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闵子骞及其世家
           闵子骞及其世家

闵子,姓闵,名损,字子骞,春秋未,战国初鲁国人,(一说齐国人,据现有可靠资料看此说为误)少孔子十五岁

闵子的祖先是鲁国显赫的公族,春秋时代,鲁庄公死后,庄公之弟庆父作乱,先杀死即位不久的公子班,班死后其弟庄公二子开始即位,两年后又被庆父杀死。(“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典出于此)庄公四弟季友辅佐僖公即位平乱,庆父自杀,开被追谥为鲁闵公。僖公元年(即公元前659年),季友请立闵公后,以谥为氏,这就是闵姓的由来。

闵公子叫闵子鲁,奉礼闵公,(一说闵公九岁,卒不应有子)子鲁之子叫闵译,译子闵伯衍做了鲁国大夫,伯衍子闵子健,子健子闵马父,马父,鲁大夫,监周史,即掌管国学文物,历史典籍。闵马父娶姜监氏为妻,鲁昭公六年春亚月(公元前536年)在曲阜生闵子骞。骞在鲁悼公十年冬天(公元前447年)卒于济南,享年八十九岁。(一说卒下公元前487年,终年四十九岁,此说不可取)。

对闵子出生的年代一般认为是公元前536年,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因为孔子生于公元前536年,《中国名人大辞典》、《辞海》、《孔门弟子研究》均为闵子生于公元前536年,清咸丰本《济守直隶州志·闵子世家》载:“子生于鲁昭公春来月”昭公五年为公元前537年,此年代为一说。-

《孔了家语》说少孔子十五岁如果成立,则孔子“厄陈蔡国”在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时年六十三岁,若少孔子五十岁,当时闵子仅十三岁就从游陈蔡似太早,因为孔子一般十五岁以后收徒,他说自己是“吾十有吾志于学”,他说学生“自行束修(十五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也,就是说十五岁以上右以以立志求学,右以进行教诲,那么十三岁的人,根据当时的情况,孔子是不会收为弟子,更不会叫他跟着周游列国,可是闵子确实随着孔子周游列国了,并从游陈、蔡。据《论语·先进》: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入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济宁直隶州志·闵子世家”也明确记载闵子曾“厄陈蔡间”这充分说明闵子当时绝不上一个十三岁的童子,而肯定是一个成年人了。如此说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达室》中说“当孔子十五岁”推算,如按周岁记,闵子生于公元前536年,按虚岁计,闵子生于分元前539年,这也许是出生年代产生前两面三刀种分歧的原因所在。

1,            闵子卒于何时,现有两种说法:一是卒于公元前478年,终年49岁。《中国名人大辞典》、《辞海》、《辞源》等书,均持同种意见,而《济宁直隶州志·闵子世家》载闵子于“鲁悼公十九年冬十月卒,终年八十有九”即公元前447年冬,我取各种说法。前种说法认为闵子卒于公元前475年,当时孔子下在卫国,周游到列国还没有结束,年龄是六十五岁。如闵子卒于该年就是先于孔子去世。东汉王亮在《论衡·薄葬篇》曾载:“孔子之养病也,未死之时,求人迎医,冀社祸消,药有益也,既死之后,虽审如巫成,良如扁鹊,终不复使,知死绝气,终无补益,虽曾子、子骞、坐泣而已。”从此可看出闵子是后于孔子去世的。

2,            先于孔子去世的弟子在《论语》及儒家其他经典中皆有论述。如颜回之死,冉伯牛之死,子路等都多次提及,闵子如卒于公元前487年,也就是追随孔子周游时去世,由于他是孔门重弟子,多次得到孔子赞赏,重师生感情的孔子对此一定有所反应、言论。但据现有资料根本没发现有关闵子这死的记载。这也从反面说明闵子应晚于孔子去逝

3,            据一些常谈祖先事的本族老人口碑,闵子为孔子守墓三年,高寿八十多岁,这与》济宁直隶州志》相符

综上所述,我认为闵子骞生于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卒于公无前447年(鲁悼公十九年)。享年八十九岁。

从对闵子家世的祥细记述中,可以看出闵子世代为鲁国人而非齐国人。他生于由阜,理由有:(1)闵子为孔子早期弟子,在孔子不太出名的时候,加这古代交通不发达,孔子的早其的弟子皆家乡人即鲁曲阜附近的人。(2)闵子的父亲闵马父为鲁大夫监周史,以他的身份,职位按理家应在国都即曲阜,许多史书记载闵子骞路、闵子祠和闵子骞墓及许多石碑。因此我认为《闵氏修建家祠碑记》中所载“闵子生于曲阜,葬于高元”是可信的,高元经考证为济南东郊洪楼

