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背影》的背后 束钰

向来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喜欢他优美轻灵的笔触,更崇敬他不受嗟来之食、抵制洋货入侵的民族气节。前几日重读《朱自清散文精选》,重温那些感人的文字,感受愈深,不禁要写下一些文字,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读朱自清先生,感受文学,感悟人生。

《背影》是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之所以经典,朴素的文字之外,正是由于在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份浓浓的亲情。开篇第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平静的文字下,读者分明可见那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作者将北上念书,世事艰难,父亲执意要去车站送儿子一程。父亲千叮咛万嘱咐,托了茶房对儿子多照应些,“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在自己经历了世事历练之后,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作者一番慨叹,不仅仅是一种自嘲,透露出的更是对父亲深深的歉疚自责之情。

文章中有一段文字颇不受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喜欢:“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形象欠佳不算,现在的教材中保留这种文字,岂不是有教唆大家交通违章的嫌疑?看来这样的文章应该及早从中小学教材中清除!

但是,且慢!这些“批评家”貌似理性客观,但任何一个明白人都知道,他们完全无视客观事实,不过是在高谈阔论罢了,他们放弃了中国人最本质的、最不该放弃的亲情。其实,出现这样的奇谈怪论并不奇怪,抛开当时是否有此类交通规则这一点不说,我们有必要审视一番现代人所面临的道德困惑与窘境。某些所谓“现代人”内心还存有丝毫真正的亲情吗?

父亲不顾年老体衰,穿越铁道去买些橘子让“我”带着路上吃,“我”完全明白这是父亲的一种关爱,“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父子之情不因时空的阻隔而有丝毫的淡漠。在读到父亲的来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读到这样的文字,不禁让人唏嘘。

反观现代社会,对照这些平实的文字,对照朱自清先生的为人,某些人是否应该感到惭愧,是否应该真正努力自新?中国素有敬老爱幼的传统,历史上不乏这样的范例。《三字经》有云:“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孟母三迁”教子从善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都阐明了亲情对于维系家庭的重要,对于实现充实人生的重要。我想,《背影》所要述说的不仅是一分浓浓的亲情,朱自清先生也希望告诉读者父亲的善良人格给予他一生的绵远影响。

作为年轻人,我们不能只留下诸如“啃老族”、“月光族”等或是无奈或是颓废的声名,我们要懂得感恩,我们要肩负起责任,秉承国人的优良传统,从自己做起,从善待家人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推己及人,友爱互助,和谐的社会将不会只是一个遥远的梦。

《背影》的背后,有太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博叙述年迈父亲送儿出差场景感动网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父亲的背影
论朱自清的语言艺术美
余光中认为朱自清的《背影》“失之伤感”,今天的少年不必诵读这么哀伤的文章,你怎么看?
“背影”和“眼泪”结伴而行。一个是眼中所见,一个是眼中所生……
只恨时光太快,没有多余缝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