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

本公众号由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欢迎关注。

写在前面

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句感叹,让常爸特别有共鸣:

“现在父母对待育儿的态度是这样的:

孩子太皮不行,太乖也不行;

不会爬不行,太快会走路也不行;

只要打断孩子玩,就会毁了孩子一生的专注力/创造力;

没有母乳喂养,妈妈就属于不合格。”

公众号后台,常常接到妈妈们的各种咨询,从这些咨询中,我能深深感觉到妈妈们有多焦虑。比如,有的妈妈问,今天一时没忍住,当着一岁多孩子的面和老公吵了一架,现在特别后悔,问这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持久的负面影响;有的妈妈问,之前因为某些疾病原因没有喂母乳,现在听说喂母乳的孩子智商比喂配方奶的高,特别懊悔,怎么补救……

这些充满焦虑情绪的问题,有时把常爸也搞得很崩溃。所以今天请小马君来谈谈父母的焦虑式思维,和如何破解。文章最后,附上一首常爸很喜欢的纪伯伦的小诗,希望能帮助大家缓解一下焦虑的情绪。

小马君就是我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现居美国,任职于美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之一的Bright Horizon,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

(小马君受常爸之邀,到“常青藤爸爸”公众号开设专栏,每周三和大家聊聊科学育儿。)

美国有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叫做“Helicopter Parent”(直升机父母),指的是父母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身边盘旋,时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只要孩子有一点行为上的变化,就会变得极度焦虑。

美国家庭关系学专家Debbie Pincus说,直升机式父母的焦虑主要来自于过度关心孩子,并且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复怀疑(second guessing)”,比如要给孩子立规矩,之后又怀疑规矩立得合不合适,轻了还是重了。

看到孩子没什么特殊表现,又要怀疑这规矩的力度是不是不够,方式是不是有效。总之就是凡事都往坏处想,怎么都觉得自己做得不对,而且还总想着马上就得解决掉自己假想出的坏结果。

毋庸置疑的是,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Debbie说,和以前的溺爱不同,现在父母们更多是“恐惧式”的爱。

看看下面说的是不是直戳你心

↓↓↓↓↓

第一:过度反应

只要孩子一不开心,就开始紧张,变着法儿的想要让他立马变开心。

这些父母还认为自己的言行会对孩子有一辈子不可磨灭的影响:总觉得忍不住骂了一句孩子就毁了,同意给他买个玩具孩子就会变得物质从此越加变本加厉。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过度反应,孩子与父母的互动确实很关键,但是谁没有发脾气的时候,真实地表达感情永远比隐藏自己的情感,违心地慈眉善目当“好妈妈”重要得多。

同样地,不必故意拒绝孩子的所有请求以免担心“惯坏”他,抓住这个机会,先耐心倾听孩子购买玩具背后的需求更有意义。

第二:过度关注负面结果

这其实是一种人的本能。

想想我们什么时候会打开“大众点评”写个评价呢?往往都是体验超过我们预期的时候。

社会学家做了个实验,到底人们更愿意分享特别差的体验还是特别好的体验?结果发现,在没有外在奖励的情况下,负面的经历更容易让人记住,并且愿意分享。脑科学家也发现,这是大脑的一种机制,更容易关注孩子的负面行为。

但凡事一“过度”显然就不好了,因此当我“只”关注负面,就会有目的,有指向性地去找相应的行为,来支撑我的担忧。

比如我觉得孩子最近总有畏难情绪,我观察到的也一定都是他种种遇事想要放弃的迹象,可能孩子当时只是累了,想要休息一下停一停,但我会想当然地替他担心,如此害怕挑战未来怎么得了?

