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好堆肥的要訣
做好堆肥的要訣一:水與空氣的平衡
製造堆肥的重點,在於創造微生物容易活躍的環境。因此水分與空氣的置要掌握好,空氣、水分過多或過少都不行。
●空氣不足會腐敗
微生物中可分為需氧的「好氣性微生物」,和不需要氧氣的 「嫌氣性微生物」兩種。嫌氣性微生物增多時,會產生惡臭,您可試想一灘死水發臭的情形。同樣是分解的作用,好氣性微生物活躍時,能達成堆肥化的功效,嫌氣性微生物則會導致腐敗。
●空氣太多時水分不足
雖然堆肥化得靠好氣性微生物的運作,但是空氣過多容易散熱,也同樣不行。空氣與水分的拿捏,在堆積材料時就要注意,枯草、落葉這類水分較少、空隙多的材料,堆積時要一邊澆水、一邊踩踏。相反地,像家畜糞便、廚餘垃圾等水分多的材質,就要慢慢堆積,不可踩踏以確保空氣量。水與空氣有互為表裡的關係,水太多則空氣不足,空氣過剩也會造成水分不夠。
●用手測試水分
堆肥化必需的有機物(材料)、水、空氣的適當比率是2:3:2,以重量來說,水分約是材料的55%~60%。
用手握緊材料時,會感覺到水氣,彷彿有點要溢出的情況是最理想的。如果從指間流出水滴,就是水分過剩,這時可稍微陰乾或加強排水,或者加入水分少的枯草、乾燥土等。如果連水氣都感覺不到,就是太過乾燥,必須再補充水分。此外,青草雖感挺不到水氣,卻含有80%的水分,因此得稍微曬乾後再堆積。
●翻攪以補充空氣和水
堆肥化的過程中要能夠一直保持適當的水分及空氣。隨著材料的分解,水分會蒸發、變乾,尤其是外側部分,內側便常有較多水分積留,因此要偶爾翻攪,均衡全部材料的含水量,並補充減少的水分。
同時,溫度增高時微生物繁殖增快或氧氣供應不足,也會造成好氣性微生物死亡。「翻攪」也能適時補充內部的空氣。唯攪拌得在最高發熱期之後。一般而言,最少一個月一次。忙碌的您如果想減少翻攪的次數,也可以使用側面多孔的容器,或者在材料底部放些管子,以和空氣流通。
當然,翻攪次數太多時,空氣過於流通,使微生物無法活躍,也會影響堆肥化的速度。古有名訓 「凡事適可而止」,就是這個道理。
每月一次翻攪的重要性:堆積材料的過程中,必須一個月翻攪一次,以補充蒸發的水分及空氣,維持微生物良好的生長環境。
理想的碳氮比例:堆肥材料的碳與氮比值在30:1的情況下,最適合堆肥的製作。
做好堆肥的要訣二:碳與氮的調合
碳水化合物(碳元素)與氮是微生物的主要營養來源。碳元素是微生物能量的基礎,氮則是微生物體所需蛋白質的根本,就如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要均衡攝取的道理一樣。對微生物來說,兩者的攝取比例也影響著它們的生長。
就碳元素而言,堆肥材料中有微生物易消化的醣類,及不易啃食的纖維質,各種碳元素的來源都是微生物所必需的。
氮也可分為使化學肥料的無機態物質,以及像蛋白質的有機物質兩種。無論哪一種形態,本事大的微生物都吃得下,而且吃了以後便轉化成體內的一部分,成為有機的氮。因此在堆肥原料中,無論是加入雞糞類的含氮有機質,或者硫銨等化學肥料均可。
●最恰當的原料碳氮比是三十
碳(C)量與氮(N)量的比值稱為碳氮比(C/N)。堆肥原料的碳氮比為三十時,也就是碳量為氮量三十倍時,最適合製作堆肥。
剪定的枝葉、稻稈等,含氮分少、碳氮比高 (五十以上),堆肥化的時間也就長。相反地,雞糞、油粕等,碳氮比低(十以下),腐熱較快,但容易因氮成分過剩而發生惡臭,有時通會轉化成亞硝酸而影響微生物的生長。
●如何調整材料中的碳氮比?
