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少林遗址探秘

2011-3-1 16:00 |来自: 佛缘资讯

南少林遗址探秘

中国有南北少林之说由来已久,福建是南少林的发祥地是不争的事实。南少林武术起自闽中,发于闽南,传遍中国南部和海外华人社会,其影响远远超出武术界的范围,在17~20世纪的中国历史和华侨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福建南少林究竟在哪里?自九十年代开始,泉州、莆田、福清、仙游、漳州等地都进行了大量的挖掘研究和宣传报道,可谓众说纷纭,有的囿于地方的利益和成见甚至不惜互相拆台。但十几二十年过去了,至今却尚无定论,成了近代史的悬案。

█ 东禅寺挂匾

1984年,福建省体委、福建省武术协会和泉州市政府联合在泉州东禅寺隆重挂出“东禅少林寺”的寺匾,享誉海内外的“南少林”似乎已经被找到。这一认定的史料根据主要来自两本书,一本是《丽史》,另一本是《西山杂志》。《丽史》是一部以言情为主的历史小说,为明代泉州人所撰。书中有关少林寺的记载共有两条:“城中士有伊楚玉者,甫弱冠,读书少林寺。”“夏六月,生至自潮州,居少林寺。”这是迄今关于泉州少林寺最早最重要的史料。《西山杂志》关于泉州少林寺更有大量的记载,据统计共六条约三千余字,如少林寺棍释十三空,少林僧抗元,少林寺有十三进,州官黄道中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清乾隆二十八年秋诏焚少林寺等等。

东禅寺原址已经完全毁损,现有的寺院是1992年以后重新修建的。据说,1962年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东禅寺前悬挂有“少林古迹”匾额一方,但书写时间难查,据说是晚清的文物。

在泉州,民间有很多关于南少林的传说。明代,抗倭名将泉州人俞大猷着有《剑经》一书,这是中国武术史上第一部以棍法为主的武术专着,被认为是南少林武术的经典着作。明朝中期,河南嵩山少林寺武艺几乎失传,俞大猷回授棍术予嵩山少林寺僧人。此可见于嵩山少林寺所立的俞氏《新建十方禅院碑》及俞大猷着《正气堂集》记载。还有,清朝乾隆年间,一代武林宗师洪熙官来泉州少林寺,拜至善禅师(嵩山少林寺方丈朝元禅师高徒)为师,研习南少林拳。艺成出师后,他到广东佛山开馆授徒,培养出了南少林拳王黄飞鸿。后来,南少林拳又由黄飞鸿弟子传到香港,并远播东南亚及美国各地。这些都为泉州少林说提供了历史依据。

一石击起千层浪,泉州少林说的提出,对于早期一些认为没有“南少林”的观点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毕竟《丽史》是一部言情小说,而《西山杂志》记载的是当地民间传闻逸事,二者都不是正统的史料文献,这些历史证据还无法让人笃信不疑。这些传说虽然还难以找到印证,也难以服人,但我们不能断然否定泉州与南少林之间的关系。

█ 林泉院夕照

1986年,文物普查时在莆田西天尾镇北部林山村层峦叠嶂的九莲山麓一古建筑遗址上,发现了北宋年间的五口大石槽以及残碑、石墩、陶瓷等,还有一个可能是用于练功的三十多公斤重的石锁。大石槽据说是寺中武僧疗伤的浴盆,槽沿上刻有“当院僧兵”和“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而在当地也曾流传着 “五百僧造反”的传说。

1989年10月至1990年11月间,福建省博物馆等单位专家学者在林山进行了考古挖掘,又挖掘出唐末的和尚塔碑,于是判定这个遗址是被毁于两百多年前的林泉院,建院时间大约在晚唐。在林泉院的北面五百米处,还发现一座建于清初的“红花亭”,传说这是反清复明的天地会义士歃血为盟的地方。种种迹像使得人们将林泉院同南少林联系了起来。

南宋文学家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记载,南宋时期莆田秀屿嵩山有个少林寺院。再者,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周谷成的《中国通史》、邓子琴的《中国风情史》以及《天地会研究》、《洪门史》、《中国近代社会秘史》、《中国帮会三百年革命史》等众多史料书籍,都称莆田有九莲山少林寺。而南少林内功一指禅第十八代传人阙阿水之子的《罗汉神功》一书也说:“本气功是福建莆田南少林寺秘传的看家功法。”另外,当地民间还有关于唐朝少林寺派遣十三棍僧中的三名高手带五百人到福建沿海平定海盗,并由皇帝恩准在莆田九莲山敕建少林寺的传说。

