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仙也曾爱拍马

太白诗仙之名,无人不晓。佳句佳篇之多,竟无法一一列举。文宗李昂御封大唐“三绝”,即为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排在首位的当然诗仙。

诗坛名宿贺知章,初读《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难禁,便要畅饮,偏未带酒钱,便将朝廷信物——衣带上的金龟换酒,与李白共饮。李诗瑰丽出尘,令贺知章惊异,竟问:“你是否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贺老此等言行,确实堪称李白难得的知遇兼知音。

从诸史书中可略窥李白生平。701-724年李白居住在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正值少年,胸怀壮志。725-742年,经过十七年的漫游与活动,李白终于名动京师,却已过不惑了。742-744年,玄宗对他优宠有加,命他待诏翰林院,风光无限,但却未过三年,便因得罪权贵被赐金放还。744-762年,此期李白再次漫游,偏逢755年的禄山之乱,再受永王谋逆案的牵连,被长流夜郎,后虽遇赦得还,不久却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李白一生传奇总与酒有关,杜甫曾作诗赞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唐才子传》中更有李白“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之说,可见李白个性之豪放不羁并非虚闻。而李白之嗜酒,固与其偏好有关,而究其根源实乃寻求灵感,借酒遣怀。李白曾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文中,抒壮志云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胸怀大志偏无从施展,古今多少人物,李白便是此类悲剧人物之一了。

李白的伟大,无可质疑,无论他的诗与人格。杜甫名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赞的便是李白。而余光中赞李白的一句诗,才写得最为凝炼到位:“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还有三分啸成剑气 秀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短短数语便点出李白之才气无双、豪爽洒脱,绝佳。但古今长河,时过境迁之后,便为物是人非,心境常随时空而变换,何况每人的性格本身就有其复杂的一面呢?李白也是如此。

虚荣之心,人人有之,李白也不例外,如其自称是西凉武王李暠的九世孙,借此与李唐皇族拉上关系,便是一例。公元400年,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李暠在敦煌建立西凉国,他是北方各政权统治者中极少有的汉人之一。唐高祖李渊就是李暠的七世孙,唐玄宗李隆基是李暠的第十一世孙。虽然李白信誓旦旦,自言身有皇族血统,但仍多有质疑者。

隋末,李白的父亲流寓碎叶城,与突厥女结婚,生下李白,在李白5岁时,李白的父亲举家长途跋涉,潜入四川寻找甘肃成纪一支分散于西域途中的亲族,途经江油遇故交落户江油,乃客居于斯。由于家谱和族谱于流徙中遗失,没有文字上的证据,所以李白与唐王室之间始终没能建立起合法的宗亲关系,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唐朝宗正寺的确认。

壮年之后,他到处游历,干谒社会名流,希望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李白进长安后,辗转结识了玄宗之胞妹玉真公主,便献拍马诗曰:“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预祝公主早日成仙,并希望能得到引荐。

其后,李白路过襄阳,听说荆州长史韩朝宗喜欢识拔后进而深受士人景慕,于是就想拜见并借机毛遂自荐。一篇《与韩荆州书》尽展李白拍马之才,此处只择其中两句。“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经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等人的引见,在天宝元年,李白终得御封供奉翰林。终尝拍马甜头,诗仙欣喜若狂,“仰天大笑出门去”,自信“我辈岂是蓬蒿人”。

此期,李白身为玄宗近臣,为求明皇赏识,多逞才献媚之诗,“新诗传在宫人口,佳句不离明主心”。《清平调三首》便是此类代表作了。其一云:“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译为今文如下:贵妃,您实在太美!云,想做您的舞衣,牡丹,想扮您的粉脸,春风拂栏,牡丹凝露,这不就是您,美丽的贵妃吗?贵妃,像您这天仙般的人,其实只有在玉山、瑶台仙境中才可以见到的啊!可以想见,明皇贵妃这对老夫少妻,见此佳作定是花容乱颤,捋须笑盈盈。为求荣华,为求日后可以一展宏图,诗仙也只好借酒盖脸,肉麻一番了。

李白奉承之作不仅与君,亦与友,此类名作之首当属《赠孟浩然》了,其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孟浩然年辈稍长于李白,李白也十分钦慕孟夫子。此诗的首联开篇便赞,中间三联则盛誉孟老如何鄙弃功名、清高入圣,尾联则将孟老比作高山,只能仰止。

诚然,孟诗确佳,诗名固盛,乃大唐田园诗首席代表,值得大赞。但相信孟老见了此诗,还会老脸通红,掩而避人的,因为他并非不好功名,只是实在没有入仕的机会而已,甚至为此有了心结,牵挂了一生,因而诗中多愁。孟老在《临洞庭上张丞相》一诗中写道: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此诗之意不言自明,汲汲求仕之心溢于言表,近呈可怜之态。再如其《岁暮归南山》诗云:不才名主弃,多病故人疏。孟老多次应考不第,渐渐心灰,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牢骚满腹。

据传王维曾邀孟浩然到署,恰逢玄宗到,便向孟索诗,机会难得,孟浩然便诵读此诗,玄宗听到“不才”两句后,生气的说:“卿不求士,而朕亦未弃卿,奈何污我!”自此孟老夫子仕途彻底断绝,万般无奈而已,何曾“红颜弃轩冕”,又何曾“迷花不事君”呢?或许李白将孟浩然当做同是天涯沦落人吧。

人的性格、特点,从来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复杂的社会现象会通过人的本身反映出它的多层次、多侧面、甚至是无常的特性,但这种现象并不反映他的本质。真正让人敬佩的李白是失意后的李白,是被赐金放还后的李白,是被流放夜郎的李白。理想的破灭,清醒了,理智了,曾经的年少壮志,曾经的貌似辉煌,曾经的无奈庸俗,都已随风。

强烈的孤独感伴随着李白的一生,到其去世都无法摆脱,且看作于其临终前的《临路歌》云: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虽然已是夕阳晚照,但他的一腔悲愤与豪迈方似火山般爆发,或许,这才是最真实的李白。

版权声明:

本文系kafeipinshi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标明作者、出处,并保留kafeipinshi微信号的完整露出,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死于非命的十位大诗人1、诗仙李白之死:大诗人李白可以说是自己
诗仙圣佛
一样纵情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孟浩然却醉饮误事
【作文素材】灯下漫笔
一生布衣却名满天下,诗仙诗佛都是他的超级粉丝
王科:《赏析李白诗一首,含情脉脉读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