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乘轿规矩

作为总督,左宗棠自然有资格乘坐八抬大轿。可是,进京后,左宗棠虽然贵为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可依然不能使用八抬大轿,只能乘坐四抬大轿。”

就像现在的轿车是官员身份的标志一样,古代的轿子也是官员身份的标志。

不过,清朝入关以后,为了表示“不忘本”,一度规定除了一部分人外,其余所有文武官员都要骑马,不准乘轿:“亲王、郡王、大学士、尚书准其坐轿;贝勒、贝子、公、都统及二品文职大臣,俱不准坐轿,违者交部治罪,断不宽宥。”违反了这个规定的文武官员,要受到严惩。

清朝出台这个规定的初衷是好的,却未免有些不人性化。年轻官员体力好,骑马一点问题都没有。那些上了年纪的官员就吃够了苦头——如果体力不支,从马上摔下来,那就非死即伤了。于是,乾隆皇帝对这个规定进行了修改,允许一部分年老之人和疾病患者乘坐二人小轿上朝,“以示朕眷念大臣,恩加体恤至意”。

允许乘轿的口子一开,乘轿的文武官员就越来越多了,乘坐的轿子五花八门,十分混乱。清朝是一个注重礼仪的王朝,对于这种现象难以容忍,便进行了规范。

八抬大轿作为最高等级的官轿,所有在京的文武官员均不能使用。三品以上的京官,使用四抬大轿;三品以下的京官,使用两抬大轿。

后来,朝廷考虑到京官出京的情形,规定三品以上的京官出京办事时,能够使用八抬大轿。毕竟,这时候的京官代表朝廷的形象,不能过于“寒碜”。

地方官员又不一样了。清朝规定,总督、巡抚级别的封疆大吏,能够使用八抬大轿。此外,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也能够使用八抬大轿。

在总督、巡抚以下的官员,使用四抬大轿。

这就是清朝关于官员乘轿的规定。那么,为什么说左宗棠进京前能够乘坐八抬大轿,进京后反而不能够乘坐八抬大轿呢?

左宗棠词条晚年时曾经两次进京担任军机大臣。在两次进京前,他在地方上的职务分别是陕甘总督和两江总督。作为总督,左宗棠自然有资格乘坐八抬大轿。可是,进京后,左宗棠虽然贵为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可依然不能使用八抬大轿,只能乘坐四抬大轿。

官员乘轿不能乱坐,否则就是“违制”。清朝对于官员违制的处罚是很严厉的。雍正皇帝规定,凡副将及其以下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官,如不乘马,“擅自违制乘轿者,革职”。道光时期,福建提督许松年就因违例乘轿,被革除职务。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参劾宜昌镇总兵傅廷臣、郧阳镇总兵邓正峰“公然乘轿,毫无顾忌。旧制新章,一概置之不理”,“请旨将其摘去顶戴,拔去花翎”。

你看,不就不就乘坐一个轿子,结果连乌纱帽和顶戴都搞丢了,代价未免太大了些吧?

当然,如果官员的后台足够硬,违制乘轿也没有什么问题。

乾隆皇帝的宠臣福康安,哪怕是外出打仗时,也要乘坐轿子,而且乘坐的轿子远远高出八抬大轿的规格,而是36人抬大轿。当然,这么多轿夫,并非一起来抬轿子,而是轮流抬。每名轿夫都备着几匹好马,方便随时换乘。所以,福康安的轿子速度很快,跟骑马差不多。

然而,福康安并没有因为乘轿违制受到处罚。

对于有的官员来说,乘轿并不是一件长脸的事情,反而是一个负担。因为,从雍正时期开始,官员的轿子必须自己掏钱购买,轿夫的工钱也得官员自己支付。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年下来,一顶轿子得花费1000两银子。

许多三品以下的京官俸禄很低,根本就使用不起轿子,纷纷放弃轿子,改坐马车。到了同治时期,只有一品以上的朝廷大员,才有多余的钱雇请轿子。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稗类钞·舟车类》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的轿子不是随便坐的,若是官员的话,轻则丢官重则丢命
清朝一品官员在衣、食、住、行方面有哪些特殊的待遇?
清朝的官阶制度
清朝中堂、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总督巡抚,谁的权力大
“晚清四大名臣”是哪四个人?谁最富有?
晚清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官职排列顺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