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朋友们看过来!心理老师告诉你:怎么和孩子好好相处

在网课开始前期,我校心理老师调查学生的心理帮助需求中,有近七分之一的学生希望得到亲子沟通方面的帮助。而随着网课的开展,心理老师听到学生的此类需求越来越多:“老师,我想知道怎样与家长更好的沟通”、“老师,我想知道怎样让爸妈更理解我、支持我,我需要实质性的帮助”……

孩子们渴望与家长友好沟通, 家长们,您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和需求呢? 

因为疫情,我们度过了一个超长假期。前期的居家隔离,让家长和孩子长时间密切相处。很多家长吐槽“家有神兽”的同时,也发现这很容易触发压抑很久的亲子矛盾。家长会看到孩子熬夜玩手机、在家学不进去等现象,家长焦虑,着急,老盯着孩子身上的问题,双方就开始出现矛盾了。

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家长身兼多职,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又要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监控孩子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要兼顾在家办公的工作任务,时感身心疲惫。开学时间一再延后,眼见亲子关系从最初的亲密无间到冲突不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心理防线都开始拉响预警。

如何改善疫情间的亲子关系,让我们来听听专家们的建议吧。

1

父母为什么容易对孩子碎碎念?

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施刚认为情绪、行为是伤害亲子关系的“终极杀手”。例如虑、唠叨等情绪,频繁提醒、精力过剩等行为,往往会让亲子关系逐渐恶化。父母念叨孩子的心理根源在于家长无法控制的焦虑情绪,因为“怀胎十月”让妈妈与孩子之间的联结度更高,因此妈妈的焦虑程度要高于爸爸。所谓关心则乱,妈妈焦虑的原因在于对孩子抱有较高的期待,而现实中孩子的表现总是差强人意、达不到妈妈的要求。

相比男性而言,女性的思维比较宽泛,在家中考虑的事情比较多,包括家务、孩子、爱人、老人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女性面面俱到,女性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容易导致情绪易失控。妈妈们爱唠叨是我国家庭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她们的唠叨让家庭氛围更加热闹充满烟火气,但这往往容易触发其他矛盾,妈妈们应该尝试更科学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2

父母的碎碎念有何负面影响?

父母的唠叨对于孩子好习惯养成的杀伤性很强。例如,孩子本来打算下午两点开始做语文作业,但家长中午就开始唠叨孩子下午学习,即便孩子还是两点钟去做作业了,但他完成作业的成就感也会大大减弱。因为这是听父母的话去做的,而不是自主完成的,这样一来,孩子完成作业就变成为父母做事而不是为自己做事了。

自主学习是最高水平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是锻炼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没有老师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家长们要学着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安排并执行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并给孩子尝试犯错的机会。这就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方法之一。

3

家长如何科学调整自身情绪,与孩子顺畅沟通?

1

照顾好自己,别委屈自己

家长们需要花点时间照料自己,包括自己的生活、工作,尤其是自己的情绪,有什么事情要及时说出来,或者写出来,把负面情绪发泄出去;坚持自己的爱好;停止与已经发生的事情较劲,既然改变不了就要顺其自然,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回到与你挚爱的孩子在一起的心境中;关闭“我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孩子”的想法,不涉及原则的问题,要学会允许事态不按你的想法去发展,学会释然。

2

隔离情绪法

施钢老师总结了隔离情绪法的三个关键词:转身、闭眼、深呼吸。具体来说,当家长看到孩子的一些行为让自己愤怒至极即将爆发时,迅速转身,眼不见心不烦。随后闭上双眼,闭目养神。接着做几个深呼吸(注意用缓慢而平稳的速度,用鼻腔吸气,用嘴巴呼气),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持续三分钟以上,烦躁愤怒的情绪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平复。

3

内在认知转变

陈立华校长认为,缓解亲子矛盾除了调整家长外在的行为,还要改变自己内在对于孩子的认识。许多家长觉得养育孩子长大的过程非常辛苦,所以当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自己预期时就会有抱怨、失望情绪产生。对此,如果家长尝试转变观念,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看待,当作自己人生中的小伙伴,共同成长,互相陪伴。如此一来,家长的焦虑情绪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4

丢掉焦虑,陪孩子成长

教育原本是“慢”的艺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又何必抢跑?我们应该学着慢养,给孩子一些时间,也是给自己一些时间。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要过于着急,只求一时的速度和效率,也不能只凭当下的一个表现就评判孩子,教育,不是几节课就能改变一个孩子,更不是几个月就能培养出孩子的优秀能力。教育是一个漫长而优雅的过程,一个由内而外改变的过程,教育不可浮躁。

