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腰腿痛案
userphoto

2023.08.12 内蒙古

关注
吴某,男,64岁,湖南邵东人,在怀化搞搬运工。因右侧腰腿疼痛一月而诊,伴麻木,跛行,平时喝酒抽烟,在医院查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肝囊肿,血压偏高150/95mmHg,舌紫苔黄白,脉和缓。此为血痹,兼气滞血瘀,肝肾两虚。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3月余而愈。即腿痛麻木消失,肝囊肿消失。血压正常。处方:黄芪60g鸡血藤60g桂枝10g赤芍10j生姜20g大枣4枚桃仁15g丹皮15g茯苓20y川牛膝30g当归尾10g。
按:血痹,为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肌肤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能主治
黄芪桂枝五物汤从古代开始就被人们经常服用,在现代,黄芪桂枝五物汤也可以治疗很多疾病,黄芪桂枝五物汤,也叫作黄耆桂枝五物汤、黄耆汤、黄耆五物汤、桂枝五物汤、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对于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功效,比如对于中风者来说,会出现四肢麻木、身体不仁、微恶风寒、舌淡等情况,都可以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还适合感染风邪、血瘀患者、产后女性或者月经后女性服用,有养血通络、滋补肝肾的功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加杜仲、牛膝;兼阳虚畏寒者,可加附子。对于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均可加味用之。黄芪桂枝五物汤不仅适用于血痹,亦可用于中风之后,半身不遂,或肢体不用,或半身汗出,肌肉消瘦,气短乏力,以及产后、经后身痛等。
第一例:
2016年9月22号,李姓女,56岁,身形稍胖,四年前得面神经麻痹,因治疗不当,邪气入络,左侧脸面麻木,知觉不灵敏,抽动,抽动主要出现在眼角和嘴角,时时瞤动,不能自己,本次主证为后脑勺及头顶感觉沉、重、蒙,好似布包裹样,已经半年余,时轻时重,开始一直做颈椎病治疗,效果不理想,近期加重,去县城医院检查没查出原因,当做脑供血不足治疗(用药不详),效果不显,故来寻求中医,但见患者面色黯淡,左侧面部颜色较深,右侧正常,两眼周略显青黄色,左侧脉沉弱少兼弦象,右侧三部弱,人迎脉均弦象,其后脑勺沉重蒙蔽感辩为太阳血痹证,为外邪风湿盘踞太阳分野所致,治疗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打底加减,如下:
生黄芪20克,桂枝15克,生白芍15克,苍术10克,生姜10克,防风10克,威灵仙10克,当归10克,三付,水煎服。
同时针刺:后溪,后顶,大椎,天柱,针刺半小时起针,即感觉轻松。
25号再来,头部感觉减轻大半,双手脉均显弱象,仍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打底加减,如下:
生黄芪20克,桂枝12克,生白芍15克,生姜10克,苍术10克,防风10克,附片10克,当归10克,川穹10克,羌活10克,三付,水煎服。
29号来,头部痊愈,这次来治疗面痹。
第二例
2016年9月20号,男,沈姓,35岁,身形胖硕,病史:2016年春节期间,因事骑摩托冒风赶事,之后首现严重出汗证,动辄汗出如浴,头部最为严重,整个头部沉、重、包裹感,四肢腰背没有异常,两个月之后神气逐渐出现困乏,既使白天也不自觉昏沉欲睡,无论睡多久也不能济困,困倦不能自己,出现症状后多处求医,一直按照肾气亏虚,气血虚怯治疗,疗效不显,发展至今,口燥、咽干、发热,饮食凉热均可,二便尚可,见双手脉微,几乎按不到,双人迎微而紧沉,舌质淡,无苔,整个面色黄晦色,色黄无泽,断为血痹风痹症,困倦乃汗出伤阳所致,汗出不止乃风邪为患,属于风邪困表之变证,虽脉微但欲寐,但不是少阴证,虽口燥咽干自感发热,看似有热,但脉搏均微,舍证取脉,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加减,如下:
生黄芪20克,炒白术12克,桂枝12克,当归10克,生白芍15克,九地12克,防风12克,生草10克,川附片10克,威灵仙10克,山萸肉12克,2付,水煎服。
23号再来,出汗减轻三四成,头部感觉舒服,依然困倦,效不更方,再进三付。这次来与患者说明用了扶正发汗解表治疗之法时,患者有惊愕色,给患者详细解释后,患者理解,欣然拿药。
26号,出汗,头部包裹感消失大半,自感头脑清晰许多,原方不动,继进4付。
29号早,自感出汗痊愈八九成,唯独吃饭时前额部位微微有点发潮,扪之略微有汗,精神仍然困倦,但困倦时间变短,此乃神气久怯,恢复尚需时日,待阳气运转,神气自然精明,但见右手脉已复出,沉而稍有力,左手依然微弱,人迎脉增大出现柔和之相,仍以原方加减,增强育阴养血:
生黄芪20克,炒白术12克,桂枝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炒白芍15克,九地12克,附片10克,山茱萸12克,甘草10克,仙灵脾12克,因国庆放假,予6付,水煎服。
按:黄芪桂枝五物汤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中的方子,治疗血痹为主,原始经文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具体在临床应用上,脉搏或许因个人的体征体质不同以及病程新旧而有差异,不必太拘泥于经文所说,唯独“外证身体不仁”却是所有风痹血痹的必见之证,外邪痹阻于何部,“不仁”便见于何处,仅仅是“不仁”的部位、轻重有异而已,面部,前额,后脑勺,项部,肩部,腰背,上肢,手肘等均可出现“不仁”,而且临床极为常见,最常见的外邪是风、寒、湿,治疗上结合患者年龄,体质,“不仁”出现的经络分野以及感邪性质,均可以选用此方加减,越早效果越明显。
原始医案,随看随记,不加修饰,望同道取其意可也。
起死回生的“黄芪桂枝五物汤”
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一个中药方剂,叫黄芪桂枝五物汤,共有五味药组成: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这个方子能益气通阳,甘温除热,祛风逐湿,通络行痹,是一个治疗营卫气血俱虚,邪入血分的痹症方。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药方,当代中医用此方通过加减,却变成了一个起死回生的,运用最广泛,治愈不同病例最广的方剂。这个药方真的又这么神吗?
