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结一老师讲《伤寒论》

2021-10-23日课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我们继续进行伤寒论课程的学习。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去看第38条的条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精惕肉瞤,此为逆也。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

   这个大青龙汤我临床上用的不多,但是之前我有一个亲人,应该是好几年前了,那时候我还没有学经方,他有一回流感,三四月份流感的时候,十几二十多天都没有好,去医院搞,中医西医都看,就是没有好,然后他自己那时候就看了倪海夏老师的一个视频,然后,里边好像说到流感可以用大青龙,他就自己抓了一副大青龙汤来喝。然后非常神奇的是,他喝了一副大青龙,这个症状就好转了一大半,后面又喝了两副,就完全的好了。所以说我们经方如果用对证的话,这个效果是非常的!一副或者两三副就可以把这个病治,像流感这些都是有使用的机会。

好,我们去看一下胡希恕老师的一个解释。胡老师说,太阳中风,本应汗出,而竟不得汗出,以是则变为形似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的一个脉证。烦躁者,即应汗而不汗,遇热为时,表实里热的一个证,以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乃太阳中风的本证,这个就是桂枝汤的一个脉证,慎勿与本方大发其汗,若误与之,则必致厥逆,筋惕肉瞤的恶果。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为太阳伤寒的一个脉证。形似伤寒,而句首冠以太阳中风者,含义有二,当从不言无汗而言,不汗出三治误之。一是自汗出而无汗,为中风与伤寒误译的关键,不汗出是指太阳中风证,当汗出而不汗出,因此即便为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的伤寒证,这是为了说明病理上的一个变化。二是警示大青龙汤为发寒除热的禁忌,非表寒里热重证不得用之。

烦躁是热邪郁于里不得汗出发热的表现,因此不汗出而烦躁,乃大青龙的主证,与麻黄汤的无汗亦大有区别。大青龙汤证不是太阳中风证,作者恐人误会,特提出脉微弱,汗出恶风的太阳中风症,万万不可与大青龙汤。上述的太阳中风证,如果误与大青龙汤大发其汗,则必致厥逆,筋剔肉瞤的严重后果,此为逆也!说这是逆治的一个后果。厥逆,即肢冷昏晕,甚至休克,过汗亡阳之故也。筋惕,即筋骨、挛急抽搐;瞤,是眼皮跳动;肉润,乃肉颤抖的意思,这个是因为过汗亡阳的缘故。

大青龙汤,青龙者,水之主,因其大发汗而比心之,是一个比芯的一个方法,所以命名为大青龙汤。本方证恶寒重,必须重用麻黄才有效。本方包括麻黄汤和桂枝去芍药汤加石膏,也可以看作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生石膏在此专为里热烦躁而设。麻黄的发汗作用,完全依配伍情而定,合桂枝发汗,合生石膏止汗,合茯苓、白术则减其发汗的力量。本方同时配伍桂枝石膏,但因其比例关系,发汗作用大于止汗作用,故主要作用在于发汗。在越婢汤中,麻黄量虽不少,但石膏量更大,所以反而能够止汗。本方虽为大发汗的汤剂,但发汗之法应注意以取微似汗者为佳,不可令大汗淋漓而产生变证。整个汗法的运用亦是如此,祛邪必须适时适度,配伍精当方可,以保护津液为第一要义。若一见有效,则反复使用,过度使用则祸变利滞,不可不慎也。肾炎、水肿、肺炎等均有用此方的机会,这个是刘胡希恕老师和他的弟子段志军教授的一个解释。

    汤中这个温粉,就是一个炒米粉,用炒米粉扑身,是东汉时流行的一种止汗的方法,我们在使用大青龙汤的时候,要注意在服药后控制发汗的多少,不能够使大汗淋漓。

我们去通过几个医案,去加深对条文的理解。

第一个议案是来自宋朝的名医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和宝义,从王太尉军中得伤寒,脉浮涩而紧。余曰,许叔微说,若头疼发热,恶风无汗,则麻黄证也;烦躁则青龙汤证也。这个何某患者就说觉得很烦躁,许叔微就投以大青龙汤,三投得汗解,就是吃了三回出了汗,然后这个病就好了。许叔微在这个医案中还做了一个鉴别,桂枝麻黄青龙皆表证发汗药,而桂枝治汗出恶风,麻黄汤治无汗恶寒,大青龙汤治无汗而烦躁,三者皆欲汗解,都需要微微出汗,去把这个病给解了,就解掉了。若汗多亡阳为虚,则烦躁不眠,出汗过多就会亡阳,就会烦躁不眠。