闵子七岁生母姜氏弃世,后母乐氏遇之甚酷,给亲生儿子做冬衣时絮丝棉,而给闵子的棉衣里却是絮芦花。闵子直车(一说下雪天骑马赴宴)冻得失掉鞭子,父亲嫌他无用,“父怒,笞之”鞭子抽破了棉衣露出芦花,方才明白真相,为之大怒决定休掉后母。子骞跪其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单”(《太平御览·卷三十四》)就是说后母在,只我一人受冷,全了后母则连两个异母弟弟皆因无人照顾而受冷。子骞跪地不起,苦苦哀求,小小年纪,出语惊人。他的真情终于感受动了父亲,没休后母,孔子称道:“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怀疑也)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论语·先进》) 在孔子的学生中,问孝的很多,如子游、了贡、孟武伯等。有孝德的也不少,如曾子、子夏、子有等。但现在《论语》中孔子唯独只称赞了“孝哉,闵子骞!”可见闵子骞孝行是最突出的。这一故事就是著名的历史剧《鞭打芦花》

闵姓后来禁演《鞭打芦花》,理由是:“原夫古圣贤之行事载在经传。昭若日星,本无事表扬,亦庸夫子所能摹拟予万一,况出自局戏之场,,廖传优人之口,尊之而实侮之,誉之而适以毁之,现在梨园子弟多有演在陈绝粮,不避宣圣之讳,《鞭打芦花》彰继母之愆,以圣贤有伤风化”据此理由打官司,赢了之后,立碑禁演。现碑仍在鱼台县武台乡大闵村闵子祠旧址

关于闵子兄弟几人的问题有争议。汉刘向《说苑》载“母在一子寒流,母去三子单”,《辞海》上说“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单”,山东《农村大众报》(八七年三月二十一日版)上有闵子暮一文上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二子单”,我取《说苑》兄弟三人之说,但亦作定论待考。

闵子十五以后入孔子门下,成为其早期弟子,“闵子骞始见于夫子,有菜色,后有刍豢之色子南问曰:“子始有菜色,后有刍豢之色,。子贡问曰:“子始有菜色,后有刍豢之色,子贡问曰:”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夫子内切磋以孝,外为之陈王法,心窃乐之,出见盖羽龙旗,旃裘相随,心又东之。二者相攻胸中而不能任,是以有菜色也。今被夫子之教深,又赖之子切磋而进之,内明去就之义,出见盖羽龙旗,旃裘相随,视之如坛土矣,是以有刍豢之色。”(《韩诗外传·卷二·第五章》)闵子明白了去就之义,有刍豢之色即精神焕发,身体逐渐发胖,“子贡曰:“何胖也?”子骞曰:吉出见美车马,则欲之;闻先王之言,则又欲之。两心相与战。今先王之言胜,帮肥。”(《尸马》)从以上关于闵子求学中的记述。我们可以看出,闵子治学态度严谨,认真和身体烽行

闵子学习态度认真,成效显著。孔子教育学生因材施教,把学生分为德行、言语、政治、文学“四大本学科”。闵子具首学德行与颜回并称。孔子哪方面不足时,就需要哪方面修养高深的弟子随付。“德不盛、行不厚则颜回、子骞雍侍。”孔子教授弟子的具体内容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孔子曾说:“受定身通者七十有人,皆异能之士。”身通六艺的弟子中闵子排名第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孟子曾说闵子与圣人“具体而微”(《孟子·公孙丑》)是说闵子的修养比较全而,已在体上接近孔子了。大思想家王充在《论衡·知实》中更认为闵子的才德已达到了称圣的程度。在《春秋繁露》等书中更是称“闵子、子贡、公肩子言其切而为国家贤者。”

闵子中年时代父亲去世。《后汉书》曾载;“臣有大丧,君年不呼其门,闵子虽经服事(有丧事)以赴公难,退而致位,以孙究私恩,故称君使非也,臣外之礼也。”闵子父亲去世,他为父守三年之丧期间,按周礼国君不应让孝子服军役的。但国家有难,闵子毅然打破传统礼仪,去为国尽忠服军役,事完之后又回家送循礼仪守丧。此事可以看出闵子处理问题是以大局为重,讲灵活和变通的

闵子丧毕,见于孔子,弹琴表达失去亲人的悲痛感情。孔子听后称赞说:“君子也!”(《说苑》)。《孔子丛子》中曾载:孔子弹琴,闵子在屋外听到,对曾子说:“夫子之琴,先入至道,后为幽、沈之声。”他对曾子讲了琴音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然后他们问孔子是否好此,孔子问是谁听出来的,曾子说是闵子,孔子赞叹:“闵子可与听音矣!”从这里可以看出闵子在音乐方面的修养是高深的。

