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正传 2

第二章、孔子正传

                      (广西兴业县黎开文 辑译)

  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睪夷父。睪夷父以祖父字“孔父”的“孔”字为姓氏符号,别岀宋国子姓公族,另为一族之祖,为子姓分支孔氏始祖,生孔防叔。自公元前710年辛未,孔父嘉被华督攻杀夺妻之后,财产被侵夺,家道败落,子孙四处隐居。至孔防叔时,畏惧华氏家族的迫害,干脆自宋国逃奔鲁国,任鲁国的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陬村)大夫,生孔伯夏。孔伯夏生孔纥字叔梁。祖孙三代,世袭陬邑大夫。叔梁纥即孔子父亲。

 

第一节、孔子十七岁前既贫且贱

 

  孔纥字叔梁,在鲁国承袭祖父孔防叔、父亲孔伯夏的官职,为陬邑大夫,娶施氏女,一连生下九个女儿却无儿子,妾氏生子孟皮,孟皮足跛,无法托付宗祧爵邑,深为忧虑。于是叔梁纥向鲁国公族大夫颜氏求婚。颜氏乃周朝开国宰相周公姬旦的後代。周公的长子姬柏禽受封鲁国,公爵,史称“鲁公”,封地在今山东省泰山南部,建都营丘(今曲阜市)。鲁公姬柏禽的幼子即姬颜。姬颜的儿子以父字为氏,为颜氏始祖,子孙世袭鲁国卿士大夫,享受贵族待遇。清朝王相《百家姓考略》“颜,商音,鲁郡,系出姬姓,鲁公柏禽少子颜之後,以字为氏。(後裔)有颜路、颜渊(父子俩均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春秋时期的社会等级是“人有十等”,分为:“王(天子)、公(侯、伯)、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士”是最低一等的贵族。“士”以下,为庶民奴隶。叔梁纥本为宋国公子弗父何的後代,至祖父孔防叔始徙居鲁国,任陬邑大夫,地位是最低等贵族“士”。叔梁纥向颜氏家求婚时,已七十岁。

  颜氏家有三个女儿,其中第三女即孔子的母亲颜徵在。为答复叔梁纥的求婚,颜父问三个女儿:“陬大夫叔梁纥的祖父、父亲,及他本身,虽只是‘士’的阶层,但他的远祖是商王朝的开国圣帝成汤武王。此人如今身高十尺(周朝丨尺合今6寸左右,以此推算叔梁纥身高2米左右,比常人高得多),武力绝伦。我很中意。就算年纪稍大,性格严谨古板,哪又有什么关系?你们仨,谁愿嫁与他?”大女、二女均不岀声。三女颜徵在说:“一切听从父亲大人的安排,何必多问?”颜父说:“依我看,你跟他就很般配。”将颜徵在嫁给陬邑大夫叔梁纥为第三房夫人。《史记·孔子世家》“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所谓“野合”,指没有经过正规的三媒六证,而娶妻合婚。

   颜徵在与叔梁纥婚后,为求子,曾上尼丘山(今山东曲阜市孔子诞生纪念地尼丘庙)祈祷。徵在上山时,草叶木叶,片片向上扬起,及至祷告完毕下山时,又见草叶木叶,片片向下垂落,觉得很奇怪。当晚睡梦中,梦见黑帝(即上古五帝之一北帝颛顼高阳)召见,嘱咐她:“你有圣子。”醒后发觉已有身孕。怀妊十一个月临盆。产之前几天,有麒麟岀现在所居阙里,口吐玉书“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颜徵在见之,甚感诧异,用绣花的五彩丝线,系在麒麟角上,过了一晚再去看,麒麟已不知去向。至孔子诞生的时辰,有二龙绕室,五位长者降落庭院中,颜氏房中,闻钧天乐响,空中有人呼喊“天生圣子”。

   公元前551年庚戌(周灵王廿一年、即鲁襄公廿二年周历)十月(夏历八月)廿七日庚子,孔子诞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陬村)阙里孔氏家中。孔子生有异相:嘴唇宽厚象牛嘴,手长过膝,手掌象虎爪,肩膀如鸳鸯,颈项细长,背脊如乌龟背厚实,“海口辅喉”口大喉咙也大;最奇怪的是“项门状如反宇”,头顶象倒扣的天空,中间低,四边高,即《史记》所谓“首上圩顶”。胸有文字“制作定世符”。他的父亲叔梁纥说:“此子秉承尼山之贤。”于是取名为丘,排行为二,字仲尼,姓孔氏,民间俗呼“孔老二”。