瞭解材料的碳氮比後,將含氮量太多與太少的材料以1:10的量混合,就能做出理想的堆肥。使用化學肥料補充氮,少量即可。
◎做好堆肥的要訣三:材料搭配的秘訣
材料的不同,使碳與氮量的比也有相當的差異。正確地掌握材料的特性,在碳元素、氮及水分的調整下,理想的堆肥就不難做成了。
●氮成分多的材料配上氮成分少的材料
稻稈、細樹枝等這些含碳元素多、氮成分少的材質,必須補充氮成分;油粕、雞糞、魚渣滓、骨粉含氮成分太多,須混合碳元素多的資材。也就是說將含氮量多與少的材料以一比十的量混合:剛修剪下的樹枝由於較重,可以一比二十的量混合。原則上應避免單獨使用含氮成分高的資材。
落葉、枯草的碳氮比雖好,但因含水分少,分解時間長:青草、廚餘類垃圾的碳氮比也適當。然而水分太多時,也需要調節。混合一些含水分的資材做堆肥,應該是最有效的方法。
●補充氮成分也可用化學肥料
由於微生物也能吸收無機狀態的氮,因此補充氮成分時可利用硫銨、硝酸銨、尿素、氮肥等化學肥料。唯這些化學肥料的含氮量都在20%以上,只要微量加入就可以了。例如稻稈、樹枝以一公斤混合二十五公克的量即可。使用化學合成肥料時,可參考袋上的肥料成分說明書,含氮10%以上者,取用三十公克:含氮10%以下的肥料,則用五十公克混合。
此外化學肥料中並不含微生物所必需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因此利用化學肥料時,還要加入米糠等含微量元素多的有機物質。
各類材料含氮、碳量
資材名
碳氮比
水分
稻稈
X
X
剪定枝葉
X
X
落葉
X
枯草
青草類
廚餘垃圾
米糠
家畜糞便
油粕
X
X
X
乾燥雞糞
X
X
X
魚滓
X
X
X
骨粉
X
X
X
(註) ★ 太多 ○ 適當 X 太少
適量的米糠有助堆肥腐熟
1.在堆肥中加入材料5%的米糠,可任微生物急速增加,促進醱酵,又不會因加入大多造成嫌氣性醱酵,產生臭味。
2.腐爛的落葉上布滿各種微生物,和米糠等量混合後,以堆肥材料5%的量加入,效果更好。
磷是微生物的生長要素
磷酸具微生物活動的能量來源。植物性堆肥材料中含磷酸成分少,加入水溶性的過磷酸石灰能增加營養成分,又能除臭。添加的量以堆肥材料的5%以下為原則。若材料為家畜糞、廚餘類,或已加過雞糞的植物性原料,加入全部材料2%的量即可。
做好堆肥的要訣四:強化微生物的方法
●微生物愛吃米糠
米糠中濃縮了促使穀子發芽的重要營養成分,除了氮及磷酸以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是微生物增殖所不可缺少的。在堆肥中加入米糠,可使微生物急速增加、發熱快、提早醱酵。
不過米糠的吸水性好,加入太多容易結塊,造成部分嫌氣醱酵而產生臭味,使用堆肥材料5%以下的量即可。如果堆肥製作是在室內或陽台進行,為了避免有味道發生,還是不要放的好。
●落葉表面布滿微生物
從顯微鏡下可看到落葉上各式各樣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在堆肥中繁殖,可促進醱酵。如果再混合米糠,繁殖的速度將會更快。選擇的落葉以掉落很久、已經腐化分解的最好,這樣的落葉與米糠等量混合之後,最後再加入堆肥原料的5%量。
●磷酸可強化微生物
微生物除了碳、氮之外,磷酸也是必需的營養要素。在含有磷酸的資材中,以過磷酸石灰最好。
此外,微生物易吸收的醣類 (葡萄糖、蔗糖、及澱粉質、小麥粉、飯、煮熟的大豆),也能增加微生物的力量,以堆肥1%的量(太多容易腐臭)1加入,頗有助益。
