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9年,毛主席为何将开国第一大印字体定为宋体?
userphoto

2022.06.06 天津

关注

开国大印全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由刻印高手张樾丞镌刻,于1949年10月31日完成,采用宋体,印文大小对称,字形庄严肃穆,印玺整体为方形,边长9厘米,厚2.5厘米,印玺手柄为圆柄,中间略微凹进。

印体与手柄是分别制作完成后,再进行旋接,印玺铜色柔和,质地较其它政府部门印信的质地硬,密度大,整体的造型具有方正美感,庄严大气。

而关于这枚开国第一大印的背后,有许多故事,其中或许最令人好奇的便是,为何毛主席会将大印的字体定为宋体。

镌刻国印,花落谁家

1949年6月,全国政协筹备会议在中南海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在会议上,周总理委托精通金石镌刻、书法的前清朝进士、翰林院编修的陈叔通负责办理开国大印之事,齐燕铭从旁协助。

齐燕铭(1907—1978),曾用名齐振勋、齐震、田在东,笔名齐鲁、叶之余等。蒙古族。北京人。出身于破落的蒙古封建贵族家庭,姓齐利特氏。自幼勤奋好学,对金石篆刻、书法、京戏均有兴趣。是“桐城派”末代代表人物,中国近现代著名国学大师、古文学家、著作家、诗人、教育家吴北江的弟子。同著名诗人、书法家曾克专、贺孔才,于省五,潘伯鹰等都为吴的门生。
——引用自头条百科

齐燕铭自小长在北京,对书法一门也有些许研究,北京城里品行能力皆佳的镌刻匠人齐燕铭再熟悉不过,齐燕铭邀请张樾丞、唐醉石、顿立夫、魏长青等治印名家到北京饭店,席中,众人欢笑畅谈,在商讨镌刻开国大印一事时,众位名家中只有张樾丞擅长雕刻铜印。

于是,张樾丞在大家的一致推举下担当起治印大任。张樾丞在接到镌刻开国大印的任务后,专心制作,翻阅资料,画了四张不同字体的初稿,分别是隶书、宋体、汉篆、秦篆。

陈叔通

制作完初稿后,张樾丞交给了齐燕铭,请领导人们审阅,几天后,齐燕铭兴奋地告诉张樾丞,毛主席选定了宋体的稿子,镌刻开国大印的任务正式委任给张樾丞。

张樾丞得知后,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说:“非常好!非常好!定不负重托。”齐燕铭走后,张樾丞对着家人和徒弟们说:“毛主席的心里是真的装着老百姓啊!这说明共产党就是人民的共产党。”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印玺字体都是篆书,毛主席却选了宋体字的定稿,宋体字才能让老百姓都能看得懂,都认识,共产党的心里果然是念着老百姓的,真是好极了!

想来也是,倘若开国大印按照之前的旧俗选择篆体,那么依照一般民众对于篆书的陌生,自然就加深了对于开国大印所刻之字的陌生感,这样的距离感和陌生感,绝非党和国家想要看到的,也非毛主席所期盼的。

字样确定后,张樾丞带着儿子张幼丞和徒弟们开始了制作,找原料、化铜、浇铸、打光、锉型、磨光,完成这些工序后,张樾丞开始画样,亲自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仔细地用凿子雕刻,事无巨细,细微之处,张樾丞皆关注得十分到位,一丝一毫不敢忽略。治印完成后,按照规矩,四个角需要突出些,留有高台,在正式启用前磨平“启封”,国印编号为第一号,其余的政府印信编号依次下排。

品艺皆佳,不曾忘本

张樾丞,河北省新河县人士,家境贫寒,虽学识不高,但在刻印一事上,极有天分,书法上更是写得一手好字,1895年,张樾丞拿起轻轻的包袱走上离乡之路,徒步跋涉到了北京,在琉璃厂当起了学徒,为人勤奋,刻苦钻研篆刻技艺,日夜揣摩前人名作。

1899年正式出师,凭借着过硬的技术,高超的水准,向张樾丞求印者日渐增多,1908年,琉璃厂藻玉堂主人王雨请张樾丞为梁启超所书的“龙飞虎卧”刻字,刻成后,张樾丞一举成名,声名大噪,孙殿起见此作后,不禁称赞道:“真银勾铁画也。”

张樾丞天赋不俗又勤奋好学,记忆力极好,临摹过的前人佳作过目不忘,自立门户后,依旧每日研习,笔耕不辍,镌刻水准越来越高。

张樾丞刻的印端庄威严,肃穆大气,为皇室、军阀、名家们喜爱,张樾丞曾为溥仪治印8枚,他刻的印后来也成为了鉴定清朝皇室藏画的重要依据。

1910年,张樾丞开始兼刻铜墨盒,在凭借自己的天赋加辛勤苦练,很快,治铜印的名声也响了起来,为载涛、载泽、宝熙、荣臻等王公贵族刻印,家境逐渐富裕。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灭亡,张樾丞为历任的北洋政府元首治印,时代动荡,军阀混战,北洋首脑换来换去,唯一不变的是各位民国大将上任后都要求一方张樾丞刻的印,冯玉祥、张宗昌、段祺瑞、唐绍仪、曹汝霖、白崇禧等治过印。