公元前549年壬子(鲁襄公廿四年),孔子3岁,父亲叔梁纥去世,葬于防山。防山在鲁国东部,因母亲避讳不说,孔子长大后,一直到母亲死时,都不知道父亲的墓地到底在哪里。自从父亲死后,孔子一家失去了爵邑俸禄,沦为普通庶民,家道衰落,既贫且贱,没有什么社会地位。

   公元前546年乙卯(鲁襄公廿七年),孔子6岁,与小伙伴们游玩,常将各种东西当作祭器来摆设,模仿大人祭祀时的礼仪动作玩耍。

   公元前535年丙寅(鲁昭公七年),孔子17岁。鲁国大夫孟釐子病危。临终,告诫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南宫敬叔说:“孔丘是圣人的後代,祖先爵位被宋国削灭。他的上祖(前十代祖)弗父何本来应拥有宋国,却让位给弟弟宋厉公。弗父何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代宋国君主,位居上卿,三次受命为大司马,一次比一次更加谦恭谨慎。故‘圪父鼎’(宋国赐给大司马正考父用来煮饭用的铜鼎)铸上这样的铭文:‘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悔。擅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囗。’他谦恭俭约如此。我听说‘圣人後裔,未必代代都高官厚禄,但总会有才德盖世的大贤大智者岀现。’如今孔丘,年纪轻轻,却好学博礼,该是当今才德兼备的贤士吧?我死后,你们一定要好好拜他为师。”孟釐子死后,孟懿子和南宫敬叔,都到孔子家拜师学礼。

   同年季武子卒,儿子季平子接替他的官职,继任为鲁国宰相。孔子已发育成大人的模样,身高九尺六寸(合今1.92米),人们都戏称他为“长人”,用奇怪的目光看待他。

 

第二节、孔子青年时期

 

  年轻的孔子,既贫穷又没有地位。为了生计,到处奔波:在季氏宰相府门下做小吏、做仓库管理员,钱粮岀纳帐目算得既准确又记得淸楚。又当过管理牧场的小官,埋头苦干,养的牲畜越来越多。又当过管建筑的司空。又从鲁国跑到齐国,再转宋国、卫国、郑国,与子产(后来担任郑国宰相)相识交往,亲如兄弟。又在陈国、蔡国遇困,才回到鲁国。

   公元前533年戊辰(鲁昭公九年),孔子19岁,娶宋国女子亓官氏为妻。

   公元前532年己巳(鲁昭公十年),孔子20岁,担任鲁国的小官“委吏”,管会计,所经手钱粮岀入数目清楚明白。

   公元前531年庚午(鲁昭公十一年),孔子21岁任“乘田”小官,管畜牧,畜养的牲口越养繁殖越多。这一年,儿子孔鲤岀生。孔鲤诞生之日,刚巧鲁昭公派人送来给孔子的鲤鱼。孔子在儿子岀世的日子里,收到国君恩赐的礼物,无比荣耀,遂给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

   公元前530年辛未(鲁昭公十二年)孔子22岁,开始在陬邑阙里自己家中设馆授待,招收学生,开创私人办学校之先河。颜路(颜回的父亲)比孔子年轻20岁、闵损比孔子年轻15岁(时年7岁),均从此年起,拜孔子为师受业。

   公元前528年癸酉(鲁昭公十四年),孔子24岁,母亲颜徵在卒。因为不知父亲墓葬地所在,孔子只好将母亲遗体暂时殓葬在通往鲁都曲阜五父衢街道的路旁。几年后,经陬邑人名“挽父”的母亲指点,孔子才将母亲尸骨捡岀,迁到鲁国东部防山,与父亲叔梁纥的骨骸合葬。

   自从母亲死后,因为丧葬费用,孔子更加贫困。季氏府中设宴招待士人(最低一等的贵族,孔子的父亲身为世袭陬邑大夫,还能享受这一等级待遇,死后失去官职俸禄,子孙又未能袭封,自然再无此特权),孔子腰缠用蔴布做成的表示守孝的绖带,前往季氏府中赴宴。府中的家臣阳虎吆喝:“季氏府中宴请士人,可不敢请你这位先生!”孔子羞惭地退了岀来。

