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不可能 如何在二级市场寻找100倍增长空间



周磊,渤海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 天津大学管理学硕士 、20年的证券投资、资产管理经验,是国内少有参与过股票、权证、ETF自动化套利、股指期货研究投资的全能型跨市场、跨品种的投资专家。 在近十几年的剧烈市场变化中,挖掘出了中信证券、泸州老窖、长春高新、中航动力、中直股份、中航飞机等一系列契合市场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资品种。在2007-2008年的权证交易中,发掘出了国电电力、五粮液、攀钢钢钒权证等套利交易品种,均取得了巨大成功。


更重要的是,周磊对于投资,有自己一套非常独特,与众不同的投资理念:


在熨平市场波动,追求绝对收益的基础上,用股权投资PE(Private Equity)的眼光,在二级市场做真正的价值投资。不看股票市场中三、五倍的短期增长,而是要抓长期股权投资背后成百上千倍的增长。




今天,市场终于突破5000点,在这样的高度,渤海证券为何仍然敢推出这样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相信看完对周磊的采访,你就有答案。


您怎么结缘投资和渤海证券资产管理部的?


周磊:我从1993年、1994年就开始接触金融,1995、1996年就完全喜欢上这个行业。因为资本市场就像和平年代里的战争,很有挑战性,能充分暴露人性的弱点,考验你的意志、品质,包括为了达到最终目标的坚韧性和牺牲精神等等。


很多有学识的年轻人都天然的热爱投资,但这其中的过程,很少有人知道究竟有多么艰辛和困难。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建立的历史原因,在中国,真正做投资的,最终能走出来的人并不多,凤毛麟角。个人的1000万本金亏了100万就已经非常难以接受了,但国家、机构培养你,让你亏几千万、甚至上亿把你培养出来,是很难得的机遇,不是一般的伯乐。现在80后、90后都来做投资经理,是很大的机遇,但这个行业里大浪淘沙,亏过大钱、也挣过大钱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我喜欢多跟别人交流经验、教训,特别是失败的经验,这是每个投资者内心最弥足珍贵的宝藏。


我和团队核心人员都是2010年就来到渤海证券的,当时是慕我们董事长王春峰之名而来,从零开始搭建渤海的资产管理部。到现在,渤海资管自身团队的培养、积淀已经有五年时间,团队的凝聚力、稳定性、核心精神初现,但仅就投资来说,还在刚开始的阶段。因为做投资没有五到十年的沉淀,经历牛熊转换,是不可能出现效果的。


渤海证券资产管理部的投资风格是什么样?


周磊:我们的风格是,在二级市场,用股权投资PE(Private Equity)的眼光和方法,做真正的价值投资。


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完全是割裂开的,一级、一级半、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基本互不相融。基于国有股为主导的股权结构,为国企融资解困的历史使命,以及上市资源的特权审批制,这些都使一级市场几乎成为可以无风险套利的市场。而二级市场的股权与国有股股东代表本身并无任何实质上的关联,因此除了融资需求之外,一级市场的收益再多,企业盈利再多,跟股市没有任何关系。二级市场仅仅沦为狭义型“股票”的交易市场,市场中充斥着以年计算的短期交易行为,即使如机构投资者,其业绩考核标准的短期化都悖逆了最基本的投资理念。


举个例子。在二级市场投资股票或申购基金,一年从100万赚到300万、400万就会觉得非常不错了,任何人都会觉得增长足够,该卖出了。但是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投资建立自己的企业,投出的100万赚到第一个1000万时,投资者肯定不会想着“我赚够了,我要退出这个市场了”,而是想着“我要赚到1亿”。当1亿这个目标实现,又会向10亿这个目标进军。这才是真正的股权投资。从这个角度看,难道作为一个货真价实的股权投资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割裂,本身是否就具有着内在改正、一脉相承的投资机会呢?


2008年前后,对参与市场的所有人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那个时候正是我们的转折点,因为我们开始找到自己的路,那就是在二级市场,也要做真正的股权投资。这看上去很难理解,在二级市场中,怎么能做一级市场的事情呢?其实正是因为原来的这种割裂,致使许多PE投资者并没有看到二级市场中已经具有一些流动性的股权投资机会。


渤海证券资管部的核心投资人员一致认为,本次行情启动一个最基本的机理,就是第一次将以银行为主体的投融资体系,向股权市场的转移。资本市场第一次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股东、投资者;一级、一级半、二级市场开始融会贯通。真正的股权投资,一个重要行业长周期里的翘楚龙头企业,增长率是成百上千倍的,而不是眼下看到的区区几倍空间。因此本次行情的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如何按照股权投资的标准,在二级市场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