随着闵子学问的渐高,又固德行深厚,名声越来越大。鲁国实际执政者季氏鉴于闵子有学问、德行、名声想利用他来维护扑克己的统治,于是请闵子出任费宰,关于此事的时代背景我做了一番改正。我认为此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孔子“堕三都”失败后,周游列国前。孔子出作鲁国大司寇后(鲁定十年公元前500年)由于政绩突出,受到鲁完公和季氏的赞赏和信任。但孔子想实行他的一套仁政、舆治等儒家政治主张。他“忠君尊王”对定公虚位、季氏专权的局面极为不满,孔子为削弱私家以强公室,向鲁定公建议“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今三家(三桓即季孙、叔孙氏、孟孙氏又名主卿)过制,请皆损之”(〈孔子家语·相鲁〉)遂将堕三都。当时适值叔孙、季孙之家臣候犯和南蒯各据其都叛,叔、季、二氏亦支持这一主张。于是先拆毁了叔孙氏的邱邑(今山东省东平县南)和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省费县)堕费时,费宰公山不狃乘鲁都(今山东省曲阜)空虚,率费人攻曲阜,幸赖孔子率部反击,败山不狃于姑蔑(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公山不狃逃奔齐国,遂堕费,可是,再去拆毁孟孙氏的成邑(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时,却受到孟孙家臣公敛外父的抵制。季氏后来也明白了“堕三都”明是打击家臣,实是削弱三卿的力量,也就不再支持孔子。“堕三都”也就失败了。

我认为季氏请闵子出任费宰是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应在定公十二年、十三年即公元前498-497年间,季氏当时已与孔子产生了矛盾,他可能想拉拢闵子,分化孔子的力量。在此情况下闵子即使出任费宰,也根本不可能实行儒家仁政、德行的政治主张。季氏对孔子的主张都有不采用,对闵子的主张更不会采用。他不过是想利用闵子的德、名来为扑克己服务罢了。所以闵子出任只能与季氏同流全污放弃原则。闵子正是因为看清了这种形势,才坚决推辞出任费宰。这充分显示了他政治上不为高官厚禄所惑,坚定的原则性。他说;“为我辞职焉,如有复我者,则必在汶上矣。”现在的许多书上说闵子是孔子弟子中唯一明确不做官的人。我认为这个观点不正确,从上面的记述中可以看出,闵子并非任何时候都不主张做官,他是儒家的杰出弟子,其社会思想也妆然应与孔子相符。大家知道貌岸然孔子一生都是积极进取的,“学而优则仕”是儒家的思想。但他在政治上有极强的原则性。曾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焉”。闵子此举是符一合孔子的主张的。他对此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说闵子“不仕之富,不食污君之禄”(〈仲尼弟子·刘传〉)

闵子在高官厚禄面前坚持原则。在重利面前也不动心。〈盐铁论·地广〉中称赞闵子“不义而富,无名而贵。仁者不万矣,故产参、闵子不以其仁而易晋、楚之富”这说明他们产有获得晋、楚之富的机会,但有损于仁德,故他们没有为厚利所动

附;《孔子家语·执辔》上产肯定的说;“闵子这费宰”并向孔子问政,孔子作了详细的解答。闵子为费宰不一定可信,但在设有闵子详细的年表,关于他的生平资料又太少,所以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断定他没有做过费宰,下面摘录一段原文,供参辩:“闵子骞为费宰,问政于孔子。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街勒也。君者,策也,夫人君示之政执其辔策而已”子骞曰“右者天子以内使为左右手,以德法为街勒,以百官为辔,以刑罚为策,以万民为马,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失善御马————。

鲁国改建国家仓库,闵子认为这样做是由于政府扒行新的高税率、赋税政策,搜刮的财物太多,致不异劳民伤财改建之,于是批评说:“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孔子很欣赏这一批评说:“夫子不言,言必由衷!”就是说,这人不大爱说话一说就抓住了要害。(《论语·先进》)。

《韩讨外传》曾载:孟尝君请学于闵子,使车往迎闵子。闵子曰:“礼有来学无往教,致师而学不能学,往教则不能化君也,君所谓不能学者也,臣所谓不能化也”。于孟尝君曰:“敬闻命也。”明日祛衣请受业,孟尝君命派车请闵子,他不但不去,反而要孟君亲自登门求教。这个记载时间上不对,孟尝君比闵子晚二百年左右,不过此事也见于其它古籍和民间传说,只是求教的人物各不同,我想孟尝君可能是鲁国孟孙氏之误。此事映出闵子晚年威望渐高,和不屈从权贵的品格。《庄子·德充符》中说,鲁哀公异是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扑自以为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国君能向闵子谈心里话,可见闵子当时威望地位已相当高。

