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漆艺博物馆之《故宫博物院(下)》

我们只专注漆艺行业的

传承 、 发展   、创新


内容来源于网络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

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

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其馆藏漆器作品丰富,

尤其是雕漆工艺品。


接下来,福建漆艺的小编我,带您来参观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漆器哦···

彩绘漆涡纹方耳杯   战国楚,高5.5cm,口径17.5-10cm,连耳宽15cm,底径10-6cm。


  杯为厚木斫胎,口呈椭圆形,弧壁,平底,方形耳。器内髹红漆,边髹一周黑漆,饰变形鸟头纹间涡纹。双耳赭色漆,绘变形鸟头纹间三角卷云纹、涡纹等。杯外壁赭色漆,无纹饰。


彩绘漆几何纹方耳杯   战国楚,高6cm,口径18.3-11.4cm,底径12.2-6.6cm,连耳宽15.6cm。


  耳杯厚木斫胎,杯口呈椭圆形,弧壁,平底,方形耳。器内髹朱漆,双耳及杯外壁髹赭色漆,耳面绘几何纹,两端侧面绘涡纹。


彩绘漆鹿角镇墓兽  通高110cm,兽头高69cm,底座32-19cm。


  此镇墓兽出土于荆州江陵藤店一号战国楚墓,斫木胎,座上插单面兽头,口吐朱漆长舌,双目外凸,兽头上插双鹿角。通体髹黑漆,方座上绘朱、白彩兽面纹,兽身绘朱彩S形卷云纹和菱形纹等。


  镇墓兽是楚墓中常见的随葬器物,也是楚漆器中造型独特的器物之一种。此种器物外形抽象,构思谲诡奇特,形象恐怖怪诞,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巫术神话色彩。镇墓兽的基本形态由鹿角、兽形首、方形底座三部分拼合而成。鹿角插在兽首顶部孔内,兽身插在底座方孔内,多作长颈、鼓眼、口吐长舌状。其形制有单头、双头、变形龙面式、变形人面式等多种,多数单头,少数双头。


彩绘漆透雕座屏  战国楚,高13.2cm,宽49cm。


  此屏出土于荆州江陵天星观一号战国楚墓,木胎,由凸形座和长方形屏两部分组成。屏中间用立木分隔,两侧各透雕一龙,龙相背,尾相连,瞪目,吐舌,屈身,蜷爪,作欲腾状。座屏通体髹黑漆。底座正、背斜面阴刻云纹,座两端侧面及立木饰三角云纹。所有纹饰均用红、黄、金三色彩绘。


彩绘漆鱼纹耳杯   西汉,高5.4cm,口径17.5-9.2cm,连耳宽12cm,底径9.5-5.7cm。


  杯斫木胎,胎质较战国时的耳杯薄轻。杯口呈椭圆形,深腹弧壁,平底,矮圈足,新月形耳,耳面上翘。杯外髹黑漆,内髹红漆,内底正中用黑漆勾绘小鱼一尾,构图极简练。


彩绘漆云龙纹耳杯  西汉,高4.6cm,口径16.2-9.2cm,连耳宽11.6cm,底径9.7-5.6cm。


  此杯出土于荆州江陵高台28号西汉墓,斫木胎,胎质较战国耳杯轻薄。杯口呈椭圆形,深腹弧壁,平底,矮圈足,新月形耳,耳面上翘。杯口外沿、耳面及耳侧绘波折纹、点纹和旋涡状云纹。器表髹深赭色漆,内髹红漆。杯内用纵横两条细线分割成四等份,中心以墨彩绘由4朵卷云纹组成的花瓣状图案,四等份内各墨绘一条呈相反S形的卷曲状云龙纹,首尾难分。这种墨绘S形纹,无论是云龙、云鸟纹,皆描绘得细腻、秀美、工整飘逸,是西汉漆器上最具特征的纹饰之一。


 彩绘漆云龙纹圆盘  西汉,高2.3cm,口径28.4cm,底径14cm。


  此盘出土于荆州江陵高台28号西汉墓,斫木胎,用一块整木板剜凿而成。盘敞口,平折沿,弧腹,平底。器物以红漆为底,内底中心绘相互连接的卷云纹,这种卷云纹实际上应是一种变形云龙纹,将云龙更为抽象和图案化。外圈朱绘菱形纹和B形纹组成装饰带。盘的内外壁用朱绘的单个卷云纹和呈8字形的纹样组成装饰带,沿面绘菱形纹等。 


