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何以被称为神品?

苏轼在这首词中通过幽人与鸿雁的意象,通过缺月、漏断、缥缈、寂寞等字眼,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孤寂和怨恨,让后人读此词亦顿感悲泣。

1080年,苏轼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刚到黄州之时,他寄居在定惠院,有一天深夜在院里看着一弯孤月挂在疏落的梧桐树间,一时情感涌动,写了一首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中出现了两个意象:幽人和鸿雁。其实 “幽人 ”和 “鸿雁”是二而一的,都是苏轼自称,彼时苏轼正幽居黄州的定惠院,因此自称 “幽人”,而 “飞鸿” 则是他用来自比的意象 。

这个 “幽人”,在残月挂枝、夜漏滴尽的夜晚,悄悄一人从寓所出来,显然是不想白天到处招摇;而且他又是孤傲的,并不因为自己的处境而自贬自卑,是 “拣尽寒枝不肯栖”的。任何人遭遇了几乎丧命的磨难之后,劫后余生都很难一下子走出那种紧张的阴影,苏轼亦当如此。

“乌台诗案”对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初到黄州住在定惠院以及后来全家团聚之后住在临皋亭,他都是比较低调的,通信来往的人可谓寥寥无几。在《答李端叔书》中苏轼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问,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 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不为人识”也就不会成为焦点,也少惹麻烦;亲友不与往来, 也是怕惹麻烦。在信的末尾,苏轼交代: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从此处可以看出苏轼对于自己的言行还是谨慎的。

这个 “幽人”是不与外界多往来的,是低调的,是孤傲的。当然,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那个幽居的人在眼前浮现,但他已经超越了那个 “幽人”,成为一个观赏者。朱光潜在《谈美》中说: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 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 。⋯⋯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造的,而是经过反省的。”他又说: “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 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承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因此,在写作的刹那,作者由一种兴发感动变为了冷静的反省,将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用他高超的艺术手法 “编码”,凝结成为永恒的艺术品,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读了词作,用自己的理解去 “解码 ”,在兴发感动的刹那,与作者心心相印。

这个 “幽人”的形象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依然在我们眼前和心里活着。有时,“幽人”是我们所怜惜的作者,有时这个形象又成为了自己,有时,“幽人”又可以表达一种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感觉。

苏轼的诗词中总是以抒情和议论为主,叙述和描写的成分比较少。而这首词却是描写多于议论和抒情,且在议论和抒情的时候似乎少了那种一贯体现的超脱和旷达的感觉。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开头就是描绘了一 幅安静的月夜图, “缺月挂疏桐”,眼前立刻浮现出月光透过稀疏的梧桐枝叶斑驳照在地上的画面; “漏断人初静”,夜深了,周围一片寂静,顿生一种萧索之感。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在寂静的月夜,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与亲友不通音讯,月光里的身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像一只孤单的飞鸿。

词的上阕几乎都是在描绘一种寂寥的画面,无论是残月、疏桐还是幽人、孤鸿,都给人一种非常凄清、孤寂的感觉。下阕起句先描述后议论,“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承接上文写如同孤鸿一般孤寂的 “幽人”受惊回头,这般担惊受怕所为何来?在 “乌台诗案”中大难不死,侥幸得生,又被贬到了黄州,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官——团练副使,不得不谨言慎行。

按照苏轼的那种旷达的个性是不愿这样的,可是又不得不如此,因此内心自是无比的怨恨,这种怨恨谁又知道呢?谁又能理解呢?苏轼毕竟还是苏轼,最后两句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依然表露了自己的个性,那只孤鸿 “拣尽寒枝”却依然不肯栖息,因为不愿苟同别人,不愿违背自己的理想,不愿背离真实的自己,宁愿栖息在寒冷的沙洲,独守寂寞。

“乌台诗案”对于苏轼的打击是巨大的,在监狱里,他受过酷刑,并且一直笼罩着死亡的阴影。任何人在 “鬼门 关”走一圈回来,总是会心有余悸的,更何况差点造成死罪的是他的诗作,于是变得沉默和谨慎是肯定的。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里很显然描述了他这段时间的状态。这段时间的苏轼经历了 “乌台诗案”之后依然状态低迷,没有缓过神来。即便如此,最后两句依然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苏轼的影子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总之,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一种孤寂和怨恨,这种孤寂与怨恨是因为他的个性与目前的处境格格不入造成的。

他希望的生活是自由的,而目前却不得不小心谨慎;他热爱交友,但目前却朋友很少,“始谪黄州,举目无亲”;他喜欢写诗作赋,但是却不得不收敛,婉拒了好多的求诗者;苏轼好动不喜静,每日不是朋友找他就是他找朋友,可是在这里,不得不独自一人,如同词中所写 “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这段时间是压抑的,是真正感受到孤独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赏读十九 苏轼 卜算子
苏轼用一首词将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表达出来,境界高妙,感人至深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高超的表达技巧,常人难以企及!
苏轼《卜算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阅读赏析
15年前,《寂寞沙洲冷》火遍全国,其实940年前的苏轼原词更惊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