   公元前525年丙子(鲁昭公十七年)孔子27岁,此年郯国(在今山东省郯城县)国君郯子到曲阜拜见鲁昭公。因郯国国君是上古“黄帝纪元”第二帝少昊帝金天氏(名贽,黄帝轩辕的曾孙,公元前2622年己卯至公元前2539年壬寅在位八十四年,寿100岁,建都穷桑即今山东省曲阜市,“以鸟纪官”,葬地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城东四公里旧县村东北云阳山少昊帝陵)的後代,并对祖先的祭礼祭法及历代官制设置的学问造诣很深,故孔子专程拜访了郯子,向他请教历代官制知识。

   公元前524年丁丑(鲁昭公十八年)孔子28岁,到郯国拜见郯子,学习历代礼制官制的知识。回来后,对人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信哉(中央王朝的官制失去了作用,这套学问知识,反而流传在四方夷服之地。这倒是真的)。”据《礼记》“周朝分天下为十服:1、“京畿”,以周朝首都缟京(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为中心,方圆500里(300步为1里)范围内,称为京畿;2、“侯服”,距镐京500里以外,1000里以内,称为侯服;3、“甸服”,距镐京1000里以外,1500里以内,称为甸服;4、“男服”,距镐京1500里以外,2000里以内,称为男服;5、“采服”,距镐京2000里以外,2500里以内,称为采服;6,“卫服”,距镐京2500里以外,3000里以内,称为卫服;7、“蛮服”,距镐京3000里以外,3500里以内,称为蛮服;8,“夷服”,距镐京3500里以外,4000里以内,称为夷服;9、“镇服”,距镐京4000里以外,4500里以内,称为镇服;10、“藩服”,距镐京4500里以外,5000里以内,称为藩服。古里与今里不同,周朝1里相当于300步。而人有高矮之分,故步亦有长短之别。上述里数,真正兑现成舆图或实地,只能是个笼统的大致范围。孔子所谓“四夷”即四面八方夷服之地。郯子国位居镐京东北夷服范围内,古书中习惯称为“东夷”。又因上古黄帝纪元第二帝少昊帝金天氏建都穷桑(今山东曲阜市),“以鸟纪官”即所有官职名称,均用鸟儿名来代替,如:“凤凰氏”代指宰相,“玄鸟氏”(燕子)代指历正之官等等。故这一带,古书中亦称为“鸟夷”(鸟官後裔所居的夷服之地)。

公元前523年戊寅(鲁昭公十九年),孔子29岁。听说师襄精通琴艺琴理,又跑去拜他为师。学习弹奏古琴的技艺及乐理知识。

 

第三节、孔子中年(30至50岁),好学不倦,学识渊博,名播列国,但不被重用

 

   公元前522年己卯(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廿六年),孔子30岁。齐景公与宰相晏婴来到鲁国,访问齐景公。问孔子:“以前,秦穆公统治秦国的时代,秦国位居偏僻的西方,国势微弱,为何却能称霸诸侯?”孔子说:“秦穆公时,秦国虽弱小,然秦穆公志气高远;秦虽地处偏僻,但君臣上下执法公正。百里溪,本是绳索累累捆绑的逃犯。秦穆公闻知他是个奇才,用五张羯羊皮赎他到秦国,对语三日,破格录用封为上卿,委以军国重任。秦穆公雄才大略,求贤若渴,足可治理天下。而他仅是称霸于诸侯而矣。”齐景公听了很高兴。

公元前521年庚辰(鲁昭公廿一年、齐景公廿七年),孔子卅一岁。齐景公遣使聘请孔子到齐国遊历。有一种独脚鸟儿,成群结队地飞落在齐国朝堂屋脊上,展开双翅蹦蹦跳跳。齐国使臣问孔子:“这是什么鸟?”孔子说:“这种鸟,学名叫商羊。当它们群飞群集蹦跳的时候,是大雨将至的征兆。以前,小孩做游戏,一手屈起一只脚,一手互相攀肩振跳,嘴里唱‘天将大雨,商羊鼓舞’,唱的就是这种鸟。如今,此鸟群集,将有洪涝。”不久,大雨滂沱,连下几天,江河瀑溢,洪水泛滥。齐景公说:“圣人所言,果真应验矣。”

公元前520年辛巳(鲁昭公廿二年、齐景公廿八年),孔子32岁。齐景公想把廪邱城邑赐给孔子。孔子坚辞不受。他对弟子们说:“我听说君子应立下功勋,才能接受赏赐。今我到齐国,齐景公尚未接受实行我的主张,反而先赐我城邑。他啊,也太不了解我了。”