周磊:举个例子,2008年底,我们配置了重庆啤酒和长春高新,当时看到它们很明显的特点:如果这两家企业持有的药品出现裂变创新,它们在A股市场的股票就类似于PE股权了,我们要进入的话,只不过负担一点因为已经具备流动性导致的溢价,但未来整体股权投资收益的空间巨大。也就是说,我们既提高了自己投资的安全性——因为我们提前得到了流动性,我们又获得几乎没有封顶的获利机会,这就是难得的二级市场股权PE投资机会。


我们看这两家公司的时候,市场几乎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在跟踪它们,没有任何报告,特别是长春高新,甚至我们去当地调研时,旁边同在“药谷”的企业都不知道长春高新。我们之所以知道,是通过对医院、药监局的长期实地考察和摸索,才在市场中发现了这些种子。经过对比,我们认为长春高新比重庆啤酒更好,因为后者只有一个乙肝疫苗创新类新药,但前者有两个美国回来的技术带头人,带回了一系列大分子基因药技术,每上一个新药,它的股权价值就发生一次裂变,我们也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股权投资,所以我们放弃了重庆啤酒。最后证明这是对的,重庆啤酒虽然被炒的也很厉害,但唯一性创新药的研究失败,也带来了后期的暴跌。


我们现在擅长的军工板块,也是从那时候就开始研究,然后在2008年最低点的时候配置。



周磊:这来源于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分析。我一直跟团队说,在世界历史中,能够经得起相当长时间观察,几乎没有回撤,最能够抵抗周期的行业,就是军工和医药,我管它们叫“杀人和救人的行业”。一个是因为危机感、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化,而不断锋利的伤人工具,一个是不停的梦想完美救人,就像矛和盾的关系一样,都会越来越厉害。


说到军工,其实这个逻辑也是很清楚的。驻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炸之后,能够看出整个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日趋复杂,不仅要经济强,军事也要强。中国虽然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经济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面临着世界资源的争夺和对自身领土、领空、领海的保护,没有任何悬念的需要军事上的崛起。因此,如果说长春高新是我们发现的一个公司的裂变,军工就是一个国家的裂变,是国家博弈,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大战略,周期会更长。


我们在军工板块里前后投资了近10年,经历过不知多少次上涨、下跌,不停的摸索,这个板块的研究员、基金经理,都不知道换了几轮,只有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所以现在在军工行业里,我们渤海证券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因为别人的观点是写报告写出来的,我们的观点和判断是拿真金白银投资投出来的。


你们在军工版块坚持这么久,在起飞之前的蛰伏期怎么应对外界压力?


周磊:任何时候,外界给你的容忍度都是有极限的,能否化解主要看自己的运气和坚持的程度,以及应对危机的能力。跟我们一起投资军工的很多人,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市场波动的时候撤了。我们比较幸运,手里的筹码价格很低,在波动中通常只是损失一些利润,尽管如此,有时压力还是很大。


在二级市场做股权投资,第一要坚持,第二也要控制风险,虽然提前获得了弥足珍贵的流动性,但不能忽视市场波动的风险,不能让市场波动打爆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就要把一些理念,明确的跟领导和投资客户沟通清楚。因为越是想逃避任何一次波动带来的后果,越是对后期不利。面对风险和困难,很多人选择躲起来,或者把压力转嫁给别人,让别人去说,其实都不如自己去面对,那样别人才会相信你,跟着你再坚持一段时间。机遇经常就来源于坚持的那最后一小段时间。


另外,我们也是因为在一个正确的大方向里,所以才可能扛的这样坚决,扛的时间别人长,扛的效果比别人好。如果方向都错了,再多的补救也没有用。


现在,我和朋友们交流,军工体现出的是一个国家的长期战略,10年前大家就在等待国家战略的明确,现在终于明确了。我们准备了10年,未来10年应该是最好的投资时机。这么长周期的行业,这么大的增长空间,如果仅仅按照股票交易的方式去投资,将会遗憾终生。


您讲的股权投资方法,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很像?


周磊:确实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巴菲特做的都是股权性的投资和管理,而不是只看二级市场的割裂性的投资,从最开始的公司管理经营,到最后二级市场上的价值体现,各方面他都会考虑。所以我认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就是真正的股权投资。


很多人关心,市场已经到了5000点,之后还会不会继续涨?


