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濮阳--金堤

  文 / 郑华
金堤
   金堤,取固若金汤之意而得名。在黑龙潭以南,从滑县入濮阳境逶迤东北来,经湾子,宋堤口至濮阳南关,像一条庞大的巨蛇,飞向东北而去。经堤口、清河头、什八郎、陈庄进入山东境内。金堤系汉代古堤。《一统志》记载:“堤绕古黄河,历开州(濮阳)、清丰、南乐、大名、东北接馆陶,即汉时古堤也。”由此可见,古时的金堤是随黄河而起。现在的金堤与汉时有所变化。《汉书》载: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河决酸枣,东溃金堤。”汉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河决东郡(濮阳),金堤次岁改之。”以上文献记载证明,金堤确实始于汉代或汉代以前的古堤。从历史记载看,金堤随着黄河决口、改道,使其毁坏、修复,与现在的黄堤一样,随着黄河的弯曲筑起高高的大堤,以防河水溢出。

  古金堤自洪水入黄河口以东,以濮阳联接古马陵堤(今分属古云、樱桃园两乡镇),至范县故城(今古城镇)东北联古子路堤而成,五代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始与临黄左堤衔接。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临黄河左堤贯通,金堤与之遥峙,始称金堤,成为华中平原重要的防洪屏障。金堤离黄河有于弯曲与黄河的弯曲不同,有三十至四十余公里的路程,是黄河的第二道防线,是维护京、津及华北平原的重要屏障。如若黄河决口,如果金堤当不住洪水的猖獗,洪水就有直冲北京的可能。也就是说华北平原的防洪安危靠的是金堤。

  1938年国民党军队炸开花园口大堤,黄水经淮河入海,金堤一度失修。1946年堵复花园口,黄河归故道,金堤复起华北平原抵御黄泛屏障作用。金堤沿金堤河而行,经濮阳腹地,自西而东长40余公里。1951年根据政务院决定,按照堤顶超高滞洪水位2米、堤顶宽10米、临背侧坡皆1:3的标准培修加固了金堤,普遍达到超高滞洪水位2.3米,分洪流量5100立方米/秒,滞洪区安全容量为20亿立方米。

  后经不懈的修护,使其圆满完成滞洪任务,确保了华北平原安全。并在金堤的两坦、堤脚广植灌木、乔木和牧草,以防风固堤。使得今天的金堤两边绿荫成行,花草满坡,向南看,是金堤河,潺潺的流水衬托着悠长的绿色,是人们游玩、晨练的好去处,也是中原地带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另外旧志中还有秦始皇筑金堤的记载:秦始皇为出巡时交通方便,于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始筑驰道,西起咸阳,东穷燕齐,南极吴楚,路宽五十步,隔三丈栽一株树,蜿蜒数千里,宏伟壮观,此即今横亘在莘县南部的金堤。民间亦有秦始皇“北修长城挡鞑兵,南修金堤挡洪水”的说法。据查,自禹导河,至金代的三千多年间,黄河多次改道,6次行今莘境,其中5次在秦始皇以后。这样看来,古金堤跟莘县有缘无疑,但秦始皇所筑驰道或金堤今之金堤的说法有待进一步考证。

  附: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六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培修金堤纪念碑碑文

  大河自铜瓦厢改道以来,冀省北堰频遭漫决,赖有金堤遥峙,范束洪流得深入,实为平津各地唯一屏障。第以年久失修,日见坍塌,本会成立叠议兴修,中央轸念沉灾,特颁巨帑,命负培修之责,……计自河南之滑县起,经河北濮阳迄山东东阿县之陶城铺,迤东官堤民埝交界为止。除原地形阜厚符于计划规定者外,一律修培完竣,计培修堤长183.683公里,堤顶高出实测22年漫过水位1.3米,顶宽7米,侧坡除因居民、护岸工略有变通者外,通常为一比三。共用土方1650974公方,费款55.17957元,摄要刑石,以资后日之考核焉。

  符:金堤河

  顺着大堤有条河流,称金堤河。其前身为地势低洼,积水成灾的河沟,为引渡大雨连绵的水,叫“引河”。后来由人工逐年兴修,加深加宽,形成现在深四、五米,宽三十多米的大河。抗日战争前夕,灾风雨塘修建了一座三孔砖桥,名曰“风雨塘桥”,石金堤河上架起的第一座桥梁。自1966年大规模开挖金堤河,使其成为一条著名河流,沿河筑起了二十多座大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亿人张姓人,濮阳等您回家!
濮阳金堤
金堤和金堤河的故事
能让黄河千载无恙,这个男人功不可没
河南东北部、山东西南部的那个省界“尖角”,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台前2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