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平常吃的酱油是“中国好酱油”吗?


红烧肉、辣子鸡、梅菜扣肉……我可不是在报菜名,我在想今天用什么酱油做这些好吃的名菜。纵观华夏大地的种种著名菜品,酱油可谓是让我们大饱口福的一位“功臣”,如果世界上没有了酱油,不知道会让多少像我一样的“吃货”大惊失色!


图片来自网络)

酱油始创于我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代,林洪著的《山家清供》中就有记载用酱油烹调的菜谱,书曰:“韭菜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酱油虽然发源于我国,但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这首先要归功于高僧鉴真。


据说在公元753年,鉴真东渡日本的时候,将中国的制酱技术传入日本,教会了日本僧人和居民制酱。后来,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高僧空海到我国长安留学,也将中国制酱技术带回日本。之后,逐渐流传到东南亚一带和世界各地。最后,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调味品。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有数据统计,目前世界酱油年产量约为 800多万吨,其中,中国大陆约500万吨,日本约120万吨,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约为260万吨。然而,当时的鉴真和尚怎么也想不到,在今天的国际市场上,中国酱油虽然在产量上占绝对的优势,却不如日式酱油具有竞争力。在美国,日本酱油已占据其80%的市场份额,而中国酱油的地位则显得黯淡。


什么原因?为什么我泱泱酱油发源国会这样?看看我们国内的酱油市场,的确存在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市面上的酱油大都分为两类,即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和低盐固态发酵酱油,这种分类是根据工艺特点而来,正因为工艺的不同,导致质量的差异,高档酱油大都出于前者,但是前者的市场比例却只有10%左右。而在日本却以高盐稀态法发酵为主,这正是我国酱油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

在工艺方面,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是以脱脂大豆及麦麸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这种酱油的发酵温度较高,酿造周期较短。


而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是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小麦粉为原料,以较高浓度的大量盐水,以液态状酱醪为基础,经长时间低温发酵制成的酱油,正是这种低温而缓慢的酿造过程,更有利于酱醪中的风味物质的形成,所生产的酱油酱香更加浓郁、质量更好。


在口感方面,虽然一个是高盐,一个是低盐,但是这仅与发酵过程有关,与口感的咸不咸没有关系。高盐稀态发酵酱油色泽鲜艳,香气馥郁,咸味和鲜味为主导,还有一丝香甜的味道。而相比之下,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主要以咸和鲜突出特点,口感和质量不如高盐稀态发酵法酿造的酱油。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们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酱油的用量很大,人均年消费量4.4升,有的地区高达十几升,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会用到酱油,怎样才能确保我们使用的酱油是高质量的那一部分酱油呢?


当购买酱油时,我们可以注意一下产品的标注,看看是采用传统工艺酿造的高盐稀态酱油,还是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方法的速酿酱油。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一个产品指标,这个指标就是“氨基酸态氮”含量,这是区分酿造酱油级别的重要指标之一。


氨基酸态氮含量0.8克/100毫升为特级,0.4克/100毫升为三级,两者之间为一级或二级。该指标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酱油的品质也越高。通过这些方法的简单鉴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我们吃到的是“中国好酱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滴入魂!历时400天手工酿造的日式酱油,几代人直呼鲜美!
买酱油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酱油有哪些种类
酱油发酵工艺分类
怎么辨别酿造酱油和调制酱油?
酱油不是越贵越好,瓶上这4个字很重要,以后看准再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