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朱自清的语言艺术美

朱自清这个名字从小学就知道他的存在,而如今脑海里关于这个人的记忆更多的是想起那篇背影,在那个我仍旧是我父亲的掌中宝的年纪,那篇文章给我的感触颇深,那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朴素,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只看得到那一颗停留在文中的真心。

很小的时候很怕读到他的文章,应该要背诵全文,对于年幼的我而言简直太难了,那篇匆匆我至今仍记得开头是个排比句,而那句排比句曾经被我评判是幼稚。年幼无知不懂朱自清,只能肤浅读懂表面,也曾嗤笑他的文笔一般太过朴素,而后来看多了新时代的公众号文章,我突然就怀念那要求背诵全文的文章。

如今这个社会人们写的文章更多的是心灵鸡汤,是愤世嫉俗,很少在看到谁的文中藏着一颗真心,它未加任何修饰起笔是如何落笔便是如何,初次看到背影那篇文章我还是懵懂的女孩,不懂生活的艰辛也不曾想过我父亲的不易,如今再读我却偷偷红了眼,这篇文章是有味道的,而这味道需要时间才能读懂。

比起他年轻时写的荷塘月色和匆匆,我更喜欢他中年以后写的背影,那篇文章和龙应台的目送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龙应台在目送里写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目送中也写到了背影,朱先生中年以后写的背影比起二十来岁写的荷塘月色少了一份眼花缭乱,多了一份质朴从容,看到背影能想到自己父亲的人不止我一个。

这大概就是朱自清的散文的魅力,它不会过时不会被人遗忘,你每看一次它就有一次不同的感触,你十岁看,看到的是父亲的好,你二十岁看,看到的是父亲的不易,你三十岁看,看到的是父亲年老已逝。

儿时我觉得父亲对我的好是理所当然是应该的,我从未注意过他的生活,初次读背影我想到的仍旧是父亲平日的愚笨,后来离家读书,每每回家我总是舍不得走,看到父亲的背影我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原来他对我的好并非理所当然。

离家以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孤独,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有时候总感觉自己被排挤,第一次读荷塘月色,以为那就是写景并无其他意义,后来才知道荷塘月色里他说的那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是什么意思,儿时看未觉有什么不对,如今成年再看如梦初醒,这就是孤独吧,世人皆醒我独醉。

那个年代究竟如何我不知道,而这个能以朴素的文字动人心弦的男人,我深深的敬重他,认真去看他的文章,找不到特别有意义的话,字里行间却是真情实意,只要说起朱自清我想到的一定是背影,而想到背影我就想到我的父亲。

我也曾经试着用最朴素最简单的文字去描写我的父亲,试着写出他这般模样的文章,而后我发现世间再无朱自清,不管是他朴素的文笔还是那份真挚的情感,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我只可能是我不会变成他。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我希望我写的每一个字都是慎重斟酌的,希望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很多人看到,这就是朱先生他文章不一样的地方,那个年代写作只是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非为了让别人看到让自己成名,可能他的文章朴素无华与现在人的思想格格不入,也正是他的那份朴素让我学会对我的父亲上心。

我一直觉得朱自清先生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人,有时候文章用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更好,好几年了我一直记得那篇背影的原因就是他给我的感触太多了,我一直想,为何叫背影为何不叫父亲或是送别,后来一想背影这个词让人更加难忘吧,因为只有离开才会留有背影,而人都害怕分离。

我喜欢他的那份朴素喜欢他的那份真情,小时候写段落读后感我总是写,从作者朴素的文字里可以看出他对父亲的爱以及不舍,比起句句箴言的文章我更爱朱自清的背影,因为有些东西太过华丽往往华而不实,我始终相信有些东西越朴素越动人。

希望有一天我也会成为朱先生这般模样的人,不为出名而写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形散神不散
读书心得
抄写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片段
朱自清《春》:这篇老课文,是不是有点矫揉造作?
现实世界的原罪与另一世界的拯救——《我与地坛》《荷塘月色》群文阅读(上)
有人建议删除《陋室铭》、《荷塘月色》、《背影》,究竟是何居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