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汉时期,为对付匈奴常在边关种榆树,啥原因?事实证明手段高明
userphoto

2022.09.03 重庆

关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荡平六国,统一华夏,废除前周以礼乐治国的封建制度,倡导无为而治,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帝国,在政治上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又设立郡县制,奠定了持续了数千年的大一统政治格局。

在秦朝建立初期,就曾与匈奴发生过短暂交锋,当时的秦国采取的措施并非主动进攻,而是主动防守和被动进攻,目的是为了稳定刚统一不久的天下,也因此在北方建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的攻击。

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打破秦汉以来的“无为而治”,从而小试“有为”,使其深陷泥潭,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最终依靠道家陈平的“和亲”政策,才化险为夷。

“和亲”并不单指联姻,而是通过联姻可以实现商业和文化的交流,同理,通过商业和文化的交流也会顺其自然的实现联姻。

建元六年,汉武帝刘彻继位以来第一次接待塞外来的匈奴使者,他们此行的目的十分明确:和亲的时间到了。刘彻意识到和亲之事只能暂时压制匈奴,并不是长久之计,此后便一改防御政策为主动进攻,由此引发了汉朝和匈奴之间长达两百年的战争。

在防御匈奴的具体方法上,除了大家熟知的修建万里长城、和亲政策外,还在边塞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榆树,这又是为何?

一、边关疾苦,供为粮草

榆树并非为果树,但它们的果实却让人食欲大开。每当春季来临之时,榆树的枝条上就会结出许多扁圆形的果实,民间称之为“榆荚”。

它既可以掺在面粉里蒸后食用,也可以用来制作汤羹或是加鸡蛋等烹炒,鲜嫩中带着一点清香,魏晋时“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还曾抱怨说,以榆树幼嫩的荚果制作的美食,吃了以后令人迷离昏睡,更所谓“豆令人重,榆令人暝”。

不仅如此,富含大量淀粉的榆树皮磨成面还能作为食物填饱肚子,据说榆树皮面粘性特别大,食用后饱腹感很强,虽然容易降低代谢,但比较容易消化,所以当驻守军队粮食供应不及时或有紧急情况的时候,它就是很好的充饥食物。

榆树叶也是很好的牲畜饲料,在边塞征战,人都不一定有足够的食物,更何况马?可古时作战没有马是不行的,所以在面临粮草不充足的情况下,驻守的士兵就可以喂马吃榆树叶,以此保证马匹的体力。

但有人就说了,把榆树种在边关为驻守的士兵提供了粮草,岂不是也给匈奴士兵提供了粮草?换个角度想想,匈奴人属于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最突出的饮食特色就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那么已经习惯荤腥的游牧民族,又怎么会对鲜嫩清香的“榆荚”下得去口呢。

二、树木坚硬,砍树强国

榆树不光有果子吃,而且能作为建筑木材使用。民间早有“杏门榆梁”的说法,杏木做门,榆木做房梁,这是因为榆树木的木质坚硬、不易开裂,属于建梁的优质木材。

正因如此,才会有民间“榆木脑袋”、“榆木疙瘩”这一说法,把人的脑袋比做坚硬的榆木,形容此人的脑袋不开窍。

榆树的这一优点被秦汉时期驻守边塞的士兵发现,并得到运用。直接就地取材,可以做成兵器和战车供给士兵去战斗,可以搭建防风避雨的房子,还可以用榆树皮做成绳子,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榆树的树皮会分泌许多粘液,常给木工师傅的制作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三、榆林声响,草木皆兵

秦汉时期的人还是很聪明的,知道在边塞的艰苦地带,榆树顽强的生命力和较快的生长速度仍然可以让它们在短时间内长成参天大树,也知道成片的榆树可以为他们提供天然的保护屏障。

这对于在边塞驻守的士兵来说,不仅可以起到避暑乘凉的作用,甚至可以为他们抵挡荒漠里恶劣的风沙天气,给士兵们带来舒适的感觉。

但对匈奴人来说,这连片成长的榆树屏障却不是什么好事。

首先,作为游牧民族,匈奴的士兵从小接触的生活,是肆意地在荒漠上奔跑、赛马,以至于每个都练就了好骑术。

但是遇到这片榆树林,再好的骑术都让他们犯了难,因为想要畅通无阻地骑马通过这片榆树林,简直是不可能的。

榆树长大后有非常多的树干,可以说是枝繁叶茂,就像是一个个陷阱,有效减缓的匈奴士兵的作战速度,限制他们的战斗能力。

其次,打仗最怕的就是夜间偷袭。若是匈奴士兵在夜间突然袭击,榆树林就是一个天然的屏障和“陷阱”,因为风一吹,榆树林就会发出沙沙的声响,从而引起驻守士兵的警觉,避免被敌方偷袭,起到了警示作用。

同样的,夜晚树叶的沙沙声也可以作为遮掩驻守士兵埋伏的声音,让军队可以成功的在榆树林里完成伏击任务。

古时用兵打仗讲究以智取胜,而边塞地区榆树林的种植,就是古人以智取胜的良好体现。

毫不夸张地说,榆树是个全身是宝的树木,是真正为边塞战场而生的。

在战争不断且物资缺乏的边塞,榆树的种植为边塞驻守的战士提供了许多便利,除了枝干的广泛用途之外,榆树的叶子、果子以及树皮也都能食用或用作止血药品。

榆树和中国人合作的时间已经超越千年,榆树林的功效,在我们现在看来仍是极其有效的,榆钱仍可作为食材食用,只不过变为了人们尝鲜或怀旧的食品。

公园里随处可见的榆树可以让人乘凉,榆树的药用价值也从未消退,防风固沙的作用也仍旧令人感叹,在北方地区不少人家在门前种植榆树,所以榆树在中国的重要程度,从古至今可见一斑。

总而言之,秦汉时期为了对付匈奴入侵常在边关种植榆树,手段属实高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秦汉时期防止匈奴入侵,要在边关要塞种榆树而不是其他树呢?
秦汉时期为对付匈奴常在边关种榆树,是为何?事实证明手段真高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的《出塞》为什么被评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秦汉时期大量种植榆树以防边患,为什么是榆树?而不是其它树?
《世界军事战争史-075》中国秦汉时期的军制(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