同年,张樾丞自立门户,起名“同古堂”,店名的由来是张樾丞得到了一件罕见的汉代铜鼓,堪为镇店之宝,店号“同古堂”,“铜鼓”亦是“同古”,采用了谐音梗,“铜”字也点出了张樾丞擅长治铜印。

这只不凡的铜鼓是张樾丞在逛“鬼市”时淘来的,当时这只铜鼓满是黑泥,铜锈未擦,张樾丞看见铜鼓上隐约露出的凹凸不平的花纹后,觉得不是寻常物件,买回家中,细细清洗一番后,翻阅资料,询问懂行的朋友,得知,这是汉代的铜鼓,更是觉得有缘,甚为喜爱。

解放后,张樾丞还给周总理、朱德篆刻过印,却从未拿此事宣扬招摇,开国大印治成后,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拿着巨额酬金支付治印费用,张樾丞坚持不收,在老人的的强烈拒绝后,工作人员只能把钱收回。

张樾丞年幼时,家境贫寒,受尽贫苦,但勤奋好学,机敏聪慧,苦学手艺,在而立之年,声名鹊起,但一直谦和俭朴,从未骄傲自满,加之善于交际,同古堂内经常高朋满座。

张大千、姚华等大家常常在墨盒上作画,然后由张樾丞刻出,同古堂内的聊天的书画家们经常在饮茶时,谈到兴奋处,让伙计端出字墨,留下书画小样,请张樾丞镌刻,因此,张樾丞的铜墨盒均出自名家之手,刀法传神,为世人喜爱。

鲁迅也十分喜爱刻印,在鲁迅日记中出现逛琉璃厂四百余次,曾多次向张樾丞求印,以木印为主,鲁迅日记中记载:“托师曾从同古堂刻木印二枚成,颇佳。”“颇佳”两个字已经是鲁迅对他人的最高评价。

与张樾丞之子张幼丞交好的周继烈有一篇《关于同古堂》的文章中曾提到,“鲁迅有一次在同古堂中看见了一方“怪鸟”墨盒,鲁迅先生见这个墨盒不同于其他墨盒,图案造型特殊有趣,十分喜欢,当场购下。”

文中还提到“1932年,先生将拟编印章谱事告诉了张樾丞先生,张樾丞先生知道后,将自己手中全部的笺纸都送给鲁迅先生。”

1935年《士一居》编写完成,书中记载了溥仪、李宗仁、齐白石、张大千、鲁迅等名人的刻章,张樾丞一生刻印约十万枚,刻印时间跨越三个时代。

从王公贵族、北洋军阀到新中国,见证了中国的政治改革、社会动荡、民生颠簸,虽生于微末,后势起,却从未欺凌百姓,趋炎附势,名声鹊起后,不曾忘本,始终醉心治印,为人处世,谦逊亲和,家人徒弟伙计同桌吃饭,人人相等,扶持年轻儿徒。

在技艺上,张樾丞的技术精湛,尊重艺术传承,门风上,张樾丞家境富庶,但一直接济穷苦百姓,洁身自好,家风严谨,自己及家人不许沾手嫖赌烟酒。

低调处事,淡泊名利

开国大印完成后,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印也是由张樾丞所治,但张樾丞十分低调,从未四处炫耀自己镌刻过国印,这也使知道此事的人很少,几十年后流传版本有很多,众说纷纭,但正式承认的没几个,流传最多,令人信服度最高的是顿立夫、张樾丞、王景华三人。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媒体在采访我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史树清先生时,史树清先生称国印是由张樾丞所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媒体又访问了当年与王景华是同事的老师傅和张樾丞之子张幼丞

椐张幼丞回忆,齐燕铭的车将父亲接走,回来后,张樾丞回来便开始找印谱,查阅历史档案,敲定选择宋体后,张樾丞开始治印,张樾丞的刀法刻出的字,字形清晰,风格突出,国印治成后是在专门浇铸铜印的厂子现场制作的。

开国大印,意义非凡

开国大印在1949年至1954年的身份非比寻常,是国家权力的凭证信物。

建国初期,实行集体元首制,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各大法令、人员任命等重要文件时钤盖公章,周总理的任命书、中央人民政府令、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递交的国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均印有开国大印。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由人民代表大会所有,开国大印在这一年完成了它的使命,被国务院秘书厅交给了国家博物馆,陈列在馆内,至今保存完好,让后人观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玉玺都用篆体,新中国开国大印却选定宋体,毛主席有何深意?
清末民初的京城名品铜墨盒与最负盛名的刻铜“三大家”
开国大印,蕴有乾坤!毛主席亲选字体有何深意?
公章字体为何从篆书变成了宋体
历代国玺都是篆体,“开国大印”备有4种字体,为何选择宋体?
铜墨盒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