,就拉开了它作为补药的序幕,后世大部分本草著作,几乎都记述了黄芪的补虚作用,经过后世逐渐发展,黄芪的功能被逐渐拓展。《本草纲目》引张元素的话,对于黄芪的作用,归纳为五大类,“补诸虚不足”,“益元气”,“壮脾胃”,“去肌热”,“排脓止痛,内托阴疽”,并把黄芪称之为“疮家圣药”。

黄芪作为补虚药,李时珍的一句话,被后世医家推崇备至,那就是“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黄芪“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并指出黄芪生用和炙用的药效区别,“生者微凉,可治痈疽;蜜炙性温,能补虚损”;清代医家黄宫绣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自此之后,补气中药的运用,便成了“外行用参,内行用芪”,黄芪的补气作用,逐渐高涨,并盖过了被誉为“百草之王”的人参。

现代的药典对于黄芪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方面,有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后世医家对黄芪的诸多用途,却没有被药典收录,比如黄芪能治疗瘰疬痰嗽、痞满腹胀、霍乱呕吐、骨蒸潮热、疟疾、伤寒、热病、痘疹等病症,以及黄芪的息风止痉、燥湿止痒、止血、止痛、止呕、清热解毒、退黄截疟、安神定悸、发汗、通便等潜在功能[1],这些都可供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

由于历代医家对黄芪的功效在逐渐发掘,再回过头去与《神农本草经》进行对比,就会发现黄芪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经典良药,而且它的用途还在继续拓展,而现代药理对黄芪的研究,可谓是不遗余力,研究发现,黄芪具有免疫调节、胃肠道调节、促进造血功能、调节血压、抗衰老、抗肿瘤、抗辐射、抗疲劳、抗氧化损伤、保肝[2],抗炎、抑制病毒[3]以及对肺、肾等内脏的保护[4]等作用;因此黄芪在现代临床中可挖掘的价值极高,它不仅是作为汤剂使用,丸散丹膏它都可以,而且现在还有黄芪提取的注射液。

现代临床中,黄芪的使用场景特别多,比如可以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冠心病并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脑中风肿瘤,肾病,糖尿病肾病并发症,过敏性疾病[3];以及白塞病、肾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肝硬化等疾病[5]。不难看出,黄芪这味中药,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它都是“香饽饽”啊!

中医素来强调药物的配伍,对于黄芪的配伍来说,拉出来完全是“一字长蛇阵”啊,太多太多了,十分著名的方剂都很多,比如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防己黄芪汤、当归补血汤、玉屏风散、牡蛎散、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举元煎、保元汤、归脾汤、人参养荣汤、圣愈汤、泰山磐石散等等,真的非常多,而且是配伍补气的中药,补气作用增强;配伍补血的中药,补血的作用增强;真可谓是能治“一切气虚血衰”的千古良药!

那么,黄芪既然这么好,又该如何使用呢?尤其是对于用量,是很多人比较关心的话题。先来看看药典对于黄芪的剂量规定,常用量为9~30g。有研究发现,虽然黄芪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7~30g范围之内,但使用的最大量达到了120g最小量为 4.5g,95%可信度下的正常值范围 9~60g[6]。这是关于黄芪的通用剂量来说的,可以发现,黄芪这味中药就如同“神龙”一般,既能“龙翔潜底”,又能“龙行龘龘”,无论是对它说“厉害了我的哥”,还是对它说“666”,抑或者对它说“YYDS”,它都是实至名归。

对于黄芪的用量,也可以根据它的用途来定量,如果是补益虚损,一般常用量为10~20克,个别可以用到30克;如果是用于固表止汗、利水消肿,都可以常用30克;如果用于升阳举陷、固气摄脱,黄芪的用量可以在30~40克;如果是用于治疗中风偏枯、手足不遂,黄芪的用量可以达到120克,不过应当先从30~60克开始,逐步加大剂量[7]。可以看出,黄芪的用量还真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如果没有掌握好,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不仅如此,黄芪还有一些独特的作用,比如对于血压的调节,黄芪用量大,配伍得当,不仅没有升压的作用,反而能降血压,如果是小剂量使用,反而具有升压的作用;还有,对于血小板增多的人群,黄芪的用量宜小不宜大,活血药的用量宜大不宜小,如果是以活血为主的,黄芪补气可以防止活血伤气,还可以避免血栓形成[7]

