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桑间濮上
“桑间濮上”在旧史和古小说中常有提到,是人们熟知的成语,但它被历史歪曲了,成了男女私奔的代称,究竟来自何因,现略述如下:
濮阳古有濮水,亦曰濮渠、谱河,源有二支:一支受济水于封丘县,东北流向;一支受黄河于原阳县,经延津二流合于长垣县西北,经滑县、濮阳,入山东注钜野泽(一说一支入山东鄄城注瓠子河),濮阳、临濮、濮州皆因此水而得名。春秋时,齐师救郑及濮,庄子垂钓于濮,皆指此水,后因黄河迁决,濮水渐湮。
今濮阳县西南,古濮水之畔,地有桑间濮上,土地平沃,气候温和,时有宽大的桑园,男女聚会其间,边劳动,边对歌,相约馈赠,是男女青年幽会的场所。《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一首情歌,就是描写采桑女子在茂密的桑林中愉快地劳动着,在收工准备回家的时候,呼唤其情侣一同回归的情景。其他诗篇也多有描写桑女农妇在风和日丽的桑园里群歌对答,载歌载舞的美好情景。晋代诗人阮籍诗曰:“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声”,亦指此地。
相传殷末,有乐师名延者,为纣王作靡靡之音,纣听而忘倦。及武王伐纣,师延抱琴东走,自投于濮水之中,有好音者过此,其声辄自水中出。春秋时卫灵公朝晋,行至濮水之上,天晚宿于驿舍,夜半不能成眠,耳闻鼓琴之声,乃披衣起坐,倚枕细听,其声甚微,而泠泠可辨,试问左右,皆曰弗闻。灵公素好音乐,有太师名涓,善制新声,灵公爱之,出入必使相从。时曲未终,乃召师涓听之,良久声止。师涓曰:“臣能识其略矣,须更一宿,臣能写之。”灵公复留一宿,夜半,其声复发,师涓援琴而习之,尽得其妙。
此传说未免有些离奇,然古书所载,濮上谓声色所集,靡靡之音,亡国之声,亦未必不是封建文人穿凿附会的一种偏见。其实,濮上不只是丝竹之地,歌谣之乡,且素有好气任侠之遗风。春秋时,此地为卫国。卫地崇尚豪侠刚武,濮上为之代称。此地人讲义气,重矜节,性侠爽,多有舍已救人之精神,子路、夏育、吴起、荆轲,民人慕之。濮上可谓地灵人杰,英雄辈出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宝琛《沧趣楼诗集》注译165
古代最著名的男女野外偷情交欢之地
春秋时期卫国之地有多开放?男女在野外交欢习以为常,有成语为证
[转载]桑间濮上
【诗说河南,读懂中国】濮阳:桑间濮上
“桑间濮上”为何指男女幽会的场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