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二期)2.4.2

2.4.2桂枝加附子汤医案(二)&桂枝去芍药汤医案

鼻子过敏补充

就是,刚刚是说要跟同学补充说一下啊,就是那个如果用阴阳虚实来说这个,呃,鼻子过敏的话,至少有一些生活常识我们是要晓得的。什么是,就说是什么样的生活常识呢?就是同学是不是有人,我想很多同学都会听过,说是有些人他在美国呀鼻子过敏,一塌糊涂,回台湾好了;有人在台湾鼻子过敏得一塌糊涂,到美国好了。有没有听过这样的故事啊?有,对不对?那你就会知道,台湾人的鼻子,台湾的鼻子过敏跟美国的鼻子过敏,其实不是同一种哦。那如果照西医的某一种看法,好像认为说哦,那都是一样的东西,要用一样的治法,其实那是非常不科学的。那到底差别在哪里呢?差别是我想是湿度比较有关吧,啊,气候跟湿度。

那所以,如果是在外国的鼻子过敏,他们有人称之为,有一种叫做花粉热对不对?那花粉热是发生在春天,对不对?那可是我们的鼻子过敏是天气变冷的时候发生的,对不对?那,那这个阴阳虚实当然就是有不同啦。那怎么样的不同呢?就是如果是那种花粉热,那种在国外容易发生的,当然是指比较干燥的国家,那样的人他通常是肺阴虚,也就是他的整个呼吸器官的系统里面真的是水不够了,真的是没有水了。当然,前面讲的那个肾阳够什么都很好,那是一个通则啊。现在是用肺这个角度来讲,那肺阴虚呢,他的整个呼吸器官是干干的,乃以至说,受到一点那个粉尘刺激就受不了,那那个是外国的那一种。那台湾的这一种呢是肺阴实,就是肺里面湿气太多了,所以再加一点湿空气跟寒冷就受不了了。所以这样子的话就是,其实以肺的阴阳虚实来讲就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如果是肺阴虚的人呢,他的鼻子大概会比较没有肉,所以你看,那种外国人或者外国会过敏的人,他的鼻子的肉你都会觉得好像,在面相来讲的话,他鼻子有点单薄那种感觉。那如果是台湾容易鼻子过敏的人,鼻子都是肉肉的。就是一个是阴虚,一个是阴实嘛,这样子。

那,那这个,那所以,阴虚的人要滋阴啊。比如说,像是有一种温病用的感冒药叫桑菊饮,那那个就是一方面把风邪逼出去,一方面桑叶、菊花啊,同学这个不要努力抄啊,因为这样子加到一起不一定会配出什么有用的方子,这只是举例而言之啊。就是用了桑菊饮的话,它就会能够让肺这个系统比较润一点点。那润一点之后呢,在外国的那种燥而造成的那种过敏就会好起来。那相反的呢,在台湾这边的就要破阴实,那破肺阴实的方法有很多啦,典型的方就是小青龙汤,也是我最深恶痛绝的用来治鼻子过敏的方。我觉得,用小青龙汤治鼻子过敏真是缺德啊。因为小青龙汤的确是破肺阴实很快的方,但是它的副作用是相当不好的。那想要破肺部阴实的话,之前讲到的说,也有阴实化热的人,鼻子过敏啊他是阴实,然后还会造成一些热的现象,那那种的话可能用那个加到黄连也有可能,因为它也能够燥湿,燥湿就是把湿气弄得比较干燥,叫做燥湿,燥是动词噢。

因为前阵子有同学给我看他的那个上课内容的笔记,我看了之后深深觉得,我很多字要抄黑板才对哦,就是当我讲出去之后,大家都写出一些很惊悚的文字啊,就是“燥湿”可能有些人听了就觉得“制造湿气”叫燥湿对不对,就是有些黑话我们已经变成一个身体反应了,燥湿这个燥是干燥的燥啊,燥湿就是让湿变得干一点,这是动词这是名词,可是我们这种学中医已经很久的人,就是已经变成反射动作会讲出来的话了,可是一般人听起来什么“燥湿”对不对,就是补充水分叫“造湿”嘛,所以这已经是吓死人了啊,就是看到同学的笔记后来就觉得啊要反省,要记得说意识到自己有一些已经变成本能的那一部分黑话。

那要让肺比较干燥啊,像阴实化热的我们就用黄连;直接破阴实的话,其实也可以用苍术,就是白术苍术啊,那苍术也是一种蛮能够让中上二焦变得比较干燥的药。当然这都是举例言之啊,就是可以用的药其实真的蛮多的。

那这是刚刚讲的就是说,大概是遇到气候变化会有鼻子过敏的是一路,然后呢另外还有一路就是比较讨厌的,就是所谓的鼻窦。鼻窦是这个,我们人的面孔的骨头并不是完全实心的,里面是有些空洞的。那有的时候这个空洞里面的水分啊,就在里面臭掉了,于是它就会影响到整个鼻腔的运作。那这个骨头里面的空洞里面的水臭掉,那西医处理的那个手法是至残忍的对不对?就是要把你整张脸皮掀起来,用那个手术,而且不能让你愈合,因为他要换药,就是要把它挖开,然后把那个骨头的洞挖开,然后呢把杀菌的药的棉花塞进去,然后把它拿掉再塞,拿掉再塞,然后清到里面好像确定这个洞里面的细菌都被打死了,不会再发炎了再把它填回去。那一段时间你的脸皮就是被割开的。那好可怕!就是我觉得做过那种手术治鼻窦的人,大概好像类似会说出那种生不如死的那种话。

