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批阅正军级以上任免方案,见张力雄的名字:让他去江西军区
userphoto

2022.08.28 天津

关注

在众多开国将领中,张力雄老将军绝对算得上是长寿的一位,他也是红西路军第五军目前唯一的健在者,也是高台血战目前唯一的生还者。

将军虽然已经上百岁高龄了,但从他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里,依然可以看出往日的风采。就像将军自己说的那样:“我就是革命的老黄牛!”

是啊,将军一生戎马救国,投身革命洒热血,这与老黄牛勤恳、踏实、忠诚的性格不谋而合。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那些年发生在张力雄老将军身上的故事。

图 | 张力雄

毛主席对张力雄说:“才溪是模范乡,你要争做模范啊!”

张力雄,1913年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才溪区通贤乡的一个贫穷小村庄。1929年,16岁的张力雄参加了革命,三年后,也就是1932年,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出指示,号召扩大红军队伍,张力雄在当地第一个报名。

成为红军以后,张力雄又惊喜地接到中共上杭县委的通知,命他前往红军学校学习,并立即启程,到江西瑞金报到。

入校后,张力雄被编入政治营一队二班。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下课后,还和同学们讨论关于学习的问题。

张力雄为自己能有机会进入红军学校而感到自豪,所以他特别珍惜在校的每一天。

1932年10月,张力雄结束了红军学校的学业,被分配到红军第三十四师100团一营机枪连担任指导员。

当时报道的场景,张力雄至今都还记得:

团领导让营长给张力雄发了一支左轮手枪,授枪时,营长严肃认真地说道:“你是红军学校毕业的优秀生,我代表全营战士欢迎你的到来,这支手枪,是我们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希望你能好好利用它,为革命做出贡献。”

张力雄听完营长的一席话后,非常感动,他目光坚定,接过手枪,开始了戎马征战的一生。

图 | 张力雄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革命形势有了新的变化,红三十四师入闽,张力雄也正式接受战火的洗礼。

1934年1月,张力雄正在闽西北前线作战。这时,军团政治部通知他代表红三十四师去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瑞金开会。

接到通知后,张力雄非常高兴,他马上收拾行囊,经过七八天的行程,终于来到了“红都”瑞金。

张力雄怎么也想不到,这次会议将会载入红军的史册。会议对红军政治工作的目的和方法做出了规定,提出了要求。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比较大的会议,就连参加会议的团以上领导都有200多人,是红军创建以来,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全国政治工作会议。

在听取大会报告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张力雄终生难忘的事情——他遇到了毛主席。

那天,为了能坐到前排,更加清晰地端详各位领导人的风采,张力雄一大早便赶到了会场。进入会场以后,他才知道大会是要按照规定位置就坐的,而张力雄的位置在后面几排。

由于场内光线不好,坐在后排的张力雄只能看到主席台几位中央领导的面部轮廓,根本看不清实质面容。

张力雄边听边想:“今天是见到毛主席绝好的机会,以后还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我一定要把握机会。”

于是,在大会快结束的时候,他提前几分钟出场,站在会场门口等待毛主席。

图 | 毛主席

见毛主席出来,张力雄急忙挤到前边,恭恭敬敬地给毛主席敬了一个军礼。毛主席笑了笑,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张力雄!”

“哪个部队的?”

“红五军团三十四师100团。”

“做什么工作的?”

“团政治处主任。”

“哦!”毛主席一听是团政治处主任,有些吃惊,他上下打量着张力雄,几秒后问:“你今年多大了?”

“21岁。”

“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团政治部主任,可见你非常优秀。”

接着,毛主席又问张力雄是哪里人。张力雄回答说:“我是福建上杭县才溪乡人!”

“哦,我晓得,我晓得。”毛主席笑着说:“才溪是模范乡,你也要争做模范啊!”