彩绘漆云凤纹樽  西汉,通高18cm,口径13cm,底径13.4cm。


  此樽于荆州江陵高台6号墓出土。樽圆筒形深腹,漆樽壁为薄木片卷接成型,有盖,盖边以薄木片卷接成型后与盖粘合,盖上有3钮,对称分布。底部有3个铜质兽蹄形足。盖与底均较厚。上腹一侧有一环形铜柄。樽通体髹赭红色漆,盖顶、樽外壁中部绘相互穿插的卷曲形云凤纹,上下绘朱线弦纹。所饰变形云凤纹为西汉漆器上特征鲜明的装饰纹样。


彩绘漆勾云纹盂  西汉,高8.7cm,口径23cm,足径14.1cm。


  此漆盂于荆州江陵高台28号西汉墓出土。盂厚木胎,用独木剜凿成器,敞口,尖圆唇,束颈,深弧腹,圆底,短圈足。器表及内壁上部的漆色为栗褐色,内底及内壁下部则髹红漆。胎壁较薄,内底无纹。内壁上部和外壁中部于栗褐色地上用红色和赭色绘同心圆纹及卷云状简化凤鸟纹,纹样规整,排列有序。外壁口沿下的凹槽内朱绘点、线装饰。盂上装饰的卷云纹及简化凤鸟纹是西汉漆器上常见的纹饰。


彩绘漆龙鸟纹圆盘  西汉,高6cm,口径26cm,底径11cm。


  此盘出土于荆州江陵高台28号墓。盘斫木胎,敞口,平底,外髹黑漆,内髹红漆。内底正中由三周黑色细线组成三个同心圆,圆中心绘小鸟,环绕同心圆的四周绘4条抽象的龙纹,并在龙纹内绘站立的小鸟两只。龙的形态均作曲线形,体弯曲,首尾内卷,首尾及龙爪部位均饰涡状云纹。群龙似蟠非蟠,似绕非绕,均作升腾滚动状。三鸟均为黑色轮廓,内圈中央的一只作站立状,昂首曲颈,长腿短尾,神态悠闲;另外两只遥遥相望,一作鸣叫状,一作行走状。盘沿面朱绘涡纹夹短线的装饰带,外壁无纹。全器色泽鲜艳,花纹绚丽,极其美观。


彩绘漆云凤纹大圆盘  西汉,高3.7cm,口径44.1cm,足径38 cm。


  此盘出土于荆州江陵高台2号西汉墓。盘厚木胎,系一块整木板剜凿而成,敞口,卷沿圆唇,浅腹,平底,矮圈足。盘内底髹黑漆,又用朱漆宽带分隔成三圈,内圈和外圈用朱漆绘主题图案云凤纹,内圈正中朱绘一只三首联体变形凤鸟纹,四周绘云凤纹。云凤由相互连接的旋涡卷云纹构成,其间点缀以红色的圆点和曲线,每一云凤的凤首部位朱绘一变形凤鸟图案。外圈云凤纹与内圈相同。中圈及盘的内外壁均绘三角形变形凤鸟纹图案,并连续组成装饰带。盘的沿面用重复的水波夹圆点纹进行装饰。盘外壁髹黑漆,外底边缘以朱漆书“李”字。


“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盘  元,高2.6cm,直径17.8cm。清宫旧藏。


  盘八边形,内壁八方开光,分雕三种锦纹地以示天、水、地的不同空间。锦地上压雕一幢殿阁,阁畔苍松挺立,一老者身临曲槛,眺望山前飞瀑,身后与阁内各有侍从一人。盘口边刻以仰俯花朵组成的图案。盘底髹黑漆,足内有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系后刻,足边左侧:“杨茂造”针书细款隐约可见,是为标准的杨茂款识风格。明代宣德时有改刻并填掩前代雕漆款识的现象,明代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中对此有记载。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圆盘  元,高2.8cm,口径16.5cm。清宫旧藏。


  盘以黄漆为地,以写实手法在盘中雕刻一朵硕大盛开的双瓣栀子花,间有四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枝叶舒卷自如,肥腴圆润,布满全器。盘背边雕刻香草纹,线条峻深而圆转自如。近足处有“张成造”三字针划细款。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盘,髹漆肥厚,刀法浑厚圆润。它既是元代雕漆的精品,又代表了当时雕漆工艺的最高水平。 


“张成造”剔犀云纹盘  元,高3.3cm,口径19.2cm。


  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在黝黑峻深的刀口断面露出朱漆四道,是《髹饰录》中所谓“乌间朱线”的作法。盘底黑漆浮躁,显然曾经重髹,正中署楷书填金“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髹底漆时所加刻。近足边缘处有针划“张成造”三字细款,此为张成惯用的署款方法。此盘漆色和刀工均与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张成造”剔犀云纹盒如出一辙,系张成作品无疑,原款应为后髹底漆时所覆盖。