其实鼻窦炎到底是什么样的症状?同学有没有人有鼻窦炎啊?鼻窦炎是什么感觉?(有人回答,大致是说鼻子里面一直要擤鼻涕,一直擤一直擤,然后有人会痛,JT老师问是黄鼻涕还是清鼻涕,同学回答说都有)那是另外一个系统的。那那个另外一个系统呢,比较相关到《黄帝内经》里面的一句话,叫做“胆移热于脑”,就是胆经的热如果跑到脑里面的话,,“则辛頞鼻渊”,就是额头下面那一块会觉得刺刺的,然后呢鼻子就会一直流水。那这个东西其实到底要怎么治?我只能说我看到过像台湾的中医前辈马光亚他的书里面,他治这种东西还真的就是照那个古书,就是用什么药去清胆热怎样怎样,就是有这样一个做法。

那当然如果是经方在治疗这个东西其实很多时候是用葛根汤,因为葛根汤它对于鼻腔粘膜的作用很大,而且葛根汤又是走足阳明胃经的嘛,那足阳明胃经反正在脸颊嘛对不对?就是那个能量可以到的点,就是它有各种不同的思考点啊。所以我现在对这个鼻窦的问题,我现在还没有一个很确切的方子说是最好用或怎么样,我现在其实心里头没有一个底。但是呢,无论如何我会觉得,那种把你整张脸挖开然后消了炎,然后再把它缝回去这种做法实在是很无聊。因为这完全不能保证你不会再复发,所以没有意思。那像我的老爸是西医,他就跟我们讲说,这个其实脸的这个地方啊是一个危险三角地带,他说这边很多东西会通到脑子里面去,如果你挤青春痘不小心,它往里面喷进去,就有可能让脑子被青春痘里面的那个东西污染到,会有毛病。

但是“胆移热于脑”这件事情,其实我倒不是要跟同学讲怎么治,而是要跟同学谈到一个观念,就是中国古代的医书里面,往往在说鼻子流鼻涕,称之为“脑漏”。就是当我们鼻子过敏的时候,喷出来的那个鼻水,那那个我们知道是内腺分泌的嘛,然后经过耳朵跟鼻子联通的那个小管到鼻腔的,那个我们很确定是内腺出来的。可是,当我们人吐痰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痰这个东西,往往不是一般人以为的从肺部上来的。如果你感冒有波及到肺部,那个出来的痰的确是肺部上来的,从气管上来的。但是,一般我们那个,就像我们大陆家庭的长辈走在路边,就这样咳——呸——(JT模仿随地吐痰动作)这样子那种,那个痰不是从气管上来的,那个痰是从脑子滴下来的,同学有没有意识到,那个痰的来路是不一样的。就是气管出来的痰是咳咳咳然后它这样出来,那个咳——呸——的痰则是从头脑底下这样子慢慢慢慢累积一坨这样出现的。所以吐痰的痰其实是从脑子滴下来的,它的来路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些人他的那个鼻子怎么样流什么东西,痰也好鼻涕也好,其实你要分来路,到底那东西是从脑出来还是气管出来,那个治法根本完全不一样。

因为今天不是在谈治这个东西的主题,只是在疾病的认识上先跟同学说这么一点点啊。就是有的时候不要好像一个道理打死所有的状况。光是这个地方的状况,其实就有不同的来路,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们再一点一点的去触碰说要怎么样医治它。

接下来23页还有一点,桂枝加附子汤的医案,这个闫云科的医案,它在这里讲什么呢?讲说这个病人啊,这个病人的状况是她MC过后,血就一直没有办法收掉,这是一件事;MC完了之后流血不停是一件事,另外一件事是她因为吃了水果造成拉肚子,然后每天一天要三四次水泻是一件事;那另外一件事是她容易出汗、恶寒。闫云科的观察点就是说,张仲景的桂枝加附子汤理论上是治疗阳虚而汗出。可是阳虚而汗出这个东西,如果你再用中医比较广义的、概括性的理论来看它的时候,它是在讲什么东西呢?它是在讲这个人的灵魂的身体太稀薄的时候,就抓不住我们物质的身体了。所以,灵魂稀薄的时候,我们物质的身体就会流失,就会崩解。灵魂抓不住肉身,就是中国人说的要用阳来摄住阴,用阳来收住阴,这样一种阴阳相抱的概念。他在这边就把他看成说你看啊,这个人血不止,或者是汗,或者是拉肚子,其实她整个来讲就是一个阳虚而不摄阴的一个状态。所以他就统一用桂枝加附子汤来把它,两贴就治成“崩漏停,下痢止”,然后再吃两贴就不再出汗了,然后最后叫她吃归脾丸善后。归脾丸就是归脾汤做丸,那我们在中医基础讲过,就是中医认为脾统血,所以你能够把补药补到从脾到心的那一段,把它补好,身体就会有一个能量来把血抓住。那这个归脾汤是现在一般时下中医常用来治疗这个月经之后那个血还滴滴答答没有很干净的常用的方子,是一个摄血的方。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