要想知道这个药方有多么神奇,就得知道这个方子治好过什么病:脑中风、原发性脑萎缩、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肩周炎、腰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大动脉炎、癫痫、迁延性肺炎、慢性肺炎、胃窦炎、慢性肠炎、肝腹水、慢性肾炎、尿慢性前列腺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尿潴留、下肢慢性溃疡、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荨麻疹、糖尿病、高血压、肢体麻木、冠心病、房颤、身体半边出汗、失眠、血痹、早搏、低烧、盗汗、痛经、经期后衍、白带、转胞、产后抽搐、产后腰腿痛、产后自汗等等,共计39例。这些病例中,用药时间长达半年是原发性脑萎缩,用药时间最短的只有一天。用药量最大的脑中风,五味药每位都达750克,用药不足20剂,把一个处于昏迷状态,肢体偏瘫的病人变为正常人。
这个黄芪桂枝五物汤,是由桂枝汤增加了一味黄芪,减去一味甘草而已,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也没有什么稀奇的,桂枝汤是一个调和营卫,治疗表虚的方剂,通过充实气血,调动气血达表来实现。而本方加黄芪,去甘草,就是增加了补气的力量,减少了血脉的阻滞力量,从而使这个药方具有益气、养血、通阳、除热、祛风、通络、行痹的功效的基础方。
单单这一个药方,治疗多种病例,全在于主旨不变,灵活运用:上肢痛加桑叶、羌活、防风;下肢痛加杜仲、牛膝、木瓜;血虚加当归、鸡血藤;气虚重用黄芪,加党参;阳虚肢冷加附子,阴虚加龟板、知母、生地;筋栾麻痹加地龙、乌蛇;血痹疼痛的加桃仁、红花、丹参,才使这个药方如虎添翼。
仔细想想,当代人那个没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那个没有伤风、痛症,那个没有痰湿、水肿?只要是这些不健康因素,最后形成的疾病,需要治疗,是离不开黄芪桂枝五物汤的。
王肃明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恶寒怕冷医案经验
适值盛夏酷暑,常人皆汗流浃背,
频频呼热。吴氏妇人,年方三十,却重棉叠衾,凛然形寒。询其故,凄然叹曰:
“冬令生产感寒,乃致恶寒怕冷、身酸痛3年矣。西医诊为神经官能症,服镇静药而恶寒益甚,中医投温补剂,徒增口干、心烦。”师察其色,面黄唇淡,视其舌,质淡胖嫩,切其肤,肢体不温,诊其脉,细弱如丝。此乃产后阴血暴失,阳气浮散,荣卫俱虚。卫阳不固,腠理空疏;寒邪乘虚伏于肌腠,滞留经脉,阳为寒遏,故恶寒怕冷,夏日着棉衣而不热,冬令围炉取暖而犹寒。即如《内经》所云: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必以正气旺,阳气通,方能托邪外出。遂投黄芪桂枝五物汤以益气通阳,调和营卫。生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各10g,大枣12g。
嘱其日服1剂,服后半小时,啜热粥以助药力,期其微汗而解。
3剂后复诊,病家身痛已解,恶寒大减,棉衣脱去。然口渴引饮,便干、溲黄。观其舌质转偏红,脉细弦。上方虽通阳祛寒,但姜、桂亦伤阴。守原方加麦冬15g,以养胃阴。三诊时,吴氏仅着衬衫,周身微汗出,欣然谓曰:“3年来而今始感夏日之炎热,真乃妙手回春也!”诊其脉,和缓有力,舌淡红,苔薄白,肢温已复。
按语:产后气血双亏,寒邪乘虚伏于腠理,阳为寒遏,不能外达,故恶寒不已,若在平人,正可胜邪,恶寒当自解。正如《经脉别论篇》云:
“勇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成病也。”黄芪桂枝五物汤乃《金匮要略》方,方中桂枝、生姜辛温散寒通阳,配芍药、大枣甘缓调和营卫,黄芪甘温补卫气,率姜、桂驱尽余寒,伍大枣托阳达表而恶寒自解。吾师用之于产后感寒而致形寒肢冷者,未有不效者也。[姚玉芳.江苏中医,1991(2):19]
颈椎病的大克星,《金匮要略》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治一个好一个
现代社会低头族太多,下班看手机,上班看电脑,一不小心就患上了颈椎病、肩周炎,虽是小病,但是十分的痛苦,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心情。下面具有介绍一些这些骨病。
颈椎病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是颈部长期劳损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病情缠绵,时轻时重,颈部和肩背部的肌肉酸痛、麻木,四肢伸举无力,甚至可产生头痛、视物模糊、瞳孔散大、心前区疼痛等现象。
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关节软组织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人。早期肩关节周围持续酸痛,往往抬举上臂或旋转上臂时即出现一种刺痛样剧痛,疼痛可影响上臂活动,抬举、外旋、后伸受限,穿衣梳头都感到困难。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原发者多由感受风寒湿邪所致;继发者多由腰、骶椎骨关节病变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疼痛常始于腰椎或臀部,沿股后侧、膝后侧、小腿后外侧而辐射至足背。
脑血栓形成
形成本病的主要因素为血管狭窄。血流成分改变,以及血流迟缓等。其临床特点,多在夜间或休息时出现半身瘫痪。
心绞痛
心绞痛是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与缺氧所引起,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迫或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
说到上面这些骨病,不得不说中医古代名著《金匮要略》,像一个宝贝匣子,里面装了许多治病的妙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便是其中之一。该方是由5种药物组成:黄芪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12克,大枣4枚,加水煎煮。每日1剂,分3次温服。本方主要是治疗血痹。所谓血痹,相当于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关节酸痛症等病证。医生根据寒热虚实进行加减应用,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此外,在我国古代对于骨病的治法,中医也常用“蝇毒草透骨法”对颈椎病和类似骨病效果很好,有效率可达九成以上。药材:蝇毒草200g、红景天100g、藏红花20g、川芎100g、山甲100g、独活150g、续断80g、三七50g。
做法:将以上药材味研为细粉,在一起熬制成膏状,每天敷用在颈椎处3-8小时,连续使用一个月即可治愈颈椎病、腰椎等病,本方可活血舒筋通络,糖尿病、孕妇、月经者慎用。有条件的患者可以找一下具体的药材配伍自己来熬制。
在过去人们常常自己配药熬制成膏状,敷在疼痛处,由于配方比较复杂且熬制比较麻烦火候难以掌握,好在有老中医就根据古法的配方和手工熬制方法,把蝇毒草透骨法直接熬制成现成的膏方,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蝇毒草透骨法有相关的文章资料,需要的可以自己查看一下,在文章中有具体的使用方法和功效,对症治疗才可以快速康复!