◎做好堆肥的要訣五:過磷酸石灰與堆肥相得益彰
堆肥中的肥料成分較化學肥料均衡得多,但因使用材料的不同也有些差異。一般而言,動物性資材含鉀肥較少,植物性資材則較缺磷肥。所以在植物性資材中混合磷酸,便能製成養分均衡的良質堆肥。
●磷酸是能量的來源
堆肥分解過程中會產生熱氣,這些熱氣就是微生物呼吸時蓄積能量的結果。碳與氮用來製造微生物的身體,磷酸則是微生物活動的能量來源。對微生物的生育、繁殖來說 ,磷酸是不可或缺的。磷酸的資材中又以水溶性過磷酸石灰最為速效。
●堆肥加入過磷酸石灰一舉兩得
過磷酸石灰的主要成分是二磷酸氫鈣,含有磷酸17~20%,其中有80%是水溶性磷酸,和堆肥混合後,能在土壤中變成長效的肥分。
此外,過磷酸石灰所含的硫酸鹽又可和惡臭的根源──氨結合成硫銨,在減少惡臭的同時,並能避免氨散發,流失氮肥。最重要的一點是:過磷酸石灰在磷酸資材中是最便宜的。
●添加5%以下的過磷酸石灰
過磷酸石灰的混合只要堆肥重量(植物性堆肥)的5%以下就足夠了,即三十公斤的材料配合一公斤半以下的過磷酸石灰。這樣的量能使堆肥中的磷酸增加1%。
而廚餘垃圾、家畜糞便等含磷酸成分多,只需要2%的過磷酸石灰。另外植物性的堆肥如已混合雞糞,過磷酸石灰的量也只需要不到2%。
一開始堆積時就必須加以混合。大規模製造堆肥時,如果一開始便加入過磷酸石灰,由於氮被吸收,醱酵會變得緩慢。然而小型的城市派堆肥,第一要求無惡臭,仍然適合在製造初期加入過磷酸石灰。
過磷酸石灰有粉未及粒狀兩種,皆可使用。重過磷酸石灰因不含硫酸成分,並無防臭效果。
做好堆肥的要訣六:未腐熟堆肥的害處
微生物將堆肥原料充分吃過和分解過後,所得的堆肥就叫「腐熟堆肥」,「未腐熟堆肥」則是指微生物尚未分解的部分還很多的情況。這些吃剩的食物就是問題癥結所在。
●有毒氣體及土壤病害的發生
尚未完全腐熟的堆肥中含有石灰鹼、有機酸及生物鹼,對植物的根及發芽有害。加以未腐熟堆肥如埋入土中,土裡餓得發慌的微生物便會齊擁過來啃食,這時微生物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氨氣,便會影響植物根部的發育。如果微生物急速增加,食物不夠了,便開始吃氮,而造成植物氮肥的嚴重缺乏。最糟的是,如果引來的微生物中含有土壤病菌,植物枯萎等病害就很雖倖免。當然,完全腐熱的堆肥不會發生以上問題。
●提早在一個月前施肥
為了防止未腐熟堆肥引起的病害,讓堆肥先在土裡分解完成是最可靠的方法。種植前一個月,將堆肥混在土壤裡,如此一來,即使是未腐熟堆肥也能夠安心使用了 (萬一不幸染上土壤病菌,就比較難解決)。
如果沒辦法,一定要使用未腐熟堆肥,那麼得儘量淺淺地與土壤混合,千萬別深埋,因為有機物分解菌為好氣性,在通氣的土壤裡可快速分解未腐熟堆肥。
此外,在離根部較遠的地方做溝狀施肥亦可。這時候,堆肥的使用量要減半以利分解,也減少危險性。
使用未腐熟堆肥時,應儘早埋入土中以「無害化」。即使是未腐熟堆肥,於種植前一星期施用也比較理想。
●未腐熟堆肥抵抗力的強弱
蔬菜、花卉等以播種栽培的植物,對未腐熟堆肥的抵抗力較弱,其中以蘿蔔類的根菜類作物為最。像番茄、茄子等育苗類作物,抵抗力較強。
較難發芽的植物,對未腐熟堆肥尤其敏感,播種時勿讓種子接觸堆肥。先在育苗盆中栽培後再移植,也能避免發芽障礙。
而做果樹、樹木等,抵抗力最強,施用未腐熟堆肥也沒有問題。
再依堆肥種類而言,植物性堆肥較不易產生未腐熟堆肥的困擾,動物性、渣滓類堆肥發生的頻率較高。總之,有耐心地等待堆肥腐熟再使用,是上上之策。