   公元前518年癸未(鲁昭公廿四年、齐景公三十年),孔子34岁,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听人说,周天子京城洛邑,有位老聃(即老子李耳,道教始祖),通今博古,更精通礼乐知识及礼乐的起源,明白道德礼义的作用,值得投师。我想到洛邑去向他学习。”南宫敬叔利用自己身为鲁国贵族後代的身份,对鲁昭公说:“请派我与孔子到周都访遊。”鲁昭公赠给他们一辆马车,两匹马,一个仆役。孔子与南宫敬叔如愿地来到洛邑,拜老聃为师学礼。临别,老聃对孔子说:“你所说的那些人,都已作古,连骸骨也早已腐朽。只有他们的言论学说思想,还留传下来。君子得天时机遇,则高车大马、高官厚禄;生不逢时、不被重用,就只好徒步穿行蓬蒿草路中。我听说,精明的商人,屯积居奇,深藏货物,却假装自己什么也没有的样;真正的君子,具备崇高的品德才学,也应该谦虚地表现岀大智若遇的样。我听说,富家大户,以金银财宝为礼物送人;仁德者以格言警句为礼物送人。我无法富贵,也无金银相赠。蒙别人谬赞‘仁人’之号,就送你几句话吧:‘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意译:深思明察事理太过聪明,却危及自己身家性命的,那是因为太爱议论别人;学问渊博口若悬河却身遭不测的,那是因为太好揭露别人的短处。做子女的不应单单想到自己,做臣仆的不应单单顾虑自己利益得失)。’”孔子恭敬地接受老聃的谆谆教诲。孔子对弟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也!”(注:“孔子问礼碑”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关大街北侧,乃清朝雍正五年即1727年河南府尹张汉与洛阳县县令郭朝鼎重修孔庙时所立。)随后,孔子向乐师苌弘学习音乐。

   孔子与南宫敬叔参观周朝天子朝会的场所明堂,目睹四面门墙上,雕刻有上古圣帝尧帝、舜帝的图像,也雕有夏桀王、商纣王两个亡国暴君的图像,还刻有周朝开国宰相周公姬旦怀抱周成王姬诵背靠屏风朝见诸侯的图像。孔子看完这些雕塑,对弟子南宫敬叔说:“擦明亮的铜镜才能照清楚人的形像,了解历史才能把握现代。人君如不探讨清楚前代圣贤如何安定社会、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又忽略追考前代造成社会动乱的原因,那就是倒退历史,苛求前人。岂不是太过糊涂?”

   孔子与南宫敬叔参观周王族始祖尧帝向舜帝禅位时期的农正之官后稷姬弃庙,见庙中享殿铸有后稷的金身铜像,口部紧闭,背部铭文:“古之慎言人也,诫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塞,流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扎,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强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惑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莫我害。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下也。天道无常,常与善人。诫之哉!”孔子看完,转身对南宫敬叔说:“我能领会这些铭文的意思。语句朴实,说的都是实情。”

   同年,孔子从周都洛邑返回鲁国,更加尊崇道德修养,刻苦钻研学问。来拜师受业的弟子,越来越多,连远方异国,也有人来投师求教。

   公元前517年甲申(鲁昭公廿五年、齐景公卅-年),孔子35岁。这一年的春天,有鸜鹆鸟飞入鲁昭公的宫院里筑巢安居。师己说:“鲁文公、鲁成公的时代,有童谣说‘鸜鹆来巢,公在乾侯;鸜鹆入处,公在外野。’”

   季氏与郈氏斗鸡赌赙。季氏使坏,在斗鸡的翅膀羽毛中,涂满了辛辣的芥茉粉。打斗中,郈氏的鸡被芥苿粉甩中眼睛,落荒而逃。郈氏斗输了,很不服气。下次比赛,郈氏把锋利的小钢刀,绑实在斗鸡的脚爪上,扎死季氏的斗鸡。双方不服,争打起来。季氏找族中大宗长、时任鲁国宰相的季平子评理。季平子偏听偏信,发兵侵伐郈氏的封地郈城。郈昭伯对季平子的处事不公,充满仇恨。臧会向鲁昭公进谗言,陷害长兄臧昭伯,不敢回家,躲在季氏的封邑鄪城(今山东省鄪县)避难。嘁昭伯囚禁季氏的家人。季平子大怒,也囚禁臧氏家族的族老。臧昭伯、郈昭伯两家,遂联名向鲁昭公告发,说季平子造反!