民国·闫云科《临证实验录》

崩漏

    李某,女,40岁,芝郡人。素日形体消瘦,虚弱多病,今年妊娠五月行引产手术,术中出血较多,迁延半月方止,亦未及时调补。术后36天,复又见红,量多色淡,微有血块,少腹不痛,自认为月经,未予重视,七日血不减,始就医。先用消炎、止血剂不效,后又行刮宫术,量虽减,犹未止。逶延月余,致虚衰益甚。头晕目眩,体倦无力,昼不思食,夜不得寐,心悸筑筑,汗出津津。近复因食水果患泄泻,一日三四行。恶心嗳逆,肠鸣后重。本属至虚之体,复遭创伤、伤食之苦,真乃船破偏遇顶头风,屋漏反遭连夜雨。询知自引产后,时发热,自汗出,汗后恶寒,口不干,不思饮。视其面色萎黄,爪甲少红,舌淡白,苔薄白。切诊脉象沉缓无力,腹直肌紧张,无压痛。
    观其脉症,知其气血两虚,营卫不和,阳气失固,故漏、汗、利诸症一时并见,治当调和营卫,补阳益气。拟桂枝加附子汤加味:
    桂枝10g  白芍10g  炙草6g  附子6g  白术15g  黄芪15g  生姜10  红枣5  二剂
   
二诊:崩漏停,下利止,知饥思食,发热汗出、心悸失眠亦轻。仍恶寒,脉象弱。拟原方二剂。
    三诊:发热汗出止,不再恶寒,诸症悉轻,嘱服归脾丸善后。
    按:《伤寒论》20条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指出阳虚液脱之病因、症状及治方。证之临床,桂枝证加阳虚液脱者,即可投用,不必限于发汗与否。如本案久漏不止,为阳虚液脱之因,亦系遂漏不止之红汗也。故投桂枝加附子汤以治。可见伤寒方非囿于治伤寒也。

小青龙汤备注

刚才忘了讲一个事,我刚刚提到鼻子过敏的时候,提到一下小青龙汤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我还是觉得要跟同学讲一下,因为它是现在台湾中医师能够做的几件最缺德的勾当之一。就是小青龙汤如果是有同学在黄成义老师那边学过的话,就会知道黄成义老师在教的时候,会叮咛同学说,咳嗽的哪几天到哪几天不要用小青龙汤,只有在什么时候才能用。然后如果网路上有人下载到那个南投的那位先生流出来的《良方十贴》,那也会看到他说感冒的那个头几天不能用小青龙汤之类的说法。当然,从我的立场来看的话,我会觉得小青龙汤会有他们告诉我们要提防的那些事情,是因为我们是用科学中药,我们不能选我们要用的半夏。如果半夏用够生的半夏的话,那个副作用会小很多。当然这是以一个用药的事情的角度来看。但是,以结果论就是,如果是用一般药局抓的小青龙汤或者是科学中药的小青龙汤,其实都有某种副作用,那这个副作用像大陆的郝万山先生也在讲说,小青龙汤治咳嗽你就用第一天吧,第二天开始就用苓桂术甘汤来清那个痰,就不要用小青龙汤了。那这种说法也是在暗示,小青龙汤它虽然能够把你肺里面的这个痰水清掉,但是他本身,如果你结构没有修得很好的话,它是一个会让人很虚的药,所以到最近代的很多善用小青龙汤的医生,都是说小青龙汤常常要搭配石膏跟附子。那搭配附子的意义就是说,会得小青龙汤症的人,退几步来讲都是有水毒的人,就是肾阳比较虚的人,身体里面常常有水代谢不掉的人,感冒常常有变成小青龙汤症,这是一个因果吧。也就是感冒的时候要用到小青龙汤的人,平常就要吃真武汤,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可是呢,因为日本那边研究,就是以临床来说的话,你要止这个鼻子过敏的反应,小青龙汤很快,你要停掉一个人的气喘小青龙汤也蛮行的。甚至他们会说,小青龙汤可以加速排除挑起你过敏或者气喘的什么物质,把这个过敏源拔掉什么的之类的说法。就是它这个汤的确是有这个速效性存在。可是它本身在我们的中国人的比较有道德良知的医者眼中都知道,这个方子如果你用得久了——它里面有麻黄嘛——用得久了之后,其实人会越来越虚,肾阳会越来越耗损。可是在我们台湾,有些中医的医者,我想讲白一点,吃小青龙汤不是三天五天会死人的,所以就开得很顺手,而那个顺手我是觉得实在是太顺手了。什么叫太顺手?比如说我们的陈助教小时候气喘病,他认识的好像同学的家长是做中药的好像就跟他讲说吃这个,还是学长我忘了,一吃就吃掉两罐,就是每天吃每天吃吃掉两罐。那我又认识另外一个朋友啊,他也是学中医的什么学长,跟他讲要吃小青龙汤,一吃就吃一年。那我问陈助教说你吃小青龙汤是不是气喘就不发了?他说,对对对,气喘就没怎么发了。不是说没有效哦!但是他又说,不发气喘,可是吃出黑眼圈了。就像现在外边看小朋友的那个鼻子过敏的医生啊,也常常很喜欢开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开了,鼻水也停了,咳嗽也好了,看起来就是症状是有缓解,可是他们会让这个小孩子,只要他还来看诊就每天继续开,然后每天治标,连吃一年。连4岁的小朋友到我面前来,看起来就像小熊猫一样,就是他的整个眼圈都黑掉了。