“杨茂造”剔红花卉纹尊  高9.4cm,径12.8cm。


  尊体表面黄漆地,上压朱漆花纹。器里及底髹黑色推光漆。口、腹及口内雕花卉纹三匝,由茶花、栀子、菊花、桃花等组成图案。盛开的花朵间,点缀着含苞欲放的花蕾,枝繁叶茂,充满活力。作品用漆不厚,雕刻刀法圆熟细腻。花纹的边缘抛光平滑,不露雕刻痕迹,给人以清新、典雅之感。


  器底左侧近足处,针刻“杨茂造”三字名款,笔力遒劲,近似行书。


剔红茶花圆盘  高4.5cm,口径32.2cm。


  盘圆形,漫浅式,圈足。盘内满雕茶花,上下两层,或藏或露。盘外壁雕多种花卉。足底黄褐色漆,一侧针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


  黄漆素地,压朱漆花纹,这是明代早期以花卉为题材的漆器的主要特征之一。此盘古雅大方,髹漆厚重,漆质细腻,色泽纯美。双层茶花,穿枝过梗,各自成章,繁而不乱,表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明早期雕双层花纹的漆器传世品极少,此盘为永乐朝官造雕漆器之精品。


剔红携琴访友图莲瓣式盘  高4.5cm,口径45.6cm。


  盘平底,八瓣莲花形边,随形圈足。盘心雕庭院景致,殿阁曲栏,长松浮云,院中二老相揖,一童携琴随后,殿内有人迎迓,此为《携琴访友图》。盘内外壁黄素漆地,分瓣雕饰多种花卉。足内黄褐色漆,一侧针划“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中心又刻“甜食房”三字。


  此盘造型如一朵盛开的大花,美观典雅。主题图案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盘上髹漆厚重,雕刻精细,锦纹主次分明,一丝不苟,为明永乐朝官造雕漆之典型作品。用铭文标明作品用途在明代传世雕漆器中仅此一件。


剔红双龙牡丹纹圆盒  高7.4cm,口径44.2cm。清宫旧藏。


  盒平盖,盖面以牡丹纹衬底,雕两龙奋爪相向作戏珠状,动感强烈。盒壁上雕花卉和龙纹。盒底髹黑漆,显浮躁,系为后配底,无款识。此盒纹饰精美,龙形雄伟,与永乐、宣德时期花卉题材雕漆作品通常采用黄漆素地的处理方法不同,纹饰空隙以朱漆为地,满刻精细的菱花锦纹。此种做法在永乐时期的剔红器中实属少见。


 剔红孔雀牡丹纹盘  明永乐,高6cm,口径44.5cm。


  此盘通髹红漆,盘内雕牡丹衬底,枝叶繁密,花朵肥厚。牡丹花纹上压一对展翅孔雀,气势富丽豪放,雀身羽毛纤若刷丝,微如毫发,与丰满的牡丹花叶形成鲜明的对比。孔雀身、颈边缘处稍高,中部略凹,尾翎似鳞状浮起,层层错落,增强了立体感。足内髹黑褐色漆,一侧针划“大明永乐年制”细书款。


  此盘是永乐剔红器中最精美的一件,表现了永乐时期雕漆的特点,花筋叶脉、禽身羽毛均刻画得细腻入微,构图繁简得当,纹饰形象生动,意境浪漫,工艺高超精湛。


剔红荔枝纹小圆盒  明永乐,高4cm,口径9.6cm。清宫旧藏。


  盒为圆形,蒸饼式,器壁斜收,矮圈足。通体髹黄漆素地,压雕朱漆花纹。盖面满雕荔枝,叶茂果丰,在果实上雕不同的锦纹以突出其立体效果;器壁满雕折枝花卉,花筋叶脉清晰生动。盒底及里髹赭色漆,外底一侧有“大明宣德年制”刀刻填金款,刻在被涂掩的“大明永乐年制”针划原款上。现存的永乐时期雕漆常见这样的改款情况。


  此盒漆层肥厚,黄漆素地不刻锦纹,具有“似元胜于元”的效果。扁矮小巧的蒸饼式器型、圆熟的刀工、枝叶翻卷自如的表现手法、疏朗的图案间显露较多的黄色漆地,这些都是永乐时期果园厂雕漆的典型特征。


剔黑开光花鸟纹梅瓶  高28.7cm,腹径18.9cm。清宫旧藏。


  瓶小口,丰肩,圈足。通体以朱漆刻锦地,上雕黑漆花纹。颈部为灵芝纹,肩部为转枝花,腹部一周四开光,内雕四季花鸟,腹下为海水异兽纹,各部分均以弦纹界隔。口及足部均镶以铜镀金边饰。无款。