最近气温下降,注意防寒保暖:
颈椎受凉是颈椎病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寒冷湿气侵袭机体,可引起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组织的代谢减慢,从而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及致痛物质聚集,使肌肉组织受刺激而发生痉挛。久则引起肌细胞的纤维样变性,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而引发各种症状。
因此,在口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避免颈椎受凉,对于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不可思议的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煌
今天孙老来我办公室复诊,他告诉我,自从服用汤药以后,体温一直正常,3个月来,从未出现那恼人的高热。
孙老今年已经年近90高龄,虽然有糖尿病、帕金森、房颤、前列腺肥大等病,但脑子不糊涂,身板还硬朗。但是,去年春天开始,竟然不明原因发高热,发作时寒战,继而汗出而退,几乎每月一发,连续住院多次。医院先前查不出原因,后来血培养诊断是菌血症,使用了不少抗生素,有效,但好好坏坏,医院也拿他没有办法,最后建议请中医调理。去年冬天他来诊时,手抖、腿颤,舌苔厚干,舌质暗淡,下肢浮肿,脉缓,时有歇止。确实是元气大伤。我用的的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生黄芪60克、桂枝10克、肉桂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葛根60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水煎,每剂服用2-3天。老人服药很认真,坚持服药近三月。
望着老人欢快的神情,我也很高兴。当我为他诊脉时,老人又告诉我,他本来非常严重的灰指甲也没有了。他骄傲地伸出那十个指头,指甲居然红润完好。效果真是不可思议!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古代血痹病的专方,主治以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我经常用此方治疗身体臃肿龙钟的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其身体特征是面色黄暗或暗红,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紫暗,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软,下肢多有浮肿;食欲虽好,但容易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此方服用后大多患者气力增进,浮肿消退。所以,我将黄芪桂枝五物汤看做是一种调体方。
孙老恼人的发热,应该与其年老体质下降有关,黄芪桂枝五物汤不是 退热方,也不识血中的细菌为何物,也不知灰指甲是真菌作祟,但此方能够增强体质,是治本方。难怪孙老服用此方以后,许多症状消失了。他还告诉我,现在每天能写字半小时,手抖也大大好转了。
治病必求其本,这是古训。本在哪?对慢性病来说,本在体质。黄芪桂枝五物汤,效果不可思议,取效道理其实非常简单。手脚麻木疼痛,试试黄芪桂枝五物汤 | 民间老偏方
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手脚麻木
偏方:取黄芪3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水煮服用,每日一剂。药渣再煎煮一次,用于浸泡有症状的手或足部20分钟以上,每日一次,2周为一疗程。
在门诊我经常会碰到因肢体麻木来看病的患者,张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她几年前检查发现有糖尿病,一直也老实听医生话吃着降糖药控制,但几个月前开始出现脚趾、足背部麻木,自觉脚凉,并伴有轻微疼痛感,再去看医生,做了肌电图检查,最后确定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医生给她开了神经营养药服用,刚开始吃效果还不错,麻木渐渐减轻,但好景不长,一个多月后症状又开始加重,再吃神经营养药,这回就没什么效果了,所以她转来看中医寻求帮助。
中医是讲求整体辨证的,所以我又仔细问了她其他病症,得知患者还有畏寒怕冷,足部症状遇寒加重,大便稀烂,夜尿多的表现。摸她的脉,发现脉象也是明显虚弱。这些都表明患者有气虚、阳虚征象。因此我给她开了个方子:黄芪桂枝五物汤。取黄芪3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三碗水煎至一碗水,每日一剂服用。药渣再煎煮一次,用来泡脚约20分钟,每日一次。如此内服外泡,2周为一个疗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情隐匿,进展缓慢,多与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不良有关。临床表现可为对称,也可单发,一般下肢较上肢重。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感觉肢体末端麻木,有踏棉感、蚁爬感、酸痛、灼痛等症状。目前关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主要应用神经营养药来治疗,但疗效并不是太满意,临床上我经常看到服用这类药物无效的患者。
中医对这个病早就有记载,如清代《王旭高医案》就有这样的描述:“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冷如冰”,讲的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从中医理论看来,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由于患者得糖尿病的时间长久,病久耗伤正气,再损伤阳气,像张阿姨的畏寒、脚凉,大便烂、夜尿多,这些都是阳虚的表现。阳虚就容易导致寒凝,寒凝继而导致血淤,淤血阻滞脉络不通,就会出现脚部麻木、疼痛等表现了。
