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禅修入门》(新版)



前言


“观心”一词,在几年前还是相当陌生的字眼,现在却已经广为人知,尤其是在新一代的修行者中广为流传。


其中的原因是:“观心”适合于当代社会,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或者说今日的人们每天要去想、要去思考很多问题,所以,“观心”非常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实践!


但是对于实践观心法门的初学者,困难之处在于从何处入手——心是什么,用什么去观,如何观等等,这些都是初学者最常问到的。

 

基于上述原因,编辑组向隆波帕默尊者申请出版《禅修入门》和《禅修指南(简易版)》,用来护持那些对观心法门感兴趣的修行者,以便解答他们的各种疑问,并可以将之作为实践观心法门的重要原则。

 

另外,这两篇文章是隆波帕默尊者还身为居士之时所著,并且在修行圈内广为流传,因此在文字与语言上,与如今的法宝略有不同。

 

在此,编辑组向隆波帕默尊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恩尊者慈悲特许出版这两篇文章来作为此次的法布施!

 


泰 文 编 辑 组 



简单、平常、普通的

——称之为法


隆波帕默尊者

写于1999年9月31日14:07



01


我们很难理解“法是最简单、最平常、最普通的”。因为宗教所描述的或是我们所知道的法,无论怎么看或怎么思维,都是非同寻常的。首先它使用的语言是巴利文,而且全部是专业术语,仅仅弄懂这些词汇就已经很不简单了。

 


一旦我们懂得了专业词汇,真正准备开始学习经典时,又会碰到一个难题——佛陀所教导的法浩如烟海,且在佛陀之后又增加更为繁多的经典。

 


即使有些人高兴地着手实践了,也会碰到其他问题——各门各派的修行道场不计其数,每个道场都宣称自己最符合佛陀的教导,有时甚至批评其他道场的教导是不正确的。

 


此类问题与困难困扰着每个人,致使我静心自问:“我们有可能不必学习巴利文就足以简单而轻松地学习佛法吗?或者说,我们有可能无须阅读经典与书籍,甚至根本不用进入任何修行道场也能够学习佛法吗?”

 



事实上,佛陀的教导非常简单、平常、普通。正如经典所记载,当时听法者大多会感叹道:“世尊的教导极为清晰明了,就像是把倒扣的东西翻了过来!”



也难怪当时的听众这么认为,因为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就已经与法同在了。活着的时候,我们与法在一起;死的时候,还是与法在一起,如此历时弥久,只不过我们看不见法藏身何处。当佛陀指出时,我们得以顺其所指,极为容易地发现“法”

 


再者,佛陀的智慧已经圆满,所以他可以将错综复杂的“法”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予以阐述,将极为深奥难懂的“法”开放而又易懂地讲解给听众。



佛陀能够突破语言的障碍因材施教,他具备简洁明了、因材施教的讲法能力,不像后来的大多数学者和老师们,把与自己切身相关、在身边极为平常而普通、鲜活的法,描述得深奥难懂与高不可攀,远离了真实的生命,以至于大大偏离了“引领众生离苦”的范畴,而且在教导时所用的语言也大多是普通人听不懂的。

 



事实上,

法与我们的生命和生活

息息相关,就在我们身边,

甚至可以说就是我们自身。

并且,法只有一丁点儿的范围——

如何才能不苦。


 

如果要学习佛法,请直接学习:苦在哪里?苦是如何产生的?苦将会如何熄灭?学法的目的是——修行直至离苦,而不是为了学富五车、知识渊博,也不是为了能够口吐莲花、精妙绝伦地讲法。

 



02


事实上,人的就存在于身与心之中。我们学法的道场就是身和心,无须向外驰求。相反,我们应该通过回观自己的身与心来学习。



学习方法并不复杂,只需要仔细观察与了解自己的身和心,甚至仅仅简单地从观察身体入手即可。

 


首先,让心轻松自在,不要让心感到紧张和有压力。别想着“我要开始修行啦”,而只是观察身体就好。观察以后,知道多少就是多少;观察与了解多少,就是多少,这样就够了。

 


一旦我们的心获得轻松自在,就试着感觉身体或是感觉全身,就像是正在看一个可以走路和活动的机器人:嘴巴可以打开、合上,能够把食物吞进体内,能够把食物的残渣排泄出来等等。



如果看着这个称之为“我”的机器人在不停地做这做那,而我们仅仅只是观者。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心就会清楚而明白地看见“这个身体不是我,它只是一堆物质元素,不停地动、不停地变,无法保持永恒。”



而且组成这个机器人的材料也是一直流进流出,从未停止。比如:吸气进来了,之后呼出去;摄取食物和水以后,要排泄。它们并非是一堆永恒不变的物质元素。



这样一来,我们内心认为“身体是我”的错误抓取与执著就会逐渐淡薄。



之后我们将会看见,还有一个自然的部分是知道身体的那个“观者”,它就寄居在身体里。

 