  此瓶造型端正挺拔,线条优美。通身以弦纹界出多个区域,分别雕饰多种花纹,还用了锦上添花、红黑对比的手法,更兼花纹细密工致,纹理流畅,较早期雕漆器有了很大变化。此梅瓶华美可爱,在明代剔黑器中别具一格。


“滇南王松造”剔红文会图委角方盘  明中期,高3.9cm,口径25.5cm,足径19cm。清宫旧藏。


  盘方形委角,四内壁雕各种花卉,盘心随形开光,内雕殿阁庭院,描绘出宴饮、观画、投壶等文会图景,共20余人。图中建筑影壁上刻 “滇南王松造”5字,是目前所知唯一刻王松款识的雕漆作品。此盘雕刻工艺、装饰图案以及空中飘浮的流云纹等均为明中期风格。


剔彩宝相花圆盒  通高16cm,口径27.8cm,足径22cm。


  盒圆形,红漆平盖。盖面中心雕盛开的莲花一朵,周边环绕花卉。盖立壁与盒身均饰6个如意头形开光,内刻宝相花,开光间以缠枝灵芝纹相隔。花纹间露黄色地,无锦纹。此盒刻工娴熟,打磨圆润。 


  此盒表面为红漆,从刀口断面可见红、黄、绿3种色漆重叠使用3次,共为9层,工艺上与黄成所著《髹饰录》中记载的“复色雕漆”中所示特征基本相近:花纹间露黄漆地未刻锦纹;髹饰方法如同剔犀,色漆间错有绿漆层;表面纹饰基本上呈红色(仅细部枝叶分层截色而成,与表面“纯系一色”而“不露异色”的特征略有出入)。


剔红百花图长方盘  高3.8cm,口径36.3-23.6cm。


  盘内方格纹锦地,压雕百花图。大朵的菊花、荷花两簇居中,四周衬以各种小朵折枝花卉,主次分明,疏密有秩。盘外壁雕各种花卉,足内髹朱漆,足上边有刀刻填金“大明永乐甲午年制”小字横行款。款下有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弘历题诗:
  见恒永乐细针镌,亦颇芗名膺鼎传。
  独此百花制甲午,纷如群卉写黄荃。
  细枝摇若迎风袅,嫩叶翻犹带露鲜。
  运意摹神夺画格,果园哪得混为宣!
  末署“乾隆壬寅孟春御题”。钤“乾”“隆”2印。
  诗中“果园”指明早期的御用漆器作坊果园厂。此盘的永乐年制款不符合永乐针书细款的特点,系后人所刻,诗为乾隆时加刻。


剔红观瀑图圆盒  高7.7cm,口径22cm。


  盒圆形,平盖。盖立壁与盒身饰黄漆地雕朱漆菊花、牡丹等花卉纹。盖面雕长松殿阁,阁前以围栏界出中庭,阁内一童子正在烹茶,庭中松下一老者扶栏观望对山的流瀑,身后一童子拄杖侍立。盒盖内刻隶书填金乾隆题诗一首:
  果园佳制剔朱红,蔗段尤珍人物工。
  无客开窗眄秋字,携童侍杖听松风。
  细书题识犹堪辨,后代仿为究莫同。
  三百年来此完璧,文房抚古念何穷?


  末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题”,钤“乾”“隆”印2方。盒内底心刻篆书填金“乾隆御玩”一印,足内镌针刻楷书“大明永乐年制”单行款。


  此盒图案与元代“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盘图案十分相似,显系明永乐时期仿制。诗中所说“果园”系指明初御用监在皇城内设立的官办漆器作坊果园厂,专门生产雕漆和填漆。


剔红双层牡丹纹圆盘  高4.5cm,口径32.2cm。


  此盘黄漆素地,盘内雕双层重叠的牡丹,穿枝过梗,各自成章,或露或藏,繁而不乱,充分表现出明永乐时期果园厂雕漆的高超技法。足内“大明永乐年制”针刻6字为原款,正中的楷书填金“大清乾隆仿古”款为后刻。


  明早期这类花卉题材的作品多为黄漆素地,不刻锦纹,属《髹饰录》中“有无锦纹者,黄地似之”一类,这种处理方法是对元末张成、杨茂雕漆特征的继承。这种花卉题材的作品,通常以数朵盛开的大花为主,四周衬托含苞欲放的花蕾,这种构图风格为明永乐雕漆的显著特征。此盘漆质坚实,色泽纯正,雕工浑厚,磨工细腻圆润,为明代永乐时期果园厂雕漆的精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故宫馆藏漆器赏析
古漆之美:凝红锦素七彩芳华
悠久而绚丽的髹饰王国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七):漆画 ----4
千文万华的中国古代漆器
宫廷御制品操纵明清漆器行情升降(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