判斷堆肥是否完全腐熟?首先觀察顏色是否變黑,聞看看有無臭味,再摸摸看是否有點濕氣?最好不要過濕也不乾燥。
◎做好堆肥的要訣七:腐熟堆肥的分辨
堆肥漸趨完成時,無論用哪種材料,顏色都會漸漸變黑,因此可以說 「不變黑就不是堆肥」。堆肥製作時,要特別注意是否內部也全變黑了。加入樹枝、葉時,也要觀察是否已變成褐色。嫌氣性醱酵時,堆肥是會變成紅褐色,這時只要充分供應氧氣,就會慢慢轉變成黑色。
●聞聞看,摸摸看
不僅人不喜歡惡臭,植物也討厭它。依臭味的不同可瞭解腐熟的程度。有一點點霉臭味,表示腐熟狀況好,強烈的氨刺鼻味,則表示腐熟不夠完全。無法直接嗅出時,將少許堆肥放在鋁箔紙上,用打火機烤一烤,如果有刺激臭味產生,也表示末腐熟。
用手摸摸堆肥水分的狀況,也能判斷。濕濕黏黏的表示過濕、嫌氣醱酵多:乾巴巴的感覺則是水分不足、醱酵不好。感覺有點濕氣是最好的。
再用手緊握一把堆肥看看,有刺痛感表示有機物尚未腐熟(例如木質、樹枝類材料)
●泡水看看
玻璃杯裡裝八分水,取一大茶匙的堆肥放入攪拌。沈入杯底的物質越多,表示腐熟:浮在水面上的多,表示未熟。
腐熟堆肥會沈入水中的原因是:微生物已經將內部的有機物充分分解完畢,易溶於水中。如果沈澱物多,但靜放一天後,水色仍混濁有惡臭,則表示醱酵不完全。
●問問蚯蚓
腐熟堆肥會長出蘑菇、蕈類、蚯蚓等。
將堆肥放入容器內,保持適當的水分,放進幾條蚯蚓。
一天內,如果蚯蚓死了,或者想逃出來,就表示堆肥不行。不過,這也未免太委屈蚯蚓了。
●播種試驗
最好的試驗方法,就是問植物本身。
用肥料成分少的紅土與等量的堆肥攪拌後,埋下容易發芽的種子,保持土壤濕潤,放一星期以上,如果能順利長出健康的芽就沒問題。千萬別用很難發芽的種子來試驗。如果不能確知種子本身的發芽狀況,可同時將種子播在不加堆肥的土壤上,以做比較。
◎做好堆肥的要訣八:堆肥保存法
堆肥完成後能馬上使用當然最好,但如果一次用不完,就得妥善保存起來。如果原封不動放著,讓有機成分繼繽分解,造成過度腐熟,也會減低肥效。
為了保持堆肥的品質,在此介紹一些簡單的貯藏方法。
●減低水分
完成的堆肥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要保持堆肥的品質,就得暫時停止微生物的活動,小過可不是要殺死它。
微生物活動時需要空氣、水、養分,限制任何一樣的供給,都能停止它的活動。其中要減少養分是無從下手,斷絕空氣又會製造嫌氣性微生物的活動環境,不但不能保持品質,反而會降低品質。因此,減少堆肥的含水且是最適當的方法。
堆肥通常含有60%的水分,將水分降低至30~40%則能確保微生物存活,又能停止它的活動。30~40%水分的程度很好辨認:觸摸時沒有水氣的感覺。用手緊握一把,會結成塊狀,輕輕碰它,馬上又散開來。
減低水分時,要避免陽光直射 (紫外線會殺菌),在陰涼處薄薄地攤開陰乾。
用長襪貯藏
貯藏用的理想容器,要能保持水分,並有適度的空氣流通。紙袋雖然適合,但容易被微生物分解。長襪是最方便好用的。
用舊長襪 (或絲襪),裝好堆肥,打個結,然後放入大塑膠袋內,袋口輕輕一折(不可打結),以利空氣流通。
不用長襪也可使用裝水果用的網袋,或接使用薄塑膠袋,只要在袋上到處開些小洞就可以了。
堆肥量多時,可將裝好堆肥的長襪,打個結後,好幾個一起貯藏在紙箱內。為預防箱底弄潮,可鋪一張塑膠紙。
●避免日光直射
貯放地方必須是不受雨淋、日曬的陰涼處。完全腐熟的堆肥,貯藏時不必擔心蠅、蟲產生,這也是腐熟堆肥的最好證明。
貯藏的方法有很多種,裝入玻璃紙袋、埋入土中也是其一,不妨動動腦筋自己發明。
