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心做事,两处学习,三思做人




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房出来就听到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立刻被那种与众不同的钟声吸引了,他仔细聆听,神态极其专注。钟声停了以后,他向侍者询问道:“今天早上敲钟的人是谁?”

 

侍者回答道:“他是新来的,才来没几天。”

奕尚禅师说:“你去把他找来,我有话要问他。”

那个新来的小和尚来了,奕尚禅师问道:“今天早上你敲钟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小和尚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情,只为敲钟而敲钟而已。”

奕尚禅师道:“我看不是这样的,敲钟的时候你一定是想着什么,否则,你不会敲出这样的钟声的。我仔细听过了,今天的钟声格外响亮,只有真心向佛的人才能敲出这样的声音。”

 

小和尚想了想,然后说道:“我没有刻意要想着什么,在我还没有出家以前,我的老师告诉我说:‘做什么事都要用心,打钟的时候想到的只能是钟,因为钟即是佛,只有虔诚、斋戒、敬钟如佛,才配去敲钟。’”


 



奕尚禅师面露喜色,提醒他道:“敲钟是这样的,做任何事也要这样。要保持今天早上敲钟的禅心,以后你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凡事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做任何事情皆能以认真的态度去面对,就没有做不好的。




我们的经验和知识等,都需要通过学习而来。不过,一方面要注重读书,向书本学习,历代典籍蕴藏着先人的智慧,我们的人生经历有限,不可能凡事都经历接触过,所以,读书就是我们扩大知识面,增长智慧,训练大脑的最大捷径。在书中,各种知识,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人来学、考古学、物理学、化学等应有尽有,我们只管去读,看的有意思就多看一点,写的不好就弃之一旁。遨游宇宙,神交古人。与圣贤对话,与诗人同醉,与侠客同游。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向生活这本无字大书学习。有些事,不亲自经历一番,总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人类的一切经验知识莫不是从生活实践而来。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勤思善问,一样可以通过生活实践成长起来。




《荀子》的《法行篇》记载,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大意为,孔子曰:“君子有三种思虑,不能不认真去思考。少年时代不学习,长大后就没有才能。老年时期不教诲别人,死后无人思念。富有时不施舍别人,穷困时也不会有人来帮助。所以,君子少年时考虑到长大之后的情况,就应该学习。老年时考虑到死后的情况,就应该耐心教导别人。富有时考虑到贫困时的情况,就应当慷慨地施舍给别人。”



本文系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须注明:

[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誠長老 | 走出第一步叫成佛,走完最後一步也叫成佛
钟的启示
人生如佛:小沙弥告诉你每天怎么撞钟
敬人生如佛
凡事带几分禅心,何事不成?
=他从禅中走来(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