闵子曾随孔子周游列国。“从游陈蔡”。周游结束后,闵子帮助孔子整理典籍。“孔子未死之时…………虽曾子、子骞坐泣而已。”孔子去世时,闵子正在他的身边。孔子去世后,闵子与其他弟子为其守暮三年。

战国开始后,闵子为避战乱曾从曲阜迁至棠邑。当时同来的有七十二贤中的樊子迟和密子贱。闵子定居中在今鱼台县武台乡大闵村,与樊子和密子定居处相离不到五里,故有“里三贤”称。此为民间传说,至今尚未发现古籍记载。

闵子去世后,葬于济南,并建有两处闵子祠,据《济南府志》志:其一在城府东门内,为明历年间历史。知县翼明所建。其二即现存的闵子祠,内有闵子墓,在闵子骞路旁边市东郊洪楼附近,为宋熙宁七年济南太守李肃之所建。祠内有碑,碑文为唐宁八大家中的苏辙撰,苏轼书,并有御题(根据建祠时间可能是宋神宗)闵子祠匾额“躬行至孝”。

在今鱼台县武台乡大闵村也曾修建闵子祠,系闵子六十四代裔闵煌所建,清光绪《鱼台县志》载:闵子后代闵煌在康熙六十年(公元1792年)在治北二十五里大闵家建“闵子祠”祠底为14米,宽8米。高12 米,重梁起架,雕梁画栋,有六根顶梁巨大圆柱,南壁为24 扇樟木花柃门。祠上钱为琉璃瓦,脊上高耸铁权云燕,巍峨挺拔,典雅高崇的宫殿式建筑,祠内供有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皇帝亲题“门忠孝行”四个金字的巨匾,上有龙驮雍正御印,下中供桌上的一排位写有“先贤笃圣闵子骞之神位”。祠外立有“闵氏修建家祠碑记”为闵子六十六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加一级”闵兴汶撰碑文。还有“禁演鞭打芦花碑”,“赐给闵子后代祭田碑”(碑文附后),均为研究闵子之宝贵资料。现石碑仍在原闵子祠旧址今大闵村学校处,家祠和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孔子四科之选首重德行,百行之源,厥惟孝道,古往今来以德与颜子媲美,以孝闻而孝与曾子同传者,诸弟子中唯闵子珍,他坚辞费宰,知抱道自重,权门难屈其节,富贵难易其仁,婉    (指鲁建仓库)具爱国惧民深情,孔子特喜其言,其德孝历朝均崇。

西汉人称闵子“守礼不苟,从亲所行”。东汉称“夫曾、孝悌为至德”,东汉的画像石有有“闵子骞失棰”(鞭打芦花)。据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的初步统计,仅魏晋前的古籍中提到闵子骞的就有四十二次之多。唐代《初学记》中说:“闵损与曾参门徒之中,最有孝称,今言孝莫不本之曾闵”。有“中国帝王学业”之称的《贞观政要》一书中,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对话中多次提到闵子,称他为孝子、德者、贤人,引为修养学习的榜样。宋代的《太来御览》中对闵子也多次介绍,元代更为郭居敬辑《二十四孝》收入。(《二十四孝》依次为:大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庚黔患、老莱子、蔡顺、姜诗、王哀、丁兰、孟宗、黄庭坚)。《二十四孝》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妆作私塾识字课本,影响极大,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一般百姓,争相仿效。闵子更因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名人,中华民族传颂千古的孝子

东汉明帝十五年(公元72年)祭孔及包括闵子在内诸弟子。

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祭孔,闵子配。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祭孔,颜回、闵子骞、冉伯牛、冉雍、宰我、子贡、冉求、季路、子游、子夏配享。此十人被称为十哲,列在其它配享弟子之前。这是“十哲”配享的开始。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孔子被追封为“文宣王”,闵子被追封为“费候”配享从祀

北宋大中祥符(1009年)闵子被追封为    

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颜回、曾参、子思、孟轲成为四配,闵子被追封存为费公。闵损、冉耕、冉雍、宰我、子贡、冉求、仲由、子游、子夏、子  为“十哲”。闵子为十哲之首

明世宋嘉靖九年(1503年),称先贤闵子配享从杞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升朱嘉于“十哲”之次形成“十一哲”。

乾隆二下一年(1765年)封“先贤闵子”配享从祀,称闵子骞、冉伯牛、冉雍、宰我、子贡、冉求、子路、子游、子夏、子孙 、有若、朱熹为“二哲”。这就是今天塑像由阜大成殿内东西两旁的“十二哲”。闵子像在东北角为“十二哲”之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
孔门十二哲
孔子当县长,初仕汶上
【儒】论语·雍也篇(9)不给奸臣做官的千古典范
【百家姓】南宫姓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