同学真的不要以为中药比较安全,这样子开一点都不安全,体质是完全的被破坏掉。他的鼻子过敏吃一年小青龙汤,依然是没有根治,还是一直需要吃啊,可是吃了就有缓解啊,那这些不肖医者跟不肖父母就联合起来让小孩一直吃啊,所以像这样的问题还是蛮严重的啦。就是因为他造成的这样的事情其实对这个人一辈子的健康水平都有很不好的影响。像我们大人在学经方的时候,都还在那边商量只吃一天,不要吃第二天,都还在那边那么小心。可是为什么给小孩子吃的时候就会那么的大胆,那么的放肆?这样子的临床做法是很不可取的,可是在台湾已经是一种流行了。我在想同样是一个小孩,如果你不给他吃小青龙汤,而给他吃小建中汤吃一年,那该有多美好啊,对不对?就是头好壮壮啊,对不对?

如果你吃治标的药,吃一天就好了,吃两天就好了,像你气喘病你不吃治标药会闷死在那边,那当然要赶快吃一下,但是之后就要吃补药断根嘛。就是像这样的缺德的事情在我们这个海岛上还是很多的,然后就在那边讲中药很温和,这真的是不温和的,这种事情做起来真的太过分了。

再来呢,我们看23页下面那个医案。它这个地方有提到一个时方,就是我们在时方里面有一个方子叫参苏饮,主要的结构是人参和紫苏叶,就是用紫苏叶来散风寒,然后用人参来补元气。其实参苏饮是一个不要说时方世界了,就是一般用中药的人其实往往很容易使用的一个方,为什么呢?因为参苏饮里面有人参嘛对不对,虚的人感冒,一面帮他驱风邪,一面帮他补一点元气,这样才不会把人伤到。这在理论上是没有错的,而且我也看过有人,参苏饮用得很恰当,也就是参苏饮能够发挥很好的疗效,这个我看过。我不能说这个方真的很坏,只是说,在这个地方秦伯未在用参苏饮的时候,他觉得这个人的症状是多汗,那一般人说治感冒治人虚是用参苏饮,可是他就觉得说已经是胃气那么虚弱的人了,如果再用紫苏的话会太散,所以他就用桂枝加附子汤再加黄芪再加炮姜,所以这个人也是把桂枝附子汤跟黄芪同用的啊,也是这样子用。但是一般来讲,我是比较赞成分开用。所以,参苏饮这个方子啊,可能在秦伯未这位医者的眼中,还是觉得太散。那其实我自己是觉得参苏饮这个方子,……我的立场其实不能做出公允的判断。因为,我用这个方子的机会比较少,因为我从经方开始学习的嘛,所以我用时方不顺手,有时候是理所当然的。或许用某个牌子的会特别好用也说不定,因为凡是牵涉到人参这味药都会很麻烦,因为你不知道那个牌子的科学中药,放的是什么地方产的什么人参,所以大概每一种的药效都会不一样。那我要先说哦,我看过有人参苏饮用得很好的,人家医得很好的。参苏饮这个方是无辜的,我只是要反过来说,我也看过有的人吃了参苏饮什么效果都没有,就是胸口发闷,可能它里面就是某一个牌子的某种人参刚好会把那个气都束在闷那边也有的。所以在我来讲,在我没有摸清楚这个方以前,我好像不太知道怎么用它了,这样子。

这个医案本身没什么我要说的,只是后面它有提到说,幸好是用的这个桂枝加附子汤,一帖汗就停了。他说如果汗不停的话,当以四逆汤收功。这里只是在跟同学谈一下,我们伤寒论的这个疾病是一层一层的嘛,桂枝加附子汤治的这个阳虚其实也是一个很表层的阳虚,那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是治疗更严重的。桂枝加附子汤只是一个开头的一个很轻的方剂,像如果我们在用大青龙汤发汗的话,其实往往就会准备真武汤当后备。因为大青龙汤发了汗虚的程度往往需要用更强的药来补充它。那用四逆汤也好,我习惯用真武汤也好,就是桂枝附子汤也不是个绝对了。但是,治疗汗这些事情,的确是桂枝加附子汤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如果你用了之后,真的觉得麻黄用的太多了,已经虚到好像腰都直不起来了,那肯定用真武汤效果会比较好。是这样子,就是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可以用的。