张力雄重重地点了点头,将毛主席的话记在了心里。

三过草地,张力雄一次难忘的经历

1934年,蒋介石纠集大量兵力,兵分六路向中央苏区发起了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存实力,红军决定实施战略大转移,开始一条长征之路。

为了掩护大部队迅速撤离苏区,红五军团和兄弟部队一道,与国民党主力中央纵队周浑元、罗卓英部在兴国县老营盘白云山下激战了三天两夜。

当时,张力雄率领800多名学员参加了此次战役,战斗尚未结束,便奉命开始转移。

他和红五军团教导大队的指战员一起,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先后走过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广大地区。

在翻越夹金山的时候,山上风大路险,空气稀薄,不时还有冰雹袭击,张力雄因此生了病。但是,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难以想象的毅力,硬生生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连续行军12个小时。

正当张力雄思绪万千的时候,大队长鲁瑞林走了过来,他关心地问:“政委,我们马上就要过草地了,你的身体状况咋样?”

张力雄说:“我的病已经好了,你看,我们的战士都铆足了劲,准备过草地呢!”

“听当地的老百姓说,过草地比爬雪山要艰难得多,不仅时间长,而且自然灾害多。”

张力雄听后,语气坚定地接过话:“我们是要北上抗日的,就必须克服一切困难,要通过草地,走出草地就是胜利。”

在草地里行走几十华里后,展现在张力雄等人的面前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沼泽。那里,天空不见一只飞鸟,地上也看不见一棵树木,甚至连一块石头也见不到,只要一层迷蒙的雾气。

图 | 红军过草地

那时候,脚踩在地上,是软绵绵的,就像踩在弹簧上一样,这绝不是什么好事。四周散发着难闻的恶臭,不时还有黑水从地底冒出,这是因为无数草根在地底相互交缠,形成一片海绵似的网络,草根底下是深浅不一的淤泥,所以脚一踩,就会有黑水冒出。

要是碰到泥深的地方,脚非常容易陷进去,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如果有人想要去拉,不但拉不出去,就连拉的人也会跟着陷进去,所以行军时必须集中注意力,盯着结实的地方走。

草地的气候,真像一个喜怒无常的疯子。一天之中,就有可能发生好多次变化,有时风和日丽,有时狂风暴雨,还有时风里会夹杂着几片雪花或者几颗冰雹。

每当遇到下冰雹的时候,张力雄和战友们只好用脸盆、枪托护住头部。虽然可以挡住这些物理上的伤害,但刺骨的寒风和冰雹,经常让战士们颤抖不止。

最难过的是,冰雹过后,马上又是烈日当头,整个草地迅速变成一个大火炉,烤得所有人都汗流浃背,难以忍受。

白天行军已经是非常辛苦了,有时候到了晚上还不让休息。因为遍地沼泽,根本找不到一块干燥的地方,只能选择稍微突起的草包或者小河边的灌木丛宿营。

那时候,张力雄盼望着尽快走出草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困难也变得越来越大。首先,是干粮无法得到补充,草地荒芜人烟,就连一些野果野菜也少得可怜。

尽管饥饿难忍,但战士们还是不得不节约粮食,体力一直难以恢复。由于环境恶劣,伤员、病员也越来越多,加上药品奇缺,很多战士都是拖着病体,完全靠着意志力走出草地的。

由于双脚整天在污泥里泡着,变得又红又肿,只要稍微不小心划破一点皮,就会很快感染溃烂,这无疑给行军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所有的一切,都无法挡住张力雄前进的脚步,他坚定信念,朝着心中的目标,走出草地,北上抗日。

经过五天的艰苦行程,部队终于来到噶曲河畔,这标志草地行军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只要过了噶曲河,不久就能走出草地了。

第六天上午,刘伯承总参谋长和董振堂军长到噶曲河视察水情,返回时对张力雄说:“这两天就要过河了,备好渡河的工具,估计两天后水位可以降下去,只要水位一降,立即过河。”

图 | 刘伯承

三天后,水位明显下降了,许多草丛也露出了水面,所有战士都兴奋不已。恨不得立即插上翅膀,飞过河去。

然而,正当部队要过河的时候,突然来了消息,要返回阿坝。这样,部队又过了一次草地。

1936年8月中旬的一天,董振堂军长把张力雄叫去,要他抓紧筹集干粮,准备第三次过草地。

因为有了前两次的经历,如今听到又要过草地,张力雄难免有些紧张,他小声地问了一句:“又要过草地?”