然而,人们对林山村发现的石槽槽沿上所刻“僧兵”二字的可靠性提出质疑,而这两个字却是林泉院是否曾经是南少林寺的最重要的证据。还有,以上提到的这些史料书籍大多都是近现代人的着作,其依据几乎都来自于天地会《会薄》。因此,关于莆田林泉院是否就是南少林寺的问题又引发了一场新的争论。

尽管如此,但仍有不少海内外武林高手和有心人士到莆田来寻找南少林,其中包括日本冲绳传统空手道研究会顾问仲本盛康和上海市少林内功传人胡永显等。一些外地寻根者说,他们祖上传下来的一些功夫,如梁家拳、朱三拳、鸡德拳、安海拳等都是莆田南少林寺被火焚后,祖先避难外逃而世代流传下来的。

最终,这场争论引起了更多的人对南少林问题的关注。

█ 少林院晨钟

1991年,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南少林与天地会课题研究专家罗炤教授在莆田考察时,从明朝中期的《八闽通志》卷七十八上查到福清有个少林寺,而且有具体地点的记载。1993年2月,在泉州国际武术节上,经一朋友提示他又在南宋的《三山志》卷三十六上查到福清有“少林院”的记载。几乎与此同时,福清当地的南少林爱好者也从这两本重要的史料,以及明代正德版的《福州府志》、清朝的《四库全书》等史书上都查到在福清西北部的新宁里(现东张镇少林自然村)有个少林寺(院)。

1993年6月4日,福清三位研究南少林的老干部根据《三山志》提供的线索,徒步找到了东张镇的少林村。在村中,他们发现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寺院遗址,并且发现一个标有“少林”字样的大石钵。在寺院周围有十多座小桥,看到少林桥和薇洋亭桥上还有“少林”字样的桥志铭,其中有三座小桥记上为“少林僧”修建,后据考证均为宋代僧人的题刻。

这一重大发现使得福清人兴奋不已。1995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福州市考古队的参与下,福清市有关部门在少林院遗址开始了大面积考古发掘。考古面积一再扩大,共有五千多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少林”字样的墓碑,有二十多件写有“少林院用”、“少林”、“少林天王”、“少林会司”、“少林常住”、“少林上方”字样的碗座,有大型的少林院和尚墓塔,还有可能为碾制草药的石药臼等上千件文物。这些文物以北宋年代居多。据考证,福清少林院建置时间应该为唐朝。

福清发现的少林院遗址,史册记载之多,遗址规模之宏伟,遗迹结构之完整,文物分布之广泛,以及所显示的文化内涵与河南嵩山少林寺之相似,无论在史证和物证两方面,在福建都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福清少林院是否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南少林”?这座少林院废于何时又毁于何因呢?少林院有传播少林武功吗?不少专家学者仍心存疑问。因为南少林文化是以少林武功为基本内容的,所以,南少林的含意并不仅仅是一座寺庙,还应该甚至主要包含武术活动在内,缺了这个核心内涵就缺失了南少林的灵魂。

█ 九座寺兴衰

1993年9月,中国社科院罗炤教授一行在福建东山县进行南少林与天地会的调查时,东明寺住持道裕法师给他看了一本清朝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抄本秘笈《香花僧秘典》(简称《秘典》)。书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因为这些内容比过去研究天地会的权威资料天地会《会簿》要原始得多,也重要得多。

这本《秘典》共三十四页,内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东西。开头的“溯源”载曰:“夫古来寺,源承兴化清源九座寺。唐懿宗咸通年间,正觉禅师号曰智广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连,故称九座寺。时倡严整威仪,肃恭斋法,钵承南祖临义玄禅师,广传临济正宗,寺僧五百余众,有南少林之誉。后开辟南山广化,四众立堂,讲经说法,普利人天。

明天顺间,大德主持随缘,赴感拈花悟旨,亲送寺祖明雪熙贤南下弘法。时居龙潭山涧,着忍辱铠,卧无畏床,坐法空座。时邑人赞其德,请师于苦菜寺,归众日增,结文绅名士,论诗书礼乐。虑非发祥之地,请与怀恩沈公选于五都(注:东山县之古称)之铜坑,鼎建寺舍,广授教徒五十余人。戒律精严,文武同修,精通妙理,法脉滋长。”