家长放下争强好胜的心,学会卸下压力,允许孩子失败,减少对孩子的束缚,把选择和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他才能更加积极的面对学习生活和困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5

把握亲子沟通原则

(1)话不过三: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说过的话最好不要重复三遍,重复三遍以后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

(2)时不过三:说话的时间不要超过三分钟,超过三分钟可能会迎来情绪的累加。

(3)事不过三:一次交代孩子的事情不要超过三件事,一次布置太多任务孩子处理不好。

6

亲子沟通的技巧

(1)忌讳以“你”开头的命令式语气,亲子沟通时家长要采用温和的语气进入。

(2)忌讳家长“自说自话”。家长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触碰到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要一直讲“我认为”“我觉得”,要适当听听孩子的需求。

(3)忌讳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开始孩子慢慢进入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经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好,会摧毁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不利于孩子培高自尊、自信等心理品质。

(4)常用 “非暴力沟通”模式。使用句式“事实(客观事实)+感受+需要+请求”,比如:我看到你在玩手机,我(感觉)真的很生气,我担心你的成绩,担心你玩手机控制不了,我希望你学习能更专注一些,上完课做完作业,再休息,在放松。这样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语气相对缓和,孩子更容易接受。

4

如何建构居家生活的良好氛围

1

图片管理法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将计划形象化,具体做法可参照如下:

(1)将孩子一天当中的任务用卡通图片展示出来,如学习、运动、吃饭等;

(2)每当孩子很好的自主完成一项任务后,就将图片贴上;

(3)当一天的所有任务图片都贴上了,就代表一天生活圆满结束;

(4)若能圆满完成任务,要表扬鼓励孩子的表现,给予孩子坚持的力量。

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采用日程清单的方式将每天的任务一一罗列出,每当做完一件事后就打勾做好标记。这种方式既是一种沟通,也是一种评价,可以帮助孩子澄清自己一天的学习任务,并产生圆满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在家学习生活的节奏感。

2

抽签法

设计有仪式感的家庭活动,以抽签的形式决定日程安排。孩子们日复一日在家中学习生活容易产生厌倦感,我们要设计一些活动给孩子新鲜的刺激,使家庭生活增添乐趣,让孩子们对每一天都有新期待,帮助其保持良好的状态。

活动步骤:

(1)制作标签,将家庭中约定好的一些活动写到标签中,比如家庭美食节、家庭运动会、角色互换日等

(2)制定抽签规则,每天抽取一项活动,并认真执行。

(3)注重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和反馈

3

宣泄法

家长和孩子利用家庭中的枕头、抱枕等物品,进行带有奖励的竞技游戏。例如,将枕头当做靶子,家长和孩子各打10拳,比一比谁用的时间短,用时最短者获得奖励,或是“扔枕头大赛”。重点,一定要有时间限制,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好胜心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亲子双方积压的负面情绪不仅得到了缓解,同时孩子过剩的精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家长与孩子共同进行其他的运动项目,互相比较、竞争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4

云互动法

利用网络交流平台,鼓励孩子间交流互动。组织孩子们几个小伙伴建群,共同约定好在一天的某个时间共同做一项学习任务,完成后将运动成绩或表现分享到群里。利用同伴监督、约定的力量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同时激发孩子的兴趣。

5

空间分区法

将孩子的学习区、运动区与生活区域明确区分。让孩子养成行为定势,养成在书房或书桌前就要安静下来学习,在餐桌前就认真吃饭,在卧室就好好休息的生活习惯等生活方式。将家中的生活区域进行明确的划分有助于孩子自律品质的养成

6

挂牌法

家有叛逆期孩子的家长可以尝试使用挂牌法。将日常用语(别打扰我、我不想吃饭等)写在牌子上,在孩子需要独立空间时,将牌子挂在房间门口,代替语言交流,避免亲子间的正面冲突。或提供一个空白的牌子给孩子,让孩子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挂到门上。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孩子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便于亲子沟通,维护亲子关系。

曾经有人统计过,我们一生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占人生的三分之一。假如每个月和父母见一面,那我们一生当中能够陪伴父母的时间只有20个月。假如每年和父母见一面,我们一生陪伴父母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同样的,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久。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珍惜这段日子,与孩子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多多沟通、和谐相处,让它成为孩子人生当中的人生财富。

如需帮助,可及时与我校心理教师联系。

心理求助方式:

素材来源:北京卫视  《老师请回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沟通?
孩子早恋?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亲子心理
不跟孩子讲道理,才更容易沟通
解决孩子厌学:重心不在孩子厌学教育,父母的觉知才是根本(上)
面对叛逆的孩子,如何做好父亲、母亲的角色
“逆反有理”---一场精彩的家庭教育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