   公元前517年甲申九月戊戌日,鲁昭公亲自统兵讨伐鄪城。季平子登上楼台,诉苦:“主公偏信谗言,不详细审察我的过失,就匆匆忙忙带兵来要杀我!请宽恕我吧,把我流放到沂水去吧。”沂水在鲁国东部,与莒国毗邻,即今山东省沂水县。鲁昭公不允。季平子又求把他关禁在自己的封邑鄪城内。鲁昭公也不答应。最后,季平子哀求保留性命,给他五辆兵车,逃亡别国流浪。鲁昭公还是不答应。大夫子家驹说:“主公最好还是答应他。政权由季氏把持,至今已有几代人了。他们徒众很多。如不答应他,只怕他们会联合起来对抗你。”鲁昭公也不采纳子家驹的主意。郈昭伯在傍,气愤愤地说:“宰了他,一定要宰了他!”为防止季氏的同宗孟氏参与反叛,鲁昭公派郈昭伯到孟懿子家游说。

   在此季氏家族的生死存亡关头,同宗叔孙氏的家臣戾对家丁们说:“卫护季氏家族,或者坐看季氏家族被消灭,哪样结局,对我们有利?”家丁们齐声说:“没有季氏家族,就没有我们叔孙氏家族!”戾说:“对呀!大伙儿赶紧援救季平子去!”结果,鲁昭公的正规部队,反而被叔孙氏、季氏两家家丁联手打败。当时郈昭伯作为鲁昭公的说客,正在孟懿子家,企图拉拢他出手,共同消灭季氏家族。孟氏孟孙氏、叔氏叔孙氏、季氏季孙氏这三大支系,分别是鲁桓公姬允的次子庆父、第三子叔牙、第四子季友的後代姓氏分支,其宗长世袭鲁国公族卿士大夫。孟懿子设法稳住郈昭伯,抱定“隔山观虎斗”的主意,既不帮鲁昭公,也不救季平子。当他听说叔孙氏的家丁获胜,立即杀了郈昭伯!于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大家鲁国最强大的贵族势力,联结起来,共同攻打鲁昭公。次日(即九月己亥日),鲁昭公逃到邻国齐国避难。

   齐景公想挽留鲁昭公,说:“请让我送给你一千社(二万五千家)的土地来安度日子吧。”子家驹说:“放弃周公姬旦(周王朝开国宰相,封鲁公,为鲁国始祖)的祖业,来臣服齐国,适宜吗?”鲁昭公因此不敢答应齐景公。子家驹请齐景公岀兵,平定鲁国内乱。齐景公不置可否。子家驹私下劝鲁昭公:“齐景公不可信。不如趁早到晋国去。”鲁昭公不听。叔孙氏到齐国,拜见鲁昭公。回鲁后,向季平子报告鲁昭公的处境艰难。季平子很后悔,想迎鲁昭公回国,终因孟氏、季氏两家,竭力反对,遂打消此念。

   孔子因鲁国内乱,避居齐国,暂住齐国首都接待外国使臣的旅馆内。齐景公来探望孔子,刚寒喧问候,左右侍者入禀:“周天子使臣到,说是先王宗庙惨遭火灾!”齐景公问:“是哪位周王的祭庙?”孔子说:“必定是周釐王之庙。”齐景公问:“何以见之?”孔子说:“釐王执政后,-改文王以来勤俭治国的作风,开始构建巍峨的宫殿,挂上黑色、黄色的华丽帷幔。所有乘坐的车舆马匹,刻意过份奢侈华贵的装饰。他当政时,又无能力振兴周王室。天降灾难,必先降于他。”一会儿,果有人来,报说周釐王寝庙被火烧了。齐景公喊叹道:“圣人的智慧,果真完美无比。远远超越了常人。”孔子留居齐国,担任高龁(谥昭子)家的家臣,欲通过他来获得齐景公的重用。※按高氏乃齐国公族,齐文公姜赤(公元前815年丙戌至公元前804年丁酉在位十二年)生二子:齐成公姜脱、公子高。公子高生公孙奚。公孙奚食采卢邑,生三子:长子袭封卢邑,以邑名为氏,为卢氏始祖;次子以祖父公子高之名为氏,为高氏始祖;第三子以父亲公孙奚之名为氏,为奚氏始祖。高氏从公子高算起,下传第十代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高柴。高柴的-个儿子,以父字为氏,为柴氏始祖。