军长说:“对,不过不是走前两次的路线,而是走一、三军团走过的路线,经毛儿盖、松潘西侧进入草地。”

张力雄听后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赶紧回去准备干粮,做好动员工作。

部队从毛儿盖出发,从松潘西侧进入草地。头一天并没有走很远,是为了适应接下来的行军。当战士们宿营准备做饭的时候,草丛里突然窜出一只野兔,少说也有三斤重。

战士们交换了一下眼神,分别从不同的方位包抄这只兔子,最后终于将它抓住,煮了一大锅。

从进入草地起,张力雄所在的四十五团就是全军的后卫,除了做好本团过草地的工作外,还要肩负掩护和收容的工作。

图 | 张力雄

随着越走越远,沿途掉队的同志慢慢多起来,他们有的坐着,有的躺着,还有的因病晕倒在地。还有些饿着肚子,伸出手说:“请给我一点食物提提神,我要跟着党中央,毛主席,北上抗日。”

每当看到这种场景,张力雄都会心酸掉泪……

由于先头部队把草地上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所以这次行军比前两次要困难得多。为了生存,战士们不得不吃一些不知名的植物,张力雄的警卫员赖国标就是因为误食有毒的野菜而牺牲的。

赖国标在牺牲之前,费力地从口袋里掏出盐巴和花椒递给张力雄,说:“首长我不能再照顾你了,这是留给你防寒用的。”

张力雄握住手里的盐巴,两行泪水流了下来。面对这位舍己为人的小战友,怎么能不泪如泉涌呢?

在弥留之际,赖国标断断续续地对张力雄说:“有机会写个信给我的父母,告诉他们,我也参加了红军长征。”

说完,赖国标便垂下了手臂,这个警卫员小战士,让张力雄终生难忘。

进入草地后的第七天,饥荒更严重了。于是张力雄立即让参谋长通知各营营长和教导员来团部开会,逐营查问存粮情况。

结果这一问,发现只有一营还能勉强坚持一天,二营每人顶多还有二两干粮,三营最为严重,存粮最少,尤其是8连,已经断粮了。

会上,大家集思广益,讨论解决饥荒的办法,有人说可以吃皮带——先用火将皮带烧焦,然后再敲细,扮上野菜一起煮。

别看这细细的皮带不多,关键时候能解决大问题。小小的皮带和野菜一起煮,够三个人吃上一顿。

就这样,长征中有关“皮带”的故事流传了下来。

第二天,远处渐渐出现山峰和稀疏的小树丛,大家都激动地叫起来:“快要出草地了,快要出草地了。”

战士们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歌声中,大家加快脚步,向着抗日前线奋勇前进。

高台大血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之后,红军西路军为打通“国际路线”,建立一个利于回旋的战略基地,他们从甘肃出发,西渡黄河,迅速占领甘肃二州,控制河西走廊。

西路军的开头部队是红五军,在军长董振堂的带领下,于12月30日从山丹城出发,经一夜行军,来到临泽,并全歼了该城的守敌。

临泽攻下以后,部队继续前进,马不停蹄地朝着高台城进发。

高台城位于甘肃省西部,是兰新公路的咽喉要道。红军要想西进,首先必须占领高台城。

1937年1月1日拂晓,红五军在董振堂军长的指挥下,迅速向高台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城内的国民党守军还没来得急反应,高台城就被一举攻克。

这次战斗很顺利,一共歼敌1400余名。接下来的两天,红军势如破竹,相继攻下了高台城边上的一些小城镇,让那些国民党反动军官束手无策。

红军进入高台城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守城部署。根据军首长的命令,红四十五团负责东城墙、东关、和城东南角的地段……

那时候,马步芳是不甘心失败的,所以在红军进城后的第三天,就发现高台城外围有骑兵活动的迹象。

据可靠消息,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分别从青海,宁夏等地调来了4个骑兵主力旅和炮兵团、手枪团,以及胡宗南的一个步兵旅,共计3.5万余人。

