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从禅中走来(原创)

他从禅中走来(原创)  

他从禅中走来

人们在生活中,难免要碰到一些忧愁、困扰、伤感、无奈、抱怨、焦虑等等的遭遇,如果能从禅理中得到启迪或智慧,那,这些忧愁、困扰、伤感、无奈、抱怨、焦虑就迎刃而解了。

记得在看《大时代》时,里面反复出现:“老和尚背女子过河的故事”,都有点看烦了,后来他突然悟到,影片的目的是要看者觉悟而故意安排的,真是“用心良苦”啊!“老和尚背女子过河的事”老是出现,原来它想叫我们“放下包袱”而不是单单把背在身上的女子放下啊!——你明白什么了吗?

我们身上背着无形的包袱,随着时日的积淀,包袱会越积越多,越积越沉,所以才会有:“积羽沉舟”之说。如果想轻松、愉快地生活,我们得放下所有包袱,轻装上阵。放不放下包袱,放得彻底与否,将决定你的一生——痛苦或幸福。

《一味禅·花之卷》:薛西佛斯神话

“希腊大力士薛西佛斯,因恼怒了神祇,被罚以一项永无止歇的苦刑:将一块大石头从奥林帕斯山下推到山上;但由于诅咒的力量,巨石抵达山顶的刹那,就会自动滚落到山下.周而复始,薛西佛斯永远没有完成使命的一天,永远重复同样劳苦无望的命运.

然而,有一天,薛西佛斯在搬运巨石的途中,忽然觉得自己搬动巨石的每个动作都那么美,专注地观察自己全力以赴的每个当下,都具有独一无二尊贵感----这时,所有的劳苦、疲惫、绝望忽然都消失了,全心享受这份苦役,不再抱怨焦虑,只是凝注在当下那个动作的美感.奇妙的事发生了,诅咒竟然在这一刹那解除,巨石不再滚回山下,薛西佛斯从永无止尽的苦役中重获自由

这是则充满象征的神话.人的命运不也是如此吗?我们不断在欲望的流沙区挣扎着抽离,又不断失足在自己软弱里;已经快到心灵的巅峰了,却又一下被业力和习气推落谷底.我们是人间的薛西佛斯,生活诸苦是那越滖越庞大、越滖越沉重的巨石,我们不甘不愿地推着,劳苦和疲惫拖沓的比奥林帕斯山道还长……

谁诅咒了我们?为什么我们经常重复同样的苦?

答案是我们自己

轮回,就是‘再来一次’的意思,我们经常觉得生命的大轮回太遥远,却没察觉有时我们的一天就是‘轮回’了好几次;当我们让同样的苦再来一次,就已经落入轮回里了.生活里的小轮回都超脱不了,何况是生命的大轮回呢?所谓‘业力,其实就是‘受苦的习惯,我们习惯于如此受苦,业力就产生了,这就是薛西佛斯的诅咒啊.在相同的情境里,不能挣脱心灵的惯性,吃了同样的苦,这是人间薛西佛斯的悲剧.如何从苦的轮回中超脱出来呢?

就是学习薛西佛斯,欣赏当下之美,在苦里安心.如果推石是苦,因推石而生的怨恨则成了第二重苦,身苦加心苦,难怪轮回不已.放下和劳苦对峙的念头,心会轻松柔软许多,再用情趣的眼光,体察每个当下的美感,我们就可以从自己受苦的惯性中挣脱,解除自设的诅咒。”

在他看到这则故事以后,受用到现在,薛西佛斯神话将利益他终生

一个人能够欣赏“苦难之美”,他还会有苦难吗?!

在练功最困苦的时候,他想起了薛西佛斯神话,用其方法克服了种种困苦,战胜了一道道难关。也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同仁有所收益。

卷一 风之卷——地狱与天堂

武士信重疑惑于天堂地狱之说,特向白隐禅师请教:

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

白隐问他: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一名武士.信重回道:言下颇为自傲.

你是一名武士!白隐叫道:什么样的主人会要你做他的门客?看你的面孔!犹如乞丐.

信重听了非常愤怒,按住剑柄,作势欲拔.

!你有一把剑,但是你的武器也太钝了,根本砍不下我的脑袋.

白隐毫不在意地说着.

信重被激得当真拔出剑来.

地狱之门由此打开.白隐缓缓说道.

信重心中一震,当下有所悟,感佩之余,遂收起剑向白隐深深鞠了一躬.

天堂之门由此敞开.白隐欣然而道.

白隐是日本禅宗里的著名高僧,培育他的老师住在信州饭山,两人的师徒之情极深,在白隐要出外云游时,老师给他的临别赠言是:聚离都为友,如影随身行.

这位老师便是无难禅师的传人----正受.

以上这则禅的故事,说明一个人走向深渊就是你平常不能克制自己的结果;迈进天堂也就是平常能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的必然。做人没什么大诀窍,只不过,从小事做起。正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愿你能享用。

禅海珍言》中有一则哭婆变笑婆的故事

京都南禅寺以前住着一位老太太。她下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神情懊丧,面容愁苦。南禅寺的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她边哭边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鞋的,小女儿嫁给了卖伞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的天气,我又想到大女儿的鞋一定没有人去买。我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

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应去想大女儿的鞋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该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的很多。

老太太当即顿悟,破涕为笑。此后,她的生活内容未变,但由于观察生活的角度变了,便由哭婆变成了笑婆

这则珍言是教会人们对事物要看到其好的一面,不要只看到差的一面。2013 12 31 1937

生活禅理 凡事用心定可成功

       5. 敬钟如佛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房中出来就听到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立刻被那种与众不同的钟声吸引了,他仔细聆听,神态极其专注。钟声停了以后,他向侍者询问道:今天早上敲钟的人是谁?

