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设计的几个策略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可事实怎样呢?经调查发现,现行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2)任务目标不明确;(3)问题设计缺乏序列分析等。

教学设计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直接影响了教学设计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使得教学效益低下,教学设计已成为语文新课程实施的一个主要瓶颈。因此,近几年我们运用有效教学理论就有效教学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一、把握三维目标,进行教学目标有效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美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目标设计呢?经实践,我们认为:第一,要认真研究所定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操作性;第二,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确定目标的重点;第三,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分析可获得的教学资源,以便挖掘教学潜在的教育意义;第四,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在具体的操作中应特别做好以下两点。

1.在目标中体现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

作为素质教育的“学校知识”,大体应包括三个侧面:知识技能、方法论(即学习方法)、价值性知识。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标尺就是关注“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如何在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体现方法论和价值性知识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三个侧面的知识要明确,并体现出语文个性和课时特点。

例如,《桂林山水》的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会“抓重点词句列提纲”的方法,当堂背诵课文;(2)学会9个生字,运用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等方法理解 10个词语的意思;(3)学习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按“总—分—总”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为祖国而自豪,产生去桂林山水一游的美好愿望。

如果我们把目标(1)表述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就缺少了“方法与过程”的体现。如果把目标(3)表述成“了解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就缺失了语文的学科个性。

因此,诸如“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 “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等表述,其实都是某一个学段的目标,不是课时目标。

2.重视教学设计三个领域目标的整合

在教学目标设计的上述三个领域中,前者重视的是脱离现实生活实践、抽象性的学习,实现的是基础性目标,极少兼顾个体差异;而后两者重视的是真实情境的学习,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发展性目标。因此,通过目标的整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有效设计的研究

1.潜心会文(教材),正确把握教学内容

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是我们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未深入钻研教材是教学无效、微效的关键症结。现在,不少所谓的“新课堂”更多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而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有的课脱离文本,有的课甚至放弃文本,夹杂着一定程度的肤浅、浮躁。正是由于教师忽略了“钻研教材”,从而表现出种种弊端,教学无效、微效的现象严重。

那么,如何正确解读文本,把握教学内容呢?笔者认为,教材解读应分三步。

第一步:进入文本——“山是山,水是水”。

教师在接触教材时,首先要抛开教辅材料,潜心会文,形成自己对教材、对课文独到的认识。

第二步:跳出文本——“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在深入理解课文后,教师还要从教材中跳出来,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中审视眼前独立的教材。

第三步:回到文本——“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有了自身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有了对文本相关材料的积淀,教师再回到教材中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更广阔的视野。

2.有效重构,选准教学内容

(1)中心突出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看哪些内容最能体现教学目标,就围绕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设计就能中心突出。

(2)有针对性

针对重点设计目标自然能突出重点。

(3)以学生为主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处处围绕学生进行,通过点拨去启迪学生思维,去理解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从而掌握教学内容。

三、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

1.整合策略

即教学设计体现板块结构,整块推进。“教学板块”是指比较集中,而又相对独立的具体教学环节,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必由若干教学板块组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简单,我们认为一节课的教学板块以三个左右为宜,使之具有根据学情适时变化的灵动的预设柔性。提倡“大道至简”,即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不可承载太多的“使命”,要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搞教学,扎扎实实促发展”。

2.中心问题策略

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学习内容和学生特征,设计一个能转化为任务的、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中心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中心问题进行分解,分解成由易到难,或能分散难度的问题序列。中心问题应体现教学的任务性和挑战性。

3.优化教学结构的策略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结构,其运行的轨迹应是始于目标又归于目标,综合推进,整体滚动,有机地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巧妙地串连融合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滚动的轨迹就是课前预设时的理想教学主线。因此,优化的教学结构应做到清晰分明,这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构的内在关系决定的。

4.兼顾预设与生成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有效的语文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它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预设和生成的兼顾策略就是教师在设计中要具备生成意识,既要重视预设生成,又要充分考虑并有意识地引导课堂的实时生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语文“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几点思考
教什么为何决定怎么教
探寻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教学研究:“长文短教”中的四项原则
众家说语文| 刘祥:教出文言课文的宽度、深度与温度
刘祥:“长文”如何“短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