因为当时他们看到的是《秘典》的复印件,为了证实这本《秘典》的可靠性和史料价值,罗炤教授和中国武术学会秘书长潘一经老师两个千辛万苦找到了《秘典》的收藏者周炳辉先生,多角度考究了《秘典》的原件,还逐页进行拍照存查。同时,在东山、仙游、诏安、云霄、漳浦等地展开了多方实地考察,发现很多已故和尚的墓碑上都刻有“九座宗派”或“九座”的字样。其墓葬年代有清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到民国时期的,至今保存完好。他们在东山铜陵镇东坑找到了古来寺;在诏安的报国寺找到抄写《秘典》的香花僧泽安为其师傅立的墓碑,碑上的名字和时间都与《秘典》相符;还在很多地方找到与九座寺有密切关系的寺庙和遗存,发掘出许多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拍摄各种史料考证照片一千五百多幅,为研究南少林文化现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仙游,在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设治时称清源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今名,属兴化府管辖。地处福建中部山区。南宋的《仙溪志》和明代的《八闽通志》上均有记载,在仙游的九座山(也称凤山)上建有九座寺,建寺时间为唐朝咸通六年(公元868年),开山祖师是正觉禅师(智广上人)。正觉禅师曾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受戒,住嵩山少林寺十余年。九座寺所在地凤顶村村民、仙游县南少林研究会秘书长林振宁收藏的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县令易世堂的重抄本《开科禅师语录》上载有《重修唐正觉祖师本行序》,记述:正觉禅师生于唐元和二年(公元808年)正月初九,卒于光启二年(公元887年)。十八岁出家,三十一岁正式落发入佛门,之后去嵩山受持法戒,再去湖北鄂渚拜访了无等禅师,十五年后回闽移居仙游九仙山,弟子多后又移居高望山。唐咸通六年他五十九岁时,通过卜卦,终于在九座山修建了九座寺。这从《仙溪志》上可以得到印证。《仙溪志》中还记载,智广上人去逝后,除谥正觉禅师外,还加封为慈应、善济等,并赐无尘塔额。

九座寺位于仙游县西北部海拨较高的凤山乡凤山南麓,寺院背山面水,四周翠山环抱,九峰凌列,寺后两座山峦如凤凰双栖,清澈的九溪水从寺前宛延而过。现存寺院建于清光绪年间。寺前遗存有五十多亩当年被毁于火患的宅基地。从地下遗存,院墙残段,放生池等看,寺院九座相连,布局清淅,可以想象出当年规模之宏伟。在寺庙大殿前的院落遗址上,还保存着两座相当完整的宋代石幢,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寺院古老的历史。寺内保存的一面晚清时期的碑刻中记载的内容与《秘典》上的内容相印证。大雄宝殿厅柱上的一幅长联:“创修历一十朝耿耿金精龙象伏,气量涵三千界巍巍宝殿凤凰仪。”也与《秘典》记载的一字不差。寺的西面约四百米处有一座开山寺祖正觉禅师修建于北宋年间的石塔(即无尘塔),至今保存完好。据《开科禅师语录》记载,唐代高僧正觉禅师的舍利子就存放在塔中。在寺中,还可以见到当年武僧洗浴的石槽和练功的石担。寺西北处的山上,还有天地会人士秘密结社习武被当地乡民称为“贼营”的九湾寨,以及练武的“第一垣”石窟,石窟周围尚遗存多处“拳打卧牛之地”。

《秘典》是首次出现“南少林”这个词的古代文献,而且还说僧众“文武同修”,这表明寺庙同武术的密切关系。之前,对于“南少林”一词的起源和界定,在学术界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专家学者认为,这是泛指长江以南地域的少林寺,以区别于北方的嵩山少林寺;更多的认为,这是建国以后民间对福建少林寺的俗称或通称;还有,持否定观点的认为根本没有什么“南少林”,这只不过是民间传说和小说家渲染的结果。而《秘典》说明在清朝嘉庆之前就已经有“南少林”之说,距今已有一百九十余年,这是一个新发现。

九座寺还是莆田南山(亦称凤山)广化寺的祖庭,这一点已得到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法师的认可。

不管从建寺的年代,还是倡建人的功名,从佛法的源承,还是寺风的影响来看,九座寺确有“南少林之誉”。

█ 古来寺武僧

古来寺位于东山县铜陵镇东坑。民国版《东山县志》载:“明成化三年(公元1468年)建。”这座寺庙源承仙游九座寺。《香花僧秘典》称该寺“戒律精严,文武同修,精通妙理,法脉滋长。”古来寺“文武同修”的寺规是明雪熙贤和尚从九座寺带过来的。寺内大殿东墙现尚存《古来院开山僧明雪熙贤和尚碑记》和《道光十年僧日端重修古来寺碑记》各一面。从明末清初开始,古来寺就是历代香花僧居住、修炼和讲经弘法的场所。