    公元前516年乙酉(鲁昭公廿六年、齐景公卅一年),孔子26岁,在齐国。此年春,齐景公应鲁昭公所求,岀师讨伐鲁国內乱,夺取鲁国的郓城(今山东省郓城县)给鲁昭公居住。夏,齐景公准备护送鲁昭公复位,严令齐国上下,不得收受鲁国方面的任何贿赂。鲁国大夫申丰、汝贾,暗中拜会齐国权臣高昭子、子将两人,许诺如果他俩能阻止鲁昭公回国,每位可得到粟粮(即小米)五千庾(合八万斗)。子将劝齐景公说:“天有灾异,鲁国群臣,恐是无福再事俸鲁昭公矣。宋元公到晋国,欲请派兵护送鲁侯回国,他自己却死在去晋国的途中。鲁国卿叔孙昭子,恳求国人接纳鲁侯回国,自己却不明不白无疾而终!是老天爷摒弃鲁侯?还是鲁侯曾得罪神鬼?送鲁侯回国此事,望主公三思,千万不可操之过急!等等看,视情况变化,再作打算如何?”齐景公听信子将的鬼话,护送鲁昭公回国的计划遂成画饼。

   公元前515年丙戌(鲁昭公廿七年、齐景公卅二年),孔子37岁,仍在齐国。孔子向齐国宫廷乐师学习音乐,听到演奏上古舜帝时代的宫廷音乐《韶乐》,大喜,反复学习、揣摩、弹奏,如痴如醉,竟至于连续三个月,吃肉都感觉不到肉味香。这种勤奋专注的好学精神,齐国人交相称赞。

齐景公请教孔子:“如何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守君仪,臣守臣仪,父守父仪,子守子仪。各司其仪,各守本份而不越轨,能够维持这种局面,才能使国家安宁,人民安康)。”齐景公说:“对极了,说得太精辟了!如果国君丧失了国君的尊严,臣仆不象臣仆,父亲不象个做父亲的样,儿子不象个做儿子的样,维系一个国家的尊卑等级制度完全乱了套,那样的话,粮食再多,我们还能安祥地享用吗?”改天,齐景公又问孔子为政的原则,孔子说:“最关键是要节约财力,物尽其用。”齐景公很高兴,欲将泥溪一带的田地赏赐给孔子。宰相晏婴劝谏:“万万不可!儒生大多能说会道,不遵国法约束,且恃才倨傲,自以为是,不甘心屈居下位。儒生崇尚丧葬仪礼,长期哀哭,为求风光厚葬,不惜倾家荡产。这种礼仪,不应提倡,更不应成为我们齐国的礼俗。儒生不事生产劳动,靠到处遊说乞贷过日。这种人,怎堪重用治国?且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这些德才兼备的圣贤,早已作古,周王室早已腐败衰微,礼乐教化制度也早已残缺不全。如今,孔丘提倡刻意讲究仪容服饰,搞了绪多繁琐的上朝退朝、快走慢走的礼规仪矩。他那一整套繁文缛节,几代人也学不完,就是他本人,一辈子也讲不完他那套礼制内容!主公想重用他,通过他来改变齐国的风俗习惯,这可不是引导教化齐国人民的好办法啊。”从此,齐景公只是客客气气地接见孔子,不再询问他那一套繁琐的礼教内容。某日,齐景公与孔子相会,言谈间突然打断孔子滔滔不绝的话题,说:“要象鲁国对季氏那样,以上卿的礼节待遇来对待你,我实在是做不到啊。”以后,齐景公对待孔子,既没有鲁国对待上卿季平子那样的优厚待遇,也不低于鲁国对待下卿孟懿子那样的水准。孔子很尴尬,进退为难。齐国的卿士大夫贵族中,有人嫉妒孔子,怕他得宠对自己不利,密谋加害他。孔子得知,告诉齐景公。齐景公爱理不理:“我老啦,没法重用你啦。”孔子遂动身,离开齐国,返回鲁国自己的家中,继续教书。

   公元前514年丁亥(鲁昭公廿八年、齐景公卅三年),孔子38岁,在鲁国教书。

   鲁昭公从郓城到晋国,请求晋倾公出兵护送他回国复位。鲁国宰相季平子,暗中贿赂晋国权臣六卿韩氏、魏氏、赵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卿接受了季平子的重赂,纷纷劝谏晋倾公。因此晋倾公没有答应鲁昭公的请求,而是把他安置在晋国的乾侯邑居住。