第二个医案来自明朝的一个叫肖晶的一个医生,来自这个轩岐救正论。甲申仲冬,西水关一王姓男子,年20余,患前正头目疼痛,发热如焚,口渴烦躁,胸腹满胀,脉浮紧沉,暗意识。历时两天,言余诊治,时有一老医,误以为白虎症,有一个老医生觉得是白虎汤的一个证,余曰,肖医生就说白虎证当无大热,指口燥咳,或自汗心烦,背微恶寒,才是白虎汤的一个证。肖医生认为个不是白虎汤的汤证,而是一个大青龙汤证,所以第一天头痛发热,而口干胸满,第二天便增加了鼻干不眠,烦躁腹胀。患者英年气时,比较年轻,体质还是比较好,还不到这个阴证,就用大青龙汤加柴胡、白芍、陈皮、半夏,喝了一副,应手而愈,效果非常的好。

第三个议来自民国的大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曾治一人,冬日得伤寒证,胸中异常的烦躁,医者不认识大青龙汤证,径投以麻黄汤,服药后分毫无汗,胸中烦躁甚,自觉无爱莫能容,觉得屋子都容不下。心中非常的烦躁整齐,脉洪滑而浮,自以大青龙汤加天花粉24克,服后五分钟周身汗出如洗,病若失!这个是可以说是覆杯而愈,服后五分钟病若失,服下去,五分钟这个病就好了。

刘渡舟老师曾分享过一个大青龙汤的医案,是刘渡舟老师供职的医院的一个医生,可能在文革的时候,这个是公社的社一个社员,在夏季出了一身大汗之后,下水井里边工作,这个井底下比较阴寒,阴寒如冰,全身这个大汗顿消,然后随之上来之后就出现全身疼痛,恶寒发热,无汗烦躁之证,服用别的药都没有效果。这个医生一看病人面赤气粗,脉浮紧而数,是大青龙汤证无疑。但是当时是盛夏时节,这个医生不敢贸然的使用大青龙汤,就跟其他医生商量,其他医生觉得都可以用,如果汗出虚脱,还可以再用这个西药去急救,因此这个医生就给这个公社的社员开了一个大青龙汤的原方,仅仅服用了一煎,就汗出热退,诸证豁然而愈。

   我们去看第39条的条文,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

我们看刘渡舟老师的一个解释,这条承上条,再论大青龙汤的证治,及其与少阴证的鉴别。太阳伤寒,脉由浮紧变为浮缓,证由身痛变为身重,而且偶有减轻之时,反映在表的寒邪有随抑郁不升的阳气化热的趋势。寒邪渐趋化热,脉自然由紧变为不紧,证也由身疼痛变为不疼。虽然寒邪逐渐化热,却尚未入里,仍在于表,表闭未开,阳气闭塞,全身气机不利,故见身重,邪气有入里之势,进退于表里之间,故见身重,乍有轻时。表气闭郁,里有郁热,则烦躁与发热之证,自是意在言外。上一条的表寒闭郁较为突出,偏于外,这条的表寒部分化热趋于里,但并未见烦渴引饮的白虎汤证,故仍用大青龙汤发之。因为少阴阳衰,也会出现身重烦躁等,所以要注意和这一条大青龙汤证的身重相鉴别,勿犯虚虚之戒。少阴阳衰,应该有脉细,四肢厥逆、精神不振等真阳衰微之证,与大青龙汤的阳热证是不同的。

下面去看清朝的名医陈修园的两个医案,有一个患者,伤寒,头痛发热,无汗,烦躁,拟大青龙汤主之,处方如下:麻黄三钱,桂枝一钱,杏仁五枚,生石膏三钱,甘草四钱,生姜一钱,大枣二枚,水煎服。这里没有写服用了之后结果怎么样,但是陈修园这个写得出来,这个医案应该是一个成功的医案。

另外一个医案。赵某,12岁,病济,微热恶寒,口渴无汗,眸中白睛带青蓝色,脉浮缓,是太阳阳明合病,仿大青龙汤之意。处方如下:麻黄一钱半,桂枝一钱,杏仁一钱,生石膏四钱,甘草一钱,生姜二钱,大枣三个,这里也没有写服用之后效果如何,当然应该是对证的。

好,今天晚上主要讲了大青龙汤的两个条文,希望大家回去给把它和桂枝汤,还有麻黄汤去做一个鉴别,去把这个条文互相的比较一下,去看一下它的异同,其实今天晚上也大概说了一下,大家回去给复习一下之前的条文,做一个鉴别。

好,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青龙汤证
连载丨《伤寒辅行录》(1)
经方临证指南11-20
临床上常见的麻黄汤类方证与柴胡汤类方证总结(后附精彩医案)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二期)2.4.2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 - 伤寒杂病论+ - 民间中医网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