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柯揭示知识的本质,知识是如何表象世界,语言有什么作用?

上一期内容,我们分享了,福柯按照历史顺序把人类认知类型的演化,分为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传统的知识型时期,知识型的基本特征是相似性;第二阶段是17,18世纪,是古典知识型时期,这个时期知识型的基本特征是表象;第三个时期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是现代知识型时期,这个时期的知识型的基本特点是自我表象。前面我们介绍了第一阶段,今天我们开始介绍第二阶段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知识型特点是表象。

在具体介绍内容之前,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一时期的背景,欧洲经历了漫长在中世纪之后,14,16世纪迎来了文艺复兴、以及16世纪的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迎来了理性的崛起,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理性之光驱散了蒙昧的黑暗。这一时期,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迎来的大发展,出现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博物学家等等,当然这一时期也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的繁荣,出现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哲学家,培根、霍布斯、笛卡尔、卢梭、莱布尼茨、洛克、休谟、贝克莱、斯宾诺莎、康德等等,都是17,18世纪的著名的哲学家。

为什么福柯把这一时期的知识型特点确定为表象呢?这里的表象,既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表象和本质,表象和物自体是西方哲学的话语,如果用哲学家康德的话说就是,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人的理性只能认识到世界的表象,而无法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或世界的本真,物自体的世界是不可知的。所以在哲学里面,表象就是理性认识的对象,而离表象最近的就是语言,因为语言定义了表象,或者说语言是表象的表象。

在上一期内容,我们介绍了,在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型的特点是相似性,那时候知识的主体还是物,词和物还没有分离,语言也只是作为一种符合来反应物,或者说那时候的知识还是以经验知识为主,而理性的思维参与并不多。而进入了17世纪,培根的《新工具》开启了实验科学,笛卡尔《方法论》树起了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大旗,理性的崛起也带来了人类认知方式的改变,过去主要靠感官经验或者说实践获得知识,而现在可以依靠理性、思维、归纳、实验获得新的知识,知识获取方式和知识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获得了爆发式的繁荣。

那这一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福柯把西班牙著名的小说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名著《唐吉坷德》作为这个转折点的代表。《唐吉坷德》被誉为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而文学的表象是语言,福柯说,通过文学,语言进行了西方文化的中心。而为什么是《唐吉坷德》这部作品呢?《唐吉坷德》刚好是处于文艺复兴和古典时期之间,更重要的是,塞万提斯这部作品很好地展现了表象世界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在小说里,唐吉坷德是一个荒诞式的喜剧人物,他沉迷于骑士小说,生活中自己幻想的世界里面,或者说生活在是一个被塞万提斯表象的世界里,他在那里寻找世界的真理和规律。而福柯其实是用这本小说来隐喻在古典时期,人们对表象的执着和对真理的追求,而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过程中,语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前我们介绍过,在传统知识型时期,也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符号是事物最直接的表达,或者说,符号表象事物;而到17,18世纪,知识变得更加丰富,各种抽象的知识,或者说思想开始出现,而对思想的表达最好的方式就是语言,而不是符号。福柯说,语言在古典时期的存在,是至高无上的,因为语言是思想的表达,或者说语言表象思想。语言离思想最近,语言和思想建立了最直接的关系。因为思想和事物不一样,思想是灵活的,思想需要被解释,需要被表达,需要被理解,语言就是最好的传播媒介,因为相较于符号的固化,语言更具灵活性和表达力,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古典时期的语言并不仅仅是思想的外在效果,而且就是思想本身。因此,随着17世纪初理性主义、自然科学的崛起,语言也很自然地来到了西方文化的中心。

关于两个时期知识型的对比,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在过去,符号是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类似于所见即所得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经验性的,直观的知识。而在古典时期的知识,更多的是抽象的知识和思想,它们存在于每个人的大脑里面,并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表达。所以,福柯说,在这一时期,初始的文本被抹去了,与它一起被抹去的还有词的整个基础和词反应的事物,剩下的只是表象。

其实回顾整个西方古典时期的哲学,也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哲学主流是认识论,认识论研究的对象本身就是存在,或者是表象的存在。难怪哲学家恩格斯曾经说,研究意识和存在的关系,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而古典时期主要以存在为主,19世纪之后,主要以意识为主。福柯说,在这17,18世纪,西方话语是存在论的家园,当西方话语笼统地命名了所有表象的存在的时候,它就是哲学。

当西方话语把合适的名词赋予给每个被表象的事物,并构建起语言网络的时候,它就是科学。为了对现实世界的表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人们赋予了各种事物以概念和名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回顾近代西方哲学,我们也可以深刻感受到那一时期,也是西方哲学最为繁荣的时期,各个哲学家都试图建立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创造了无数独特哲学概念和名称。

从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以及康德的先验哲学,西方哲学家构建了庞大复杂的知识网络,而这些在福柯看来,只是人们运用语言对世界表象的认识,语言只是表象的表象。

就像马克思说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际上福柯也深受马克思思想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尼采说“上帝死了”,福柯说“人也死了”,福柯为什么这么说?
《世界哲学源流史》结构主义之五:后现代结构主义
[精彩]次序与人的无限性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
福柯之死
福柯揭示知识的本质,知识是如何表象世界,语言有什么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