黄芪桂枝五物汤也是个名方,出自于张仲景《金匮要略》,本方为治疗身体麻木不仁而设。方子中的黄芪甘温益气补阳,桂枝温经通阳,黄芪、桂枝相伍补气和血通阳;白芍和营养血;生姜辛温,大枣甘温,几味药合用既调和营卫,又可健脾和中;重用生姜可助桂枝以散风寒通血脉。方药五味,配伍精当,共同起到益气温阳、通经除痹之效。现代临床上常将此方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上,药理学研究发现,本方中的黄芪、桂枝均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多发性微血栓、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液循环之效,因此能够提高神经细胞血氧及营养供应,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整个方子的各味药配合起来,还能起到消炎止痛之功。多项临床研究亦证实,使用这个方子前后分别作肌电图测量,会发现该方能够显著提高受损神经的功能。
张阿姨按我这个方子使用,果然也取得理想的疗效,使用十天后,她的麻木症状就已经明显减轻,连续用了大概一个月,她的脚麻、疼痛、脚凉症状就完全消失了,连身体畏寒怕冷、大便烂、夜尿多的症状也一并解决了。
不过需要格外提醒的是,用本方煎水后泡脚,由于药力能够直达患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必须要注意好泡脚的水温,毕竟患者本来就脚麻,对温度不太敏感,有可能水温过高,自己也感觉不烫,这样就可能会造成皮肤烫伤。所以建议在准备泡脚水时,一定要由家属来试水温,让正常人来调节水的温度,这样才能保证安全。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验汇集
1、治疗不安腿综合症,
见双腿酸胀麻木,夜间和静止尤甚,似有蚁行,不知将腿放置何处,痛苦异常。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加木瓜、伸筋草、桃仁、防风、威灵仙。
2、治疗小舞蹈病,
症状表现为舞蹈样不自主动作,伴见肌张力降低,肌力减退,和注意力分散,面白体虚,原方加鸡血藤、蝉蜕、珍珠母。
3、治疗风寒痰瘀阻络所致的面神经炎,
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涎,面部自觉凉麻怕风,得温则减,舌淡苔薄白润,脉浮缓无力,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细辛、皂角刺、白芥子、僵蚕、全蝎、蜈蚣。
4、治疗末梢神经炎和产后指掌麻胀,
表现为肢体麻木欠温,持物无力,肌肉隐痛,间有针刺样痛,夜间加重,纳差怕冷,乏力懒言,面白,舌淡脉细,为气虚血滞,筋脉失养,原方加鸡血藤、姜黄、当归、木瓜、牛膝。
5、治疗颈椎病,
原方加葛根、羌活、鸡血藤、丹参、桑枝、威灵仙、穿山甲、全蝎。
6、治疗神经麻痹,
如腓神经麻痹,见下肢发凉,关节运动不灵活,舌淡,苔薄白,脉沉迟,原方加附子、鸡血藤、当归。
7、桡神经麻痹,见右上肢软弱无力,手腕下垂,不能背曲,握力消失,痛觉减轻,原方加鸡血藤、丹参、当归、川芎、姜黄、熟地。
8、治疗坐骨神经痛。
见下肢从臀部至足趾,掣痛刺痛,昼轻夜重,遇寒冷劳累反复发作,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以原方加独活、桑寄生、仙灵脾、鸡血藤、牛膝、川乌、乳香、没药、威灵仙、防风、当归等散寒湿,通经脉。
9、黄芪桂枝五物汤还可用于治疗多发性神经炎、
神经性头痛、肢体幻觉痛、腓肠肌痉挛、眼肌麻痹、萎证(格林巴氏综合征)。
10、雷诺氏综合症。
该病临床表现为遇冷(冷水,冷空气)两手突然苍白,冰冷,麻木,僵直,继则肤色转紫,痒痛,一段时间后得温恢复正常。肢端为十二经脉阴阳衔接处,阳不布则血不行,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有此见症,往往伴有平素畏寒肢冷、头晕、心悸、乏力,舌淡胖,舌底瘀斑,脉细涩。病机属气虚血瘀,或气虚寒凝致瘀;治疗益气通脉或温经回阳,活血化瘀;原方加当归、地龙、红花、细辛、姜黄、全蝎、蜈蚣、鸡血藤。阳虚寒凝重者加仙灵脾、麻黄;
11、治疗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
表现为下肢酸胀乏力、疼痛,走路加重,伴见肢体不温,肤色稍紫,或见足背溃疡,属气虚寒凝,血瘀阻络,原方加当归、牛膝、地龙、桃仁、乳香、没药、丹参益气活血通络;
12、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如右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见小腿不能屈伸,肿胀没指,触之不温,阵痛逐渐加重,畏风怕冷,舌淡紫胖大,有齿痕,舌下脉络瘀黯,脉沉缓而涩,原方加细辛、木瓜、苡仁、防己、炙草、牛膝、丹参、水蛭;
13、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
足踝关节皮肤呈暗褐色,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微弱,舌黯,苔薄白脉细,原方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川芎、牛膝益气合营行血;
14、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苔白脉缓,属“因虚致瘀”,原方加地龙、桃仁、红花。黄芪桂枝五物汤亦常用于微血管循环障碍疾病。
15、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用温经散寒、
祛风通络之品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腱鞘炎、筋膜炎、阳痿等。
16、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
伸筋草、当归、红花可治疗硬皮病(双上肢前臂皮肤麻木发硬,呈褐色蜡样光泽,手指僵硬,皮肤活动受限,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17、治疗慢性荨麻疹,
颜面及手背出现大小不等的风疹块,色暗红,伴神疲乏力,苔薄黄略干,脉弦数,每年入冬天气变冷即出现,属表虚不固,营血亏虚,风寒入侵所致,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生地、丹皮、赤芍、黄芩、蝉蜕。
18、营卫不和,
风邪外束所致产后瘾疹,疹色淡红,伴见纳呆,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原方加地肤子、舌床子、防风、当归。
19、湿疹,