   公元前513年戊子(鲁昭公廿九年、齐景公卅四年),孔子39岁,在鲁国教书。

   鲁昭公从晋国乾侯邑,回到齐国郓城邑。齐景公派人送信给鲁昭公,信中自称“主君”。郓城本是鲁国领土。鲁昭公见齐景公妄自尊大,遂发怒,离开郓城,再到晋国的乾侯邑客居。

   公元前512年己丑(鲁昭公三十年、齐景公卅五年),孔子40岁,在鲁国教书。

   公元前511年庚寅(鲁昭公卅一年、齐景公卅六年、晋定公元年),孔子41岁,在鲁国教书。

晋定公刚登基,想派兵护送鲁昭公回国,借此树立自己在诸侯列国中的威望,召请季平子商议。季平子粗布大袍,赤脚从鲁国驱车到晋国,通过晋国六卿向晋定公、鲁昭公表示谢罪。六卿为季平子求情,并且说:“晋国想送鲁昭公回国复位,只是鲁国民众再也不服从鲁昭公,奈何?”晋定公遂不再提此事。

   公元前510年辛卯(鲁昭公卅二年、齐景公卅七年),孔子42岁,在鲁国教书。

   这一年,鲁昭公客死在晋国的乾侯邑。鲁国人共同拥立他的弟弟姬宋为鲁定公。晋国六卿之一的赵简子即赵鞅,问他的家臣史墨:“鲁国换了新君,季氏家族会不会被消灭?”史墨说:“不会,肯定不会,鲁桓公的幼子季友,对鲁国有大功,受封于鄪城,赐姓季氏为季氏始祖,身为宰相,位列上卿。季友死了,传位给儿子季文子。季文子死了,又传位给儿子季武子。季武子死了,又传位给当今鲁国宰相季平子。他们每一代,都趁机增强势力,扩大季氏家业。鲁文公姬兴(公元前626年乙未至公元前609年壬子在位八年)薨,他的叔父东门遂(字襄仲,名遂,鲁庄公次子,住居曲阜东门,为东门氏始祖)杀嫡立庶,杀死鲁文公嫡长子姬恶,立鲁文公庶子姬俀为鲁宣公。鲁国国君,从此大权傍落,政权都牢牢地巩制在宰相府季氏家族手中,至今已历经四代国君(鲁宣公姬俀公元前608年癸丑至公元前591年庚午在位十八年、鲁成公姬黑肱公元前590年辛未至公元前573年戊子在位十八年、鲁襄公姬午公元前572年己丑至公元前542年己未在位廿一年、鲁昭公姬禂公元前541年庚申至公元前510年辛卯在位卅二年)。鲁国子民,已习惯于服从宰相,并不知道应该先服从国君。新立的鲁定公,凭什么来夺回鲁国的大权?如此说来,国君的权势与威名,都不可轻易地借与别人乱用!”

   公元前509年壬辰(鲁定公元年、齐景公卅八年),孔子43岁,在鲁国教书。

   公元前508年癸巳(鲁定公二年、齐景公卅九年)、孔子44岁,在鲁国教书。鲁定公即位以来,季平子的权势越来越强大,连他府中以前的家臣阳虎,也参与朝政,专横跋扈。孔子耻与此等小人为伍,绝意仕途,心安理得地在家教书,致力研究《诗经》、《书经》、《礼记》、《乐记》,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不断补充这些残缺不传的从上古流传下来的经典文献,使之完整。孔子的学问越来越丰富,声誉也越来越高,前往投师学习知识的弟子也越来越多。