据了解,凡到古来寺出家的僧人,第一年必须“文武同修”。从明代建寺开始,寺僧习武之风就很炽热,连绵不辍。附近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一般都对寺中僧人习武情形还记忆犹新。据曾在古来寺出家的崇麟法师介绍,古来寺授徒习武,戒律很严。收徒仅限于佛门中人,十分注重品行。要举行严格的仪式,还要跪拜、发誓,且练功地点隐蔽。

崇麟法师,1919年生,年幼不幸,父母双亡,家境贫苦。十岁时,古来寺正达法师收其为徒,排行为第三十一代僧,取名洪天,法号崇麟。他从十二岁开始习武,修练的拳种有:四门打、龙虎斗、大马拳、梅花拳、鹤拳、猴拳等。他习武六十多年,武技精湛。一生只授徒两人,一位已去逝,另一位在九十年代初已年近花甲,在台湾台北市开设武馆,授武为业。

1994年3月11日,罗炤教授和潘一经老师等人到漳浦县杜浔镇洪家村拜访时年七十五岁的崇麟法师,那时老人家仍身体强健,神清目爽,看不出已年逾古稀。当崇麟法师知道两人来意后,疑虑重重。后经白文太住持悉心解释才消除了顾虑,热情交谈,并应邀同车回到离别多年的东山。第二天下午,在铜陵镇广播站院内,紧闭大门,崇麟法师表演了他从不轻传的南少林拳、棍套路。经他允许,潘一经老师还拍摄了演练全过程,留下了难得的南少林武术历史的印证资料。

后来,潘一经老师将现场采访崇麟法师的录像带和武术动作照片,请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专家以及南拳大师陈昌棉作鉴定,他们认为崇麟法师演练的拳、棍套路,短桥大马,上下盘功夫考究,动作紧凑实用,技法简练独特,劲力刚健勇猛,讲究攻防配合,“手不离中门,技不离子午”,具有典型的南拳风格特点,实为原汁原味的上乘南拳功夫。

苦菜寺的发现

苦菜寺位于东山县铜陵镇龙潭山,属九座宗派。

2009年4月30日,中国武术学会秘书长潘一经老师应邀参加福建诏安凤山报国寺大殿奠基典礼。5月13日下午来到东山苦菜寺住下。每次来福建,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到东山县走一走,因为苦菜寺住持白文太那里还珍藏着鲜为人知的历史材料,希望通过沟通能取得这些珍贵的文献,为他们在福建的南少林与天地会考察研究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晚饭后,两人在客堂沏茶漫谈。当谈到2006年的那次超强台风对闽南沿海一带造成的损失,尤其是遗存的文物毁损时,白文太住持惋惜地说:那次劲风暴雨也造成了苦菜寺后山山体滑坡,寺庙毁损。而他们在这次灾害中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在寺庙后山上埋葬有寺中僧人的骨灰罐。令人惊奇的是,其中一个骨灰罐的一块残缺的盖砖上有“武僧”字样。后来在清理施工中,发现地基下有六七厘米厚似乎被火焚烧过的夹有瓦当碎片的黑土层,还挖出了一斤多的铜钱。潘一经老师听后十分惊喜。

老朋友相聚甚欢,两人谈到很晚。

第二天上午,白文太住持应潘一经老师请求,把保存起来的那块盖砖残片等文物给他看。盖砖残片呈杏黄色,为陶土制品。残片正面有:“过清源枝头……授武僧金禅……少室振宗风。”等字样。背面为一朵精美的莲花图案。制作工艺考究,内容似一块墓志铭。另有一只破损的瓷碗,碗底有“成化年制”字样。据白文太住持讲,这块残片当时是平放在三个骨灰罐中一个有彩色花纹图案,制作工艺比较考究的骨灰罐上面。可见这是苦菜寺中一位级别较高的和尚。

2009年5月16日,潘一经老师回到北京后,立刻把拍回的照片材料请专家分析考证。经有关专家初步考证,这是寺庙僧人的骨灰罐上的一块残缺塔铭。这块残缺塔铭背面的莲花图案,线条十分精美。经分析应该是明代中期之物。塔铭正面的“授武僧”,证明该寺僧人不仅习武,而且还收徒授武。这个骨灰罐中的和尚可能是一位武功高强的武僧。这是全国目前出土文物中绝无仅有的在佛教中有“授武”文字记载的文物。这一发现,对进一步考证和研究福建南少林和武术史具有重大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少林寺为何突然消失?
莆田南少林寺导游词
南少林突然消失之谜-今日头条
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南少林研究》已确认南少林真实遗址
神秘的南少林
福建有3座少林寺,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南少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