分布于头皮、腋下,疹流黄水,结痂,全身瘙痒,皮肤干燥,伴口苦,舌紫暗,苔厚微黄,脉沉弱,为营卫虚而湿邪外侵,原方可选加地肤子、当归、威灵仙、丹参、木瓜、白鲜皮、苍白术、防风、柴胡、丹皮、蝉衣等加味。
20、上呼吸道感染等气虚外感证,
见胸闷鼻塞、流清涕、畏寒、倦怠、苔白润、脉细缓,为气虚风寒犯肺,原方加桔梗、杏仁、白芷、薄荷、栝楼皮。
21、头痛,
持续半年不愈,因当风入睡而起,遇冷加重,得温痛减,伴手足麻木、疲乏无力、气短懒言、精神不振,舌淡瘀斑苔薄白,脉弱,为营卫虚弱,气血痹阻,治以加桃仁、红花、川芎、当归。
22、黄芪桂枝五物汤亦用于治疗多汗症。
23、自汗:
患者,女,28岁,2001年11月30日初诊。自述产后1个月来,时自汗出,汗出遍身,活动后尤甚,伴有恶风,疲倦乏力,纳差。诊见:遍身肌肤湿润,身凉,神倦懒言,声音低怯,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证属卫阳不固,营卫失调,治宜益卫和营,固表止汗。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黄芪30g,桂枝、煅龙牡各12g,白芍、浮小麦、麻黄根各15g,白术10g,防风9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服上方7剂后,证情大减,守前法,继服十余剂,自汗止,诸症消失。
24、雷诺氏病:
患者,女,33岁,农民,2002年3月20日初诊,患者产后1个月时,从冰柜中取鱼肉冰冻之物,双手受寒,当时即感双手麻木、疼痛,皮色变青紫,后经取暖,双手又变潮红瘙痒,约1个多小时方转为正常。此后双手每接触冰冷之物,即发如前。经市医院诊为“雷诺氏病”,予谷维素、维生素、烟酸等药物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诊见:双手凉、皮肤干裂,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气血虚弱,寒凝血脉,肌肤失养。治宜调补气血,温经散寒通脉。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处方:黄芪、鸡血藤各30g,白芍15g,当归、桑枝、川芎、桂枝各12g,细辛3g,生姜3片,大枣5枚。二诊服上方7剂后,诸症略减,前方加附子6g,并增加黄芪用量至50g,服至21剂后,双手遇冷仅感轻微胀麻,皮肤略变,继予上方15剂,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25、胃脘痛:
患者,42岁,2002年8月20日初诊,自诉胃脘部隐痛,反复发作2年余,食生冷物及受凉易发。1前年,曾做上消化道钡透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过中西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近日,因洗澡受凉后胃脘部疼痛加重。诊时:胃脘部坠痛、喜暖喜按、少食后痛缓、口淡无味、纳差、时泛清水,伴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大便时稀,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脾胃气虚,中阳不振,寒滞经脉。治宜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止痛。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黄芪30g,桂枝、茯苓各15g,炙甘草6g,当归、白芍各12g,吴茱萸、砂仁、陈皮、焦三仙各9g,生姜3片,大枣5枚,每日1剂,服上方5剂后,胃脘痛有所缓解,纳食见增,大便已实,但仍感上腹部发凉,时吐清涎,上方加干姜6g继服20余剂,诸症消失,后又嘱服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1个月巩固治疗,随访1年未再复发。
26、产后痹证:
患者,女28岁,人工流产术后2天外出淋雨后出现鼻塞、流涕、喷嚏频作,口服感冒通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10余天始出现肩背、四肢关节疼痛、麻木,腰酸背痛,舌质红、苔白,脉沉紧。证系人工流产后失血伤气,卫气不固,腠理不密,伤风感寒又兼于湿,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所致。治宜补气养血,祛风除湿,固肾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黄芪30g,桂枝、赤芍各12g,当归15g,生姜9g,大枣、鸡血藤、秦艽、桑寄生各12g,桑枝15g,甘草6g,3付水煎服。服药后,肩背及双上肢疼痛、麻木明显减轻,唯感双下肢疼痛不减,此系寒湿留滞于下肢所致。故上方加用牛膝、防己各12g,服药3剂后,症状完全消失,继服6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27、中风后遗症:
患者,男,56岁,1999年5月10日诊。患脑梗死月余,经住院西医治疗后病情稳定,现遗有左侧肢体偏瘫,语言不利,口眼歪斜,面色萎黄,形体瘦弱,舌质黯淡,苔薄白,脉沉细涩。辨证为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药用:黄芪50g,桂枝、当归各15g,赤芍、白芍各30g,川芎12g,丹参、地龙、川牛膝、鸡血藤各30g,全蝎(研冲)6g,蜈蚣(研冲)2条,生姜4片,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加减连服5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行走接近正常,生活自理,病告痊愈,随访1年病情稳定。
28、末梢神经炎:
