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昌起义时态度最坚决的两个人,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userphoto

2022.11.22 天津

关注

1927年,面对国民党的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在发现拉拢张发奎部已经不能实现的情况下,贺龙、叶挺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进行武装起义,起义时间定在了8月1日。

但就在箭在弦上的关键时刻,7月29日晚上张国焘带着共产国际的指示来了—起义推迟,因为共产国际还对于汪精卫和张发奎抱有希望。

面对这样的行为,前敌委员会从书记周恩来到委员们都不答应了。而这里面态度最坚决的有两个人,一个叫谭平山、一个叫李立三。

周恩来

谭平山,生于1886年,广东高明区人。他家中有兄弟五人,父亲早逝后,他半工半读维持学业,后来是其兄为了成全他的学业,以店中及家中一些财产作典押借钱才让谭平山的学业得以继续下去。师范本科毕业后他从事了教育工作,并在此间先后参加了同盟会以及国民党。

1917年,谭平山和几名广东青年一起考入了北京大学,并在那里参加了五四运动。回到广东后,谭平山发起建立了广州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谭平山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7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谭平山被选为政治局委员。

李立三,1899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原名李隆郅。从小跟随父亲李镜蓉读书、学古诗词,后在当地新式学堂渌江小学就读。1915年,在长沙广益中学读书期间,他在报上看到长沙第一师范的“二十八画生”(毛泽东的笔名)征友启事,马上前去相会,从此与毛泽东结识。

1919年,李立三赴法国勤工俭学。他一面在钢铁厂里做工,一面参加罢工,同时还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此期间,他就体现出了之后贯穿他一生的革命激情。谈论到国内的反动军阀,就喊:“推翻!打倒!杀掉!”因敢闯敢拼,留法学生送他绰号“坦克”。1921年10月,因受法国当局迫害,李立三回国。

回国后,在陈独秀介绍下,李立三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李立三先后在安源、上海、武汉等地举行了多次工人罢工运动。而跟着他一生的名字——李立三也是在上海时因为他的名字文气太重不适合接近工人阶级,于是由邓中夏改的。而当时刚好看到旁边站着三个工人,本来邓中夏建议叫“三立”,但李立三觉得不好听,于是就有了“李立三”这个名字!

李立三

1927年5月,在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五届一中全会上,李立三分别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7月起任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

当时的谭平山和李立三都是政治局委员,在前敌委员会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而他们的坚决表态对于南昌起义的最后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立三当时面对其他人对张国焘带来的共产国际指示沉默不语时,直接无视了张国焘,而是一拍桌子,对其他人说道:“哈哈,万事俱备了,还讨论什么!”

而谭平山没有直接反对张国焘的意见,但却比李立三其实要更加坚决。周恩来后来这样回忆:

南昌起义时,谭平山是共产党员…张国焘反对南昌起义,谭平山对一位师长说,张国焘若反对起义就把他杀掉。当时我任前委书记,这位师长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党内斗争不能这样做。

张国焘

而当时对于革命充满了无限激情的两人或许不会想到,之后两人会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而这两条不同的道路,又都是那么地充满误解与挫折。

在南昌起义后,两个人都随起义南下。在南下路上,谭平山和周逸群一起介绍贺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起义部队的主力被在广东打散,而李立三、谭平山两人也自此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起义失败后,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在当年11月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建议:政治纪律。这个建议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处罚当时领导起义失败的人,当时毛泽东的秋收起义也被看做“失败的”而解除了毛泽东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

而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们,周恩来、张国焘、谭平山和李立三等人全部受了处分。这里面,谭平山受到的处分最重——开除党籍。

谭平山

其实,谭平山受到处罚也并不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他想要杀掉张国焘以继续起义的想法太过于激进而且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连周恩来这种性格温和的人也觉得他做错了。而这件事后来被那位师长报告了共产国际,成了他的一个大过错。

当然,不止这一点,在南下的过程中, 谭平山的部分决策也比较激进。他主张“沿用旧的办法, 就是每到一地提款、派款、借款, 实际上为一般土豪劣绅所利用, 负担仍然是贫苦工农群众, 一般土豪劣绅反可以从中渔利”。谭平山只管拿到钱, 不问来源, 放弃对土豪劣绅的惩办。向土豪劣绅妥协, 使他在筹集军饷的决策中, 被土豪劣绅利用, 损害了工农群众的利益, 打击了他们的革命热情。这是导致起义南下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昌起义失败后,谭平山去了香港,1928年初,他从港澳返回上海,寻找党的组织,才知道自己被开除了党籍。谭平山再也不能参加党的任何工作,成了党外人士。

被开除党籍后,谭平山和邓演达把退出国民党或被国民党开除的国民党左派以及从中共退出或被开除或与中共失去联系的人士聚集起来, 组建一个取代国民党的第三党———中华革命党。

邓演达

第三党的政治纲领与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是几乎一致的。但是,因为她的指导思想太过于复杂,将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结合起来,导致思想杂乱。这样一来,蒋介石镇压她,左倾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也反对她。