桂枝去芍药汤医案

再来桂枝去芍药汤的这个医案,一开始这个刘渡舟的医案也是一个标准的,只是这个标准的地方要给同学说一下,它是一个人得心肌炎,到了晚上就胸闷憋气,我也跟同学讲过说并不是每一种的心绞痛都要用桂枝去芍药汤的,而是刚好是入夜啊到冬天啊怎么样怎么样的那种,用桂枝去芍药汤比较适合一点。那在许许多多的胸痹的可能性里面,它提到了《金匮要略》里面讲的一个脉症,这个脉症其实是蛮有意义的,所以我就顺便跟同学提一下。其实像《金匮要略》说“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就是当你的阳脉微弱而阴脉数得像撩琴弦一样的时候,你就会很容易得这种胸痹的病。

《伤寒论》的胸痹的状况,有一部分是心脏病,有一部分是气喘。其实无论是气喘病患者或者是心脏病患者,往往啊,但不是一个绝对,往往是把得出何谓“阳微阴弦”的,当然不是说都是这种脉,“阳微阴弦”只是在用脉象来说明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呢?……比如说我们把人家的脉,我们中指不是先扣着高骨定关吗,对不对?关的上面就是寸,关的下面就是尺。这个同学基本还算是会把吧?阳脉当然就是指我们的寸位啦,阴脉就是指我们的尺位。那有没有同学是有气喘病的?举手我看一下好不好?轻微的也可以啊,就是意思意思一下而已,那有没有同学是有心脏病或者心绞痛的,没有啊!那请问你们有没有人能把到“阳微阴弦”的脉?就是上焦的脉很弱很弱,然后下焦的脉是勒成一条细线的。

有没有人能把到阳微阴弦,这不是一个绝对的脉象,所以把不到也没有关系,只是昨天班上有两个人把到。当你的上焦脉很虚很虚的话,就代表你的这个区块肺跟心都没有什么能量保护它自己。那阴弦呢?就是你的下焦脉的能量好像被一股寒气郁住了,不能够通畅。下焦脉如果弦的话,往往就是这个人的肾阳出不来的,就是被寒气给压住了。那这样子的话,肾脏的阳气,下焦的肾脏那个区块被寒气包住了,不能正常的运作,那就会造成身体里面有很多多余的水气呀或怎么样堆积起来,那这里阳气不够它们就会专门欺负这里,欺负的结果就是心脏病或者气喘病。他在讲这样一个道理,其实这样一个道理我觉得不是在治疗,而是同学如果把得到自己是“阳微阴弦”的话,那就要知道怎么保养,这样子的话,这是一个远离气喘病或者心脏病的一个可以算是相当,最大公约数的正确的一个理论了啊。所以就是如果可以的话,要学会保养这样子。

那再来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医案,第一个医案也是比较典型的,第二个,24页的这两个都蛮典型的,所以同学就是自己回家看就好了。就是用附子补心阳,用芍药来让它能够舒展开来,都是阳虚阴盛。

那再来25页上面这个刘荣年的这个医案,这个医案只是在讲说这个人他原来不大便,所以呢就用大黄、芒硝这种寒泻的药给他吃,希望他能够通大便。可是呢它这些寒泻的药吃下去还是不通。这个医生就判断说,这个病人其实是体质太寒了,所以肠子都不会动,那我就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让他体质先暖回来,暖到能够动了,这些泻药才能够作用。所以,吃了之后就大泻,反而恶寒什么都好了。这是一个仲景方用在一个很特殊的角度的例子。

那再来呢,赖良蒲的这个医案,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所谓合方之法。什么叫合方之法呢?他就是这个人他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可是却不是《伤寒论》书里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理由,因为《伤寒论》的书里就是胸闷嘛,胸闷的那种感冒就要去芍药嘛,那如果那个人有点怕冷就加附子。可是呢他的这个是这样子,这个人呢胸闷、然后这个人漏汗,那因为胸闷,我们要用桂枝去芍药汤;因为漏汗,我们就要用桂枝加附子汤,所以A+B的结果就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就是两阵合一,两方合一,就是这样子。所以这是另外一个思路,那疗效当然也很好了,所以这一种的合方的思路其实是可以用的。当然有同学问过类似的问题,他说,桂枝汤可以加朴杏,那柴胡汤是不是也可以加朴杏这样的问题。这其实真的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临床上我们看看吧这样子。我想如果是一个容易咳嗽的人,他如果一得了病是柴胡证,那我会觉得加朴杏比较好,可以预防他的咳嗽嘛。这也是经方合方思考的一个点,所以就同学看一看也有这样使用的例子。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医案医论

·良蒲(摘自李心》):

    杨某,男,28岁。1937年仲冬就诊。症状:头痛项强,身痛,胸满足软,恶寒,漏汗不已,舌苔薄白,口淡无味,脉沉迟。

    诊断:初伤于寒,发汗过甚,心阳被扰,而不能卫外为固,是以漏汗不止。

    疗法:予温经扶阳,调和营卫法,以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 9g  附片 12g  炙甘草 6g  生姜 9g  大枣 4