患者,女,54岁,1998年10月12日初诊。双手指麻木1年余,夜晚尤其遇寒加重,少气懒言,纳差倦怠,遇暖后稍觉缓解,曾用天麻丸和维生素B1口服等治疗后,症状时轻时重,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涩。查“抗O”、类风湿因子均正常。此乃气虚血滞,脉络失养,经脉痹阻而致。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用药:黄芪40g,鸡血藤30g,桂枝15g,赤芍、白芍、丹参、党参各30g,红花10g,细辛5g,当归15g,姜黄10g,桑枝30g,生姜3片,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并用药渣加水1500ml再煎,熏洗双手,每次30min,每天2次,连用1个月后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29、治疗肢体麻木症。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30g,桂枝30g,白芍30g,生姜15g,大枣12枚,牛膝30g,红花15g,桑枝30g,白花蛇10g。上药加水1000ml,浸泡60分钟,武火沸,文火45分钟成,共取汁500ml,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用15天。肢体麻木症临床较常见,常因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所致,亦可由颈椎病、脑梗塞引起。脑供血不足所致者常采用脑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使大部分病例缓解。颈椎病所致者常因颈神经受压引发,采用牵引等方法可缓解。脑梗塞所致者与感觉中枢或传导感觉神经纤维受损有关,治疗效果较差。祖国医学认为,肢体麻木属于血痹证,是由气血不足,感受外邪所致,肌肤血行痹阻。治疗应以温阳行痹,活血通络,故选用黄芪、桂枝、白芍通阳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桑枝、白花蛇祛风通络,牛膝、红花活血行痹,诸药合用,营卫调和,气血得行,络通痹除。
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30g,桂枝30g,白芍30g,生姜15g,大枣12枚,牛膝30g,红花15g,桑枝30g,白花蛇10g。上药加水1000ml,浸泡60分钟,武火沸,文火45分钟成,共取汁500ml,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用15天。肢体麻木症临床较常见,常因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所致,亦可由颈椎病、脑梗塞引起。脑供血不足所致者常采用脑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使大部分病例缓解。颈椎病所致者常因颈神经受压引发,采用牵引等方法可缓解。脑梗塞所致者与感觉中枢或传导感觉神经纤维受损有关,治疗效果较差。祖国医学认为,肢体麻木属于血痹证,是由气血不足,感受外邪所致,肌肤血行痹阻。治疗应以温阳行痹,活血通络,故选用黄芪、桂枝、白芍通阳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桑枝、白花蛇祛风通络,牛膝、红花活血行痹,诸药合用,营卫调和,气血得行,络通痹除。
30、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茯苓丸治冠脉搭桥术后、
多发性肌炎(黄煌)王某,男,58岁,公务员,江阴人。2004年11月22日就诊。主诉:心悸、胸闷十年,加重伴活动后气喘三年。病史及治疗经过:患者十年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心悸、胸闷,伴恶心,出冷汗,胸痛,有压榨感并放射到肩背部,持续十余分钟,休息后缓解,未予重视。六年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就诊于江阴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经过不详。后转诊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左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最狭窄处达87%,采用植入支架及旋磨术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恢复良好,能参加工作。2002年11月胸闷、胸痛症状再次出现,轻微活动后即感到呼吸困难、疲乏、心悸,就诊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冠脉造影复查提示冠脉再狭窄,转至上海中山医院行冠脉搭桥术,术后恢复良好。但开始出现躯干、头部皮屑多、有瘙痒感,白色斑块逐步增多,发展到全身20%左右的面积,曾被诊断为“银屑病”。2003年11月始又出现咳嗽、咳脓痰,痰中带血丝,伴四肢无力,手足麻木,活动后加重,就诊于上海中山医院,查肌酸磷酸激酶2970u/L,胸部CT示支气管炎、肺气肿、两肺纤维化、淋巴结肿大,被诊断为多发性肌炎。予以有阿奇霉素、强的松、富露施;倍他乐克、拜阿司匹林、雅施达、通心络、甜尔心;雷公藤、三藤合剂、康复新液、氧化钾、辅酸心胶囊;拜糖平,并注射胰岛素。所服用药物多达15种。治疗一年后于2004年11月检查,肺部炎症、纤维化基本消失,两肺肿大淋巴结减小,肌酸磷酸激酶降至297u/L左右,但躯干、头面部多处皮炎斑块疼痛、瘙痒感不止,难以忍受。血脂中胆固醇9.0mmol/l、甘油三酯2.5mmol/l左右,不易控制。平素仍感到四肢乏力,轻微活动后即感到心悸、气促,步行不过百余米即需休息,每天必须吸氧5小时,并且每天须服安定和吸氧入睡,经济负担、机体代谢负担沉重,生活质量很差。主动要求中药调理,便于2004年11月22日开始服用汤药。处方:生黄芪80克,桂枝20克,肉桂10克,赤芍40克,白芍20克,丹参20克,丹皮12克,桃仁20克,怀牛膝60克,紫草20克,生姜4片,红枣20枚,水煎服,日服两次。并嘱其除拜阿司匹林、倍他乐克、雅施达、拜糖平4种西药外,其余全部停服,平时适当锻炼。以上中药处方基本不变,仅剂量、药味略作调整,先后共服用315帖,直至2005年9月23日体检。胆固醇5.9mmol/L,甘油三酯2.1mmol/L,肺内纤维化及肿大淋巴结消失。肌酸磷酸激酶正常,皮疹基本消失,仅在双肘处残存有小面积斑块,无疼痛瘙痒等不适。体重由原先86公斤降至78公斤。体质明显改善,早晨打太极拳、做操、慢跑,晚上散步、慢跑,每天步行不少于13000步。四肢有力,无明显气促、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精神状态改善,生活信心增强。 04年11月患者来找我时,我简直不认识他了。他明显胖了,而且老了,当年英俊潇洒的党委书记的形象荡然无存。由于服用激素的缘故,他脸型如满月,面色暗红而浮肿貌,全身皮肤全是红色的斑疹和丘疹,一片片,或大或小,或厚或薄,上面是白色的鳞屑。他一脸疲惫,喘着气,慢慢向我叙述病情,桌上是一大叠厚厚的病历和检查报告单。他希望我救他,希望有合适的中药配方能让他减轻痛苦。我们是熟人,我还记得他六年前第一次心梗后,曾经给他开过方,是瓜蒌薤白温胆汤。但后来,他麻痹了,不吃药了,结果导致病情复发,并再次手术。