         侍者回答道:他是新来的,才来了没几天。
         
奕尚禅师说:你去把他找来,我有话要问他。那个新来的和尚来了,奕尚禅师问道:今天早上你敲钟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他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情,只是为了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奕尚禅师道:我看不是这样的,敲钟的时候你一定是想着什么,否则,你不会敲出这样的钟声的。我仔细听过了,今天的钟声格外高贵响亮,只有真心向佛的人才能敲出这样的声音

         小和尚想了想然后说到:我没有刻意要想着什么,在我还没有出家以前,我的老师告诉我说:做什么事都要用心,打钟的时候想到的只能是钟,因为钟即是佛,只有虔诚、斋戒、敬钟如佛,才配去敲钟

 奕尚禅师面露喜色,提醒他道:敲钟是这样的,做任何事也要这样。要保持今天早上敲钟的禅心,以后你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这位小和尚从此事事恭谨,无论做任何事都牢记禅师的教诲,保持敲钟的禅心,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就是后来的悟由禅师。

这就是:“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之理。敬事如神,做什么事都这样,等同较好的练功,也是很好的养生法。

生活禅理 :荣的任它荣 枯的任它枯

28. 枯与荣
        
药山禅师有两个弟子,一个叫云严,一个叫道吾。有一天,师徒几个到山上参禅,药山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得很茂盛,旁边的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药山禅师问道: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道吾说:荣的好!云严却回答说:枯的好!
         
正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小和尚,药山就问他:你说是荣的好,还是枯的好?
         
小和尚说: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
         
禅师说:荣自有荣的道理,枯也有枯的理由。我们平常所指的是人间是非、善恶、长短,可以说都是从常识上去认识的,都不过停留在分别的界限而已,小和尚却能从无分别的事物上去体会到的无差别性,所以说: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

无分别而证知的世界,才是实相的世界。而我们所认识的千差万别的外相,都是虚假不实,幻化不真的,甚至我们所妄执的善恶也不是绝对的。好比我们用的拳头无缘无故地打人一拳,这个拳头就是恶的;如果我们好心帮人捶背,这个拳头又变成善的。恶的拳头可以变成善的,可见善恶本身没有自形,事实上拳头本身无所谓善恶,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对万法的一种差别与执著

         禅的世界是要我们超出是非、善恶、有无、好坏、枯荣等等相对待的世界,禅的世界是要我们在生死之外,找寻另一个立身立命所在

         “分别心”是把人们害苦的一种观念,要学会让事物全归于无差别。那时我们就拥有一颗菩萨心肠。

        生活禅理: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44. 学会宽容 
         
一天晚上,一位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这位老禅师也不声张,他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着。一会儿,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木鸡般地僵立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但是,更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老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此时此刻,小和尚一定知错明过,那就没有必要再饶舌训斥了。以后,老禅师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情,可是禅院里所有的弟子都知道了这件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这就是老禅师的度量,他给犯过错的弟子提供了冷静反省的空间,从而使其幡然醒悟,自戒自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一个宽容的人,到处可以契机应缘,和谐圆满,笑对人生。

        宽容比谩骂、啰哩啰嗦更能使人反省、改过

       生活禅理: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

  70. 小和尚扫树叶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
         
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就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
         
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干,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是落叶满地。
         
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惟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预支烦恼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他们不好好地活在安全、安稳的当下,却喜欢生活在记忆的烦恼中,无休止地想着以后的烦心事(预支烦恼),心情能愉快吗?身体能健康吗?为了你的健康务请不要烦恼,更不要预支烦恼。1014 0101 1812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
       我认识一个人,其“QQ心情”里常会看到抱怨,今天是这个犯贱,明天是那个虚伪,后天是那个奸诈。由于交情不深,我不敢肯定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但我也不相信谁的身边老是这样的人。
       如果一个人觉得身边谁都不顺眼,那么我想,绝对不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而是那个人自己出了问题
       有一次,东坡到金山与佛印一起坐禅。坐了一个时辰,东坡觉得身心通畅,内外舒泰,便忍不住问禅印:“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
  佛印看了一下东坡,点头赞道:“像一尊佛。”东坡非常高兴,佛印随口也问东坡:“你看我的坐姿如何?”苏东坡揶揄地说:“像一堆粪!”。佛印听了,并不动气,只是置之一笑。
  东坡高兴的回家,告诉苏小妹说:“我今天赢了佛印禅师!”苏小妹颇不以为然的说:“哥哥,其实今天输的是你。禅师的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粪,所以才视禅师为粪。”
       以上故事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的心中不能装太多不好的东西,到时候就只能看见不好的东西。”
       《一味禅·花之卷你快乐吗?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这是了庵禅师到家后的妙好境界.

法无余事,只是在每个当下的绵密契入,用简单的心面对世界,过朴素的生活,这就是快乐的奥义.

睡觉时好好睡觉,睡得甜熟安祥;睡醒了有茶喝,就喝的满杯温润、身心如洗;饿了有饭吃,不计粗精,一样吃的滋味深长----修行人念兹在兹的,只是如此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欢喜.

你快乐吗?

希望我们都能渐渐地把‘余事’放下,安静地活在眼前的点滴美感,“简单的欢喜”里,有一天终能坦然如实回答:,我快乐.(2014 01 07 18:49)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禅故事:感悟人生至高智慧和境界
《佛养心道养性》
一誠長老 | 走出第一步叫成佛,走完最後一步也叫成佛
钟的启示
一心做事,两处学习,三思做人
谁束缚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