一旦清楚照见了身体只是一堆不停变化的物质而不是“我”就可以进一步观察那个藏在身体里的部分——这是更精微的探求自己的方式。

 


03


藏在体内很容易被体会到的那部分是:有时觉得快乐,有时觉得痛苦,有时候则是不苦不乐。



比如,当我们觉察这个可以活动的“机器人”来来去去,很快会看见酸、胀、痛、麻、渴或是各式各样的苦。它们一个时间段接着一个时间段地出现。一旦那种苦过去,就会有一段时间觉得舒服(快乐)。



例如,口渴了,就会有苦产生,一旦喝了水,由口渴所生的苦便灭去。或者坐的时间长了,会觉得酸、胀、痛、麻,觉得痛苦;一旦换姿势或挪位子,酸、胀、痛、麻便会消失,我们会感到苦也跟着消失(又会再次觉得快乐)。

 


有时候我们生病了,更有机会持续地观察身苦。比如,连续牙痛几天,如果慢慢观察与体会,便会清楚地看到那个痛是依附在牙龈与牙齿上的,然后牙龈与牙齿本身根本没有在痛,身体似乎只是个不会疼痛的机器人,而另有一个“疼痛的事物”潜伏在身体上。



我们将会清楚地照见「乐受」「苦受」以及「不苦不乐受」它们不是身体,而是另一个混入身体的事物。



重要的是,那类感受正在被观察与被知道的对象,身体是同样的情形。

 


04


接下来,我们的观察会更为深入与精细,也就是能进一步仔细地观察到:当苦产生时,心伴有烦躁、闷闷不乐。


比如,肚子饿了会比较容易生气;累了也容易生气;生病了会容易生气;想得到某样东西却未如愿,也比较容易生气。要训练自己在遭遇那些苦的时候,及时地知道生气的生起。

 


另一方面,当我们看到漂亮的东西、听到喜欢的声音、闻到喜爱的气味、尝到可口的味道、身体接触柔软的物体、有舒适的温度、不太冷也不太热、想的都是满意顺心之事的时候,我们会生起喜欢或想占有的欲望。在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到、想到那些喜欢的事物时,我们需要及时知道欲望或是喜欢的生起。



一旦认识了生气或是喜欢,同时也会认清其他情绪。比如,怀疑与困惑、怨恨和埋怨、萎靡不振、羡慕与嫉妒、瞧不起人、心满意足、宁静与祥和等等。



随着越来越多地学习和了解那些感觉或情绪,我们会明白:事实的真相是每一种情绪都不是恒常的。


比如,生气了,观察那个生气,会看到生气一直在变化,不久以后生气便会消失。而无论生气消失与否,生气只是被觉知的对象,并不是“我”,同时也没有一个“我”在生气里。对于其他情绪,我们也会有同样的洞见。

 


至此,我们将会清楚地知道身体只是一台机器,我们感到的苦乐或是一切情绪,都只是被觉知的对象,而不是“我”



随着越来越多地学习、了解与观察自己的心,会越来越清楚地照见到心的运作流程,直至看到“苦只在有因之时,才会临时生起”的事实。


 

05


接下来,我们会遇见一股推动着心的能量或力量。



比如,看到喜欢的漂亮女孩,一旦心生喜欢或渴望,就会产生一股力量推动着心,让心跑到外面去执著或抓取那个女孩,而忘了观察自己,我们眼里只剩下那个女孩了(研究经典的人会很难理解这个可以跑去出的心,但开始实践就会照见,心真的可以跑来跑去,与佛陀教导的“心可以跑到很远的地方”没有丝毫的差异)。

 


或者当我们对法产生了困惑与怀疑,思维着接下来应该如何修行的时候,也会产生一股力量,迫使我们左思右想地寻找答案。这时候,我们的心跑进了念头的世界而忘了观察自身;那台机器还在,但是我们已经忘了它,就好像它已经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一样。在心里都有些什么感受,我们全然不知,因为我们完全沉谜于寻找答案而深陷在思考之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训练,我们会越来越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不久之后就会明白——苦是如何产生的,离苦要怎样生起,不苦是什么状况。心将会自行成长与提升完全无须思维“什么是禅?什么是智慧?什么是道、果,以及涅槃?”

 


06


到此阶段,我们可能没有用到一个佛法的专业术语,也没有翻译一个巴利文词汇,然而心已经远离了苦;或即使有苦,苦也不会浓烈,其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

 


我写下这些作为礼物,送给对「法」感兴趣的人,只是为了分享——法是简单的、平常的、普通的。法就是我们自身。我们能够依靠自己,也可以修学得不那么艰难。



当别人讲法时,如果我们根本听不懂,无须气馁。即便我们压根什么都不知道,也没关系。只要知道“如何做,可以不苦”就够了,因为这就是佛教的全部核心所在,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习的。






-全文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当恒久
我的禅修之旅
七大心所:触,受,想,思,一境性,名法命根,作意
十四、实修手册第九章
转:解脱生死的束缚
如是:超越生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