现在还能否用温胆汤呢,凭我的望诊经验,他已经不是温胆汤证了,已经是“黄芪体质”了。黄芪体质是对适用大量黄芪及其类方的患者的一种略称。其人多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浮肿貌,目无精彩。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笔者称之为“黄芪腹”。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易于浮肿,特别是下肢肿,手足易麻木。舌质淡胖,舌苔润。这种人即《金匮要略》所谓的“骨弱肌肤盛”的“尊容人”,本人则称之为“黄芪体质”。用中医的话来说,那就是阳气虚馁,水谷不化精微,而变为水湿痰滞留体内了。这就像一片沼泽地,水汪汪,湿漉漉。这种体质的形成,除与遗传有关外,尚与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疾病、衰老等有关。中老年中这种体型尤为多见。根据本人经验,凡是黄芪体质的心脑血管疾病,大多需要使用黄芪。显然,他需要使用黄芪,而且是大量。那么,黄芪类方有不少,应该选择何方?我认为需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这是一种古代治疗尊容人血痹这种疾病的方。组成很简单,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水煎后服用。什么叫血痹?就是四肢麻木疼痛。张仲景发现,这种病就是那种养尊处优的尊容人最容易得。由于好逸恶劳,饮食肥美,这些人大多体胖肉松,稍一活动,即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而且,对风寒特别敏感,稍一受凉,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稍坐一会,又身体麻木。现在看来,所谓的血痹,大多是中老年人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及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应用的机会较多。尤其是那些舌体比较胖,肌肉松软,一动就气喘,两下肢浮肿的中老年患者,我常用,多有效果。
老王的病情,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用活血化瘀药。因为他的皮肤,已经成了“甲错”状,这是瘀血证的在外表现。经方中桂枝茯苓丸是一张典型的活血方,但茯苓可以不用,茯苓是利水药,我的经验,舌质有齿痕者用茯苓比较有效,但该患者舌质比较坚敛而无齿痕。由于是皮肤发红,是传统所说的血热,所以,加紫草;因为是心血管疾病,按当前用药习惯,加丹参。那么,那牛膝为何要加?主要是下肢浮肿,特别是有瘀血的腰腿痛、足肿以及血压居高不下者,我发现用怀牛膝效果较好。
方中黄芪量大,为80克;怀牛膝量大,为60克。芍药量大,赤芍40克、白芍20克。桂的用量也大,肉桂桂枝共有30克。黄芪用大量,是考虑到患者食欲较好。凡能食而无力者,是我使用大量黄芪的指征。而且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用到四两,相当于120克。牛膝用大量,是借鉴江苏名中医徐文华先生的经验,他用牛膝治疗嗜铬细胞瘤、腹腔恶性肿瘤等,用量极大,高达250克。曾煎服200克,发现也无异常感觉。后来治疗一些下肢血循环不好导致的浮肿、肝硬化腹水、肥胖患者的高血压等,大剂量使用牛膝后效果也不错。赤芍活血,可以消除血栓,故重用。
至于方中桂的应用,有两点要说。一是为何肉桂、桂枝一起用?这是本人的习惯用法,可能也不一定最佳。桂枝之名始见于《伤寒论》,而同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没有桂枝的名称,唐代的《新修本草》说:“其牡桂嫩枝皮为肉桂,亦名桂枝”,《本草衍义》则说:“本经止言桂,中经由言桂枝者,盖取其枝上皮,其本身粗厚处,亦不中用”。可见得唐宋以前言桂枝,是用桂的嫩枝上皮。而现在肉桂的基原就是桂的枝皮或干皮,这与唐宋以前所用的桂枝是一样的。所以,我当必须大量使用桂时,必定要用肉桂,但考虑传统的用药习惯,桂枝的功效也不能忽略,所以,往往桂枝肉桂同用。还有一点,为何大量使用桂?桂是通阳药,对心功能不全者,桂是必用的。张仲景当年治疗严重心悸的桂枝加桂汤,则桂用至5两。如果以每两相当于现代3克计算,则应达到15克,而按照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教授考证结果则认为1两=15.625克来计算,则用量应达78克。在按照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用药比例来看,黄芪桂枝芍药的用量应是相同的,均是三两,现在黄芪为80克,赤芍白芍共60克,而肉桂桂枝仅30克,桂枝还是最少的。所以,理论上桂的用量还有增加的空间。从本人用药情况来看,并没有发现桂枝肉桂伤阴动血的副反应,相反,原先的舌嫩红可以变的淡一些,这可能与心功能好转后供血供氧增加有关。患者服用上方的效果,是渐现的。服用半月以后,自觉症状好转,然后坚持服用,最后基本恢复健康。这归结于他的耐心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必须长期服用。
31、面神经麻痹。
孔某,男,24岁。1周前,劳动汗出约2小时后觉左侧面部肌肉麻木、发紧,继则口角往右侧歪斜。现诊见患者前额皱纹消失,左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触之有凉感,不出汗,不能皱额、闭目,鼻唇沟平坦,口角歪向右侧,流涎。身体瘦弱,面色萎黄不华,少气懒言。辨证属于素体虚弱,卫阳不足,汗出腠理空虚,风邪乘虚入络所致。治宜益气养血助阳、活络祛风。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50g、桂枝15g、当归15g、白芍30g、白芷10g、红花10g、僵蚕10g、全蝎10g、干姜10g、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精神好转,面色转红,左侧面部已有汗出,麻木感减轻,自觉较前舒适,口角歪斜明显减轻,四肢较前有力。续服6剂,已能闭目,左面部麻木感已基本消失,口角歪斜已不明显,肢体有力。原方稍事出入继服3剂,病愈。
本例平素气血虚弱,劳动汗出致腠理空虚,风邪乘虚侵入颜面,造成面部神经麻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助卫固表,增强机体抵抗力;配桂枝、干姜、大枣温阳行痹;当归、白芍、红花养血活血;白芷、僵蚕、全蝎驱风外出。
