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城是摆设的防御工事吗?在两个事实基础上,分析长城真正意义
userphoto

2023.08.02 重庆

关注

导语:长城真的是摆设的防御工事吗?真的未曾挡住匈奴吗?其实不然,在两个史实的基础上,从冷兵器时代、半壁江山宋朝、秦军战俘等角度,分析阐述长城的真正意义

作为一名华夏人,相信大家对于万里长城并不陌生,现在万里长城已经成为了中国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并且享誉全球,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长城已经成了古代历史的标志。自秦朝建立之后,它就一直横亘在中国的土地之上,其不仅是一个旅游的景点或者说是一道防御工事,更是历史长河当中华夏人精神的一种象征。

但有很多人一提到长城都觉得是一个比较类似于摆设的防御工事,他们认为长城并不能够真正地作用于自己的敌对势力,也就是说,其并不能很好地挡住南下的敌人,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长城真的在防御方面没有任何的作用吗?或者说作用不大吗?而我们今天就来重点的看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长城到底代表着什么?它又有着什么样的实际作用和价值?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两个事实

第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所知道的万里长城是秦朝建立的,但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能够看到的万里长城,并不是全部由秦朝人建造而成的,它是由战国时代许多国家的防御壁垒所连接而成的而已,只不过是因为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这一历史事件太过于出名,所以很多人都把万里长城当成了是秦朝建筑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已。

第二个事实,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在所有的王朝建设当中,只有两个朝代没有修筑过长城,一个是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另一个是满族所建立的清朝。除去这两个王朝之外,其他的所有正统的封建王朝都曾经修筑过长城,再不济也对长城进行过修缮或者是整理。

从上述的两个事实就可以看到,长城在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不会所有的王朝都对其青睐有加,不会几乎所有的王朝都会修缮处理长城。那么我们了解这两个史实之后,再来重新回到上述的问题。

其实对于长城的一些偏见不仅是我们普通的大众拥有,著名的闻一多先生,他对长城就曾经提出过很多批判,曾经在许多次公开演讲当中,他都提到过秦始皇虽然修筑了长城,但是它又何曾挡住过匈奴呢?

这样的观点,我们并不能够说是全部错误的,毕竟长城是建造完了之后,可匈奴却一直与中原地区的文明在产生摩擦,长城并没有完全的隔绝匈奴的南下,到了后来它也没能完全的阻挡其他少数民族对于中原地区文明的侵扰,所以闻一多先生的那个问题也是比较正常的,因为长城确实没能够完全地保障中原地区文明的安全发展。

在冷兵器时代,长城防御功能有巨大优势

但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没有长城,如果没有那样的一道防御壁垒横亘在中原和北地少数民族之间,那么是不是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中原地区的机会就会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

长城作为古代历史上一道著名的防御壁垒,对于中原王朝的保护作用是相当突出的。因为在那个时代,实际上是冷兵器时代,它不像现在这样有杀伤力巨大的各类武器,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当中,打仗是要拼人多的,是要进行人力上的硬碰硬的,哪怕是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了部分重型装备的诞生,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属于攻城器械,几乎只能在破城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作用。

因此在那种没有大范围的巨大杀伤力武器之前,这种人类上的防御工事的作用是异常的明显的,这一点其实与古代人对于地利上的要求有一点类似,古代人在作战的时候讲究天时地利,尤其是对地理条件上的运用几乎突出到了极致。

但是现代人在作战的时候,基本上对于地理就没有那么大的要求了,就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让一些战争可以无视地理条件上的影响,因此地形或者说一些所谓的天险就没有那么多的阻碍作用了。

可是在古时候却不是这样的,就像是我们熟知的函谷关、潼关、武关等等的,这样的大的关卡,它们无一不是因为地理上的优势而被人们重视的,所以古人们才会留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语句,毕竟没有强大的武装装备进行辅助的年代里,人们只能够通过人力去攻城略地​,而人受天时地利的影响又是十分巨大的。

这种占据着地理优势的防御工事,它的作用在冷兵器时代是极其突出的。所以我们现在人看来,长城确实并不能够挡住敌人,但是在古代的那个发展阶段里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防御壁垒。

宋朝失去长城防御,不是真正意义上大一统王朝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失去了长城的阻碍会有哪些后果?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宋朝的发展就能够知道了。熟悉历史的人都十分的清楚,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只有一个王朝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这个王朝就是宋朝。宋朝虽然被人们当成是封建时代的正统王朝,但它却不是那个时代唯一的王朝,也就是说,它并不是中原地区的真正霸主。

在那个时代,辽、金、西夏都是与宋朝并存的强大势力,而尤其是契丹人,他们对宋朝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他们的南下过程当中,几乎是没有任何的阻碍,而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遭受过这样的危机和侵扰,而宋朝之所以会面对这样的境况,就是因为失去了长城的阻碍。

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后晋的创造者石敬瑭为了能够得到契丹人的帮助,为了能够拥有强大的实力,从而一统中原坐上皇帝的宝座,他便将自己志向的烟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人。自此之后,长城所在的幽州变成为了契丹人的领土,而长城自然而然的也就失去了它对少数民族的阻碍作用。

这一点虽然很多人并不是十分的清楚,但是毋庸置疑的事,因为失去了长城的阻碍,半壁江山的宋朝受这一因素的影响长达200年,也就是说,在这200多年的发展进程当中,宋朝一直都是与其他势力并立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宋朝的江山如此不稳定的原因。后来,宋朝更是不堪承受少数民族给予它的压力而南迁,北方地区更是进一步的被其他的民族所控制。