`作物秸秆沤肥法:用晒干的麦秸、稻草、玉米秆等,采用“三合一”的沤制方法。即取秸秆60%,沤制前一天用水浸湿,含水量以用手紧握能见到水滴为宜;细干土30%;人畜粪10%。先在地面上铺一层厚约15厘米~20厘米的污泥或草皮作为吸收下渗肥分的底垫,再铺一层35厘米厚的秸秆,踏实,泼洒少量石灰水和氨水或粪水,接着再上一层6厘米~10厘米厚的土杂肥、污泥或细土和人畜粪,依次一层一层地堆积,直至高达1.5米~1.6米为止。每堆以2500公斤~3000公斤为宜。堆外用泥封好,经20天~25天左右进行翻堆一次,把外层的翻到中间,中间的翻到外面,重新堆积,再过15天~20天,原料达到黑、烂、臭的程度,即可使用。
树叶杂草沤肥法:沤制前,要将鲜树叶、杂草晒半干。沤制时,先在地面上铺6厘米~10厘米厚的污泥或细土,再铺一层树叶、杂草等原料,泼洒少量石灰水、人粪尿,然后再撒盖6厘米~10厘米的细干土,依次逐层堆积至2000公斤~3000公斤时,堆外用泥密封。沤至25天~35天左右翻倒肥堆一次后再封好。再过15天~20天后,待草肥充分腐熟后即可使用。
快速高效沤肥法:将猪、牛等畜粪每1000公斤加草皮或鲜嫩青草,或作物秸秆500公斤,充分拌匀后堆成堆,然后用塑料薄膜盖压。这样,经过20天即可腐熟使用,采用此法沤制的农家肥,作物易吸收,见效快。
农家复合肥沤制法:取磷酸铵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15公斤,硫酸锌2.5公斤,人粪尿1000公斤或猪粪尿500公斤,红壤细泥末2000公斤。将上述肥料充分拌合均匀后堆成塔形堆,面上用锨或木板用力拍实。最后用稻草或薄膜封闭。这样堆沤20天~25天后便可启封使用。这种农家复合肥,用于小麦、玉米、油菜等做底肥,亩施1000公斤~1500公斤,比一般肥料增产10%~12%以上,且可降低生产成本68%。
厩肥
厩肥也叫圈肥、栏肥,是指以家畜粪尿为主,混以各种垫圈材料积制而成的肥料。据《农业化学》资料,各种家畜圈肥养分含量% 如下:
种类 有机质 氮N   磷P2O5   钾K2O    钙CaO   镁MgO   硫SO3
猪厩肥            25.0     0.45         0.19         0.60     0.08        0.08 0.08
牛厩肥            20.3     0.34         0.16          0.40    0.31        0.11 0.06
马厩肥            25.4     0.58         0.28         0.53     0.21        0.14 0.01
羊厩肥            31.8     0.83         0.23         0.67     0.33        0.28 ----
堆积方法  厩肥堆积的目的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与合成作用,使新鲜的厩肥形成较多量的腐殖质和可溶性有效养分。其堆积方法有:
厩肥堆积方法
厩肥积制方式,可分圈内堆积和圈外堆积,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方法,即在圈内堆积一段时间后,出圈再堆(沤)一段时间。具体的积肥方法,因地而异。
圈内堆积法