你的“恐惧”最终会转变成孩子对于他人目光的“依赖”

这两种行为会最终形成一个“Worried-Driven Cycle(焦虑主导式闭环)”。很多父母在跟孩子互动时候其实已经落入了这样一种循环,可是自己却还没有察觉到,而是一个劲地找孩子身上的问题。“他肯定不行”“他就是不会……”

真的需要警惕这种思维循环,因为这最终真的会让孩子觉得“我肯定不行”“我就是不会”……

像刚才说的,当父母认为孩子特别喜欢动粗时,就会过度去关注他的“打人”行为,可能只是简单的肢体接触,也会以为下一步就会动手而赶紧拉开。

这种关注时间长了会让孩子依赖“other-focused(他人的关注感)”。他会习惯大人在这种时候对他的关注,并会觉得自己只有在他人关注(other validation)的情况下才是有价值的。他会在每一种关系中寻找这种关注感,比如同伴,师生,甚至夫妻关系。而怎么能持续地得到这种关注呢?他想要的唯一,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你们怕什么我就来什么,这样你们才能一直一直关注我,重视我啊!

参考文献

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Avoid Helicopter Parenting: Don't Do These 6 Things." Empowering Parents. N.p., n.d. Web. 13 Nov. 2016.

我感觉写到这里,父母看了该更加焦虑了——错了那么多年,还有救吗???

赶紧奉上“四不”原则,帮助你打破自己的焦虑闭环。

1. 别和孩子抢体验

孩子哭了,想马上让他停;兴趣班上孩子回答不出老师的答案,马上替他抢答;孩子一爬上桌子,马上把他抱下来……

亲们,孩子的体验需要时间,别和他们抢,这也是减少对他们关注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

哭,就让他哭吧;答不出问题,感受一下紧张尴尬也无妨;爬上桌子了,他会自己评估到底该怎么下桌子。请慢一点,别再抢了。

2. 别让孩子成为你的宇宙中心

多长时间没和老公单独看电影了?多久没有和闺蜜或兄弟们出去耍了?

少盯一会儿孩子,也给他减轻点儿压力,况且孩子总有一天会有他自己的家,你要有你自己的生活,说白了陪你走到最后的还是你身边的人,分一点爱给你的另一半,他们同样值得被爱。

3. 别给孩子贴标签

这就和墨菲定理很像,越怕什么,越来什么。语言是诚实的,反映出的都是你的内心所想。当你觉得孩子胆小,不经意间加强孩子对于自己的认识。如果经常说,“你从来不去尝试”“你老是躲在后面”,时间久了,他自己也会有这样的认识。

4. 别把所有的事情都归因于自己

别总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只要孩子和自己想象的方向不同,家长们,尤其是妈妈们,就容易开始琼瑶式的质问自己,“这到底是为什么?”“我和他爸爸从小人缘都很好,可为什么孩子老是会打人呢?”“我哪点做得不够好?”

说到这里,还是不免老生常谈,父母会对孩子有影响,但并不是全部,他有他的人生,你把你的部分做好,剩下的很多他的行为和你没有关系。但是想做你永远无法做到的事情只会更平添你的焦虑。

说到底,还是放下你的焦虑,相信他自我发展的力量。

所以,别再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了,比起你的焦虑和对自己的不满,他好着呢!

常爸的话

父母的过度焦虑,往往会伴随着过度控制:因为我们深深地相信,教育是个不可逆的过程,一着错,落盘皆落子,所以我们要精细地控制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步,避免犯错。殊不知,这种焦虑和控制,也许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最大的伤害。

常爸之前在很多篇文章里都反复强调:教育无他,惟爱与榜样。你做好亲子陪伴,有一个很好的亲子联结,再做好自己,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这才是教育的关键。大原则把握好就可以了,过度地关注育儿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只会徒增烦恼。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首纪伯伦的小诗,希望能帮大家缓解一下焦虑的情绪: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归故事 | 妈妈的“容量”(儿童多动症案例分析)
不打无准备之仗你和宝宝做好断奶的基本准备了么?
和孩子相处,为什么常常会失控发脾气?
不是孩子太磨蹭,而是我们太着急
如何让孩子成为情绪稳定的人?前提是对身体感受,做出正确判断
提高幼儿社交能力的6个要点和1个提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