黄芪在临床使用的时候,还有一个奇妙的地方,那就是与常用药对的配比和用量问题,这里我们重点讲六个黄芪药对。先来说说黄芪配人参,二者都是补气中药,黄芪与人参各等份,都是30克,可以治疗肺肾两虚的喘咳,如果生黄芪30克、人参7.5克,可以发挥补心脾之虚的作用。再来说说黄芪配甘草,如果生黄芪为120克,生甘草为24克,可以发挥补气通淋的作用,如果生黄芪与炙甘草的比例为6∶1,但是两味中药的总量为6克,可以发挥平补气血的作用,而且可以经常服用。再来说说黄芪配升麻,黄芪与升麻的比例如果是5∶1~3∶1,主要发挥补中益气的作用,如果黄芪与升麻的比例为5∶3,可以治疗上焦气虚等病症[8]

对于黄芪的药对配伍,除了上述三个之外,还有三个更为经典的配对,我们先来说说黄芪配知母,生黄芪知母按照1∶1,各12克的话,可以用于治疗阴虚内热;如果生黄芪与知母的比例按照2∶1或者3∶1,生黄芪18克,知母9克或者6克,这样的配比主要用于升陷。再来说说黄芪配防风,按照1∶1各等份配比,主要可以发挥走表以扶正祛邪的作用,如果按照40∶1(生黄芪120克,防风3克),主要可以发挥入里以补气升阳的作用。最后来说说黄芪配当归,按照炙黄芪30克,当归6克,也就是5∶1的比例时,主要发挥补血以及补气养血的作用[8]

另外,黄芪的不同炮制,它的作用也会发生变化,按照炮制学的规范,现代一般将黄芪分为生黄芪和制黄芪(炙黄芪),生用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主要用于卫气不固、风水证、痈疽难溃、中风后遗症;而制用益气补中,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崩漏等证[9]。当然,历代医家对于黄芪的炮制也是“五花八阵”,不过现代统一都是采用生用黄芪和蜜炙黄芪两种,在临床上也基本够用,当然黄芪的更多炮制方法,在未来临床中也可以实践与探索,以期有更多新的发现。

纵观黄芪的发展史,从主要作为“主痈疽久败疮”的功效主治,到后面的“满天星”式的临床妙用,不难发现,黄芪这味中药,已经完成“三连跳”,已经茁壮成长为一个“横刀立马”的“战神级”中药,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临床作用,为人类健康守护,必将立下汗马功劳!

参考文献
[1]顾志荣,葛斌,许爱霞,等.基于本草考证的黄芪功效主治及用药禁忌挖掘[J].中成药,2018,40(11):2524-2530.
[2]沈映君.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唐立明.中药黄芪的现代医学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3,5(3):117-120.
[4]马艳春,胡建辉,吴文轩,等.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2,50(4):92-95.
[5]熊明彪.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0):70-71.
[6]陈仁波,张明明,张志强,等.基于数据挖掘的黄芪临床用量及相关应用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1,4(6):438-441.
[7]杨国瑛.浅议黄芪的用量变化[J].世界中医药,2007,(6):364.
[8]郑虎占.黄芪在不同配伍中的用量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11(4):23-24.

[9]叶定江,张世臣,吴皓.中药炮制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公众号升级,更改了分发机制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神希园设为星标
保持沟通,一起前行


END

——妙用中医,健康人生,精彩内容,广而告之——

正脉正宗正统正版,种下仙桃仙杏
祖传师承学院私淑,培养名医名士
学中医,有前途
走进中医殿堂,必读名著经典

筑基进阶,不要错过!

 不知道如何学习?
关注公众号@神希园

本公众号暂时没有留言功能
留言交流,请关注视频号

视频内策,敬请期待

相关声明

1.科普观点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前往医院就医。 

2.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切勿按图索骥、盲目试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草精荟》:补气固表:黄芪
【秉正·药鉴】秉正堂中药饮片鉴别流程第二十一期——黄芪的鉴别
黄芪这味补气药材,在张锡纯眼里却是祛风、补虚、排脓的良药
补气中医不用黄芪,容易上火,我教你另一个中药,补一身气虚,祛一身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的炮制方法 炮制不同,功效各有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