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记》的谎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总是爱拿宋郑二国调侃,宋国有守株待兔、揠苗助长,郑国有买椟还珠、郑人买履。诸子们爱调侃宋郑两国的原因可能很多,比如宋国是殷商后裔的所建的国家,周朝的诸侯国很可能歧视它,而郑国是韩国的都城,所以韩非子作为韩国贵族,自然知道很多当地的笑话。这些理由当然不错,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主要的,因为这些调侃具有普遍性,所以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佐证就是各国史书都描述了各自对这些地区统治的合理性。

    从地图上看,郑、宋、陈、卫是各国争霸的中心位置,所以自然各大国都想把他们据为己有。要占领一个国家,就要寻找战争的合理性,显然调侃这些国家的百姓愚蠢显然不错,但把这当统治理由显然远远不够。这几个国家统治者出身不同,比如郑国和卫国是姬姓,周王室的后裔,而宋国则是殷商的后裔,而陈国则是后来统治齐国的田氏所建的国家,所以各国就要找出这四个国家的共性,然后阐述自己统治的合理性。

    最后他们不约而同的从星宿与殷商故地两个方向论述自己统治四国的合理性。

    古代讲究“三正”,就是夏历、殷历和周历三种不同的历法,之所以叫“三正”,是因为它们的正月不同,而在古代人看来这是一种轮回。原因是从星宿上看,心宿代表着商王朝,参宿代表着夏王朝,而天极附近的北极星则代表着身在洛阳的周王朝。冬至黎明时,西边即将沉入地平线的参宿代表在夏王朝,而东边的心宿代表着商王朝,此时北极星代表的周王朝正在天极附近。参宿沉入地平线后,心宿也西行慢慢消失,而当参宿再次从东边出现时,天空就仅剩下北极星。古人非常相信占卜,夏王朝代替周王朝从天象上看是合乎情理的,于是各国从秦到韩就开始把自己描述为作为夏王朝的化身,而把其他国家描述为“蛮夏”,因此自然自己就有统治他人的合理性了。

    其次,宋、陈、郑、卫四国都是殷商故地,各国就是开始各种与其套近乎,以证明自己对其统治的合理性。这里先讲一个误解,就是大部分人认为“春秋三传”是对《春秋》一书的注解,其实这不对。《公羊传》、《左传》和《谷梁传》是各国官方对历史的阐述,它们是不同的史书。典型的表现就是《公羊传》和 《左传》都对某些以下克上行为进行了褒奖,因为著述《公羊传》的齐国和著述《左传》的韩国君主权利都由此而来,而中山国不存在这个问题,于是《谷梁传》对此问题的看法不同。

    接着上面的说。由于“三传”其实代表了各国不同的思想,所以在“三传”中阐述了各国对殷商故地统治的合理性。比如《左传》通过子产的口说出韩宣子有个玉环是殷商旧物,这个玉环的另一只还在殷商人手里,它们早晚要和在一起。《公羊传》和《春秋》则极可能是齐国人造的,因为《春秋》一书采用的是逾年称元法,也就是先君去世后的下一年称为新君元年,这是齐国公元前338年发明的;而直到公元前257年鲁国都采用的是立年称元法,也就是新君继承王位的当年称元。有趣的是《春秋》的开篇讲的“子以母贵,母以子贵”,非常利于齐国宣传。原因是齐国历来宣传自己祖先的母亲是殷商后裔,加上田氏本身就是陈国君主后裔,而齐国大肆宣传的孔子又是宋国贵族后裔,自然齐国统治殷商故地就非常具有合法性。其他的从《谷梁传》、《竹书纪年》、《楚辞》都或多或少的宣传了类似有利于各国的理论。

    司马迁写《史记》由于采取以上秽史的原因,自然对春秋战国描述的不太客观。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当地的元文化,统一更是以前没有的事情。夏商周之于中国,类似于雅典、斯巴达之于希腊,各国寻求的更多的是霸主地位,而不是全国的统一。秦国类似于马其顿,所以从秦著《吕氏春秋》开始中国有了统一的可能,因此官方开始宣传关于大一统的价值观,渐渐地人们对夏商周的认识开始模糊。

    除了材料的原因,司马迁本身所处的年代可能也有自己著述的政治压力。简单的例子就是关于神权。其实在秦以前各国也有自己的圣河,比如晋国人可以祭祀汾河,楚国可以祭祀漳河,不过在秦以后,这些河流的祭祀待遇就开始慢慢消失,取之而来的是河、江、淮、济四渎的全国性祭祀。司马迁所处的汉武帝时代,正是通过确立五岳四渎全国性祭祀等统一神权手段,宣传大一统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自然司马迁写的史记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要迎合当时的皇权。

    除了迎合大一统价值观,司马迁还不得不神话刘氏家族。前面讲过,从星宿的角度看夏取代周是有合理性的,因此虽然有过短暂的秦国介入,但是汉朝最好可以和夏朝牵扯到关系。此时刘邦的母亲刘媪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史记》没有说刘邦父亲的姓名,只说了他母亲姓刘,而且是和龙交媾生下了刘邦。还记的上面提到凸显子以母贵的齐国么?这是篡改历史的故技重施。翻阅《史记》刘氏和龙牵扯到关系,便是夏代孔甲时期。此时陶唐氏的后裔刘累为夏王孔甲饲养龙,而陶唐氏是尧的后代,由于孔甲淫乱刘累不得不逃离。读《夏本纪》你会觉得这段记述很突兀,是一个全然和上下文无关的故事,但是联想到汉王朝尊崇的《春秋》对以下克上有了很好阐述,加上陶唐氏也算名门,所以《史记》其实很好的暗示了刘邦作为刘累的后代,有代表夏王朝行使权力的合理性。

    所以其实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汉朝,大家都在根据星宿轮回塑造自己统治中原的合理性,而歧视宋郑二国不过是里面的插曲。

·········································································

 文章是我读平势隆郎《从城市国家到中华》一书的读书笔记,大家最好读读原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王朝 为什么叫商?
是什么让殷商十四代人折腾了八次?||史记次元殷商世代002
《大汉王朝 · 司马迁与史记》10
春秋首霸的隆重登场(外一则) | 左传拾趣24
夏朝之前是否真存在一个更为古老的神秘王朝?
周文王的元配正妻,身份极为特别,难怪其子会起兵反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