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不是没时间,只是太拖延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而很多时候

我们在选择行为之初

就已经选择了结果


今天是,2016年的第228天


看文章之前,请诚实的参与下面的投票----



跟朋友聊天,说到两人都糟糕到透顶的图片处理技能,互相损贬结束后一起报了PS的初级网课开始学习,我兴冲冲的下载好了软件,小心翼翼的把素材包点了保存,立志在一个月之内学完。


那个压缩包从我的电脑桌面移到硬盘,又从硬盘移到网盘,终究没有打开过。有天她忽然微信查岗,“为什么我总感觉online课看不到你?”


我在手机这头想了好几分钟措辞,“最近挺忙的,打算下半年再开始学...”


“好像日理万机的样子,其实也没那么忙吧,就是不想开始而已...”我们相识已近七载,她毫不留情的拆穿了我的托辞并补刀,“我下个月开始就要上高级的课了”。


我又一次被自己重度的拖延症和懒癌所震惊,决定立刻开始上课。


学习之前,得先喝个下午茶压压惊吧...然后再听会儿音乐舒缓一下心情...微信上十几条信息需要先回复一下...京东今天活动买200送100哎,买买买...


对了,我刚刚说要做什么来着?


十一点半了,还是睡觉吧,明天还得上班呢...


一个重度拖延癌患者的一天,就这么华丽丽而又一事无成的结束了。


《拖延心理学》中提到:“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拖延的问题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它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


想要治愈拖延症和懒癌,仅仅靠喊口号和打鸡血远远不够,要改变一个人既有的习惯,依靠的不仅是自制力,还有知识。


试试以下几点:

“为什么”到“是什么”思维的转化


健身,读书,赚钱,学习,对你来讲意味着什么?


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不会偏离“让自己变得强大,拥有更多资本,成为更好的人等等”。很少有人会去想,这些词汇同时也意味着“每天跑五公里”,“每晚读一小时书”,“日更2000字”和“每天背50个单词”。


换言之,在设定目标时,我们更倾向于思考“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而这种思维方式会让我们陷入一个极大的思维陷阱---事实互换。


虽然我没跑步,可是我今天少吃了一包饼干;虽然我今天没读书,可是看了一部特别棒特别启发灵感的韩剧...


互换会让我们陷入一种错觉,好像即便没有做“本应该做”的事,做了自己“想做的”也依然让我们向目标又迈进了一步。然后日复一日,直到有天你惊讶的发现自己离终点越来越远。


《成功,动机与目标》一书中提到:


对目标采取“为什么”式的大体思维能使人专注于将能得到的回报,从而获得动力。而“是什么”的细节式思维能使人专注于操作性细节,从而克服拖延。想要去实现的目标,说清达成它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方式。


比如,就拿之前的减肥目标举例。第一步,应该把“少吃”改为“每天摄入热量不超过1 500卡路里”;第二步,“多运动”应该变成“每周一、三、五上班前去健身房锻炼一个小时”。


现在想想,你最想做的那件事,它是什么?


打破拖延的恶性循环


对于大多数的人,拖延症并不是一个日日相见的敌人,而是一个间歇性不定期出现的对手。


由于“超我”的驱动,人其实很难真正放任自己陷入长期的拖延和懒。


当拖延的进度条走到一定程度之后,那个“理想中的自我”会自动唤起我们的焦虑,比如:“天呐,我怎么这么胖了!”或者“三周没看书,智商不如猪”。


然后,我们常会陷入冲动性的努力---寒暑假一定要补上自己所有拉下的功课,每天加跑到十公里,以及买书如山倒的囤积模式。


这样的努力之所以是冲动性的,因为它的程度和强度远远超出了我们自身的能力和设定,它仅仅是为了缓解焦虑的急迫感而生,我们雄心勃勃的设定了这样的目标,却难以长时间地克制自己,振作状态很难持久,为了逃避“完不成”的失落,开始“索性不做”的拖延。


想要打破拖延的恶性循环,需要从管理期望值开始,由于“归因谬误”,我们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并给自己设下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


而管理自己的期望值意味着,你需要顶住焦虑的情绪,用理智去判断自己,设置能力范围内的目标,并留出时间应对突发事件。


一定要努力,但千万不要急。



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调皮的社会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被分成两队的实验者面前都摆放着胡萝卜和巧克力,食物的面前都放着由资深营养学家标注的营养含量和卡路里。


第一组进行直接选择,有70%的人都抑制住了自己对巧克力的渴望选择了胡萝卜,而第二组则需要先完成一张数学试卷才能开始选择,在第二组中,选择胡萝卜的人只有45%。


专家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理论:意志力或许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相反,无论一个人的“自制肌”多强大,都一定会有它的局限性。


每一次选择,每一个决定,每一件小事都会带来意志力的消耗,当意志力下降到临界点之后,你就很难再调动它为你工作。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行军如此,做重要的事情亦是如此。


习惯把重要的事情向后放,再向后放,期待能上演一场惊艳的压轴大戏,却发现拖延的结果不是爆发,而是遗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差距,让你离想象中的自己越来越远,与那个跟自己一起成长过的人重逢,看到很厉害的别人和很平庸的自己,只能反复感叹一句话,“天呐,她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时间。”


什么时候去做最合适?


不是下午,不是明天,不是将来。而是此刻。


你现在不会去做的,今后大概也不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正值得你花时间阅读,读完让你睡不着的6本书
小心你的“穷人思维”
怎样用冥想增强意志力? | 心理性格
增强思维体力的五种策略
“知识焦虑”的你,应该怎样学?
贫穷,对你的思维方式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