这些敌军对高台城进行了重重包围,想要阻止红军西进,甚至想要达到消灭红军于高台的目的。

面对这种情况,高台城的红军迅速做好准备,在与总部联系不上的情况下,号召军民齐动手,修筑防御工事,加上防御设施。

1月5日,马步芳开始对红军发起了进攻,他借着强大的火力,猛攻两座独立小庙,其意图十分明显,就是想占领独立小庙后,窥探红军在城内的一举一动。

为此,守护独立小庙,变得尤为重要。战士们纷纷喊道:“誓与小庙共存亡。”

战斗开始后就一直很激烈,由于敌人在城墙周围频繁活动,所以送水送饭,补充弹药等一些后援行动就变得非常困难。

尽管双方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有明显的差距,但我军战士凭借着英勇顽强的精神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坚守了独立小庙一周的时间。

1月12日这天,马步芳见独立小庙还没有被攻下,彻底恼羞成怒了,他开始集中火力,发疯似的用炮火猛攻独立小庙,致使守庙的21名同志全部壮烈牺牲。

独立小庙失守以后,四十五团立即调整了更加严密的守城作战部署。而敌人也采取了消耗战术——攻城的次数一天比一天多,火力也一次比一次猛烈。

在整个守城的战斗中,四十五团凭借着原始武器,击退了敌人20余次的进攻,打死打伤近千名敌人。

1月21日,敌人再次发起猛烈的攻击。突然,离团指挥所不远处爆炸了一枚炮弹,一块弹片击中了张力雄的左腿,瞬间血如泉涌。

团长看见后,立即让警卫员和卫生员将张力雄扶下城墙,到卫生所包扎伤口。

图 | 张力雄

这个时候,远处传来激烈的炮火声,枪声。大感不妙的张力雄立即让警卫员去查看情况,结果警卫员再也没有回来。

周围敌人的嚎叫声越来越近,张力雄忍住疼痛,顺手操起一根扁担,冲出卫生所,朝着东北城墙走去。

当张力雄穿过一条小巷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一位中年老乡,这位老乡对张力雄说:“红军同志,敌人进城了,你腿上有伤,快到我家里躲躲吧!”

说着,就架起张力雄往回跑,将他带回了家。老乡家虽然贫穷,但每天还是千方百计为张力雄寻找食物。

第四天,老乡见敌人的搜捕有些松动,就用马车将张力雄送出城外。时值隆冬腊月,张力雄在零下几度的环境里,独自朝着西路军总部走去。

后来,他才知道高台城战役的结果,除极少数同志脱险外,很多同志英勇牺牲。

高台城战役,是红军长征后张力雄参加的第一次大仗,这一仗,也充分地体现了红五军将士的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这种精神和气概将会载入史册。

毛主席看到张力雄的名字说,批示道:“让他去江西省军区担任政委一职!”

新中国成立后,张力雄担任第13军的政委,负责守护我国的西南边陲。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张力雄被授予大校军校。

当时很多人觉得授大校军衔低了,但张力雄却很满足,他认为自己是一名幸运的革命军人,能活到现在已经很好了,相比其他已经牺牲的战友,自己是非常幸运的。

不过,国家没有忘记那些立过功的老红军和战士,也没有忘记张力雄。1961年,张力雄又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后来还担任了云南省军区政委兼任云南军管会副主任。

1975年6月,毛主席在批阅中央军委上报正军职以上干部任免方案时,看到了张力雄的名字。于是毛主席批示道:“让他去江西省军区担任政委一职!”

而张力雄也不辜负党的信任和期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人民作出贡献。

晚年的张力雄将军在南京定居,他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2016年,老将军拿出自己积攒的11万存款,帮助建设家乡。

张力雄将军一生戎马,为革命出生入死,晚年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作为一名军人和共产党员,该践行怎样职责。

如今,张力雄老将军已经109岁高龄了,真心祝愿这位老将军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5年毛主席批阅正军级任免名单,看到张力雄批示:让他去江西军区
1975年毛主席审阅正军级任免名单,看到张力雄后:让他去江西军区
毛主席圈阅正军级以上任免方案,亲自批阅:让张力雄去江西军区|皮定均
高台血战,红5军团幸免于难的最高将领是谁?今年110岁仍健在
毛主席批阅正军级以上任免方案时,直接批示:让张力雄去江西军区
现存最后一位红军将军,党龄已超92年,21岁时他曾被主席亲自接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