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的节日·春节 | 福州人的“小年”习俗,您知道吗?一起看“福州传统春节年俗文化展”涨姿势吧

小年到 纳福瑞

2021 SPRING FESTIVAL

“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也是整个春节的开始和伏笔。这也意味着真的真的要过年啦!大街小巷节意渐浓,到处张灯结彩。可是,您知道福州人过“小年”有哪些传统习俗吗?来,闽图君为您揭晓。


《外婆送来花脸壳》(花脸壳:面具,儿童戴之,云可避邪)

过去,祭灶前几天,福州街头巷尾都会听到“卖花脸壳噢!”的叫卖声。卖花脸壳的人将一个个花脸壳挂在竹架上,用肩头顶着竹架,穿街走巷地叫卖。花脸壳就像戏剧脸谱,用黄纸皮制成的。有张飞、关公、猴龙王、猪八戒、李逵、观音等“喝鬼骂阎王”人物的造型。这时,外公外婆就会去选购。有几个外甥(女)就买几顶。在祭灶前,外公外婆都会送花脸壳和灶糖灶饼给外甥(女)。

那时医术不发达,人们认为儿童戴上花脸壳,瘟神就见不着儿童真面目,就可以辟邪。有的吃又有的玩。所以最受孩子们欢迎。送花脸壳、灶糖灶饼表达了外公外婆对外甥(女)的爱。今天福州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风俗,但是,外公外婆送灶糖灶饼、送花脸壳却很少见着了。


《立春节气吃春饼》

按旧黄历,立春是一年的头一天。“闽俗立春以春饼为节物”,“其历史可上溯至唐宋”。立春要吃春饼,称作“咬春”。寓意在新的一年里防病去灾。立春一般在春节前后。春节家家户户办“春酒”。春酒的第一道菜就是春饼,意为“头箸开春”。“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缕,才嚼味融融。”说的是春饼。春饼是用春饼皮包配上一般用韭菜、香干、豆芽菜、肉丝等作馅料包着吃。把春饼卷好粘住,置于油锅炸之,名曰“炸春”有“早春”的含义。


《东厨司命灶公龛》

灶君也称灶公灶婆、东厨司命等。民间有灶,必设灶君神龛,或买张灶君纸贴在壁上,以示尊重。传说灶公灶婆是玉皇大帝派往各家的“观察员”,在各户人家里,监察该户人的言语、行为善恶等,以向玉皇大帝奏报。被举报者,大错减寿三百天,小错则损寿百日。这举足轻重的处罚,令人生畏。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所以人们把灶君尊奉为“一家之主”,不敢怠慢。


《腊月廿四祭灶日》

祭灶是福州传统节日,即祭祀灶公,送灶王爷上天。农历十二月廿四,人们在厨房的锅台墙壁上贴“灶君纸”。祭灶时,用灶糖灶饼、福橘、甘蔗、荸荠、菠菜加上红豆腐、红枣、花生、柿丸等等供品。焚香点烛,斟满美酒。家人虔诚地叩头、祷告。因为灶糖灶饼是甜甜蜜蜜;福橘是吉利的象征;甘蔗是灶公灶婆上天的梯子。荸荠要尖尖蒂的,为的是让灶公灶婆多说好话;菠菜要红根茎的,就希望灶公灶婆像红嘴绿鹑哥一样学舌讲好听的话。这些特意挑选的供品,为的是让灶君上天只言好语,不说坏话。让上天保佑一家来年好年景。


《祭灶送神上天庭》

灶神,福州人称“灶君”,旧俗供于灶上的神。传说灶君于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上天庭陈报人家善恶。被尊为'一家之主'。民间祭灶君起源甚早,祭灶君象征着祈求降福免灾的意思。在祭灶君之时,摆齐供品,焚香祭拜,并将旧的灶君纸烧化,送灶君上天。每年一度,同时人们都要“请”回一帧新的灶君纸来代替被烟熏火燎一整年陈旧不堪的旧灶君纸。每年一度,以示送旧迎新。送走神明后,可别忘了正月初四把灶神接回来,此之谓'接神'。 

想“get”更多更有趣的福州传统年俗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天祭灶,福州有哪些独特风俗
中级|【福地民俗】福州中秋习俗-鲤鱼饼
【闽都空中茶摊】---祭灶
宝禅民谣六首
“小年不小,春节将至”——祝你小年快乐!阖家团圆!
糖瓜送灶好运到 祭灶习俗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