   公元前507年甲午(鲁定公三年、齐景公四十年)、孔子45岁,在鲁国教书。

   公元前506年乙未(鲁定公四年、齐景公四十一年)、孔子46岁,在鲁国教书。

   孔子在鲁桓公庙,见到一樽奇异的酒具,问守庙人这叫什么?回答说:“这是宥坐。”孔子说:“‘宥坐’的名字和用途,我听说过。里面空时,是倾斜的。斟入半樽酒,会不偏不倚、端正悬立在底座上;一旦斟满到杯口,又-下子倾翻,仍恢复倾斜的状态。明智的仁德君主,引为至诫,常把‘宥坐’放在座位傍警诫自己。”孔子回过头来,对随从弟子说:“斟水试试看。”弟子依言注水,水到宥坐中间的容器一半时,刚好方方正正地悬在底座中央;水刚注满,则-下子倾倒了。孔长喟然长叹:“哎——,世间事物,哪有到了极尽而不会颠覆的?”子路追问:“敢问先生,有没有持满不倒的办法?”孔子答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仁;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损之又损,所谓道也(意译:聪明睿智者,应表现得同普通人-样愚蠢;功高盖世的,应以仁爱慈祥心态处世;力大无穷、震惊世人的,应常以心怀胆怯的态度处世;富贵到拥有天下的,应有谦逊礼让的胸怀。已取得显要的地位或成就的,更应不断地贬低自己、降下身价,时时警醒自己。怀着这样心态与普通人平等和睦相处,这就是你追求的恃满之道)。”

    公元前505年丙申(鲁定公五年、齐景公四十二年),孔子47岁,在鲁国教书。此年夏,鲁国宰相季平子去世,儿子季桓子接替相位。季桓子府中挖水井,掘得一只口小肚大的瓦缶,里中有个东西好像是羊。刚好孔子在季府,季桓子对孔子说挖得的瓦缶中有只狗。孔子说:“据我所知,那应该是羊。古书记载,山林中的野怪称‘罔阆’(亦作‘魍魉’,俗称‘鬼’);水中的怪物称‘龙’、‘罔象’(即‘夔’,独脚水兽);泥土中的怪物称‘羵羊’。”仲梁怀是季桓子宠爱的家臣,与老家臣阳虎争吵。阳虎气愤难平,想把仲梁怀赶岀鲁国。公山不狃劝他不要胡来。入秋,仲梁怀倚仗季桓子撑腰,越发骄横。公山不狃啰啰嗦嗦,阳虎气愤地捉拿了他。公山不狃也是宰相府的家臣。见他被捉,季桓子大怒。阳虎根本不怕,反而囚禁季桓子,威胁他订立了盟约,才放他岀狱。阳虎从此更加轻视季氏家族。季桓子也僭越权力,凌驾鲁定公。鲁国君主无权,陪臣反而掌管国家。贵族自大夫以下,均离经叛道,不守尊卑贵贱上下等级次序,越权行事。因此,孔子更加不愿意出来做官。专心致志地修订《诗经》、《书经》、《礼记》、《乐记》。由近至远,纷纷慕名前来拜师的弟子越聚越多。

   公元前504年丁酉(鲁定公六年、齐景公四十三年),孔子48岁,在鲁国教书。

   公元前503年戊戌(鲁定公七年、齐景公四十四年),孔子49岁,在鲁国教书。

   公元前502年己亥(鲁定公八年、齐景公四十五年),孔子50岁,在鲁国教书。

   这一年,公山不狃因得不到重用,心生怨恨,勾结阳虎叛乱。企图废掉鲁桓公後代豪门权贵,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大家族嫡长子的执政权,改立他们中那些傍支房族、且一向奉迎巴结阳虎的不肖子孙来执掌家政。公山不狃让人诱捕了季桓子,将他骗到兵车上,准备拉去斩杀。被季桓子看岀破绽,用计逃脱。结果,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同宗豪族权贵联合起来,攻打挑动暴乱的鲁国权臣阳虎。阳虎逃到阳关。公山不狃率死党趁机攻占季氏的封地鄪城,公然与主子季桓子对抗。又派人去邀请孔子,想利用孔子的威望抬高自己,凝聚力量。孔子多年来,钻研为政之道,从来没有人想到重用自己,无法施展才华,闻公山不狃请他去,禁不住跃跃欲试,说:“历史上,周文王、周武王,也不过是从小小的岐周、丰镐-带起兵,最后却拥有天下称王。今鄪城虽微不足道,若公山不狃举事成功,不也一样称王称霸?”竟欲动身到鄪城去。子路非常不高兴,竭力阻止孔子。孔子怏怏不乐,说:“如果请得我去,难道我什么用处也没有吗?果真重用我,我完全可以把鄪城改变成一个礼、乐兼备,讲究文明的城邦,就像周朝开国时代那样。”但孔子最终还是没有动身到鄪城去。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时期鲁国的十四位君主(下)
【闲话春秋】之二百四十二:最后的挣扎,鲁定公功败垂成的遗憾人生
鲁周公世家
鲁国三桓,四百年与国相生,有荣有祸
史记 三十世家 鲁周公世家
鲁周公世家(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