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更路簿铁证“祖宗海”
长沙晚报记者 胡兆红

  提起大海,许多人都知道,它不止有诗和远方,更有着凶险和未知。在没有精确的航海图标和卫星定位系统的久远年代,中国渔民怎样在茫无际涯的大海中航行?《我们的更路簿——三沙属于中国的历史证据》连日来在央视热播,这部纪录片再现了南海先民的航海历程。更路簿究竟为何物?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秘密?该纪录片的主创者接受本报采访,解读这本“南海天书”。

  有了更路簿+罗盘,南海渔民踏出了条条海路

  什么是更路簿?很多湖南人听这名词,如坠云雾。

  但湘潭人曾湘军很早就对更路簿有所关注,作为《我们的更路簿——三沙属于中国的历史证据》这部纪录片的主创者之一,为创作这部纪录片,他可谓打通了更路簿的“任督二脉”。

  更路簿中的“更”是长度距离单位,一更大约相当于10海里;路的意思是路径,簿就是小册子。大海,茫无际涯,不像在陆地上,“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海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以地名间的间距来标识。更路簿是古代海南人发现和开发南海诸岛的真实记录,是自古以来渔民自编自用的航海“秘本”。

  “以前都没有导航,一定要有这个更路簿,有了更路簿以后再加上罗盘,在大海中航行才能心中有数。”曾湘军说。

  更路簿记载了通往某个地区的航程和航向。“自大潭过东海,用乾巽使到十二更……”这是更路簿中的一句话。“大潭”指琼海潭门港,“东海”即西沙海域;“乾巽”是航行角度;“更”,指路程,以后船不见前船桅杆谓之一更,风帆船约行5小时,航程大约10海里。简短一句话就标示清楚出发地、目的地、航向以及航程。

  渔民手中的古代罗盘上,有“子、午、卯、酉”等二十四个字分布在罗盘的圆周。子向正北、午向正南、卯向正东、酉向正西,这些字分成十二组,每组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共有二十四个方向。这样就能在茫茫大海中指示出方位,也能标识出每条更路所包含的起止点、航行的距离和时间。有了这个罗盘,再加上更路簿,船长对于海上的航线便心中有数。

  更路簿对南海136个岛、礁、沙进行了命名

  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1989年便开始关注和研究更路簿,他写的《南海天书——南海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在去年出版,是首部全面解读更路簿的权威著作。

  更路簿中,记录了海南渔民对三沙岛礁、南海海域的命名等行为。在周伟民看来,更路簿中的记载,是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铁证。

  对南海诸岛礁的名字,自汉代起即有中国人的命名,但文献记载的不多。而在更路簿中,海南渔民用本地俗语为南海上的岛、礁、沙进行命名。这些俗名,据专业工作者调查整编,有136个,其中东沙群岛1个,西沙群岛38个,南沙群岛97个。渔民们还给每一片海域都起了乳名,“东海”是指西沙,“北海”就是南沙,“猫注”就是永兴岛,“海公”就是半月礁。

  更路簿中的地名形象生动,是海南渔民祖祖辈辈在熟悉岛礁特征的基础上命名的,因而多以形象命名。如把环礁称为“筐”,把南威岛称为“岛仔峙”,把司令礁称为“目镜铲”,把安达礁称为“银饼”,把仙宾礁称为“鱼鳞”等。

  从清朝开始,我国一些地方志就吸收更路簿内容为史志资料,如清朝官修的《广东通志》即根据更路簿的资料绘制了南海官方地图。

  更路簿铁证南海本就是我们的祖宗海

  更路簿目前发现了10余个版本的抄本。在彭正楷版本的更路簿里,记载有17条西沙捕鱼线路、200多条南沙捕鱼线路、29条从南沙返回海南岛的航线、7个海上交通枢纽和渔业生产中心,其生产作业范围甚至达到了东南亚的纳吐纳群岛和潮满岛。

  “从更路簿可知,西沙、南沙海域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是我们的祖宗海。南海岛礁上,遍布着中国人的足迹。”曾湘军说。

  曾湘军举了一个例子。海南渔民传说,明朝初年,潭门有108个渔民在南海打鱼遇险,全部葬身大海。后来,这些遇难的渔民化作神灵,叫108兄弟公,专司保佑闯海耕海的后来者的职责。几百年以来,海南渔民在所到的西南中沙各处,都立有简陋的兄弟公庙,渔民上来,第一件事就是焚香礼拜,祭祀108兄弟公,“这样的兄弟公庙每一个岛都有”。

  除了在岛上建庙,很多渔民还在岛上用草席、椰叶或破旧船料、树木等搭起窝棚,将捕到的海参、海龟、螺和蠔等海产品晒干贮藏。有人还在岛上建屋种田,从事农业生产。凡是有淡水的、具备住人条件的岛屿,几乎都有中国渔民居住,有些渔民,在岛上一住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

  名词解释

  更路簿

  又名《定罗经针位》《西南沙更簿》《顺风得利》《注明东、北海更路簿》《去西、南沙的水路簿》等,是海南渔民祖祖辈辈传抄的小册子,被誉为“南海天书”,更路簿是千百年来海南渔民自编自用的航海“秘本”,也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开发南海诸岛的又一有力证明。

  权威声音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 吴士存

  更路簿实际上,是记录了中国渔民对南海诸岛发现、开发经营的整个过程,历史过程。所以更路簿,它以另外一种方式,证明了中国是南海诸岛唯一的真正的主人,以渔民的方式来进行命名,然后再通过国家的立法行为,把它上升为国际认可的标准地名,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在实践行使主权的一种形式。  长沙晚报记者 胡兆红