    水煎服,一剂减轻,二剂痊愈。

    按:发汗过多,虚阳不固,漏汗不止,最防厥脱,法用温经扶阳,调和营卫,证方恰切,故能取效。

那至于说朱进忠的这个医案哦,其实现在不好讲,因为它是关系到五运六气,我们要到很后面才会比较细细地来讲五运六气,所以这个就暂且跳过。那至于这个唐远波的医案也是比较典型的,所以就不讲了。

那最后我放了一个小栏位,放朱木通的一个医案,就是桂枝汤吴茱萸汤的取舍。其实这个故事我觉得还算是很有教育意义,所以就想跟同学们分享一下。这个地方他说,这个六十几岁的夫人她的病是“头痛欲裂,呕吐不止,无热,不恶寒、然后头的痛在哪一边怎么样、然后呕吐激烈、一点东西都喝不进去、然后手足温、脉浮缓”,这个地方如果是一个熟悉《伤寒论》的人就会知道说,这里啊可以看到的大多数的症都是吴茱萸汤的症。就是《伤寒论》里面会说,一吃就吐,要用吴茱萸汤。或者是一个人一直干呕,然后吐涎沫,那涎沫就是你知道,有的时候我们会犯恶心,呃——的一下,不是真的吐啊。但是,呃——的一下的时候,我们嘴巴会分泌很多那种咸咸的口水,那个东西再加上头痛的话,那在《伤寒论》里就定位为吴茱萸汤证,那至于像少阴篇里面还有其他吴茱萸汤证像烦躁欲死啊那种就是那些吴茱萸汤证。吴茱萸汤它的主治就是说,当你的身体里面有些东西被阴实的邪气抓住,你的身体很想挣脱,会有这些症状。那朱木通他觉得很难,为什么难呢?他说,本来以症状来看呢,都是吴茱萸汤的症状为主,什么头痛啊呕吐啊,怎样怎样怎样。可是吴茱萸汤以病机而论,吴茱萸汤证是一个阴实压制阳气的病,那如果是这样的病脉怎么会浮呢?他觉得很奇怪,因为吴茱萸汤都发生在一些所谓比较里面的经,照理说,吴茱萸汤应该是手脚比较会冰冷,或者脉比较沉的,这样比较合乎吴茱萸汤该有的脉象。所以虽然症状都有了,但是不能够把它说是吴茱萸汤证。而我们说“脉浮缓”,是不是要说它是桂枝汤证呢?太阳病照理说有一个必要的主证,就是恶风、恶寒,照理说你要恶风恶寒我才能知道你的邪气在表面啊,那这个地方他根本没有恶寒的感觉,那如何能够说是桂枝汤证呢?所以这下他就变成一个很难的选择。所以他到后来他还是决定,用不可能的角度来删除,就是桂枝汤证有没有可能遇到不恶风的时候?其实有。当我们刚感冒,有时候桂枝汤证刚来的时候,就觉得人肌肉比较酸,人比较累,但是有机会不恶风,还是有,虽然很少但是有。但是相反的,吴茱萸汤证要遇到脉浮缓的机会好像更低。

所以,他就以消去法来想,真的吴茱萸汤证要变成脉浮缓那个感觉会比较不一样。其实这个东西老实说,我看着医案,我觉得这个东西其实不一定是一个很理性的思考,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医生的直觉。当你医感冒医得很习惯了,你把到浮缓的脉,你会有一种能量上的感觉,会感觉说,这个人是不是太阳表证的感冒,所以他那个浮缓的那个感觉,我觉得在我们以一个医者的习惯来讲,会感觉得到说,这个脉哦好像就是还有表邪的感觉,那会渗到我们的一个思考里面去。所以,他就决定还是先投桂枝汤试试看,结果就一吃桂枝汤就霍然而愈。就是原来这个脉浮缓的这个受风邪才是主证,所以这个病其实它的真相是太阳中风的这个头痛跟呕逆跟脉浮缓,而不是吴茱萸汤的头痛跟呕逆,所以这是一个很难辩证的地方。那到底哪一个主证的顺位是比较优先的?那这就是一个学经方可能在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慢慢累积整理的东西,当然现在来讲的话,对同学谈到这类话题还是有一点压力,不过基本上我还是觉得这个啊总是要面对的啦,那反正过一阵子助教陪大家再温习功课的时候啊,大概再会陪同学练一下。

阳明白虎汤主证与米的煮法

那我们上次呢,讲到的这些条文啊,我是想说,再讲一下那个白虎汤的结构。本来呢是要讲白虎汤,可是其实白虎汤的几个主药,知母啊、还有石膏这几种药,我会觉得今天也讲不完。可能是因为昨天吧,昨天的课上得有一点拖时间,变得知母跟石膏都来不及讲,因为我们这个礼拜天的课跟礼拜六的课同步嘛,所以就变成说啊,不太能够把这个,即使我时间有剩我也不能往下讲,因为要跟它同步。