周磊:这次市场的火爆和以前有本质不同。有许多简单的例子和数据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其实最简单的东西已经告诉了我们许多,但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可以看到身边很多人在辞职,从体制内往体制外走,从大公司往小公司走,大家都在创业、创新。长期以来,中国高素质的人,因为各种原因,大部分都困在体制内,现在不一样了,风起云涌,只有高素质的人进入市场,才能实现高速高效的发展。从国家最高领导人到个人,现在整个中国都在创业,市场也在跟着国家以自己的方式创业。


再举个市场上的例子。最近市场指数在上涨,原来占指数构成和成交量前位的大盘股股价反倒是下跌的,这是为什么?因为构成原来大盘指数的企业大多数以国有企业、传统行业为主,在现在的环境里要裂变出新的机会很难,但其他符合经济结构转型的企业都在快速变化,市场资金充裕的时候,资金会流向那些企业。


像银行股,仍然是中国现有体制下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它不会消亡,也会有自己的机制转换,但它转换的速度慢,从股价的表现就能看出来。几年前,大盘指数构成,采掘、银行占的比例很大,大盘涨跌和它们直接相关,但现在,这些行业的涨跌对大盘的影响在下降,传媒、消费、信息,包括军工、医药的影响力都有明显增长。


目前,医药和军工在指数类别里面占的比例还很低,这是说不通的,一个与人生命相关,一个与国家战略相关,长期来看市值不可能在今天就到顶了,所以未来空间还很大。


大家都关心5000点以后怎么样。5000点以后,其实简单设想一下,可能确实未来会有一批甚至几百家企业转型不成功,支撑不了这么高的股价和市盈率,泡沫破裂。但同时也会有最终的新型龙头企业出现,它们会有几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成长空间。那些创业成功的新兴企业,会逐渐替换掉现在的指数成分股。未来市场的8000点,10000点甚至更高的时候,已经和今天的市场结构完全不一样了,其中必然经历很多轮的优胜劣汰。其实现实已经证明,今天我们经历过的所有指数点位,其构成都已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因此,在创业转型中的中国资本市场,指数高低最终代表着经济结构优化的成败,代表着政治、经济的未来方向。


关于泡沫,任何一次发展都是这样。现在刚刚兴起创业转型,资本市场成为经济启动的重要引擎,肯定会把房地产、银行等各方面传统行业的资金吸引到市场上,配置给更有前途,能创新裂变的企业。以前存量市场只有几千亿,忽然进来几万亿,一定会出现泡沫,然后才能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给最优秀的企业。大家都在创业,谁知道哪个企业最后能胜出,不可能一进入市场就把资金投资给最终胜出的目标企业。最后成功的行业新龙头,可能都不是我们现在能想象的。


聊了很多市场,来谈谈您对年轻人的挑选、培养的标准是什么?


周磊首先我的一个重要挑选标准就是,一定要是乐观主义者,热爱生活,愿意去追求生活中的美好。只有这样,才可能在遇到困难时,靠自己的坚持和乐观主义,把困难和波动平复掉。从悲观主义出发的人,肯定是做不好投资的。像一些风控,表面上看卡的很严格,害怕出问题,但这种严谨不代表他悲观。我认为悲观的典型代表就是不敢参与市场,不敢承担责任,躲避问题,面对困难立刻趴下。


第二个标准就是要真实。投资最害怕虚伪, 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如果不能直面最根本的东西,就很可怕。不能面对失败就不用说了,如果抓住一次偶然的机遇就夸大成规律或者能力也是虚伪,这在后来必然会导致恶果。在投资中,越真诚的人,成长越快。


有时候面试,除了一些专业性的东西,我同事会问对方你能不能扛住工作中的压力,如果对方回答时犹豫了,或者说不一定能坚持,他们就觉得那个人不行。但我认为,当一个人在面试时敢于流露出他的真实想法,并没有错,很多东西不能靠语言来鉴定。


对于投资者们,您有什么话说吗?


周磊建议大家在牛市里放平心态,不要追求短期的高收益率,而是用股权投资的方法,看长期的资产管理收益。


中国有很多几千年累积下来的老话,都包含了很深刻的哲理,比如“欲速则不达”。现在互联网时代什么都很快速、便捷,最近牛市火爆也让大家产生了从股市里赚钱很容易的错觉。但我认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真好的东西沉淀出结果都是需要时间的,时间是最有价值的。每个人都知道复利的力量,但很多人真的做不到,会被短期的高收益吸引走。但其实,水滴石穿、日积月累的速度才是最快的。


渤海证券的风格很稳健,熨平市场的波动,追求绝对收益。如果我们能在熨平市场波动的前提下,做好长期的股权投资,那产生的收益会是非常非常可观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瓴资本投资格力换个思路说说
两市活跃股点评
S基金系列 | 发展趋势观察
为什么中国金融富豪都是做股权投资的?
淡忘的岁月: 力哥说理财之分级基金篇2 
私募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有什么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