  提起大海,许多人都知道,它不止有诗和远方,更有着凶险和未知。在没有精确的航海图标和卫星定位系统的久远年代,中国渔民怎样在茫无际涯的大海中航行?《我们的更路簿——三沙属于中国的历史证据》连日来在央视热播,这部纪录片再现了南海先民的航海历程。更路簿究竟为何物?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秘密?该纪录片的主创者接受本报采访,解读这本“南海天书”。

  有了更路簿+罗盘,南海渔民踏出了条条海路

  什么是更路簿?很多湖南人听这名词,如坠云雾。

  但湘潭人曾湘军很早就对更路簿有所关注,作为《我们的更路簿——三沙属于中国的历史证据》这部纪录片的主创者之一,为创作这部纪录片,他可谓打通了更路簿的“任督二脉”。

  更路簿中的“更”是长度距离单位,一更大约相当于10海里;路的意思是路径,簿就是小册子。大海,茫无际涯,不像在陆地上,“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海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以地名间的间距来标识。更路簿是古代海南人发现和开发南海诸岛的真实记录,是自古以来渔民自编自用的航海“秘本”。

  “以前都没有导航,一定要有这个更路簿,有了更路簿以后再加上罗盘,在大海中航行才能心中有数。”曾湘军说。

  更路簿记载了通往某个地区的航程和航向。“自大潭过东海,用乾巽使到十二更……”这是更路簿中的一句话。“大潭”指琼海潭门港,“东海”即西沙海域;“乾巽”是航行角度;“更”,指路程,以后船不见前船桅杆谓之一更,风帆船约行5小时,航程大约10海里。简短一句话就标示清楚出发地、目的地、航向以及航程。

  渔民手中的古代罗盘上,有“子、午、卯、酉”等二十四个字分布在罗盘的圆周。子向正北、午向正南、卯向正东、酉向正西,这些字分成十二组,每组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共有二十四个方向。这样就能在茫茫大海中指示出方位,也能标识出每条更路所包含的起止点、航行的距离和时间。有了这个罗盘,再加上更路簿,船长对于海上的航线便心中有数。

  更路簿对南海136个岛、礁、沙进行了命名

  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1989年便开始关注和研究更路簿,他写的《南海天书——南海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在去年出版,是首部全面解读更路簿的权威著作。

  更路簿中,记录了海南渔民对三沙岛礁、南海海域的命名等行为。在周伟民看来,更路簿中的记载,是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铁证。

  对南海诸岛礁的名字,自汉代起即有中国人的命名,但文献记载的不多。而在更路簿中,海南渔民用本地俗语为南海上的岛、礁、沙进行命名。这些俗名,据专业工作者调查整编,有136个,其中东沙群岛1个,西沙群岛38个,南沙群岛97个。渔民们还给每一片海域都起了乳名,“东海”是指西沙,“北海”就是南沙,“猫注”就是永兴岛,“海公”就是半月礁。

  更路簿中的地名形象生动,是海南渔民祖祖辈辈在熟悉岛礁特征的基础上命名的,因而多以形象命名。如把环礁称为“筐”,把南威岛称为“岛仔峙”,把司令礁称为“目镜铲”,把安达礁称为“银饼”,把仙宾礁称为“鱼鳞”等。

  从清朝开始,我国一些地方志就吸收更路簿内容为史志资料,如清朝官修的《广东通志》即根据更路簿的资料绘制了南海官方地图。

  更路簿铁证南海本就是我们的祖宗海

  更路簿目前发现了10余个版本的抄本。在彭正楷版本的更路簿里,记载有17条西沙捕鱼线路、200多条南沙捕鱼线路、29条从南沙返回海南岛的航线、7个海上交通枢纽和渔业生产中心,其生产作业范围甚至达到了东南亚的纳吐纳群岛和潮满岛。

  “从更路簿可知,西沙、南沙海域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是我们的祖宗海。南海岛礁上,遍布着中国人的足迹。”曾湘军说。

  曾湘军举了一个例子。海南渔民传说,明朝初年,潭门有108个渔民在南海打鱼遇险,全部葬身大海。后来,这些遇难的渔民化作神灵,叫108兄弟公,专司保佑闯海耕海的后来者的职责。几百年以来,海南渔民在所到的西南中沙各处,都立有简陋的兄弟公庙,渔民上来,第一件事就是焚香礼拜,祭祀108兄弟公,“这样的兄弟公庙每一个岛都有”。

  除了在岛上建庙,很多渔民还在岛上用草席、椰叶或破旧船料、树木等搭起窝棚,将捕到的海参、海龟、螺和蠔等海产品晒干贮藏。有人还在岛上建屋种田,从事农业生产。凡是有淡水的、具备住人条件的岛屿,几乎都有中国渔民居住,有些渔民,在岛上一住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

  名词解释

  更路簿

  又名《定罗经针位》《西南沙更簿》《顺风得利》《注明东、北海更路簿》《去西、南沙的水路簿》等,是海南渔民祖祖辈辈传抄的小册子,被誉为“南海天书”,更路簿是千百年来海南渔民自编自用的航海“秘本”,也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开发南海诸岛的又一有力证明。

  权威声音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 吴士存

  更路簿实际上,是记录了中国渔民对南海诸岛发现、开发经营的整个过程,历史过程。所以更路簿,它以另外一种方式,证明了中国是南海诸岛唯一的真正的主人,以渔民的方式来进行命名,然后再通过国家的立法行为,把它上升为国际认可的标准地名,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在实践行使主权的一种形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录片:我们的《更路簿》——三沙属于中国的历史证据
地名历史 | 海南渔民《更路簿》:我国命名南海诸岛的重要证据
“南海天书”更路簿
呼船起砣乘潮平掠窗飘箔疏雨倾
论南海岛名的“渔”味相“洋”味 南京廖华
近代西方文献中的南海 ——海南人的家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