那这个它说“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那“大汗出后,大烦渴,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伤寒哦我们一般说,阳明病的这个主证。那同学,阳明病的脉跟太阳病的脉有什么不一样啊?阳明病的脉是洪的对不对?洪脉的话,它就是跳动起来不但是上下起伏很大,而且是很有力量的叫做洪脉。那在伤寒例还是《热论篇》里面讲到洪脉的时候,会说这个阳明的脉是长脉。但是我觉得讲到长脉,其实对同学的学习有一点负面的效果。为什么呢?当一个脉很有力的时候,它当然会让你觉得它整条脉是好像很明显一整条,就称为长脉嘛对不对?可是这样子就会让同学跟弦脉分不出来了,那个少阳的弦脉。虽然我们明晓得说洪脉以结果论其实也会呈现出长脉的状态,但是我们在抓这个脉的特征的时候,我想我们不要用长脉去抓它。就是,洪脉就是你会感觉得到这个脉比你平常把到的自己啊有力量非常多,然后上下起伏很大。其实如果你是一个太阳病的感冒,你也会从脉有没有起伏的感觉,感觉出里面有没有热,你会感觉得出来的,像在那个桂二麻一汤、或者什么桂二越一汤的时候都会有那种脉的感觉出来的。那阳明病呢其实说是阳明啊,像白虎汤等于在太阳篇就登场了嘛;像小柴胡汤也是在太阳篇就登场了,那它也是少阳篇一个代表的方子;真武汤也在太阳篇就登场了,所以基本上学完了太阳篇很多六经的重要方其实都学过了。

那这里我们来看看阳明病,它是一个我们的抵抗力的战场,从这个营卫二气的区块转移到了肌肉的系统里面。那要清肌肉的热,用石膏真的是蛮厉害的,就是石膏一下去,就是白虎汤喝下去之后,这个人微微出一点汗,然后那个烧立刻就退了,是蛮戏剧化的。可是呢,我这话如果是比较熟悉《伤寒论》的人,这话就不用听了。但是对初学者来讲,如果一个人高烧不退,只是高烧不退的话,我们是不可以说这个人是阳明的。这样明白吗?高烧的昏迷有可能是真武汤证;发烧到39可是还要裹棉被,那是麻黄汤证;如果是发烧到抽搐,那可能是用葛根汤或者桂枝加栝楼汤之类的,其实烧到几度并不是一个能够辨别阳明病的一个指标。辨别阳明病的指标是脉要洪、有力,这是一个,然后呢他要出汗,而那个汗已经不是前面讲的那个桂枝加附子汤的虚汗了,而是因为他这个人本人觉得很热很烦,所以会出汗。所以桂枝加附子汤的人出一身汗是裹着棉被,披着衣服在那边出,因为他会觉得有点寒冷的感觉。可是,阳明的出汗是,哇,衣服都要扯开,棉被都要踢掉出汗,所以动作是不一样的。还有呢,这个烦的感觉我想多少会有,有里热的人大概都会有烦的感觉。只是,将来讲到大青龙汤,可能会跟同学讲,烦的感觉也不见得是在心情上,有可能在手脚、肢体啊,就是有身体感的烦,不一定在心情上面。

那至于说,白虎汤证更口渴的话,就用白虎加人参汤。那这个怎么讲呢,辨别阳明的这些点,就像刚刚跟同学讲,有个小故事,有人学经方,只因为他口渴、只因为他出汗、只因为他便秘,就大吼一声“大承气汤”。所以,有些东西我们不能用片面的症状来决定它,像白虎汤证,脉洪大、渴、热、出汗,这一定是一整套的啊,那这些事情跟同学先讲一下。还有呢像是,白虎汤啊,一般来考量这个方的时候,大概都会觉得这个方是治疗我们身体里面又热又燥比较多一点,不是又热又湿。阳明的这个病如果是又热又湿的时候呢,在阳明篇里有另外一个区块,里面的方剂是治疗发黄的。就是当你变成,在中国人的六气来说的话,又热又湿的时候,人会变成我们现在西医说的黄疸的样子啊。所以,又热又湿的时候是阳明篇里面的另外的一个部分,那基本上白虎篇是治又热又燥的。后来时方的世界,有人把白虎汤改造成白虎汤加苍术,又能治热又能治湿,因为苍术是一个很能燥湿的药。

如果是下次上课的话,跟同学就要讲到说,讲知母的话可能就要跟同学说一说这个,因为知母是一种又寒又很润的药。相对来讲,就有又寒又很干的药,像黄连、黄柏、黄芩都是又凉又干的药。寒凉药里面哪些是干的,哪些是润的,各自入上中下焦哪一焦,这个可能要帮同学稍微画一个框架。