32、产后指掌麻胀。
林某,女,26岁。分娩后经常洗涤衣服,双手指尖即感麻胀,继则手指、手掌及上肢亦有麻胀、针刺、蚁行感,并逐渐加重,甚时需用热水洗后上述症状方能暂时缓解,过后仍如前状。刻诊:双手肌肤触之欠温,形体虚弱,四肢无力,头晕,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证属产后气血虚弱、卫阳不固,复感寒邪所致。治则:益气养血助阳、散寒通络。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50g、桂枝15g、当归20g、白芍30g、干姜12g、鸡血藤20g、红花12g。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麻木蚁行感明显减轻,双手自觉有温热感,余症亦较前好转。效不更方,继进6剂,麻胀感消失。产后气血虚弱,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复感寒凉。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取黄芪、当归、白芍、益气养血扶正;桂枝、干姜助阳散寒;红花、鸡血藤活络。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分享
今天是2016年7月10日,距离2017年考研还有167天,趁着实习前的空隙,回家两天。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只有失去信心的自己。
昨天下午的一个病人来复诊,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记得上次回家的时候看到她的手还在不时的抖动,现在可以说恢复的相当好,可能是家里太忙,或者习惯问题,俺爸没有详细记录病程的习惯,于是问诊后我把治疗记述了一下,不当之处,请各位大德斧正。
刘某,女,68岁,河南商丘夏邑人,初诊2016年3月6日,两年前因淋雨后数月而发生身体瞤动,尤其上肢抖动厉害,西医定位帕金森病,既往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无手术外伤史,近两月出现低热,时发时止,曾在县医院住院抗生素治疗两周而热退,后又发,发时恶寒,既往身体挺好,近来因有所苦而精神不佳,神疲乏力,遂来此要求中药治疗。刻下:不定时低热,时发时止,恶寒,肌肤干燥,手抖动,下肢浮肿,精神低下,失眠多梦,舌质暗,苔白而厚,脉象弱,尺脉沉取略弦。辩证:表虚里寒,阴阳两虚,营卫失和。遂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
生黄芪60克 桂枝10克 肉桂10克 白芍10克
赤芍10克 葛根60克 生姜10克 大枣20克
十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二诊时患者面色不错,精神也有很大改善,低热已止,遂效不更方,原方续服两个月。
昨日见患者形态,精神面貌,着实大吃一惊,老太太喜笑颜开,几乎看不出手抖,老人说,吃这些药浑身感觉有劲,低热再也没发过,而且睡眠也好了,看着老人那股高兴的劲,我们也很开心,可能这就是当大夫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吧。
按: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那一章,“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关于血痹这一名称,我的理解是阴津不足,机体失养,就像现在的神经麻痹证比如肌肉萎缩,半身不遂,帕金森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它不是一天两天能发生的,这个虚劳也是一个过程。古人是这样理解的,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提到尊荣人,大家一定很熟悉,经方中常有:“强人,羸人,失精家,尊荣人等描述”,这是仲景望诊的高妙之处,后世的方人,药人,以及日本汉方的方证结合很多都是参考仲景的这些总结。尊荣人,养尊处优,不善劳作的人,外强而中干,因此容易外感。你说农村有几个尊荣人呢?我感觉一个都没有,地里的活都干不完,去哪里尊荣。因此,血痹对于体力劳动者也常有发生,只是时间问题,但总的病因是一样的。
“但以脉自微涩,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微主虚,涩主瘀,《伤寒论》讲:脉微者,不可发汗。因为古人管这个津液叫做阳气,涩就是血不足,流动起来不畅快,也就是血虚,血瘀。具体虚在哪里?可见虚在外,因为阳气不足于表,出不来,这时就需要用针来把阳气拉出来,这样表就和了,外邪也就随之而去了。
这个黄芪桂枝五物汤,虽然古人把它定为治疗血痹的专方,按现代人的理解,它就是一个保健方,可强身,可调体质,当然了,这主要是针对体质虚的,尤其是老年人,体质一下降就容易生病,什么肌肉松弛,下肢浮肿,容易疲乏无力,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等,都可以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来调理。
看一下这个方子,这不就是个桂枝汤的类方嘛,桂枝汤就是个调和营卫的经典方。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为什么要去甘草呢?胡希恕在讲金匮要略时说:“它要针引阳气,让这个气往外达,甘草这个药缓,所以调胃承气汤中用大黄,芒硝要配合甘草,它就能使泻下不那么猛”。所以说要快速引阳气就不能用甘草来阻碍,而要加黄芪,量要大,《神农本草经》讲黄芪主大恶疮,之所以肌肤生疮是因为它虚,现代讲缺少营养,需要营养神经肌肉。
对于这种虚劳的病症,医患之间都要有耐心,绝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能,虚损与补益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五百五十二篇: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验汇集
主题:黄芪桂枝五物汤 | 医源世界
伏阁受读 | 身体麻木 治血痹 007 黄芪桂枝五物汤
2019年经方论坛第12讲:黄芪桂枝五物汤运用体会
乃巨重要文章: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血痹举隅
手脚麻,手指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