此法又称冷厩法。将厩肥搬出畜舍堆积,加以压紧,堆外面撒上碎土覆盖。通常堆宽约2米,堆高1.5~2米。此法的缺点是:由于紧密压积,通气情况不良,厩肥进行嫌气分解,一般要堆积2~3个月才达到半腐熟状态,5~6个月才达到腐熟状态,时间较长。优点是温度低,发热量少,加上较紧密,氨气不易挥发;其次是有机质消耗少,最后得到的腐殖质多。
圈内堆积是在圈内挖深浅不同的粪坑积制,有深坑式、浅坑式、平底式三种。
深坑圈 深坑圈积肥是我国北方多数地区养猪所采用的积肥方式,在南方也有部分地区采用。一般坑深0.6-1.0m,圈内经常保持潮湿状态,垫料在积肥坑中经常被牲畜用脚踩踏,经过1-2个月的嫌气分解,然后起出堆积,腐熟后即成圈肥或厩肥。深坑式是在紧密、缺氧条件下堆积,在腐解过程中有机质一方面矿物质化,一方面腐殖质化。
平地圈 地面有用石板或水泥筑成,也有很多地方是用紧实的土底。垫圈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每日垫圈,每日清楚,将厩肥运到圈外堆积发酵;另一种是每日垫圈,隔数日或数十日清除一次,使厩肥在圈内堆沤一段时间,再移到圈外堆沤。平底式是合乎清洁卫生的积肥方式。
圈外堆积法
按其堆积松紧程度不同,可分为紧密堆积、疏松堆积和疏松紧密交替堆积三种形式。分述如下:
(1)紧密堆积法
此法又称冷厩法。将厩肥搬出畜舍堆积,加以压紧,堆外面撒上碎土覆盖。通常堆宽约2米,堆高1.5~2米。此法的缺点是:由于紧密压积,通气情况不良,厩肥进行嫌气分解,一般要堆积2~3个月才达到半腐熟状态,5~6个月才达到腐熟状态,时间较长。优点是温度低,发热量少,加上较紧密,氨气不易挥发;其次是有机质消耗少,最后得到的腐殖质多。
(2)疏松堆积法
又称热厩法。将厩肥运出畜舍外, 积造时先将厩肥疏松堆积,以利分解,同时浇粪水调节分解速度,
逐层堆成2米宽。2米左右高的肥堆,不要压紧,使它在疏松通气的条件下发酵,几天后温度可升高到60~70℃,如果第一次肥料不多,堆高还不够,可在堆上继续堆上第二层,第三层。这样的高温,可杀死大部分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温度稍降后,踏实压紧。然后再加新鲜厩肥,处理和以前一样。如此层层堆积,一直到1.5-2米高为止。然后用泥浆或塑料薄膜密封,以达到保温并防止雨水淋洗肥分。这种堆积方式,4-5个月后可以完全腐熟,堆积时间短,有机质和养分损失少,消灭有害物质比较彻底,生产上普通采用此种堆积方法。此法的优点是:由于空气流通,好气性。
(3)疏松紧密交替堆积法
将厩肥疏松堆积,以利分解,同时浇粪水来调节分解速度。一般在2-3d后,厩肥堆内的温度也可达到60-70℃,可杀死大部分病菌、虫卵、杂草种子。待温度稍降下来后,踏实压紧,然后再加新鲜厩肥,处理如前。如此层层堆积,一直堆到1.5-2m高为止。然后用泥土将堆肥封好,以达到保温并防止雨水淋失肥分。用这一方法堆积,一般在1.5-2个月后,可达到半腐熟状态,4-5个月后,就可完全腐熟。此堆积法腐熟较快,有机质和养分损失较少。如急需肥料,可采用此法堆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堆肥的制作方法很简单,能做到这几点就可以了
农家肥的知识
有机肥料的营养作用与有机肥料
有机肥有机质材料的种类及特性及应用要领
有机肥和化肥怎样合理混施-农业种植技术-农业知识网
有机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