那还有就是石膏在用起来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一下用量的问题。《伤寒论》有些方啊现代人觉得没有效,是因为用量把他搞死了。像石膏如果用得太少,根本就没有用。像生石膏我治小朋友是一两起跳,治大人是四两起跳,现代剂量的一两和四两,不然的话用起来没有感觉。还有在米这个事情上面的话,白虎汤里放米的问题,其实张仲景跟从前的《汤液经法》是蛮不一样的。在那个《汤液经法》就是说《辅行诀》啦,在前面不是发给同学《辅行诀》的一点内容吗?那它里面那个其中的六神之汤有白虎汤,那小白虎汤是《伤寒论》的白虎汤大白虎汤比较像是《伤寒论》的竹叶石膏汤。我们在《辅行诀》里看到白虎汤它的煮法啊都是先把米煮熟,然后呢再把米捞掉,然后用那个煮过米的米汤水去煮其他的药。在《辅行诀》里面,白虎汤跟麦门冬汤啊都是煮成6碗,然后一次喝两碗,反正你渴嘛你需要水嘛,我给你水呀,就是这样子。可是张仲景的话就还是维持在一次一碗的那种吃法。那张仲景的煮药法在这里跟《辅行诀》有一个蛮不同的点,我看下次能不能整理得出来,就是张仲景在用到米这味药的时候,你会看到他有时候只放0.3碗的米,可是要煮多久;或者是放0.6碗的米要煮多久,然后放0.5碗米要煮多久。那你会看到说,哦,原来张仲景制药的思考里面有他自己的一个逻辑,那个逻辑不是来自于《辅行诀》,因为《辅行诀》都是煮一样久。如果你要让这个药进到肺部去干什么,你必须放多少量煮多久。同样是白米,如果是要进到肠子去干嘛的话,你必须放多少煮多久,然后怎么样会让它到哪里去。那这个东西,其实,光是一味白米啊,张仲景的这个做法上面就可以稍微做一点分析跟研究,那更何况是其他的药了,这样子的感觉,那其它的就下次再来说好了。

今天就比较早下课,因为是这样子啊,我现在看到米这个东西感触是比较深,因为我上个礼拜发给同学的讲义里面才写说,米这个东西会“实毛窍”。(JT板书)这样子看得懂吗?后面有没有同学会觉得太潦草,就是上次的讲义里面有一个小文章,它写说如果是喝那个煮得很好的稀饭的话,它会让这个感冒发不出来。但是在台湾可以放心,因为台湾的稀饭都煮的不怎么样,跟真正的那个广东粥是不能比的。那从前我不太了解到这个东西有多严重,甚至有香港的朋友问我说,我们广东人都说感冒不能喝粥,是不是这样子?我就会顶回去说,《伤寒论》不是说要喝粥发汗吗,怎么会感冒不能喝粥?结果讲过这话,遭报应了。我这个礼拜其实我病得很厉害,礼拜一礼拜二吧,我跟两个小助教去香港吃东西。那因为香港旅馆的冷气开得太强,然后第三天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两个手臂很酸痛,就是得了麻黄汤证。可是我因为喜欢吃香港一家最好的粥店的粥,我就早上跟大小助教说,拜托,我们去吃粥好不好?我现在很不舒服,很想去喝粥。然后就去喝了那种真正火候有到的广东粥,然后等到那天盯着玩,玩玩回到台湾马上跟陈助教要麻黄汤吃,我说我得了麻黄汤证,我要麻黄汤。因为我在香港的时候,一面逛街一面买毛衣啊,到飞机跟飞机小姐要棉被啊,因为助教在旁边还在穿短袖呢,这就是已经是很明显的麻黄汤证了。那就跟陈助教要麻黄汤啊,然后就在晚上吃药发汗。结果,我平常麻黄汤这么猛的药,我是吃1公克2公克就很轻松地一身汗,就麻黄汤证就解除了。结果那天吃一吃没效,再吃一吃没效,再吃一吃,我那天晚上科学中药的麻黄汤我一共吃了14公克还没有发出汗,里面已经像火烧一样,因为麻黄汤吃一点点马上这个热就出来了,可是我吃到14公克,一点汗都发不出来,可是呢里面已经都烧得受不了了。那个时候你就会知道说,哇,果然广东粥有那么厉害。

所以张仲景说,让我们先吃桂枝汤再吃粥,不是先吃粥再吃桂枝汤,的确是顺序上有一点道理的。那可是呢,发不出汗我也不敢再发了,因为已经麻黄吃到那么多,肾阳已经被拔出来了,我已经腰都直不起来了,所以后来就是吃什么真武汤啊什么的医到还好,所以昨天的上课我就好像一直在恍神,就讲得特别的慢。所以就变成今天的课好像上课的量不足,因为昨天就是讲得很慢很慢,然后就很快时间就过完了这样子。所以,现在看到白虎汤里面要放的米,看到米这个东西其实感觉是很复杂的,这个礼拜因为它的关系,我才把这个东西编进讲义,发给同学说,哦这个很重要大家要晓得,然后自己就犯了,就踩了那个地雷啊,大概是这样子。不过下礼拜如果讲到米的话,真的要教同学怎么煮粥啊,怎么怎么炖广东粥这样子。

tw-shl-11-8-deq-053-j-0001-t-7-68-mmj-ss

(本课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
医案摘录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 细辛
经方叠用医案 火神派临证用药心悟 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
经方叠用医案  火神派临证用药心悟 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3)——太阴病之四逆辈腹部寒痛方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