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加强民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从民政文化的高度引导民政精神的树立和民政观念的与时俱进,摒弃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和观念,树立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新时代民政精神,才能促进和改善民政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提高民政事业的发展水平。确立适合民政特点的文化产业形式,制定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多元主体进入民政文化产业,汇聚民政文化人才,拓展民政文化资源,全面提高民政文化生产能力,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民政文化产业链。
文化建设的民政样本文化建设的民政样本。亲民为民、勤政廉政、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民政精神,被广大民政工作者深刻认同并自觉去遵循、实践,塑造了民政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民政文化显示了独特、统一的行业文化特征。要将民政文化纳入民政事业的总体布局,作为各项民政工作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民政事业发展中的推进器作用。推进民政文化精品工程建设,打造民政文化品牌。
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大民政建设体制机制,掀起建设大民政文化的热潮,在传承民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树立新典型、凝练新经验、创造新素材,推动民政文化与民政事业协调发展,成为全国民政文化创新的策源地,引领全国民政文化新发展。践行大民政文化的核心理念,要以大民政的理论体系为统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民政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实现民政文化自强。
加强民政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民政工作内容的“多元化”必须通过民政文化这一平台来向社会传递出“一元性”,即民政价值观和民政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民政的声音,强化民政的形象。一是要紧扣“提升实力”这一核心,高度重视民政文化建设,要将民政文化纳入民政事业的总体布局,作为各项民政工作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民政事业发展中的推进器作用。三是努力打造民政文化精品工程,闪亮民政文化品牌。
对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几点思考对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几点思考来源: 湖北民政 时间: 2012-11-27 08:26   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民政工作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民政工作社会化是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发展方向。要加大民政工作宣传力度,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组建民政志愿者队伍,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民政工作,形成大民政工作格局。
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把城乡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光荣院、优抚医院、烈士陵园、救灾物资储备库、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殡仪服务中心等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项目列入规划,并通过现行政策许可的土地划拨、规费减免缓等方式,支持和加强民政事业薄弱环节或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使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规划布局不断优化,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还要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贴近民政实践、贴近民政干部职工思想实际,组织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民政文化产品,特别要创造更多反映民政人为民奉献和开拓创新精神风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民政文化精品,热情讴歌民政干部职工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人民群众在强烈情感共鸣中增进对民政工作的理解和认同。
按照“城乡一体、规模适度、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思路,科学编制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重点对社会福利、殡葬、优抚、军休、社区、婚登、救助站、敬老院等设施进行改扩建或新建,所有项目要与市经济社会“十二五”规划和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相适应,并与国家和省级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计划全面对接。创新民政文化工作载体,通过民政论坛、民政文化专栏、民政开放日活动等形式,展现民政文化魅力。
建立资助救助、门诊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住院救助“五位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市(区、县)社会救助工作管理处工作人员配备原则上不少于8人,乡镇(街道)按每1万人不少于1名配备专职民政助理员或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社区、村委会配备专(兼)职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敬老院按供养对象的10:1比例配备工作人员。统一社会救助机构名称,县级为社会救助(管理)局、乡镇(街道)为社会救助工作站、社区(村)为社会救助服务中心。
关于推进民政文化建设的思考。从民政文化概念看,民政文化定义为:民政部门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行业特点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总和,是独具民政行业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进一步整合民政媒介、出版、广告等资源,鼓励多元主体进入民政文化产业,汇聚民政文化人才,拓展民政文化资源,搭建民政文化载体,全面提高民政文化生产能力和传播渠道。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着力创新创制创优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还要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贴近民政实践、贴近民政干部职工思想实际,组织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民政文化产品,特别要创造更多反映民政人为民奉献和开拓创新精神风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民政文化精品,热情讴歌民政干部职工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人民群众在强烈情感共鸣中增进对民政工作的理解和认同。
深圳市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关于印发深圳市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作者:深圳市民政在线 发布时间:2011-11-25建立民政事业发展监测评价体系,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加快民政法规制度建设步伐,加强政策法规之间的协调整合、衔接配套、细化实化,完善社会组织、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区建设、优抚安置、社会救助等领域的政策,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民政法规体系,为深圳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法规依据和制度保障。
配合市海洋渔业局开展海域勘界工作,着重协调xx岛、xx岛界线争议问题;完成xx-xx、xx-xx陆地勘界联检工作,增强了行政区划管理的科学性。加强对各区地名管理进行指导和检查,规范部分地名标志,配合市建设局完成xx区、xx镇的门路牌设置工作;全面启动实施我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开发了xx市xx主城区地名信息更新与应用系统,提高了地名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服务功能;近年来,共审核地名499个。
不断提升上海民政政风行风建设的水平。民政系统的各级领导也始终把政风行风建设作为衡量一个单位(部门)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级政风行风建设责任制,坚持“政风行风无小事”,始终把政风行风建设挂在嘴边,落实在工作中。民政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作为政风行风建设的最重要的评判标准。
(五)着力抓好民政项目建设。各级民政部门要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贴民政实际,紧紧围绕“为民、务实、创新、奉献”这一核心精神,深入挖掘民政文化内涵,搞好民政文化建设与民政业务建设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民政文化在引领和推动民政事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把民政文化建设贯穿渗透到各项民政业务建设中去,以民政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提升民政业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创新创优服务品牌。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对社区的服务内容和工作规范,最近又制定了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实施意见》、社区运转经费保障和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待遇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文件要求,完善“两委一站、三位一体、合署办公”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切实做到经费、编制、待遇、投入四个到位,尽快实现工作人员职业化、工作职能服务化、经费保障正常化和工作队伍稳定化。
二、社会救助工作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推进民政人才规划提出的民政部门党务行政领导和公务员素质提升工程、民政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民政范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民政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工程、孤残儿童护理员队伍建设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建立健全民政领域服务标准,重点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社区服务、婚姻登记服务、殡葬服务等领域标准。
深入开展“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县(市、区)”、“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乡镇”创建活动,着力推进城市近郊、中心镇、中心村、产业集聚区周边、经济较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试点地区、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力争新创建3至4个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县(市、区)、20个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乡镇。
去年3月中旬召开的全国第十三次民政会议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去年9月上旬召开的第十七次全省民政会议上,省委书记周强指出,要着力从发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保底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支持作用、加强基本社会服务的支撑作用等职能,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重视民政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民政信息化水平。强化民政基础能力保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市民政局在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经验交流会议上的交流材料
光山县县民政局政府信息公开网
积极研判发展形势,认真谋划发展思路
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意见
关于2013年民政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在全市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