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用大智慧书写城市文明
吴宫花草、晋代衣冠、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南京,这座让人浮想联翩的文明古城其实并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但住在这里的人们都说“南京是个非常宜居的城市”,“生活在这里,是一种幸福”。
这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让如此多的人动情?徜徉其中,用心感悟,才明白是大智慧的发展理念,让这座有着几千年文明
史的城市显示出和谐的魅力,一座文明的城市因此变得光彩夺目。 育智慧产业:“用心插柳”才能“柳成荫”
从小县城走出来在南京定居的刘先生,初来时对这座繁华的城市很是恐慌,觉得大城市里干什么事都会很不方便。但不久他的想法就完全改变了。因为他只要拨一个简单的号码“12580”,有关衣、食、住、行等问题就可以很快地解决了,效率比在老家时要高得多。
让市民切实享受到科技、智慧带来的便捷,提高人们的生活层次与水平,是南京最近提出的城市战略定位“智慧南京”的主要目的。在南京市代市长季建业看来,今后南京要利用自身的软件产业优势,努力建设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化为主要标志的“智慧南京”。
“智慧南京”的提出有着扎实的现实基础。最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南京成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从几年前200家企业和18亿元的年销售额,到如今1200多家企业高达471亿元的年销售额,南京软件业何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有人说,南京拥有宝贵的人力资源。没错!背靠辖区内的40多所高等学校、40多家软件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南京每年向企业输送1万多名中、高端软件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也有人说,南京有好的政策。这也没错!为吸引更多高级软件人才向南京集聚,2008年,南京市专门出台政策,对为南京软件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并积极与企业联合开办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实现了人才培养渠道的多元化、实用化。
“除了人才、政策优势外,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用心度’,缺了它什么也干不成。”南京雨花区科技局一位负责人说。在正致力于打造“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第一基地”的雨花台区,曾经有个年税收1000多万元的水泥厂,“是否拆除它,让我们颇为踌躇。最后还是下决心拆掉了。不然的话软件就做不起来。”2003年以来,该区仅植树就花了2亿多元。
“用心插柳才能柳成荫”,南京软件业的发展历程只是南京培育智慧产业的一个缩影。如今,南京市的定位已经从原来的“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调整为“长三角承东启西的中心城市”,规划了“创新驱动,精明增长,名城导向和协调发展”战略。
“智慧南京”,一个朝气蓬勃的城市正向我们走来。 造智慧生态:城市本身就是一座森林
夫子庙前,商家游客笑语盈盈;秦淮河畔,黄发垂髫怡然相乐;明城墙边,绿树掩映藤葛蔓蔓;石头城下,道路整洁车辆井然……好一幅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美景图!但这些美景的背后有着不少鲜为人知的事情。
7年前,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给市长写了一封信反映“母亲河”秦淮河的污染,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市长的回信。更没想到,不久以后,一项名为“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和风光带建设”的工程正式启动了。通过安居、水利、环保、文化、景观五大工程的实施,如今的秦淮河重现清澈容颜,每年吸引2000多万游客。
在南京,砍一棵树,修一条街,建一条隧道,甚至是动一块砖一片瓦都可能会招来议论纷纷。因此,找到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至关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市政府总是想法设法保护环境,尽量在不破坏环境前提下进行城市建设。为保护梧桐,南京还动用了高科技手段,对全市1268棵古树名木进行GPS定位,每棵树都有自己的身份资料,已经达到了对文物保护的小心程度。
正是在这种努力下,2008年11月,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开幕式上,南京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这项旨在促使国际社会关注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并表彰为之作出杰出贡献的联合国人居最高奖项,首次授予了一个城市而非个人。而在这之前,南京早已获得“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
如今,“住在南京,无需为了贴近大自然而远赴郊外去寻求心灵的归宿,因为这里的城市本身就是一座森林。”这是很多南京市民的亲身感受。 建智慧城市:和谐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
行在南京,和谐是最突出的感受。
“一座城市只有具备自己鲜明的特色,它才会有生命力。南京的最大特色是文化、是智慧,我们要抓经济,但不会单纯地去追求GDP,而是要实现整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文明。”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如此解释“大文明”的内涵。
在朱善璐看来,南京人文底蕴厚重,这既是优势可以厚积薄发,也可能是桎梏可能积重难“发”,尤其需要干部自敲警钟。如今,南京正全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求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民意调查,从收入增加、住房改善、社会保障等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入手,原汁原味地获取民情民意。同时,制度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民意权重加大这些改革举措让南京的干部备感压力:“责任感不强、事业心不足的人很快就要被淘汰了!”一位干部感叹道。
干部的工作越来越有压力,而普通市民的生活却越来越轻松。城市交通“上天入地”,环网相连,跨江联动,从城南到城北,原本坐公交每天在路上耗时两小时左右的上班族,现在半小时倏忽即至,最近,全国首个智能交通系统——南京智能交通诱导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市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一个简单的电话就能得到智能诱导系统提供的停车位置查询及预约、推荐出行方式、设计出行路线等服务。
在南京,有一幕让记者特别感动。红灯前,一位女交警正在柔声劝退极个别准备急匆匆过马路的行人,行人面带不悦继续向前,女交警始终面带微笑却又坚持不懈;最终,行人还是退了回来……
此情此景,突然让人想起孙中山先生的那句预言,“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南京秦淮河风光
古韵秦淮
红色福字牛年口罩牛气半天,中国人是啥时候开始戴上口罩的?
城市冷知识7: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市冷知识50条,你了解多少条?
城市发展与水环境相互影响刍议
南京市2023年政府投资计划 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方面年度计划投资44.8亿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