再后来到了明朝的时候,明成祖朱棣继位将都城从南京迁移到北地,其实为的就是能够守住那道防御壁垒,为的就是安定北方地区,所以说长城的存在对于北方地区的安定事业有着重要作用的。它不仅是一道单纯的防御工事,更是北方和平发展的一道保障,它的存在能够很好地阻止少数民族的南下,能够很好的保障中原地区的发展。

笔者认为,自从宋朝开始,中原地区的王朝就开始慢慢的落寞了,因为宋朝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朝代,因此,在发展上就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阻拦,虽然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十分的富裕,虽然其在海上贸易上面有另辟蹊径,但是它却失去了对大片领土的实际控制权,也正因如此,陆上丝绸之路才会落入到别人的控制当中,这对于后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也让后来的王朝都处在了一种不是十分平和的外部发展环境当中,自然而然的也就阻碍了中原地区的发展。

不同的王朝对长城有不同的概念

再者,我们上述已经说过,中国古代历史上只有两个王朝没有进行过对长城的修缮,而这两个王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由少数民族所建立的王朝,这两个王朝就是元朝和清朝,清朝其实也修缮过长城,但是防御内部的,与传统意义上长城不同。

很多的历史学家在研究这两个朝代的时候,都会将其归纳为外来的征服王朝,也就是说不把它们列为真正的中原王朝,这其实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两个朝代没有修筑过长城,因为它们本身就不属于中原的文明,它们本身就是被长城隔绝在外的发展势力,而它们的南下更多的是因为避开了长城的阻碍才能成功。

因此,长城对于它们来讲是一个阻碍,而不是一个能够保障其发展的防御工事,所以说这两个朝代才没有进行对于长城的修筑和改善。除去这两个王朝之外,每一个由中原地区土生土长的文明所建立的王朝都对长城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概念,这足以体现出长城在历史发展进程当中的地位。其实在古代历史上像长城这样的防御工事有很多。

在战国时代,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这样的工程,尤其是那些与匈奴有着广阔相连地的国家,像是燕国、赵国、齐国等等,这些国家都曾经修筑过长城。因此到了秦朝的时候,长城并不是拔地而起的,而且很大程度上都是将这些国家的长城修连在一起进而成形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从秦朝角度看,修筑长城是解决战俘最佳出路

同时在这里我们也需要声明一点,那就是修筑长城的人其实并不全部都是普通人,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普通人是有赋税和徭役的,我们并不能够说秦朝的赋税和徭役比较的轻松,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并不是凭借着三两句话就可以改变的。

在修筑长城这一点上,修筑长城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六国的投降军队,也就是秦国在战争当中所俘虏的士兵,这些人投入到对防御工事的修建当中是最合适的一条道路了,毕竟他们人数庞大,并不能够做一些不人道的事情。

同时,我们站在秦朝的角度上来考虑,这么数量庞大的一支军队是不能够遣散的,不然就不利于王朝的稳定和发展,所以将他们投入到对防御工事的修筑当中还是非常合理的。可能后来的人,因为孟姜女哭长城的这一则民间神话传说,对于长城的建造者是有着一些错误的认知的。

传说孟姜女的丈夫在新婚之夜被征集去修筑长城,这一走就没能够再回来,后来孟姜女得知自己丈夫的死讯哭倒长城800里,这则民间神话传说确实能够展示出秦朝的那种繁重的徭役,但是我们却并不能因为这样的一则神话传说,而偏离对真正历史的理解。

综述

笔者认为,我们并不能够否认一些对于长城的批判,毕竟在越来越快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它的作用是越来越微小的,同时,因为修建长城也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但是我们也需要正确的去认识长城的作用,所以在这里我们也不得不为它的真实缔造者秦始皇而说一句公平的话,这样的一道防御工事,实际上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

它是中原地区文明发展的一种保障或者说一种实际措施,并不能够当作是秦始皇是一位暴君的例证,毕竟长城的修缮是为了保障中原地区文明的安全发展,并不是为了贪图享乐。更重要的是,在失去长城的阻碍之后,中原地区所受到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长城在古代历史的发展当中是绝对不可以缺少的一道程序。

其实到了现在,长城已经不单纯的是一个历史的遗留产物,已经不单纯的是一道古代战争中的防御壁垒了,它更多的象征着是现代人对于古代人的一种尊敬,更多的象征的是华夏人在文明传承当中的一种精神面貌,所以现在的长城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精神的象征。

我们现在人要做的并不是去寻找它在发展进程当中的缺陷,或者说去批判它的建造者,而是要去欣赏或者说去继承和发扬它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精神。,而同时它在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现在有很多人质问过它的实际作用和价值,但是没有任何的一道防御措施是绝对完美的没有,任何的一项工程能够阻拦所有的入侵者,我们并不能够只看到它存在所带来的弊端。我们在去分析或者是去评判这样一个历史产物的价值的时候,要考虑到如果它不存在又会有哪些问题出现?这样全方面的分析才是对历史的尊重,才是对前人们智慧结晶尊重,也是对我们文化历史的尊重。

参考文献:《史记》、《明史》、《中国长城沿革考》、《时空视野下的春秋战国长城》、《齐长城沿线军事聚落研究》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修长城的真正目的被误传千年,不止防御!
凶悍外族压境:为什么偏偏北宋没有建造长城?
历史上,为何唐宋元清四个朝代不修长城?
中國古長城
把长城的建造放在秦始皇头上是归功还是归罪?
万里长城万里空?康熙弱化长城防御价值,难道在他眼里没有用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