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培养中医思维,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师!

中医思维是中医传承的核心内容,是中医技术的精髓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西方文化渗入,当代年轻中医医师的思维早已习惯于西医思维,病人头痛,先不辨何经头痛而急于量血压,血压一高便说是肝阳上亢,而且习惯于通过化验来判断病情。而对于中医“司外揣内”思维早已鲜用。

目前许多临床工作的中医医师,本应以中医思维方式为临床用药的指导,但现在早以被西医思维占据了主导。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方剂也在扭曲的中医思维下乱用、错用。值得思考的是经典方剂背后的中医思维缺失,就如同“本末倒置”后的“舍本求末”,中医药的发展推广不仅仅是简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推广,更需要建立起已经缺失的中医思维。

1传统文化与中医思维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形而之上,重视天人合一。这就形成了观物取象、取象比类、类比推理、司外揣内等等特殊思维,传统文化中的儒文化、易文化、先秦哲学、古代天文地理、古代音律等等都对中医学有着至关重要以及深远的影响。

中医学的学术体系,经过了几千年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提升。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并遵循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与其他各学科的学术理论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并与这些学科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因此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帮助中医医师培养中医思维。

2医案与中医思维培养

中医思维一方面是通过有规律地对中医理论课程的学习来实现的,另一方面是通过长期运用中医理论反复实践养成的。而医案就是临床实践的真实记录,更是医家中医思维过程的具体体现,它给后人学习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体现。

医案内容以精炼的语言记述了疾病的临床特点、辨证要点和理法方药,医案中对于疾病的形成及病机特点,多用中医思维做出必要的阐述,并通过立法、选方、用药来加以验证,不仅有助于把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执简驭繁的中医思维。医案对深奥的经典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进行了深刻、生动的诠释,它的应用价值远远超过了医案的本身,对中医的蓬勃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

3师承教育与中医思维培养

中医学自古以师承教育为主,这种教育模式对于中医思维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抄方随诊中学习老师的经验体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中医思维,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有了属于自己的中医思维。话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尽管有些夸张,但是老师在临证的时候,思维活跃,能够将多面的知识有机结合,并用中医思维辩证施治,是一个人思维最容易外露的时候。

师徒传承的鲜活性、实用性,是书本上“死知识”难以比拟的。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意会知识”。而这些“意会知识”便是中医思维的精髓。

4通过中西医学比较,抓住中医思维特点

中医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但不应排斥现代西医学,更应当将西医与中医加以比较才能抓住中医思维的特点、优势及不足,中医观察疾病多采用“司外揣内”的方法,中医的藏象理论就是借助这一方法形成的。而西医在近代以后偏重借助仪器的间接观察,具象思维长期沿用。

从方法验证方面,中医主要是依靠长期的医学实践来验证中医思维的有效性的。而西医更偏重精心设计的实验,数理统计方法来反复验证其医疗手段的有效性。这些差异造成西医注重具体有效的方法,中医注重辩证思维的准确;西医擅长以结构来说明功能,中医则从关系中把握功能。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医思维是中医学的精髓,保持中医思维的特点及优势是摆在中医发展面前的不可回避、急需解决的问题。发展中医药文化之核心内容应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师承教育,医案教育,中西医学比较等等实现中医师的中医思维的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师!这同样也是保持中医优势和特色、提高临床疗效的根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的复兴之路
不让孩子学中医的父母,99%有点儿“愚蠢”!
对于中医师,西医的门槛该不该降?
当代中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医之正·开泰讲中医天命篇5-2
当下危害中医最常见的几大错误倾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