后来,谭平山又参与了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这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

而李立三的情况则要好一些,虽然受到了惩罚,但是却仍然保留了党籍。之后李立三参加了中共六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之后不久,他被先后选为候补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常委,成为了当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之后李立三回国,在中央工作,肯定了朱毛红军的工作并和周恩来一起在关键时刻支持了毛泽东在红四军的领导地位。不过1930年春,周恩来去苏联,李立三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结果就出现了左倾的“立三路线”,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面对严峻局势,李立三比较快地认识到自己的严重错误。1930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在瞿秋白、周恩来等人的帮助下,他承认错误并作了自我批评,接着便离开中央领导岗位。

李立三

同年底,按照共产国际要求,李立三前往莫斯科,态度诚恳地接受了远东局和共产国际对“立三路线”的批判,并做自我检查。共产国际的执委听完他的检查,纷纷评价他作为共产党员的坦诚,结论是“没有两面派的手段”,后来安排他到军事学院当副教授,以化名向中国学员讲中共党史。这些学员大都来自东北抗日联军,并不知道他是谁,事后问大家对哪堂课印象最好,回答是一致的:“立三路线这一课讲得最好,批判得最透彻!”。

在苏联,李立三受过各种不公正的批斗和打击。在逆境和痛苦中,李立三仍在默默地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长征时,中国工农红军与莫斯科电讯联系一度中断,李立三得知情况后,利用自己掌握的电讯知识,编出一套很难破译的密码,托人带回国内,终于恢复了中共同共产国际的联络。

李立三

李立三前后在苏联十五年,待抗战爆发时,他多次张共产国际要求回国参加抗战,共产国际却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他。而在李立三去苏联的这些年里,1933年李济深、蔡廷锴的反蒋事变,谭平山虽然没有赴闽,但积极支持福建政府的活动,推动李、蔡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福建政府失败后,谭平山退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但仍坚持反蒋斗争。

随着日军步步紧逼,1935年,中共中央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了著名的抗日宣言,号召各党派联合一致抗日。颠沛流离、东躲西避的谭平山积极响应八一宣言的号召,抗战爆发后不顾个人安危,来到武汉参加抗日救国活动。

此时已经叛变的张国焘获悉谭平山回到武汉的消息后,千方百计要和谭平山见面,受到谭平山的拒绝。陈独秀也在这时被蒋介石释放出狱来到武汉。谭平山在汉口的南京饭店与陈独秀相会时,因政治观点不一致,不欢而散。

张国焘

不久,谭平山便参加了蒋介石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这时,谭平山恢复了国民党党籍,被任命为国民党武汉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指导委员和设计委员(周恩来为该部副部长)。国民参政会成立,连续担任历届参政员。

后来,认识到蒋介石正在将其重点由抗日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的谭平山决定重回中共,加之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的争取,谭平山请求重新审查考验他,希望早一点回到党的怀抱。周恩来认为他在国民党统治区活动,更能发挥作用。他十分愉快地接受了。

之后,听说中共拒绝加入第二届国民参政会,谭平山也毅然退出。之后抗战期间,他积极参加抗战,反对蒋介石反共政策。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李立三没有参加大会,但仍被选为中央委员。1946年,李立三终于被同意回国。后来相继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敌工部部长、城工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等职。

而谭平山1947年出走香港,和李济深、何香凝、蔡廷锴、李章达、冯玉祥等人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22日,谭平山等55人联合署名,发表了《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坚决支持和热烈拥护毛泽东主席的声明,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推翻南京独裁专制政府,将革命进行到底。

谭平山

6月15日,谭平山在北平参加新政协筹备会,被选为常委会委员。此后经过了三个月紧张的筹备工作,于9月21日召开了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谭平山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后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务院委员以及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

开国大典上,谭平山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之后,谭平山还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4月2日,谭平山去世,百度百科中他的词条介绍是“民主革命家、著名政治活动家”。

而李立三作为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常委和新政协筹委会党组干事会五名常委之一,也为新政协会议文件的起草和会议的召开做了大量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立三主持全国总工会的工作,同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劳动部部长、党组书记等职,后历任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副部长和工业工作部副部长、华北局书记处书记等职,是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20世纪50年代末,他到东北考察后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工业民主化管理原则,被毛泽东概括为“鞍钢宪法”。

李立三

有些单位请他讲中共党史,他就自己选择介绍“立三路线”的错误,并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领导人的责任。讲完后,有人提问:“您怎么会知道当时犯错误的领导人心里想什么?”“因为,我就是李立三。”瞬间掌声雷动。

文化大革命中,因为当年在东北工作时得罪林彪,李立三被迫害,于1967年6月22日在北京蒙冤逝世。198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为李立三召开追悼会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李立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国焘差点断送南昌起义
这也是历史——列宁斯大林与中国的那些事(32)
他曾参与策划南昌起义,后却成为民革副主席,因为他得罪一个人
他曾是南昌起义最高领导人,得罪张国焘被开除党籍,后来怎样?
八一南昌起义旗帜的改变
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